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与爱情有关,于是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更愿意看到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但上海的爱情故事,仿佛从来没有轰轰烈烈过,仿佛下了一场细雨,肝肠寸断,却又不至于致命。不及北京的气势磅礴,不及杭州的柔情似水,不及广州的随性舒适……爱情在于上海,仿佛是大城小事,是隔壁传来的靡靡之音,隔着层朦胧的纱,却又有侵入骨子里的优雅和细腻。
有次,恰逢中国的情人节,我在原法国俱乐部旧址的上海花园饭店里采访赵雅芝,美人不老,身材清瘦,皮肤白皙,身上有着一股浑然天成的从容。丈夫黄锦燊应我们的要求下楼拍二人的合影,一副有求必应的好脾气,身材粗犷,两人眉语目笑,把赵雅芝更衬托得小鸟依人。她说着浪漫一定要一个人制造,另一个人懂得,不然两个人怎么能沟通呢?我问他们在上海怎么过情人节,赵雅芝说:“在上海我喜欢去看那些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寻找怀旧的感觉,还要吃最爱的小笼包。”对于上海的特殊情感,离不开扮演《上海滩》里的冯程程。可褪去耀眼光环,最浪漫的不过是牵手去吃一笼热气蒸腾的小笼包,咬一口,汤汁直流,暖在心里。
走出花园饭店,转个弯便能看见充满历史感的国泰电影院,躲在川流不息的淮海路上,是张爱玲时常光顾的地方,那时还叫“国泰大戏院”。赶不上新建电影院现代,在今天,“国泰”也是许多情侣喜欢去的,带着怀旧,与风月无关。在旁边的红房子西菜馆吃好饭,过来看一场电影,是老上海的标准约会程式。
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妻,手挽手去咖啡馆,身影相濡以沫。老阿姨一头齐耳卷发,出门前涂了脂抹了粉,擦了口红,举手投足间还能发现她抹了红色指甲油。老阿公也不甘示弱,头发梳得整齐有型,穿着得体的西装。在上海,谈恋爱是一辈子的事,浪漫也是。在舞厅里盛装而隆重跳舞的老人们,伴着西洋老曲,他还能唱出几句英文歌词,俨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克勒”和“千金小姐”,充满了对海上繁华旧梦的缅怀。
影视明星孙俪是上海女人,在采访中也说起邓超喜欢那些上海老餐厅,她每次到上海便带他去吃小杨生煎。这样街角遇到爱的景象是很常见,时髦的都市男女,如获至宝地在不起眼的角落炮制浪漫。女作家陈丹燕写出一本《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最西化、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说上海女人“作”,未必真的是难伺候,只不过对细枝末节的要求都带着一种追求精致的态度。哪怕是吃了一桌子的玫瑰瓜子细壳,女人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头发散发着淡淡的甜味,自顾自地走神想着心事,嘴角紧闭。可谁说不是,爱情本来就是细枝末节呢。上海男人又是出了名的细致,考究,不随意。由此看来,这座城市里的爱情当然会被包装得更加精美。
恋人总想制造最特别的回忆。可以坐在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俯瞰整个上海,高架道路和大桥上的灯火似彩练环绕,与星月争辉;或是在滨江大道吃烛光晚餐,对面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那些隐藏在浓郁梧桐树后的老洋房,它们曾经的主人名字响彻历史,可以走进去与人约会,清静典雅;也有很多人选择在游轮上举办婚礼或晚宴,游览在黄浦江上,饱览景色吹吹江风……永远不用担心不够奢靡,上海不乏豪光跋扈的场所,可往往有情人偏爱那些有故事的地方,无论是压马路还是喝茶,看似寻常,皆有用心,总能抓住一些吉光片羽。
生活节奏太快,霓虹灯闪烁,不休不眠,上海的现代化让生活变得太方便了,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街街都有,爱情看上去也变得信手拈来,即开即食。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更喜欢寻求厚重的东西,希望将故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希望为自己的情感增加几分怀想。怀旧不休,时尚照旧。
轧马路是货真价实地去轧马路,也有情怀,喧嚣外的寂静小路,最适合两个人走。比如四川北路旁有条不容易发现的小路就叫“甜爱路”,几十年来被上海人认为是“最浪漫的马路”,鲁迅先生晚年经常在此散步。尽管只有数百米长,尽显妩媚姿色,路口处有一个爱情邮筒,如果你将信件投入这个邮筒,收件人可以收到盖上英文“LOVE”的邮戳。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着挺拔的水杉,还有由二十八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边走边可阅读。甜爱咖啡馆是可以歇脚的地方,门口时常贴着风格独特的海报。旧式小洋房门前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沿路多为住宅,住在颇有故事的房子里,想必也是件幸事。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个和桥有关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作家笔下的爱情故事都与之有关,谁让最美丽最伤感的爱情故事总发生在桥上桥下呢?上海有东方的“魂断蓝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几乎每对上海情侣都有一张在外白渡桥上的合影。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古朴的外白渡桥,隔开了苏州河与黄浦江,故事沿河而生,顺水漂过,到这里终结。
十里洋场尽管看上去金碧辉煌,隐藏在里面的永远是细细碎碎的情绪,仿佛糅杂了金粉的光线,昏昏暗暗,又缠绵悱恻。爱情仿佛存在于熙熙攘攘的街道,在人头攒动中摇曳生姿。
无数次站在高山,多少次面对湖泊。
我都会信誓旦旦地说,
我曾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时光,
是永远永远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