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000000006

第6章 宋词(6)

词的下片由写景到咏怀,在怀古的同时表达了词人自己的感慨。他先是由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写起,想到如果杜牧如今重游扬州,肯定再也吟咏不出那样优美而深情的诗句,因为当前只剩下了冷月、寒水、二十四桥等冷清的景物,桥边的芍药花尽管仍然在开,可谁还有心情再去欣赏它的美丽呢?在全词的结尾处,词人故意以带有悬念的疑问作结,余味无穷,不禁令人深思。

知识链接:

古人吟咏扬州的诗歌:

在这首词中,作者姜夔多次提到诗人杜牧及其吟咏扬州的诗歌名篇,以此表明扬州往昔美丽和繁华,并与金兵入侵后的萧条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和观景胜地,古时不少诗人都曾到此游览,并写下了不少名篇,以下就摘录几首:

宿扬州

(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上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6 姜夔《点绛唇》

姜夔一生都没有入朝为官,为了生计和躲避战乱,他四处辗转,漂泊于江湖。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从浙江湖州前往苏州拜访自己的朋友范成大。当他经过吴淞时,看到吴淞江边秀丽的山水风光,想起自己平生最敬仰的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曾经隐居于此,便有感于古今的历史,生发了无限感慨,写出了这首词。

点绛唇

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①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燕雁:指北方幽燕(今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部分地区)一带的鸿雁。

②商略:商量,酝酿,这里指遥望山峰,感觉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以泉品居第四,故名。

④天随:指晚唐陆龟蒙,他号天随子,曾隐居吴江。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怀古小词,作品吊古伤今,借咏史而抒发自己当前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

词的上片侧重于描写词人在途经吴淞时所见到的景物,并在其中寄托了他的深沉情感。词人以“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起笔,其中的“燕雁”指的是北来的雁,因为当时的时间是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词人看到了这种景象之后,就认为燕雁并没有什么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而是一路随着太湖西畔旁飘忽不定的流云向天边飞去。实际上,北雁随云飘逝不仅是词人对眼前所见的描述,而且还暗含文人心中洒脱的情怀。“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立意新奇而巧妙,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山峰的形态,并融进了虚景的描写。在词人看来,矗立在远处的几座山峰显得非常孤单,它们的内心仿佛也在愁苦,正悄悄地低语着黄昏时将要下的那场大雨。在这里,“清苦”一词表面是在写山,实际上也是词人凄清愁苦心境的写照。

词的下片侧重于抒发怀古之思。“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它的旁边就是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曾经居住的地方,所以词人在看到桥的时候便不由得想起自己崇敬的诗人来,并想要和他一样居住于此。这几句诗形象地流露出词人淡泊名利、渴望隐居的心态。而在之后的“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几句中,词人突然笔锋一转,由对隐士的追怀转向了深沉的现实感慨:如今,第四桥还在,可曾经居住于此的隐士天随子已经不在了,真是世事沧桑啊!“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包含着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显示了词人此时的深沉思考和内心的不平。而“残柳参差舞”更是寄寓着词人的怀古伤今之意,词人以这一意象暗示了当时的国运,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

知识链接:

隐逸诗人陆龟蒙:

陆龟蒙(?~881年)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为江苏吴江人,是唐代的农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僚世家,从小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在早年的时候,他也曾热衷于科举考试,但在进士考试中,才华横溢的他却落榜了。此后他开始跟随湖州刺史张博四处游历,之后便回自己的家乡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过起了隐居生活。

陆龟蒙的家境良好,在乡里有数百亩良田,数十栋房屋,劳动力也非常充足;然而,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再加上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洪涝之害等原因,陆龟蒙及其家人还是要经常面临饥馑之苦。后来,隐居家乡的陆龟蒙亲自扛着劳动工具,带领当地的劳动人民一起修筑沟渠,抗洪救灾,解决了洪水之患。不仅如此,在农忙的季节,他还会亲自参加劳动。平日稍有闲暇,他则会带着书籍、茶具、钓具等四处漫游,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在劳动和休闲的同时,他也喜欢写诗作文,留下了不少诗、赋、杂著,并自编为《笠泽丛书》一书,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反映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的田家诗。

17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一生曾经几次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在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年),因为正值朝廷筹划北伐,此时已经66岁、且闲居乡里很久的辛弃疾再次被任用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到任后,马上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同时也意识到了战争形势的严峻和朝廷策略的失当,觉得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所作为。怀着复杂的心情,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名篇。

永遇乐·京口①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②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③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④,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⑦下,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④金戈铁马:此处指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史实。

⑤草草:轻率。

⑥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到达了今天内蒙古的狼居胥山,留记而还。

⑦佛狸祠:在今天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在此建造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⑧神鸦社鼓: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和祭祀时的鼓声,这里指人们将佛狸祠作为祭祀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史咏志的名篇,作品紧扣“怀古”二字,写登临时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表现出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担心,同时也抒发了其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即孙权与刘裕,并对他们过往的功绩表示无限的向往和怀念。词的开头几句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意思是说,江山千古不变,可是曾经建都于此,在这里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孙权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见不到了。在时光的流逝中,孙权这样的英雄和东吴曾经的繁华最终也会烟消云散,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这里表面上是在缅怀历史人物,实际上却暗示着在当今的朝廷已经没有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时光易逝、繁华不再的感慨。从“斜阳草树”直至这部分的结尾,词人追忆了历史人物刘裕的生平事迹。当年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平定叛乱,先后消灭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了洛阳、长安等地,算得上是一位功绩显赫的英雄人物。可如今呢,他也成了历史,只有他曾经居住的街道和周围的景物还在。词人在此极力描写了刘裕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崇拜和对战功的向往。

词的下片主要借史咏怀、抒发词人的感慨。词人先是写了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在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出师,本来是想建立丰功伟绩,结果却吃了败仗,仓皇南逃的历史事件。词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朝中大将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接下来,词人又把笔锋转向现实,回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想到自己胸怀大志,如今却一事无成的现状,词人不禁感慨万千,抒发了自己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决心。在最后,词人借用廉颇的事例,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希望能够报效祖国的情感,豪壮中透出激愤。

知识链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他善于用兵,曾经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并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非常气愤,在发泄了一番之后,离开了赵国投奔魏国。

廉颇在魏国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此时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于是想再次起用廉颇,而廉颇此时也迫切希望能得到赵王的任用。

于是,赵王派遣了一名使者到魏国大梁去慰问廉颇并查看他是否可用。赵国忠和与廉颇结怨的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就暗中给了这名使者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以表示自己还有用武之地。不过,使者回来后却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就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因此没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

18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侵宋,南宋朝廷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损失惨重。金兵中的一路人马进攻建康,攻陷临安,猛追高宗,直到福建;另一路人马则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直到江西赣州。赣州一带因遭受了金兵的侵扰,人民的生活疾苦,景象萧条。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到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一职,路过皂口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江晚正愁余⑤,山深闻鹧鸪⑥。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

④毕竟东流去:江水始终向东流去,这里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⑤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⑥鹧鸪:鸟名,其啼声凄苦。

赏析:

这是辛弃疾的代笔词作之一,作品借史咏志,含蓄地表达了其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写词人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的情景,点出了人民因战争而经受的苦难和朝廷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词人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既点明了地点,也烘托出磅礴的气势。“中间多少行人泪”将描写的笔触转向了怀古和抒情,词人由郁孤台的环境联想到四十年前金兵紧追隆祐太后,一直追到这里的情景。词人现在处于太后被追的地方,不免对金兵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慨,为国家的衰颓和统治者的无能感到悲叹。怀着满腔的悲愤,词人甚至认为这一江水就是人民流之不尽的眼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写词人由回想太后被追杀进而想到了国土的沦丧,所以登上造口向着京都长安的方向望去,只可惜这里和京都远隔千山万水,中间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想望也望不见,由此传达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词的下片借史咏志,抒发了词人的感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说,无数青山虽然可以遮挡自己远望长安的目光,但是挡不住东流的河水。在这里,词人以青山来暗喻阻挡的力量,以江水东流来比喻正义所向,显示出乐观的精神和坚信国家能取胜的决心。而在最后两句中,词人又将描写的笔触转回到现实,通过描绘苍茫的暮色和鹧鸪的叫声,衬托出苍凉悲壮的气氛,表达了自己沉郁苦闷的心情。

知识链接:

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生活的那个年代,金兵南侵,南宋朝廷腐败无能,人民因为不堪金人的侵略和抢夺而奋起反抗。当时年仅21岁的辛弃疾聚集起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的职务。不久,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将领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兵因此而向北撤退。此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然而,在他完成任务准备回归义军的时候却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于是他亲自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宋高宗非常赏识辛弃疾在行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敢、果断和智谋,就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辛弃疾也由此开始了自己在南宋的仕途之路。

同类推荐
  •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收录了作者五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涵盖其读书、写作、生活、旅行和交游等方方面面。“人生也是一棵梦树,我们一腔天真地在上面结满了梦疙瘩,那些梦境像花儿一样,开开落落。”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人经》是著名作家殷谦最新心灵美文集,分为“女人心经”、“情感本经”、“心灵真经”三部曲。《人经》勇敢地与腐蚀我们美好心灵和健康精神的败坏性文化风潮划清界限,清醒地与外在的任何奴役性的力量保持对抗的姿态,以便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状态。换句话说,《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  《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
  • 破狱

    破狱

    1936年,日本青森刑务所,单人牢房,昼夜严密监视——成功越狱。因抢劫致死罪被判无期徒刑的佐久间清太郎(原型为日本“越狱王”白鸟由荣),因不满监狱的非人待遇,凭借自己天才的头脑、周密的计划、无畏的行动力、超常的体力,以及掌控人心的能力,先后四次成功越狱,创下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被日本媒体称作“昭和越狱王”,还被日本人民看作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英雄”。但是,佐久间却先后两次在越狱后选择了自首。佐久间究竟是如何越狱的,又为何选择在成功越狱后放弃已经到手的“自由”?
  • 延安记忆

    延安记忆

    作为散文集,《延安记忆》可以说是容量巨大。洋洋洒洒百多篇文章,基本上概括了人世间的全景:从官员到诗人,从普通百姓到亲人邻居,从中国内陆到世界各地,善与恶,爱与憎,理想与现实,梦幻与人生,生与死的感慨,灵与肉的较量,生活的厚重与追求的执著,都浓缩在他时而深刻朴素时而空灵清妙的文字中,让人在惊心、嗟叹、颔首、解颐之余,感到大气恢宏,气象万千。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由于忽培元从政的阅历和“为官”的视角,使得他的文字时常显现着一种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思想高度,我以为这是他散文的极为重要的特色。
热门推荐
  •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是鬼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是鬼

    都是短篇鬼故事,里面穿插着一个厌世的鬼差。各种脑洞,各种不堪。因为人有执念,活着艰难,死了也不能安生。倒不如放下。
  • 永璇日记

    永璇日记

    身为大清乾隆帝皇子的永璇,一出生便是个瘸子,从小具有严重的缺陷的他,注定与皇位无缘。在经历了荣亲王永琪离世、四阿哥永珹被贬看守皇陵、十二阿哥永璂刺身身亡的永璇,正被最爱的人一步步推向谋朝篡位的深渊而万劫不复。
  • 豪门阔少的天价小娇妻

    豪门阔少的天价小娇妻

    一段豪门恩怨,一个九岁的女孩,聪明的她为了生存、为了报仇、她掩盖了自己所有的光芒。彻底从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傻子被人遗忘,她的信念是报仇,她活着也是为了报仇。可是命运偏偏让她遇见了他,然后爱上了他,报仇的信念一次次受到冲击,可是他最后却因为误会不相信她要和她姐姐结婚。她忘不了妈妈的死,要为妈妈报仇,他却要她在他和她妈妈当中选一个,最终她选择了他,却在阻止那场婚礼的路上,一场人为的车祸,从此她消失了.....五年后,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另个和她一摸一样的人却出现了,只是她换了名字也失去了过去的记忆......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霍先生请宠我

    霍先生请宠我

    【1v1身心干净】醒来失忆,韩嫣被告知有个帅的惨绝人寰、富的天怒人怨、酷的冰冷无情的老公,但这老公却要因为小三送她进监狱。本以为是苦大仇深势不两立的关系,谁能告诉她,这男人动不动给她拐床上是啥情况?………………外界传闻,霍先生娶了一个善妒又坏心的太太,将他身边的花花草草全都连根拔掉,走到哪儿都贴上妒妇和毒妇的标签。某天受不了的韩嫣提出抗议:“老公,我没有做过!”霍先生道:“我知道。”“你怎么知道?我就知道我老公最好了,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信任我!”霍先生面不改色道:“你的精力被我榨干了,哪儿力气去做事儿?不过你有心情关注这些八卦,不如我们去床上再沟通一下?”韩嫣:“救命啊……我不要……”霍先生给助理打电话:“关于我的花边全部删掉,不要让我太太看到一点,谁想借我名头炒作,全面封杀。”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一家企业的文化是由创始人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宗庆后所推崇的勤奋坚韧、狠抓机遇的成功之道,深深植根于娃哈哈灵魂之中。
  •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华法律艰难开启了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法律改革逐渐深入,在起草制定新刑律过程中,围绕“子孙违犯教令”等条款的存废问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律讨论。百余年后,回眸视之,其间成败利钝,颇值玩味。本书尝试以“微观法史学”的崭新视角,围绕“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立法司法实践,进行全方位解读,追溯其文本沿革,探究其司法观念,深度分析该条款在中华旧律体系下的丰富表现,希望能对传统中华法系多一份同情之理解,为未来中国相关法律问题之解决提供历史鉴戒,并从学科方法论上进行反省,但愿能为中国法史学研究开辟一条蹊径。
  • 医效秘传

    医效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鸦

    幻鸦

    幻历时代,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残酷的时代。我叫奕渊,你们也可以叫我幻鸦! (简介无力,想不出来了……)
  • 锦绣凰荣

    锦绣凰荣

    前一世她是锦绣将军,却步了那人的陷阱最终惨死!重生这一世,她是相府弱小的庶女,步步为营,点滴筹谋,最终报得前世血海深仇!一步步走过……她竟发现自己不是重生,而是借命!借了谁的命?又该如何去还?是救赎,是守望,是一世情深!——云蘅:你赠我半生性命,我定以锦绣荣光报你!姬澈:孤什么都不要,孤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