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500000010

第10章 逃产篇(10)

柴仓的门很沉。她以前开过很多回了,却不记得有这么沉。她死命地推了几下,终于推开了,才发现门后蜷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她以为是找窝的野狗,便拿脚去踹。这一脚把那团东西给踹散了,踹出了一声哼哼——原来是个人。

是个女人。

女人抬起头来,朱三婆就看见了女人眼角那一堆结成了痂的眵目糊和嘴唇上几个流着汤的裂口。女人的髻子散了,头发脏成了一条条泥绳。女人身上穿着一件已经说不出颜色了的棉袄,袖子破了,挂着丝丝条条的棉絮。

“你,你是谁?”朱三婆捂着心口,颤颤地问。

女人的嘴翕动了几下,却说不出话来——女人的舌头冻僵了。女人的舌头虽然没说出话来,女人的嘴唇却在替她的舌头说着话。女人唇上的裂口又撕开了,污血像黑虫子似的从那口子里钻出来,一路爬到了下颌。

皇,皇天。来人啊!

朱三婆朝着屋里大喊了起来。

屋里头出来了几个人,半搀半抬地把那个女人弄了进去,靠墙放到一堆稻草上——女人身子太虚,自己坐不住。

炉火生起来了,屋里渐渐有了些暖气,女人的眼神活了过来,舌头也松泛了些。女人的嘴唇扯了扯,这一回,总算扯出了声音。“汤,米汤。”女人说。可是女人的身子依旧是僵硬的,女人双手紧紧地掩着怀,仿佛棉袄丢了扣子。

米汤端上来了,朱三婆舀了一勺喂给女人喝。女人只尝了一口试了试凉热,就不喝了,用下颌指了指怀里,说给她吧。女人松开了怀。女人的棉袄果真没扣严,里头藏着一个赤身裸体已经冻得有些青紫了的婴孩。

众人啊的一声惊叫了起来。

朱三婆的儿媳妇脑壳子灵光些,马上去后屋找了件旧衣裳,把孩子裹了,抱到了火炉边上。孩子咧了咧嘴,想哭,却哭不动,已经奄奄一息。朱三婆舀了一勺米汤要喂,孩子的嘴太小,小得像一粒豌豆,勺怎么也伸不进去。朱三婆只好含了一口米汤在嘴里,再往孩子口里送。进的少,出的多,汤汤水水流了一颈脖。如此这般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总算把半碗米汤喂进去了。孩子有了一丝力气,一扯嗓子哭了起来,声音却细得像蚊蝇。

女人听见了,嘴角一吊,吊出了一个有气无力的笑。

“你,又逃了一命。”女人自言自语地说。

孩子把自己哭得精疲力尽,终于哭不动了,沉沉地睡了过去,屋里很快就响起了纺纱线似的细碎鼻息声。

女人一口气喝了两碗米汤,又吃了一大张咸菜麦饼。麦饼是昨天剩下的,硬得像铁。女人等不及热。女人把麦饼撕碎了,扔在米汤里泡着,嚼也不嚼连干带稀呼噜呼噜地吞咽了下去。女人吃得太急了,喉咙口鼓出一个包。

女人终于吃饱了,额上冒出一层薄薄的汗,两颊泛起了一丝潮红。

女人缓过来了,眼皮就像抹了蜂蜜似的渐渐沉涩起来。可是女人不能睡——女人知道她还有路要赶。女人和自己的睡意狠命地掐着架,太阳穴上爬出了几根蚯蚓似的青筋。

“这是哪儿?”女人问。

“鱼岭头。”朱三婆说。

女人吃了一大惊:大雪埋藏了所有的标记,叫路都改了样子。她知道自己迷路了,却没想到迷得那么远,竟一路到了鱼岭头。

“你从哪儿来?”朱三婆问。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似乎难倒了这个女人。女人的脸一鼓一瘪的——女人在踌躇寻思着答案。半晌,女人才嚅嚅地说:“不,不远。”

朱三婆不再发问,只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女人。女人经不住,在朱三婆的目光里渐渐地低矮了下去。

“你们都到那屋去,我跟她说几句话。”朱三婆对她的儿女说。

众人都散了,屋里只剩下她和她。女人蜷着身子,低着头,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自己的光脚丫子,仿佛那上头歇着一只虫子——女人的鞋袜早叫雪水湿透了,现在正铺在炉架上烘烤。

“说吧,你做了什么下作事,生下了这个野种?”朱三婆在女人跟前坐下,板着脸问道。

女人仿佛被人猛地抽了一鞭子,身子颤了一颤,说话的声调就走了音。

“她有爹,她爹是个学问人。”

“那你怎么,会把孩子生在路上?”朱三婆追着问。

“孩子,是在娘家生的。坐完了月子,我想赶回家去,早点叫她爹瞧瞧。天下雪,迷了路。”女人说。

女人的话里,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只是那假的掺在真的里头,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叫那真的也听上去像是假的。女人这时还没学会撒谎,女人的语气里全是斑斑驳驳的漏洞。女人终究将渐渐学会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撒谎,她会把假话说得天衣无缝,甚至比真话还真。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

“别骗我了,那孩子的脐带,还没收回去。瞧瞧你那身子。”朱三婆指了指女人身下垫的稻草,那上头有一摊污黑的血迹。

“你这个样子就上路,将来一辈子,还不知要坐下什么样的病。”朱三婆摇头叹息着。“你在这儿歇几天再走吧。等雪化了,我叫我儿子赶驴车送你回去,反正正月里也是闲着。”

这晚女人就在朱三婆家里住下了,在稻草堆上打了个铺。女人讨了一盆热水,给孩子洗过了,又就着这盆水给自己也洗了把脸。女人问朱三婆的儿媳妇借了把梳子,给自己梳头。女人梳洗过了,脸儿湿湿的搂着孩子斜靠在墙角上,突然就有了几分姿色。

“什么男人啊,能叫你遭这样的罪。”朱三婆忿忿地说。

女人想找一句话来回,可是找来找去竟无所得,只好把脸埋在孩子身上,叹了一口气。

“命。”女人说。

第二天早上,朱三婆起床的时候,发现女人已经走了。家里少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儿子垫驴车用的一块旧布,还有一样是头天晚饭吃剩下来的一块箬糕。

桌子上却多了一样东西——是一个翡翠手镯。

吟春刚踩上进藻溪的那爿石桥,就觉出了不对劲。不是眼睛,而是鼻子——她闻出了空气中的异常。

日头还在天上,只是斜了。斜了的日头就像是剔了骨头又放过了几日的肉,软绵无力,颜色和样子都不对路。风换了个方向,今天北风停了,刮起了南风。南风虽然也带着嘴,南风的嘴里却没有钩子。南风舔在身上有微微的一丝湿意,叫人想起清明之后梅雨将临的那些日子。就是在那阵风里,吟春闻到了一丝奇怪的、说不出来的味道,似乎有点像被秋雨沤在泥地里的败叶,又有点像常年不洗头的老太太终于松开了发髻。很多年后,当她回想起这一天的情景时,她才会恍然大悟,这个味道有个名字,它就叫死亡。

这天是正月十八,她到底没赶上元宵,不过她还是给陶家带来了一份厚实的年礼。她知道吕氏不稀罕女娃子,可是她带给陶家的不是女娃子,而是盼头:大先生只要能播得下花种,他就一定也能播得下虎种。大先生要是得了这个盼头,他的伤就能好上一半。

吟春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跟吕氏解释这次的出走。这几天她想了几个版本的说辞,直到今天中午才终于定下了一个。一路上她都在仔细打磨这个故事,把这个故事里的毛刺都捋过了一遍,它现在已经顺溜光滑,毫无瑕疵。

她编的故事是:她那天早上出门,是给大先生拜佛祈福去的。大先生伤得严重,她不想去镇里的那座小庙,她想多走几步路去香云寺烧香——听说那里的菩萨最灵。她烧完香回来,没走多远阵痛就发作了——是早产。几个过路的挑矾汉子把她抬去了邻近的接生婆家里,她就在那里生下了孩子。

尽管这个绞尽了脑汁编出来的故事最终没有派上任何用场,她撒谎圆谎的才华却在这里开始了第一次的展示。在她后来的岁月里,这个本事还将守护着她走过无数沟壑坎坷,化险为夷——她当时只是不知道而已。

桥边的店铺,都还开着门。桥虽然不宽,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过客中,最多的当属从矾山挑明矾石到灵溪装船的汉子们。那几年正是矾矿的鼎盛时期,挑担客的光脚板把桥面都磨薄了几层。这些人路过桥边总是要喝杯茶歇歇脚,在旁边的店铺里给家里的女人和娃娃们买几样矾山没有的稀罕货,所以桥边是一乡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店铺一家挨一家,最是密集。一眼看过去,就有糕点铺、南货铺、裁缝铺、剃头铺,甚至还有一家小小的冥纸铺。这里无论是不是集日,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人。正是煮夜饭的时辰了,家家店铺里都在淘米洗菜生火。外边的世道再乱,也挡不住人过日子的念想。哪怕飞机把城都炸成了瓦砾,灾难把人心都撕成了碎片,也总会有小小一块地方,能容得下一顿简简单单的夜饭。

到底过完了年,店铺的生意比先前略微清淡了些。可是那家冥纸铺的铺面上,却摆满了崭新的花圈挽联——不知是哪家的白喜。吟春忍不住暗叹:这家人真知道挑时辰啊,总算熬过了年关才发丧。

吟春下了桥,远远地看见南货铺的章嫂在铺子门口搬货,便随意招呼了一声。章嫂见了她,掩了嘴,下颌就掉在了手上。

“你,你还活着?”章嫂说这话时的神情,仿佛是暗夜里行路迎头撞上了鬼。

章嫂的话,犯了这个时节的一个忌讳。可是吟春不在意。吟春的心里正涌流着一股巨大的欢喜,她承受得起任何失礼。

“你看我像是死了的样子么?”吟春说。

吟春说完了,才意识到,她犯了一个比章嫂更大的忌讳。她说出了那个不该说的字。那个字溜出舌尖牙膛的时候,辣了她一下。不要紧,她带来的吉利比天还大,可以化解得了任何纠结疙瘩。

她对章嫂扬了扬手里的那个布包:“我生了,孩子。”

布包里的那张脸,长满了皱褶——却不是刚钻出娘胎时的皱褶了。刚钻出娘胎的时候,那皱褶还是浅显柔软的,用好日子轻轻一抹就能抹平的。可是这一路的风霜已经把那些皱褶吹打得硬实了,硬得像泥塑木雕。仅仅几天的工夫,这孩子已经老了。

孩子看着章嫂,眉眼额头上的皱褶游走了几个来回,终于固定在一个诧异的表情上。突然,那张脸裂开了一条缝,孩子咧嘴笑了一下。

章嫂仿佛被那笑割了一刀,把手从嘴上挪下来,捂在了胸口。

“皇天……”章嫂喃喃地说,“你怎么,才回来?”

章嫂的神情里有一样东西,突然在吟春的欢喜里掏了一个洞,快乐如水一下子漏光了,浮上来的,是斑斑驳驳的惶恐。

“出,出什么事了?”吟春颤颤地问。

“你,你家……”章嫂避开了她的目光,欲言又止,“你还是,赶紧回家看看吧。”

吟春撇下章嫂,便朝家里飞奔而去。孩子爬出她身子时撕开来的那个伤口,到现在还没有收拢,依旧淅淅沥沥地流着血水。一路脚上磨出的水泡已经挤破了,血结成了痂,痂黏在袜子上,走一步撕她一块皮。她浑身没有一个地方不疼,她实在跑不动了,现在是她的心在拽着她的身子跑。风迎面吹来,像柳条一样抽着她的脸,舌头上泛着飞尘的泥腥。她顾不得了,她什么也顾不得,她得赶快回家。

心一急,路就长,从桥头到家里这几步路,她却像跑过了万水千山。

等我,大先生,天大的事也等我回家。我把指望带回来给你了,我把小逃带回家了。

吟春终于跑到了家门口。门关着,却没上锁,她轻轻一推就推开了。她在门洞里站下了,慢慢地喘顺了气,才往里走去。

正是天有些黑却又没黑到要点灯的尴尬时节,屋里暗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她颤颤地喊了一声:“妈?”

没人回应。

“大先生?”

依旧没人回应。

过了一小会儿,里头响起了一阵嘁嘁嚓嚓的脚步声,是月桂婶。月桂婶手里挽了一个蓝布包袱,似乎正要出门。她怔怔地看了一眼吟春,包袱突然抖落到了地上。

“婶,别怕,我活着。我带孩子回家了。”

吟春把怀里的那个布包递过去,可是月桂婶没接。月桂婶甚至连看都没看。月桂婶只是咚的一声瘫坐在了凳子上。

“命啊,你这是什么命?”月桂婶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那天吟春不见了,大先生立刻派了人四下寻找,娘家婆家所有的亲戚家里都找遍了,也没找见人。荣表舅在离家不远的石子路上,发现了一摊血,众人便猜想吟春是叫人给劫害了——这些天乡里的日子很不太平。大先生急火攻心,到了夜里就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怎么也止不住,没到天亮就咽了气。中医西医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是日本人打的内伤犯了,内出血。吕氏眼看着儿子在她跟前走了,不哭也不闹,只是呆呆地在床上躺着。众人只当是她伤心得糊涂了,也没防备,就由着她昏睡。谁知第二天早上却怎么也喊不醒,才知道是吞了老鼠药。现在两人都停在庙里,等着吉日下葬。

吟春这才看清了堂屋墙上那两幅蒙着黑框的放大相片。脸上木木的,竟看不出伤心哀恸。噩耗像山洪里滚下来的石头,太急太猛,毫无防备地把她砸蒙了。她倒是倒下了,却还不知道疼——疼是后来的事。

大先生死了。

大先生是叫她害死的。其实害死大先生的,也不全是她。大先生是叫慢刀乱刀凌迟至死的。起先是肖安泰的事,再后来是省城的那个庸医,再后来是那个唇边长着一颗痣的日本人,再后来是她肚腹里的那块肉,再后来是富阳城楼里插的那面膏药旗……一刀接一刀,一刀又一刀。这刀那刀的都混在了一处,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刀最后送了他的性命。大先生一刀一刀地挨着剐,到最后大先生就没了心。大先生对家没了指望,大先生对国没了指望,大先生对世道没了指望。大先生是丢失了所有的指望才死的。

吕氏也是。

大先生的指望很多,可是吕氏的指望却只有一个——吕氏的指望就是大先生。大先生走了,吕氏自然没的活了。

“好硬啊,你的命。”吟春喃喃地对怀里的孩子说。孩子累了,睡得很沉,鼻孔一扇一扇的,扇出两股细细的暖气。“你和你爸是前世的冤家,你来了,他就得走,你俩照不得面。”

一声叹息落在了孩子的脸上。叹息太重,在孩子的颊上砸出了一个坑。孩子给砸疼了,猛地睁圆了双眼,放声大哭起来。

同类推荐
  • 都市迪斯科

    都市迪斯科

    欧阳秋对儿子欧阳满仓不满意一辈子了。用欧阳满仓的话说,他几乎是从娘肚子里爬出来,欧阳秋就没有看上过他。他今生做得唯一一件让欧阳秋满意的事儿,也就是他后来找曹红波做了老伴儿。
  • 莫念我

    莫念我

    这个家庭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儿子——莫逸。从小到大,莫家的人就偏爱莫小念,而常常忽略了莫逸,尽管如此,莫小念却和莫逸有了比亲兄妹之间更深厚的亲情。莫逸有一个长达五年的女朋友祁雪,祁雪因为莫逸不会接手其父亲的公司,觉得没有继续交往的价值并与之分手,而后便和同校一个优秀的男生顾凡交往,给莫逸的借口便是莫逸和莫小念在乱伦,因为这惨无人道的分手借口,莫逸故意和莫小念疏离起来。
  • 金盏花

    金盏花

    讲述的是一个26岁的女孩韩佩吟,收到了好朋友虞颂蘅的结婚请柬,她想起自己,因为母亲生病在床的原故,整天忙着工作,赚钱付母亲的医药费,从不敢奢望爱情。同情她的一位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份家教工作,给一个著名律师赵自耕的女儿补习。韩佩吟来到赵家,看到了一座像小说中的房子,赵自耕的男秘书苏慕南给韩佩吟开了门。她看到了顶顶有名的大律师,活跃在商业界、司法界及新闻界的人物赵自耕……因为金盏花,纤纤(赵自耕的女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单纯的快乐;因为金盏花,佩吟与自耕由热恋而走入婚礼。
  • 草圣

    草圣

    如果某个地方一个女人随随便便就对还几乎陌生的你说,我就是个花瓶,那么你对这个地方会怎么想呢?觉得这地方真不是你呆的,或认为仅仅是这个沧桑女人的满不在乎呢?徐雁就这样让罗立衡对这座城市的生活一开始就充满了疑虑。罗立衡第一次见到徐雁是因为租房。罗欣生和胡荣在电话里黏糊得让他头皮发紧,说你老人家一定亲自来一趟,非你把关不可。他岂能不知,他们不过就是想让他掏租金罢了。对儿子儿媳,他从来都直呼其名,而且是全称。对老太婆也是这样,就叫“钟桂花”,直到几年前钟桂花退休,说,我现在是老太婆了,拜托你改改口好不好,听起来好像谁都是你的学生。
  • 驮水的日子:温来军作品集

    驮水的日子:温来军作品集

    温亚军是军旅实力派作家之一,在2005年6月26日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温亚军以短篇小说《驮水的日子》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者以不疾不徐的笔调,从容不迫地讲述了一个一头驴与一名士兵在驮水的过程中从对抗、较量到产生感情、依依不舍的故事,情节、人物都非常简单,但内涵却并不单薄,表现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热门推荐
  • 法华问答

    法华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叶选医衡

    叶选医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从魔卡开始

    从魔卡开始

    在这里,所有的能力来源,都取决于一张小小的魔卡!当魔卡觉醒,便走上了一条征伐之路...魔卡翻转,命运就此轮回!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 烬铅华

    烬铅华

    第一卷: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错过篇)法师家族的大小姐从小养尊处优,受人追捧。五岁就凭借一副画名动大陆。12岁那年开画展一幅画便卖到1万多金高价。17岁时遇家变,一日之间从神坛跌落。可教皇对她说,他是凰殿的圣女,不可以有弱点。她不愿意就这样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在和擎云骑主新婚那夜,一身侍女衣服逃离婚房。来到华清道观,因为他曾说过在那里等她,也是在那里遇到她永生所爱……等到她再次回到大陆,圣女之位被人假冒。他还发现自己寻寻觅觅多年的师傅。从始至终,都是她的夫君,知晓她的一切。她瞬间便觉得,复仇什么的,好像都不再重要了,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第二卷为你可摘星辰。(寻觅篇)超级甜!“我不要成神,如果神界没有他,我为什么要留下?”法若辰在自己飞升当天,跳下诛仙台。甘愿散尽功德寻找他的师父韶华也是他的夫君——陈亦封。“嘉骍战神,我的好父亲。您这样做有意思吗?”“就算没有记忆,我也能找到她。”第三卷我愿为你的影子(回忆篇)解释情节,女主帅!“我叫莲生,从今日起,就是你的仙君了。”“跟着我,保证你再也不被人欺负。”“莲生,你放弃吧!你没有料到的是人类的贪婪!”“我愿意用生命去换安宁……”
  • 绝色小痞后

    绝色小痞后

    杀她族人、辱她双亲、伤她兄弟,更是害她命丧悬崖!当21世纪的南离月魂穿而来,一切开始变化:大陆强者?惹我者拍!九幽魔王?犯我者踹!还有天界神族来抢亲?某妖孽笑的邪肆、语气宠溺,连哄带骗,“乖月儿,废了他,本帝带着亿万嫁妆嫁给你!”切,谁稀罕!想嫁给我,先到门口报名预约排队去!叶子后宫群,记得备注敲门砖:222065735
  • 穿越之傲娇王爷爱萌妃

    穿越之傲娇王爷爱萌妃

    一夜之间重生,物是人非,她成为他的王妃。可是她想要的是自由,所以她说,“我要走,放我走啊,你个冰块脸。”“再动试试看,打你屁股。”王爷抓住要逃的王妃,戏谑的调戏道。“今天太阳真好。”“没你就更好。”某男一脸黑线。
  • 洗髓经

    洗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