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900000007

第7章 踏出最安稳的步伐(2)

此中有“真意”。我揣摩了很长时间,后来师父说:“要活在当下。”我才有点恍然了。活在当下,也就是斩断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而安住于现前清净明觉的一念。这种安住等于无住。因为就此当下一念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成为永恒。《华严经》上说:“三世所有一切劫,于一念际我皆入。”这个入于三世的一念既在三世中又在三世外,它是既存在又超越的。卖点心的婆子喝问德山要点哪个心时,德山就被束缚在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囚笼里而打失了当下一念。

活在当下,也就是安心于当下,能安心于当下也就能安心于时时处处。古代的禅德“饥来吃饭困来眠”,“无处青山不道场”,就是这个道理。

师父因为总能活在当下,所以他总显得那样自在洒脱,处理问题应付裕如,不费一些思索,纯为现时境界。不管是作文还是讲开示他都是信手拈来,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我想这大概就是《六祖坛经》上所说的“定慧等持”吧。

3

我有不爱整洁的习惯,这个习惯是过去长期的学生生活养成的,师父几次批评我,我却进步不大,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师父则不然,他周围的环境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而且他走到哪里就把清洁和秩序带到哪里。他常给我念叨:“虚云老和尚了不起,虽然行头陀行、穿百衲,但他的衣服却总是干干净净的,他的案头、禅榻总是整齐洁净的。”

起初,对他的话我一直漠然淡然,后来才慢慢领会:这也是修行。

柏林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历史的风暴却使它成为一片废墟。我们最初来到这里时,只有几棵古柏、一座佛塔还使人能依稀辨出这是一座古寺。一切又得重新开始。

师父成了设计师,这儿修什么,那儿建什么,全部都由他亲自擘画,所有工程的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并提出意见。有时他带着我们在寺里四处巡视,向我们描述他的复兴蓝图,成竹在胸,运筹帷幄。每次回寺,即使是深夜,他也要去查看建筑工程的进展,有时冷不丁他就会挑出毛病,使承包工程的工头提心吊胆。

最奇的要算赵州禅师塔院的修建。师父在塔前的一片乱草地上划出一个范围修筑院墙。工人在下墙基时竟触到古墙的遗迹,当地的老人说:“过去塔院的围墙就在这里。”竟是无心合古!

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到现在一座初具规模的梵刹平地而起。就像整理一间凌乱的屋子一样,师父把这一废墟整理得清净庄严。

现在我相信这两件事是不二的。你只有能净化一间屋子,才能净化一座寺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娑婆世界,而这种净化源出于我们身心的净化。

所以师父告诫我们:“依报和正报是不二的。”我感受到他对环境的调整与改变像是出自一种本能,完全是自自然然的,好像无形中有一种光芒从他清净的身心辐射出来,驱除了杂乱,带来了和谐。

他的这种影响力不仅限于环境,对人也是一样。和他在一起,你会感觉宁静、祥和,心里很清净,没有杂念。

师父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成就自己的净土。”是啊,求生西方净土的人要先完成自我的净化,不能把娑婆世界的坏习性带到净土去。

4

师父谈起复兴柏林寺的因缘,既属偶然,又像是必然。1987年10月,师父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派,陪同“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参拜赵州塔,目睹古寺颓敝,一片蔓草荒烟,他潸然泪下。后来他告诉我们:“年轻时亲近虚云老和尚,随侍身边,老人经常讲赵州和尚的公案,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来到这里,看到一代大禅师的道场如此破败不堪,触动了感情。”

1990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普光明殿大佛在露天安座,风雨交加中万众腾欢。师父见此情景,老泪滂沱。

1991年冬,修复中的柏林寺举办了第一次佛七法会。居士们离寺时都恋恋不舍,有的泪流满面,他们说这里温暖得像自己的家。师父的眼里闪着泪光。

1993年,在柏林寺南边一个清净幽雅的小院子里,师父为我们一位短期闭关的师兄启关。当他说完四句偈语后,热泪夺眶而出。

师父说:“我每次看到你们这些弟子,都想流泪。”

师父的眼泪真多!

提婆菩萨在《大丈夫论》中说,菩萨在三种时候堕泪:“一者见修功德人,以爱敬故,为之堕泪;二者见苦恼众生无功德者,以悲悯故,为之堕泪;三者修大施时,悲喜踊跃,亦复堕泪。计菩萨堕泪以来,多四大海水。”菩萨的泪从哪里来呢?从悲心来,“菩萨悲心犹如雪聚,雪聚见日则皆融消;菩萨悲心见苦众生,悲心雪聚故眼中流泪”。

师父的眼泪和悲心想必已经积聚很久很久了吧。在佛教饱受摧残的年月,他们是欲哭而无泪。僧人们被强迫返俗,被批斗、被劳改。有的人因承受不了这种打击而自寻短见,有的人则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剩下来的人便要忍受种种迫害和繁重的劳动。

有一次师父给我讲起劳动改造的情形。数九寒冬,凌晨两点起床,步行二十几里到工地挑土,到天黑收工,他有一阵子患水肿,浑身无力,还得坚持干。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就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大草帽盖住脸,盘腿打坐。“你那时想到过前途吗?”出于文学的想象我这样问他。“没有什么具体想法,但相信那样的现象只是暂时的。”

师父这一代僧人真是命运多舛。他们年富力强的岁月几乎都消耗在那场劫难中,而当转机出现,复兴奄奄一息的佛教的重任又落在他们肩上。

经过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国佛教百废待举,太需要人才了!师父必须以一当十地工作。

他要主编两种刊物,主管河北省佛协,还要参与中国佛协的许多工作。至于柏林寺的复兴他更是多方筹划,惨淡经营。从化缘募捐,到规划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价的商定,还有与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寺内僧团的建设,法会的主持,等等,这一切都是他的工作,他一年的很多时间都奔波在旅途中。

许多次回寺,因为事务忙,他都是夜间赶路,半夜到达,凌晨出现在大殿上,使我们大吃一惊。我曾经想:石家庄—北京一线的火车,在中国这么多人中,可能只有我师父坐得最多了,因为他平均两星期就要往返一次。

不管事情多么忙,师父像是长有千手千眼,应付自如。他休息的时间那么少,却总是一身洒脱,神采奕奕。有时他也会嘲笑我们年轻人不如他精力好。我想,我们缺乏的主要不是精力,而是他那片似海的悲心。须知,这才是他能量的源泉啊!

5

一个冬天的下午,在北京师父的住处,师父与我和一位四川的陈先生谈起虚云和尚那张低首蹙眉的照片。陈先生说:“这张像,很烦恼的样子。”师父说:“不是烦恼,是忧患。”我怦然心动。师父接着说:“我们都能像虚老一样,有忧患意识,佛教就有望了,我们个人的修行就能有所成就。”

有谁能理解禅者的忧患呢?我们选择禅时都只注意了禅的喜悦和超脱,却忽略了禅者的艰难、禅者的承担。

禅宗初祖迦叶尊者以苦行著称。连佛陀都为老迦叶担心,怕他吃不消,劝他放松些,可他却依然如此。最后在灵山会上,世尊拈花,众皆惑然,唯迦叶尊者莞尔一笑。这一笑后面有多少艰辛!

六祖慧能大师为传佛心印,先是磨房碾米,得法后又混迹猎人队伍十三年,屡被险难。

近代虚云老和尚住世一百二十年,为振救衰颓的教运,他东奔西忙,历经九磨十难!

师父说:“不要谈玄说妙,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慧心禅语:

禅者行禅,听起来是一件很高雅从容的事情,然而,真正要做到从容与淡然,需要多少的耐心与慈悲之心呢?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刚开始总是意兴盎然,但中途渐渐就懈怠了,进而一切都开始打折扣。像师父这样十年专注如一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

我们在做事情时,唯有先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将整个事情看透,只有这样才能一心一意地活在当下。

天童寺忆雪舟——丰子恺

春到江南,百花齐放,我动了游兴,就在三月中风和日暖的一天,乘轮船到宁波去作旅行写生了。

宁波是我旧游之地,然而一别已有二十多年。走入市区,但觉面目一新,完全不可复识了。从前的木造老江桥现在已变成钢架大桥,从前的小屋现已变成层楼,从前的石子路现已变成柏油马路……街上车水马龙,商店百货山积。二十多年不见,这老朋友已经返老还童了!

我是来作旅行写生的,希望看看风景,首先想起有名的天童寺。这千年古刹除风景优胜之外,对我还有一点吸引力:这是日本有名的画僧雪舟等杨驻锡之处,因此天童二字带着美术的香气。我看过宁波市区后,次日即驱车赴天童寺。

天童寺离市区约五十里,小汽车一小时即到。将近寺院,一路上长松夹道,荫蔽天日;松风之声,有如海潮,走进山门,但见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庄严七宝,香气氤氲。寺屋大小不下数百间,都布置得清楚齐整,了无纤尘。寺址在山坡上,层层而上,从最高的罗汉堂中可以望见寺院全景。我凭栏俯瞰,想象五百年前曾有一位日本高僧兼大画家住在这里,不知哪一个房间是他的起居坐卧作画之处。古人云:“登高望远,令人心悲。”我现在是登高怀古,不胜憧憬!

在寺吃素斋后,与同游诸人及僧众闲谈,始知此寺已有千余年历史,其间两次遭大火,一次遭山洪,因此文物损失殆尽,现在已经没有雪舟的纪念物了。但同游诸人都知道雪舟之名,因为一九五六年雪舟逝世四百五十年纪念,上海曾经开过雪舟遗作展览会,我曾经作文在报上介绍。我们就闲谈雪舟的往事,僧众听了,都很高兴,庆幸他们远古时具有这一段美术胜缘,我所知道的雪舟是这样:

雪舟姓小田,名等杨,是十五世纪日本有名画僧,是日本“宋元水墨画派”的代表作家。日本人所宗奉的中国水墨画家,是宋朝的马远与夏珪。雪舟要探访这画派的发源地,曾随日本的遣唐使来华,其时正是明朝宪宗年间。明朝宫廷办有画院,画家都封官职。明代名画家戴文进、倪端、李在、王谔等,都是画院里的人。李在是马远、夏珪的嫡派,雪舟一到北京,就拜李在为师,专心学习水墨画。他一方面临摹古画,一方面自己创作。经过若干时之后,他忽然悟到:作画不能专看古人及别人之作,必须师法大自然,从现实中汲取画材。于是离开北京,遍游中国名山大川。后来到了浙江宁波,看见这天童寺地势佳胜,风景优美,就在这寺里当了和尚。僧众尊崇他,称他为“天童第一座”。他在天童寺一面礼佛、一面研究绘画,若干时之后,画道大进。明宪宗闻知了,就召他进宫,请他为礼部院作壁画。这壁画画得极好,见者无不赞叹。于是求雪舟作画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应接不暇。他在中国住了约四年,然后回国,他在这四年间与中国人结了不少翰墨因缘。

我又想起了雪舟的两种逸话,乘兴也讲给大家听。

有一个中国人求雪舟一幅画,要求他画日本风景。雪舟就画日本田之浦地方的清见寺的风景,其中有个宝塔,亭亭独立,非常美观。后来雪舟返国,来到田之浦,一看清见寺旁边并没有宝塔。大约是原来有塔,后来坍倒了。雪舟想起了在中国应嘱所作的那幅画,觉得不符现实,很不称心。他就自己拿出钱来,在清见寺旁边新造一个宝塔,使实景和他的画相符合。于此可见他作画非常注重反映现实。

雪舟十二三岁就做和尚,但他不喜诵经念佛,专爱描画。他的师父命令他诵经,他等师父去了,便把经书丢开,偷偷地拿出画具来描画。有一次他正在描画,师父忽然来了。师父大怒,拉住他的耳朵,到大殿里,用绳子把他绑在柱子上,不许他行动和吃饭。雪舟很苦痛,呜咽地哭泣,眼泪滴在面前的地上。滴得多了,形状约略像个动物。雪舟便用脚趾蘸眼泪作画,画一只老鼠。即将画成的时候,师父悄悄地走来了。他站在雪舟背后,看见地上一只老鼠正在咬雪舟的脚趾,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因为画得很好,师父以为是真的老鼠。这时候师父才认识了他的绘画天才,便释放他,从此任凭他自由学画。这便是这大画家发迹的第一步。

我们谈了许多旧话之后,就由寺僧引导,攀登寺旁的玲珑岩,欣赏松涛。那里有老松千百株,郁郁苍苍,犹似一片绿海。松风之声,时起时伏,亦与海涛相似。有亭翼然,署曰“听涛”,是我所手书的。寺僧告我,某树是宋代物,某树是元代之物。我想:某些树一定是曾经见过雪舟,可惜它们不肯说话,不然,关于这位画僧我们可以得知更多的史实。

慧心禅语:

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去倾心和从佛法中寻求心灵的庇佑;去寻访某位高人,观赏某处遗居,休憩于山林佛寺,荡漾于平湖秋月,于人于心来说,都是一件称心如意之事。

踏寻贤者的足迹使我们心生荡漾,而追访禅者的心路历程,更是荣幸之至、亲切之至、安心之至。雪舟的认真与淡泊,感染着无数寻访的人,也感染着那些形式上、内心上行禅的人。

同类推荐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 岁月流金

    岁月流金

    本集收录文洁若先生随笔近三十篇。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家与书》《我怕走过金鱼胡同》《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起点》追忆在北平的出生地金鱼胡同,早年就读日本小学、圣心学校、辅仁附中女校,抗战时期因父亲失业家道中落辛酸往事,以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联开始职业生涯等经历。辑二《忆萧乾》《文学姻缘》《温馨的回忆》等篇记述与夫君萧乾一同走过的四十五年坎坷历程。辑三追怀巴金、冰心、沈从文、聂绀弩等前辈师友;《苦雨斋主人的晚年》《周作人及其儿孙》《周作人与谷崎润一郎》记述五四时期曾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启明老人的凄凉晚景,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汉奸文人”另一侧面的认识。辑四收录两篇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论述。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5·股市进阶之道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5·股市进阶之道

    2年前我曾在微博中对初涉企业投资分析的朋友提出一个建议:不要陷入到企业零散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去也不要纠缠什么价值or成长,而是集中火力去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好生意?第二,好生意是不是就是好企业?第三,好生意好企业为何也可能变成糟糕的投资?本质不搞清楚,再努力也是在面儿上。
  • 江湖中的道士

    江湖中的道士

    侠以武犯禁,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在打压武术的发展,可是怎么打压的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银河英雄传说

    银河英雄传说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影响无数作家的亚洲科幻经典,全网独家首发!距今约一千六百年之后,当时宇宙中存在着两大势力,分别是专制的由皇帝与贵族支配,实行专制体制的“银河帝国”和标榜共和主义的民主国家的“自由行星同盟”。与两家进行商业活动的国家“费沙自治领”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三者相互牵制而又保持微妙的均势,直到常胜的战略天才莱因哈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率领两万艘舰队踏上征途的他,遇上了毕生的夙敌——同盟军的杨威利,二人展开了首次的智谋激斗。当前翻译版本由田中芳树先生授权《银河英雄传说》日文原版版权,并邀请到国内翻译名家重新翻译。当前版本有别于较早流行的台湾译者的版本,更加贴合当前大陆读者的句法习惯,并在田中芳树先生本人的指导下,纠正了较早翻译版本中字词含义的些许误差。考虑到翻译团队的效率,本书选择以连载方式为读者分阶段呈现。
  • 龙图腾

    龙图腾

    《龙图腾》主要讲述了:宇宙邪恶之神蚩尤征长眠之后即将苏醒,人类面临空前浩劫。在龙族国的帮助下,盘古族的智者少典组成一支探险队,前去找寻传说中的神龙,并希望借此彻底打败蚩尤。探险队首先到达与蚩尤邪恶帝国相邻的古老森林,不料遭到埋伏在那里的蚩尤怪兽的追杀。几经周折之后,探险队穿越扼守夏尔第一时空与第二时空的时空之孔,来到盘古族祖先迁徙中留下来的族人建立的大禹国。大禹王告知少典,神龙隐匿在黄金大陆尽头,要想到达那里,必须首先经过敌对的共工族的势力范围。探险队借助盘古技法化装混入共工族押运罪犯的官船,并在桃源国小矮人的帮助下到达黄金大陆尽头。
  • 傲世神帝

    傲世神帝

    面临强敌,为保娇妻,他无可奈何之下,破釜沉舟发出绝招。我以我血祭火麟,方圆千里,所有生灵全部罡灭,无一幸免。最终,他与妻子舞明月葬身火海之中........一个少年在草地山睁开眼睛,少年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只有十五岁的身体。“难道,我重生了?”
  • 带着技能闯星际

    带着技能闯星际

    顶级游戏玩家风汐桦意外(?)穿越到未来世界,面对全然陌生的一切,她如何应对?且看我大机智与美貌并存的女主如何玩转星际!风汐桦:“低调?呵,笑话。“路人甲:“老板我要举报,楼上有人装13。”风汐桦:“把我的龙骨作杖身,玄冥水作装饰,天心石作聚灵石的法杖拿来,我要教他做人。"路人甲卒。
  • 断桥残梦

    断桥残梦

    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欧阳修·《浣溪沙》绿柳林中挑着一张酒旗,旗上“刘伶停车”四个斗大的字赫然在目。柳树环绕处,酒楼临湖而建。楼中宾客满座。临窗一张桌前,两名中年男子相对而坐。那年纪稍大的蓝衣男子只是闷头喝酒,另一个灰衫男子却不时往楼梯处看。两人均是愁眉不展。只听得“咚咚”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老夫人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走上楼来。
  • 妃要出墙:太子今天绿了吗

    妃要出墙:太子今天绿了吗

    太子妃孟云想因太子纳妾,一气之下投湖身溺,21世纪的一缕魂借居其中。从此太子宫中热闹起来。太子娶真爱,她观礼外加评判小妾好不好生养;太子三妻四妾,她就给太子送了顶嫩颜色的帽子。某大臣:“太子,你头顶长草了,而且是嫩绿的,快来拔草。”六皇子景华:“愚蠢,云想是本王的真爱,更是未来的皇后。”太子景容:“孤不是老黄瓜,所以不需要刷嫩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就是一部帮人成长、助人成功的实用交际学,它摆脱了冗长的理论带来的无益的教条和说教,也避免了因过于实际而产生的人情冷漠、“厚黑”当先的消极影响,着重于与人交往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有样可学的社会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