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600000011

第11章 父母不是完人,有过错也希望孩子指出来

孩子应该孝顺父母,但这绝不是明知父母有错还顺着父母的“愚孝”。那种助长父母不良习性的所谓“顺从”,完全是害父母。就如同我们对孩子的爱,绝不应该是袒护式、包庇式的溺爱,孩子对我们的爱也应该本着这个原则。那么,当父母有错时,孩子就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和态度向父母进谏。这一点,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告诉孩子的。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孩子应当学会劝谏父母,但如今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吗?

在《孝经·谏诤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里的“争”通“诤”,就是直言规劝的意思。整句话的含义是:对父母而言,如果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孩子,父母就不会陷于不义之中。因此,如果父母要做不义之事,孩子不可以不劝阻,如果只是盲目地遵从父母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没错,做子女的如果明知父母有重大过失,却睁只眼闭只眼地任由父母做错事而不劝谏,那就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孝经·谏诤章》的教诲与这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不谋而合,它告诉我们,当父母有过错时,做子女的一定要劝谏,使父母改正。而“怡吾色,柔吾声”就强调了劝谏的态度与方法,也就是说,子女劝说父母的时候,表情要和悦,说话的语气要柔缓,不能怒气冲冲地用指责、命令的口气劝导,否则父母很难接受。

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少听说哪个孩子会苦口婆心地劝谏父母,无论父母吵架也好,闹离婚也罢,或者和兄弟姐妹打官司,孩子似乎都不会劝谏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今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父母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孩子自然也不认为父母有什么过错,看不出父母的错,还怎么劝谏?

但是,古代就有很多孩子有能力劝谏父母,比如,明朝的杨秀贞见到母亲求子心切,想要溺死刚出生的妹妹时,就赶忙跪在地上劝谏,讲出了一席感人肺腑的道理,使母亲放弃了溺死妹妹的念头。再比如,西晋时的王览看到母亲总是百般刁难同父异母的哥哥,就常常规劝母亲。后来,当他得知母亲想用毒酒毒死哥哥时,夺过毒酒准备以死劝谏,好在母亲打翻了酒杯,保全了他的性命。但从此,母亲彻底悔悟,待他的哥哥如亲生儿子一般。

看看这些古人,因为他们从小就读圣贤书,书中明确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他们虽然年龄不大却懂得很多道理,知道落实这些教诲才算“真读书”,看到父母的行为与书中所说的行为规范不符合时,自然就知道父母的对错,也知道为人子女应该上前劝谏,于是,就落实了“亲有过,谏使更”的教诲。

由此可见,让孩子通过读书而明理,是具备劝谏能力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教科书教授的大都是知识和技能,很少有教做人做事的道理的。即使有,很多学校、老师也不太重视。其实,《弟子规》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补充(可喜的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展了《弟子规》课程),唯有让孩子通过学习《弟子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才能在我们走错路的时候提醒我们,帮助我们回到正途。

当然,如今的孩子也不是绝对不劝父母,只是劝说的态度不同。别小看这个态度,它往往决定了进谏的结局。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非常爱抽烟,家人总是劝说,但效果不明显。

一次,爸爸正要抽烟,奶奶说:“别抽了,身体都不好了。”

妈妈也说:“别抽了,抽得乌烟瘴气的。”

但是,爸爸边点烟,边往阳台走去,表示自己不在屋内抽烟。小女孩一看爸爸不听劝,等爸爸刚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她就一把夺下爸爸的烟,严厉地说:“不许抽烟!”

平时温和的爸爸见此情景,也毫不客气地说:“拿过来!”

结局是小女孩哭着向妈妈告状,爸爸则毫无反应地继续抽着烟。

小女孩虽然是为爸爸好,但是劝说的方式错了,这一错,结局往往就会更糟。如果小女孩学过“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的话,可能就会轻柔地对爸爸说:“爸爸,您别抽烟了,抽烟不但对您身体不好,对大家的身体都不好。您的身体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都会很担心的,可谓‘身有伤,贻亲忧’,爸爸,您少抽两根,好吗?”

相信任何一位父亲听到女儿如此懂事的劝导,都不忍点燃烟头了吧?可见,“怡吾色,柔吾声”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往往以为大声说出的话最有震慑力,殊不知,作为规劝的语言,只有柔声细语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以,能把《弟子规》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中,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啊!我们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要想让孩子学会“怡吾色,柔吾声”,唯有我们做到才能实现。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很难接受孩子大声吼叫、傲慢无礼的劝谏方式。所以,孩子用“怡吾色,柔吾声”的方式说话,往往是对父母尊重与理解的体现。

然而,孩子能不能在劝说我们的时候保持温和的态度,取决于他平时的语言习惯。如果孩子平时说话声音很大、语速很快、我们说一句他顶三句的话,那么当他看到我们犯错时就会更加激动,一激动,他说话的速度会更快,声音会更大,脸色会更难看,还怎么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啊?

而孩子形成什么样的语言习惯,往往和我们自己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平时讲话温文尔雅,孩子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就不可能如扫射机关枪一样说话;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若想让孩子好好说话,我们对父母、妻子(或丈夫)、孩子、朋友、同事等所有身边的人讲话时,都要努力做到“怡吾色,柔吾声”。而且,当父母、亲人、朋友出错的时候,我们劝谏的态度也要柔和,因为孩子正在看着我们的样子学习。我们现在所做的,往往是以后所受的,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时刻提醒自己用身教把这句教诲演绎出来了。

而面对孩子的进谏,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如果当时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至少事后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反省。当然,最好是当时就积极作出谦虚的回应。一个愿意接受他人劝谏的人,往往能得到很多好处,具体的将会在后面的“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诲中作详细解释。

会用柔和态度劝谏的孩子,往往更易受到长辈的青睐和同龄人的信赖。

除了我们,孩子总会与其他亲人、老师、同学等人相处,这些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错别字,同学会拿错别人的东西,面对类似的情况,孩子会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大声地、严肃地说:“老师,那个字你写错了。”老师可能会觉得颜面扫地,赶快掩饰说:“我是故意写错的,看看你们能不能看出来。”话虽如此,但心里却对孩子有了一丝不好的印象。

如果孩子举手,经过老师允许后轻柔地说:“老师,那个字好像不是这样写的。”那么,老师也会轻柔地回应:“嗯,谢谢你,请坐。”这样,老师也不至于太尴尬。

又如果孩子能考虑到劝谏的时机问题,选择在课后向老师提出建议,并做到“怡吾色,柔吾声”的话,那么孩子的举动一定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以此类推,如果孩子对周围的人都用恭敬的态度进谏,他们怎么能不器重他,不喜欢他呢?当孩子具备了敏锐的判断力和适当的进谏能力时,他的威信往往会增加,也会因此成为团体的领导人物,从而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团体带上更好的发展方向。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除了简简单单地向父母提出意见,劝谏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句“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说的就是,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的劝谏,孩子就要等到父母喜悦、高兴的时候再劝,这里的“悦”特别强调了父母的心情。如果恰逢父母心情不好,孩子却向父母提出他们上次不能接受的建议,那父母这次能接受吗?当然很难。那么,孩子的劝说不但是徒劳的,还会惹得父母更加不高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就要“悦复谏”。

而“号泣随,挞无怨”则显示了孩子进谏的决心。如果父母的过失很大、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的话,子女的确要有“号泣随,挞无怨”的精神。这里的“号”是大声哭喊,“泣”是哭泣,“挞”就是打,意思是:如果父母不接受,哪怕哭喊着劝说父母,即便因父母的不理解而挨打,都不应该有怨言。当然,这也不是愚孝。与让父母陷于不义相比,挨点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我们别小看了劝谏这件事,其中包含着子女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爱戴。为什么要用柔和的态度?为什么要选择劝谏的时机和场合?当父母不接受时,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劝?因为,孩子真心为了父母好,真诚地希望父母不要有过失。如果不是这颗真心,又何必顾及那么多呢?

孩子若能真正领会这句教诲的含义并努力落实的话,他对我们的孝敬无疑就体现在其中了。

我们做父母的,很难直接教导孩子劝我们的方法,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个男孩在学校担任宣传委员的职务。一次团体活动之后,男孩觉得一位同学犯的错误实在不小,于是就当众指责了那位同学,并劝他以后改正。那位同学觉得很丢人,就顶撞了男孩,两人差点儿吵起来。

男孩回到家,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每个人都有面子,也就是尊严,当众被指责、被劝说的滋味不好受,这就是他顶撞你的原因。如果你能考虑到这一层,就不会当众指责他。即使你觉得他的问题值得大家警醒,也不该用劝导他个人的方式把问题说出来,而应对事不对人。所以,劝说别人一定要顾及对方的脸面,这样对方才好接受。”

男孩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从此学会了选择适合的时机提出意见。

俗话说“规过于私室”,男孩的爸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如果对方真的很烦,那就不要着急劝说,暂时先放一放。等到有机会,看对方心情比较好时再劝,这样对方容易听得进去。以免孩子好心劝说对方,结果彼此争得面红耳赤,对方没领情,孩子也生了一肚子气,最后两人还老死不相往来,那还真不如不劝呢!

另外,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劝谏的方法应用到与孩子的相处中。如果我们总是当众批评孩子,孩子的自尊被摧毁,他便很难顾及别人的自尊。如果我们因顾及他的尊严而常常单独劝导他,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

让孩子掌握“号泣随,挞无怨”的内涵与精神,并灵活应用。

隋朝末年,李渊(唐高祖)带着军队南征北伐时,其子李世民(唐太宗)一直都追随在身边。一次,李世民发现父亲的一个军事计划呈现出明显错误,如果不谨慎就会导致全军覆没。于是,李世民就多次向父亲提建议,但是父亲都没有接受。

出兵前一天晚上,李世民心想,如果这次不能劝阻父亲,这些年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他越想越难过,就坐在父亲的帐外放声大哭。父亲看他如此伤心,便说愿意听他细细分析战事,他慢慢地给父亲讲解作战方略。后来,父亲改变了作战计划,那次战役也赢得了胜利。

如果李世民没有如此坚定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父亲,历史上有没有唐朝还说不定呢!

看来,在重大事件上,若有一个有远见、善于劝说我们的孩子,那么家庭一定会很兴盛。当然,孩子的能力是一点点积累的,但如果我们不给他劝我们的机会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怎么知道他有远见呢?

而对于“号泣随,挞无怨”的理解,我们应该让孩子领会这种真心劝人的精神,而不是一定要“号泣随”。而且,看看李世民的例子我们就知道,在“号泣随,挞无怨”之后,一定要能讲出中肯的、切合实际的道理让父母信服,若只是说“爸爸,您不要这样做”或“妈妈,您不能那样做”的话,父母也很难接受。

因此,孩子若没有真实的智慧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而仅仅抓住了“号泣随”的形式,恐怕在劝说之后也毫无收获。那么,真实的智慧往往要通过读书明理来得到,由此看来,学习《弟子规》不可少,只有学会、做到的孩子才有足够的智慧在关键时刻告诉父母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而要那样做。

“号泣随,挞无怨”的实质是说,在劝谏父母等至亲的人时,不要因一时失败而放弃,而要抱着坚定的态度、找准机会时时劝说,时间一长,父母自然会接纳。孩子只要领会了这个思想,就不会死板地把这句教诲随处应用,也避免了孩子被误解、被怨恨的情况。

另外,劝谏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彼此建立了深刻的信任,才能提出建议,所谓“君子信而后谏”。没有信任做前提,劝谏往往会被以为是挑毛病、吹毛求疵,具体的内容会在“善相劝,德皆建”中为大家详细阐述。

教子箴言

孩子在一生当中要扮演很多角色,为人子、为人兄(弟)、为人夫(妻)、为人父(母),还有为人友、为人领导(下属)、为人婿(媳),等等。要想扮演好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可能不对他人提出谏言。劝谏的态度、选择的时机和场合都会影响劝谏的结果,甚至会影响彼此间的情谊。我们要让孩子通过学习这句教诲,懂得如何向他人进谏。

同类推荐
  •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0~3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从孕期保健的注意事项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要不要生二胎、孩子该不该上早教班、孩子该不该早识字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口才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口才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口才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吉谈和表达能力,被看做是一个人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如逻辑思维能力、幽默感、社会阅历、个人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等,是反映人格禀性和修养的“无声声明”。培养孩子的口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说、多练,这是锻炼口才的基本方法。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斯宾塞是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侄子,因为一次不幸,失去了父母,于是被作者收养。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斯宾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接受的是名符其实的快乐教育。尽管小斯宾塞的天资并不聪颖,但在作者的教育下,他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那么何为快乐教育?作者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也应当是快乐的。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对孩子发布命令,要用积极的暗示令他们看见希望,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热门推荐
  • 神棍狂妃:邪王宠翻天

    神棍狂妃:邪王宠翻天

    她一个金口玉言能够断生死、掌前程、点龙穴、相风水、懂幻术、辨阴阳……十项全能的二十四世纪阴阳大师,一觉睡醒,就特么地出现在一个闭塞的马车里,还是被人押着去成亲!前有邪魅王爷围堵,后有渣爹毒姐陷害,好在,吃饭的本事还在。顾念微小手一挥,收王爷,踩渣渣,一路招蜂引蝶,一路嚣张狂妄,在异世界混得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难过美人棺

    英雄难过美人棺

    王爷死了?她君千儿虽天生能看到凡人的死亡日期,却唯独看不清王爷的死期,可那阴货绝不是那么轻易死的。她悄悄推开棺材盖子,入眼一双盈盈笑意的黑眸。啊喂,干嘛拉我进来!“既然君掌柜舍不得本王,那就与本王同棺而眠好了!”且看某个见习死神在古代人间的苦逼卖棺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亡灵高达的星际争霸

    亡灵高达的星际争霸

    (注意!)本书需要极大的脑洞来观看新人新书!请多关照!还有,本书的所有地方地点包括世界都是复制品,请勿较劲!作品相关可以不用看......一个机器人在战场上因为表现突出而被主人赐予了一个可以向上迈进的机会,直到战争结束了一段时间后将其招进宫殿中进行了赏赐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去一个世界完成试炼,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可以完成就可以......
  •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虽然是奇葩精品,但它毕竟年代久远,文字和内容深奥,现代人阅读相当困难。为了让这部古代精品童放异彩,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们竭尽努力,把《白话鬼谷子》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 向上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

    会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在百年的岁月洗礼和世事变迁中,持续平稳地发展?又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自1987年被引入华文世界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 15 年获得全世界卡内基训练业绩第 1 名。黄皮肤黑眼睛的受训者,带着卡内基方法,排除焦虑,缓解压力,在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进步和成功。
  • 坏皇后

    坏皇后

    她冷心冷情,从不懂爱情是何物,身边不乏几个对眼的床伴,但从来没有想过走进婚姻的殿堂,年近三十,终于在父亲临终遗言的要求下,答应嫁人,婚礼结束,她不过小憩片刻,却莫名来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时空,成为了东秦国的皇后。从此,皇后大变性------------精彩片段一:“住手!呦!姐姐这是在干什么?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刘嬷嬷尽心尽力的照顾小公主,她倒是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让姐姐下这么狠的毒手?”青阅眼睛淡淡的扫了进来的女人一眼,懒得理她,对停下来的三个小太监道:“打够三十了?”小太监战战兢兢:“没,没呢。”“继续。”精彩片段二:“来人,陈谨之污蔑朕,辱骂皇后,拉去午门五马分尸,挫骨扬灰!其家人,诛九族!”“皇上,陈谨之对你可是忠心耿耿,你这样对待忠良,不怕天下百姓对你寒心,颠覆你的万里江山吗?”“如果我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还坐什么江山?青青,我爱你,不论任何人,胆敢伤害你,朕,定斩不饶!”--------------正规简介在这里:这就是一个不懂爱情的女人在懂得了爱情之后的有情与无情,爱人与被爱,接受与不接受的一首泣泣长歌。——————————【推荐区——完结文】草居涯《我们结婚吧》颖初《毒寵药妾》:---------------------【连载中】初行《逆仙》:桃花隐《妖妾》:
  • 这样做事离成功最近

    这样做事离成功最近

    西班牙智慧大师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匆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有些事情不可不问。有些事情不得不弄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做事方向。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工作。制定工作进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办事,出色地成事。抓住成功做事的10个最重要的关键。
  • 剑侣仙缘之仙凡恋

    剑侣仙缘之仙凡恋

    蓝梦汐,可爱的九尾雪狐,遇上令她魂牵梦萦的神仙。上达仙界盗取仙鼎,下至魔界夺取业火,一位柔弱的女子为了救回丈夫即将散去的魂魄而闯尽六界,置生死于不顾,一段旷世绝恋重磅来袭!
  •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当我们阅读历史,阅读生活,总会被一些人的经历和故事所感动,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而这些启示会激发我们奔向未来的勇气。本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需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耐心细致地筛选出101个故事,其中既有名人小传、民间故事,又有情感小语、心灵故事、生活小文,还有人生哲理、生存之道,这些无不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使我们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剑落苍茫

    剑落苍茫

    新书,我真的不是败家子已签约,老程败家教科书!欢迎种草。 人活于世,各行其道,为人间道。天道茫茫,人间明明。天道何人掌控,命运若何发展,谁又知晓……脚下征途,道在前方……为爱,为情,为权,为苍生,为生存……雷剑现世,天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