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人交往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说出的第一句话有礼貌、得体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那么沟通自然就会十分容易地深入下去。相反,如果你说出的话让对方很反感和忌讳,那么谈话就不可避免地要碰钉子。
优雅谦恭的话语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出众口才的必备要素,也是人际沟通的金钥匙。当你向别人表示你的礼貌和友好时,你就很容易在他人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彼此就容易建立信任。
优雅的言谈举止体现出风度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他的文化蕴涵、知识水准和道德修养,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看其言谈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有些人在个人言谈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当作小事,不注意和重视。其实,文明的行为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件小事,却反映了你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的言谈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言谈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开展。由此看来,个人言谈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际交往中,应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鞠躬行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这里提到了绅士风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在讲,这个人有绅士风度,那个人没有绅士风度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绅士风度呢?一般来讲,绅士风度的起码内容是要彬彬有礼,待人谦恭,衣着得体,举止不俗,富有教养。
绅士风度,从传统意义上说,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但有钱却未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绅士风度,现在的社会有钱人越来越多,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有钱人粗俗野蛮的言谈举止,倒是每每引人侧目。有些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其实一肚子米糠,真可惜了他那一身好行头。
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相同的道理。风度的美不单是外在美,它有深刻的内涵。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远大的理想、真诚的关心都颇有感召力,备受人们的推崇,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修养获得的。
并且,优美的风度实际上离不开优美的言谈举止,言谈的智慧和举止的优雅是风度的美容术,而洒脱的外表、周到的礼节同样必不可少。再有,诚恳坦率的态度、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这些也都是良好风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要做到言谈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言谈举止是小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言谈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要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习惯,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讲究礼貌礼节,言谈举止有礼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言谈举止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二是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个人习惯,克服各种不雅的言谈举止。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外在与内在、形象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是言语谈吐、精神状态、形貌举止、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
恰当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
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应当以礼貌的称呼开头。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双方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会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致使交往受梗阻甚至中断。
语言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热流,使社交畅通无阻,就应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
很早以前,有位士兵骑马赶路,至黄昏时还找不到客栈,倏地见前面来了位老农便高喊:“喂,老头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马飞奔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五里、五里”他猛地醒悟过来,“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他掉转马头赶回来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农说:“你已经错过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交际谈话中如能使用礼貌语言,就会让人感到犹如春风拂面,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例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别客气、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同人打招呼很多人常习惯问:“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这似乎太单调,也有点不雅致,在这方面,我们应丰富自己的礼貌语言。如见面时称道“早安”“午安”“晚安”“您夫人好吗”等。语言务必要温和亲切,音量适中。若粗声高嗓,或奶声奶气,别人对你就很难有好感。运用礼貌语,还要注意仪表神态的美,当你向别人询问时,态度尤其要谦恭,挺胸腆肚,直呼其名,或用鄙称,必遭人冷眼,吃“闭门羹”。
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你和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厚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美国人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1000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不为?
说话中少不了“对不起”三个字,凡是请人帮助之事,开口要说声“对不起”,如“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成功人士说话非常注意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欢迎光临”“请指教”“久仰大名”“失陪了”“请多多包涵”“望赐教”“请发表高见”“承蒙关照”“拜托您了”等等。
礼貌的称呼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礼貌用语,令人心花怒放,满面春风。
说好“谢谢”,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天中午,大家正聚在办公室里闲聊,突然闯进一个男孩。他很年轻,眼里流露出胆怯和不安。
男孩拿出一张字条,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电脑公司的,你们单位欠了我们钱,总共有1000元。”说完,男孩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像犯了错误似的。
有人不耐烦地说:“没钱!下回再来!”男孩嘴唇微微地嚅动着,但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或许这是男孩第一次出门要钱,他不知道向谁要,其实这时会计就坐在汤姆的旁边。
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男孩又急匆匆地来了,当时办公室里只有几个人,会计看了一眼男孩,说:“来迟了,没钱!”男孩眼里满是焦急:“那我什么时候来才有钱?”“那可说不准。”会计抛下一句话就离开了办公室。
过了几天,这天下雪了。男孩来到了办公室满怀期待地望着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却没有人理他,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主任抬起头见他还站在那儿,便说:“没见我们正忙吗?到外边去,等我们有空儿再进来。”男孩尴尬地低下头,匆匆走开。
又过了几天,汤姆上班时看到男孩仍站在走廊上,这回男孩没进办公室,他一直默默地站在外面,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男孩仍然站在外面,外面很冷。
这时汤姆再也耐不住了,走到男孩身边轻声说:“那个穿红衣、披肩发的就是会计,她有钱。”男孩走进办公室,这一次,他终于拿到了钱!
下班后,汤姆走出办公室,发现男孩竟然还站在那里,他看到汤姆便走过来诚恳地说了声“谢谢”,然后便匆匆离去。
汤姆怔住了,他被这个男孩感动得差点落泪,也为身边那些冷漠麻木的人感到羞愧。
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人在接受别人的好意后,不喜欢说“谢谢”两个字。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没必要说“谢谢”;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这两种情况,前者是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改变。
首先要了解一下“谢谢”的性质与功能。“谢谢”,就是在对方对自己作出一些善意言行之后,自己的言辞上所做的一种情感回报。“谢谢”有下列几种功能。
1.表达自我情感
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发乎言辞。一句“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2.强化对方的好感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达到融洽。
3.调节双方距离
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感谢语言是调节双方距离的微调剂。
感谢起着调近双方距离的作用,但有的时候,感谢也有着拉大双方距离的特殊功能。有时在某些亲密的人际关系中,例如恋人、亲人、密友之间,我们会使用一些社交场合中标准的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冷淡态度,拉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要运用好“感谢”这种交际手段来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谢谢”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就不同的人来说,其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的行动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个人进行感谢。
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小伙子对大姑娘表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点采取慎重的态度。
例如:“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对对方行为本身进行感谢。因此,感谢一定要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
第二,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人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结果:“谢谢,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
女性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际魅力,因此男人感谢他们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
第三,感谢一定要注重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表示感谢,会有好效果;但在众人之中挑出某一个人来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人难堪。
第四,感谢也要注意双方的关系。例如,双方是一般熟人或同事关系,可以用直接感谢,“感谢您”或“非常感谢”;但双方是至亲与好友时,少用“谢谢您”或“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可用称赞语或陈述语来表达谢意。儿子对妈妈就可说:“妈妈,您真好,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学会感谢会让我们在社交场合变得彬彬有礼,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说好“对不起”,让人心生感激
有两户人家紧邻而居,东家的人和乐相融,生活幸福美满;西家的人经常争吵,天天鸡犬不宁。这种情形引起了一位社会学专家的兴趣。
社会学专家问东家的人说:“你们一家人为什么从不像西家的人那样经常争吵,而能够和睦相处呢?”
“因为我们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错事的坏人,所以能够互相忍让相安无事;而他们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因此争论不休大打出手。”东家的人如此回答。
社会学家又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东家人回答说:“譬如有一个茶杯被打破了。在他们家自以为自己是好人的情况下打破茶杯的人不肯认错,还理直气壮地大骂:‘是谁把茶杯乱放在这里的?’放茶杯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驳:‘是我放的,你为何不小心把它打破了?’彼此都不肯认错,不肯退让,僵持不下当然会吵架了。可是在我们家,如果谁不小心打破茶杯,就会抱歉地说:‘对不起,是我疏忽打破了杯子。’而放茶杯的人听到也会回答:‘这不全怪你,是我不应该将茶杯放在那儿。’像这样坦白承认自己的过失,互相礼让,怎么会吵架呢?”
社会学专家点了点头。
我们与人交往时,应抱以“对不起,我错了”的心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学会谦卑,以坦诚来修炼自己的心性,扩大自己的度量就能化解许多误会。
“对不起”这三个字看来简单,可是它的效用,不是别的字所能比拟。这三个字,它能使顽强者低头,也能使人怒气消减。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效用,而充分利用它呢?多少仇怨,多少嫌隙,不是都由某一方不会使用这三个字而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