登陆注册
3130600000009

第9章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3)

所以伊懋可认为,中国过去之所以兴盛繁荣,技术发明快,是因为中国有很好的市场制度,就像欧洲的技术发达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等。他把当时的中国称为“高水平均衡”。发展经济学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个“均衡陷阱”理论,指的就是一些非洲、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曾出现过的情况。当时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叫罗斯托(Rostow),他提出过一个关于经济起飞的理论,指出欧洲国家进入现代社会都有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经济“起飞”阶段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只有经济的积累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1%,经济才能开始起飞。一些非洲和南亚的落后国家,每年生产出的剩余达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所以无法跨越经济“起飞”的门槛。这种低生产能力、低发展水平的阶段称为“低水平均衡陷阱”。中国古代的发展水平并不低,到17、18世纪,中国还属于发达国家的行列。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的时候,欧洲人还认为中国是非常富有的国家。因此伊懋可就给当时中国的这个阶段取名为“高水平均衡”。本质上“高水平均衡”与“低水平均衡”一样,都是指剩余的积累太少,换句话说就是,人口太多,劳动力的价格太低。

在国外有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高水平均衡”是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但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不一定就是一个正确的理论。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个理论有明显的错误,先说第一个关于剩余不足的机制,它暗含的前提是没有技术变迁,或者技术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例如,人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剩余并不一定就越来越少。如果技术变迁非常快,剩余也可以越来越多。因此理论成立的暗含前提就是没有技术变迁,却想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快速的技术变迁的原因,其大前提就是错误的,由此推得的结论自然也不可能正确。人口越来越多可能会导致劳动力越来越便宜,但是劳动力越来越便宜的背后机制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值下降。如果给定土地面积不变和没有技术进步,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的确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值下降,劳动力的工资也就会越来越低。这个理论有一个明显的假设是土地给定,但另一个暗含假设没有技术变迁或技术变迁的速度很慢却被很多人忽略了,而我们想解释的恰恰就是为什么没有技术变迁这个问题。从没有技术变迁的假设出发,推出没有技术变迁的结果,这是明显的循环论证。并且,对于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成本,同样也取决于该技术的成本。如果劳动替代的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新技术的成本下降速度可能会超过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的劳动成本下降速度。那么即使劳动力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使用机器生产还要更便宜,也就不存在以劳动力替代机器设备造成技术需求不足的问题了。

“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不仅存在内部逻辑不自洽的缺陷,同时也与真实的经济现象存在矛盾。中国人口从长期趋势来看是不断增加的,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却存在着波动。

按照一般学者的研究,公元前400年中国的人口大概是3000万人,然后人口数量一直增加,到公元元年西汉末期的时候最高达到6300万人,随后由于战乱人口开始减少,到公元800年时减少到了5000万人;到了唐朝由于政通人和人口又开始增加,到宋朝达到了6650万人;到了元朝人口又开始下降,明朝初年的时候人口是8100万人,并在明朝末年最高达到1.6亿人;到了清初,战争使人口减少到了1.4亿人,随后因为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到中国,人口再次快速增长。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欧洲人口只有中国人口数的一半。由于有朝代的更替导致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人口会周期性地减少,但是耕地面积的变化速度相对而言较小,人均耕地面积也没有发生相当大的波动。按照赵冈(1986)的研究,从人均的角度来分析耕地的波动,人均耕地从原来的将近10亩,减到最低6亩,又上升至9亩(战乱造成很大伤亡),然后很快地降到了大约4亩,明清之间开始有所提高,随后就一路下降,直到现在下降为1.5亩。

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公认,公元8—12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也有外国学者称那段时间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从8世纪开始,科技发明的速度加速上升,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2世纪,12世纪以后技术创新的速度开始减缓,直到接近停止,技术的进步也越来越慢。如果从技术变迁速度的变化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来看,就可以看出“高水平均衡陷阱”这个理论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剩余的多少来看。如果人均耕地越多剩余就越多,那么从2世纪直到10世纪人均耕地在减少,意味着剩余也在减少。如果剩余减少是导致技术变迁缓慢的原因,那么9世纪到10世纪的技术变迁速度应该比它之前的时期更慢。但是8世纪以后中国技术变迁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所以这些资料与“高水平均衡陷阱”的逻辑推论不一致。到14世纪时,中国的科技创新速度日趋缓慢,但是耕地面积在这段时间内却在增加,剩余也在增加,这也与“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的推论不符。因此,从历史数据看,“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与历史资料并不一致。

其次,从剩余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按照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一国的积累率超过11%后会进入到经济起飞阶段。而各种资料研究证明,中国在20世纪的实际剩余率一直超过11%。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著名学者瑞斯金(Riskin)在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研究当中,发现中国30年代超过国民经济30%的产出被用在非必要性消费上,所以他由此推断当时中国经济的剩余率应该超过30%,只不过这些剩余没有被用于投资。剩余没有用于投资,可能是因为没有投资的机会,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却认为有投资的机会只是没有投资的能力。从经验上看,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应该是有剩余却没有进行投资。最好的证明是在“一五”计划启动的时候,人口多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且使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技术,但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积累率却达到了25%,由此可见以前国内市场上至少存在占产出25%的剩余,只是这些剩余没有被用作投资。

最后,从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来看。如果“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人均耕地越多劳动力就会越贵,人均耕地越少劳动力就越便宜。从8世纪到11世纪,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按照这个理论劳动力在这段时间内应该越来越便宜,所以技术的更新速度应该减慢,但实际上技术更新的速度却在加快。又如,16世纪到17世纪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的价格应该上升,但是技术变迁的速度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加快。因此,“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不仅在内部逻辑上不一致,而且它的逻辑推论与历史现象也不一致。使用近现代的一些资料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有一位美国教授叫Buck(中文名为卜凯),他让自己的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收集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出一个研究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常用的资料库。根据他们的统计,中国在30年代的时候,农民全年平均只有一个半月的休息时间,而且这一个半月主要是北方农户在冬天的休耕。当时江南的农民不休息,除了过年过节休息三两天外,一年到头都在耕种。可见,中国并没有因为人口多,农民就闲着没事干;恰恰相反,中国的农民一年到头都非常忙碌。也就是说,只要有新的便宜的劳动替代技术可以引进,农民肯定会采用这项新技术。例如,中国现在的劳动力已经比20世纪初的时候多了许多,20世纪初中国只有4亿人口,现在已经达到13亿,但现在的农民还要买农业机械,就是因为农业机械很便宜。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更好的便宜技术不断涌现。在没有更好、更便宜的新技术涌现时,给定耕地数量,劳动力的增加就会导致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这样的情形确实发生过,比如有很多在宋朝发明的纺织机器到了明朝就已经不再使用,因为在没有技术变迁的情况下,劳动力变得便宜了,就可以使用廉价劳动力去替代技术。

五、解释李约瑟之谜的新理论

对做学问来说,指出现有理论的不足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否在总结现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个能合理解释同样现象的新理论。中国在工业革命以后才落后于西方,这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所以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理解“工业革命”究竟是什么。传统的方法将“工业革命”定义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以及钢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但这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工业革命的表象,而不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一)工业革命的本质

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技术变迁的速度加快,并且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加快,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尽头,也正因如此才会使中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与西方产生那么大的技术差距。所以技术变迁的速度加快才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性。如果工业革命只是纺织业的机械化、蒸汽机和钢铁的使用,那么在13世纪时中国纺织业的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天工开物》中有很多对此的详细记载。如果当时中国的机械化水平再往前多走一步,那么结果也无非就是机械化水平停留在一个更高一点的层次,然后就停止在那里不动。如果英国在18世纪中叶以后只停留在纺织业的机械化、蒸汽机和钢铁的使用水平,没有此后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比如没有后来在化工产业、汽车产业、航天产业和信息科技产业的一连串不断的技术发明,那么中国就不会在短短100年的时间里从遥遥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在公元元年的时候,欧洲与中国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在公元元年以后因为技术变迁速度加快,所以在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上领先于欧洲。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的技术变迁速度比欧洲快,并在8到12世纪期间有一个技术变迁的加速期,随后中国技术变迁的速度减缓。欧洲的技术变迁速度在17世纪前比较慢,从17世纪开始不断加速。当欧洲的技术变迁速度不断加快时,中国依旧维持不变,以至于比较而言沦为贫穷落后的国家,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远。如果要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就要解释欧洲技术变迁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二)一些概念

·技术与“技术分布曲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的发明机制。一般的研究往往把技术当做机器设备,但是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技术是一种关于怎样组织各种投入要素生产某种产品的知识。高水平的技术和低水平的技术,可以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定义。假设生产某种产品的投入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要素投入比例生产出相同价值的产品。在投入要素的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产出的价值更高,那么这种技术就是一种高水平的技术;反之则是一种低水平的技术。

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表示技术的概念:画一条横轴,横轴的左边较小,右边较大,较小的代表技术水平较低,较大的代表技术水平较高。在横轴之上有一些点,每个点都对应一定水平的投入产出。例如有A、B两点,A点是使用一个单位的成本,组织资本、劳动和土地来进行生产,对应既定的产出;在B点,同样通过一个单位的投入使用来组织生产,但是组织的方式和A点不同,产出既可能比A点多,也可能比A点少,还可能和A点的产出相同。把各种可能的投入组合方式都想出来,全部画在图上,可以使用一个分布来表示这些点的集合,这条分布的界线我们称之为“技术分布曲线”。在分布曲线内部的点都是在生产上可能的组合方式,而曲线外面的点是不可能的。

·发明与“发明可能性曲线”发明是发现一种可能的要素的组合方式,这种要素组合方式的成本和现在的生产组合方式的成本是一样的,但产出比现在更高。假定现在的技术是在A点,如果发现一个点C,它用相同的成本却只能生产比A点更少的产出,那就可以把它舍弃掉,因为它不是发明。跟A点相比,只有类似于B点的点,才会算做是发明。由此我们可以定义“发明可能性曲线”。给定技术分布曲线,在现在采用的技术右边面积中的每一点都是发明可能。例如,如果现在的技术在A点,那么A点右边、技术分布曲线下边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发明可能。所谓“发明可能性曲线”就是把这些点组合起来,这些点本身的高低并没有意义,因为生产率的高低只是相对于这条线上的生产率高低而言。

同类推荐
  •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智慧城市理论的著作,不仅对智慧城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包含大量丰富的宁波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案例,也是对宁波市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 关于《21世纪资本论》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关于《21世纪资本论》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近700页的学术著作《21世纪资本论》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出版,探讨资本主义究竟怎么了,不仅引发了欧美经济学家热议,并成为超级畅销书,当下经济学界的一件大事。
  •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本书沿着中国早期思想家追求救国真理的脚步,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中国早期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合理性的初步论证。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目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精髓的学习,对于克服在政策制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简单化、泛理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菲尔普斯教授根据对工资与价格的处理方法以及关于预期的等等标准,将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分为七个学派,即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兴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与新一代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学派。阐述他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定义了不同的学派,并介绍、评价了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内容系统、简洁,具有诸多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一剑春秋

    一剑春秋

    一泓秋水游红尘,嚣嚣岁月,悠悠几载,春秋一剑名镇天下。
  • 妇科常见病必读全书

    妇科常见病必读全书

    本书是作者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全面、通俗地介绍了妇科常见病的预防与保健方法以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包括月经问题的调理方案、慢性炎症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以及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等内容,能够为广大女性的健康提供帮助和指导。
  • 太一神墓

    太一神墓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六道可通天,三阶葬浮屠!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本书集中阐述了组织架构管理,包括核算事务工作总量和分量,选择确定组织结构的模式,设置确定单位、部门和岗位,界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分析确定岗位员工的授权,健全组织运行的规则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组织系统功能完备、事务工作分配合理、岗位工作权责匹配、管理跨度合理适中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企业组织运行事务工作的核算与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分析了完善组织运行规则制度的方法。
  • 误惹腹黑大boss

    误惹腹黑大boss

    走错房,她惹霸道强势陆大总裁。从此以后,小三刁难,有他帮忙!继母作怪,有他收拾。唯一的条件,他跪下来,掏出戒指:“嫁给我,爱我,一生一世。”原本以为是各取所需的婚姻,婚后,他却将她宠到天上去。
  • 霸道总裁契约妻

    霸道总裁契约妻

    “从明天开始,滚出我的世界,我甘愿此生从不认识你……”话未说完,一张殷桃小嘴已被霸道的堵上!“那也要明天再说!”
  • 重生之带娃修仙

    重生之带娃修仙

    新书《全球封神》已发布,请新老书友捧场!-----------天才修士林羽,于渡劫飞升时在雷劫中形神俱灭,一缕残魂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来到一个没有灵气的世界。林羽脸上一副淡然:“没有灵气我就自己创造,这又如何难得倒我。”背着书包的林小萌冲入画面:“爸爸,我饿了,饭做好了吗?”
  • 归去来兮之林栩来袭

    归去来兮之林栩来袭

    秘境传说、流光幻地、不死民、老人国、子母钱、无底洞、时沉时浮的孤岛、不惧水火的通天魔树……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玄幻世界。看她狂傲不羁活出精彩,看他情感觉醒觅得真爱。所以当高冷傲娇的圣尊遇上心思缜密的重生少女,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为什么一直戴着面具?”某女问道。“取下面具会有很多烦恼的。”某男摸着下巴一脸认真地回答。“你这样不好。”某女认真劝说道,“戴着面具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是这些事情吗?”男子一个俯身便吻上了某女。事后,某女脸颊绯红,小声地说道:“其实我和你说的是正事啦!”欢迎大家入坑?ω?【不忘多多投推荐票哟~】
  •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歌,生活是一场游戏,生活是一壶陈年老酒……每个人都应学会享受生活,轻松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去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单纯地为生活奔波。
  •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从阿巴斯的三部英译诗集精选500余首优秀诗作,由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先生倾心翻译,是迄今为止最全的阿巴斯诗集中译本。阿巴斯的诗承接悠久深厚的波斯诗歌传统,精妙,优美,神秘。他的诗句短小精悍而优美天真;他不写宏大的命题,只书写平凡生命的真与爱;他也从不给每一首诗歌确定标题,仿佛信手拈来,却自在自如,每一首都自成一个世界。他的诗句既迅疾又永恒,既抽象又细微,折射出诗人对充满微妙差别的世界的专注凝视与哲学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