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400000007

第7章 企业战略管理失误(6)

瀛海威实际上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它的成长为后继者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经验,这一点连瀛海威的后任以及中兴发的股东们都不得不承认。那时没有人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更没有人提供风险投资,张树新自己形容它“没能嫁一个好婆家”,但是,凭借着700万元的注册资金,瀛海威开始了蹒跚学步,描绘出了一幅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前景图。

但是,瀛海威的出现确实是生不逢时。当时由于中国社会环境和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使张树新和瀛海威的发展面临障碍,像个早产儿一样先天不足。张树新自己描述说,在1994年底到1995年初之间,他们走入Internet行业是一种不幸,也可以说很有幸。作为最早在中国做Internet的一群人,他们遭遇了Internet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或许是张树新学者兼记者的出身决定了瀛海威的命运,有人认为,尽管瀛海威在当时确实存在政策和环境上的障碍,但是,瀛海威自身的管理也没有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一位曾经与瀛海威有过合作的企业家总结出瀛海威发展的三大局限:第一,过于强大的宣传攻势给人一种错觉,瀛海威更像是一个为了宣传而树立起来的形象,缺少实际内容。第二,作为管理者,张树新像一位宏观战略上的韬略家,而难见其针对市场发展的管理策略。第三,由于瀛海威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实验品。因此,张树新在瀛海威的结局是一种必然。对于张树新来说,瀛海威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商海沉浮无疑是对其张扬人性的考验和历练。当年,面对“淡出”她曾表示,“我把瀛海威看成是自己的一段职业经历。直到今天,任何人也不能认定这个公司就没有未来,在其中我们一群人通过它获得了一个舞台和价值空间;其次,我们做这件事情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当时很真诚地说,我感谢所有支持过瀛海威的人包括它的投资人,它给了我们舞台,但这当然不等同于我认同他们的观点;其三,通过它,我们被带进了Internet行业并且可以终生从事这一工作。在这一点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激。”她还说:“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商业试验,瀛海威成功与否今天评价还为时过早。有一组数据使我非常惊讶:到1997年,中国电信169加163总投资是130个亿,1997年底其用户的真实数是15万,而瀛海威当时的用户数是4万人,只用了不到一个亿的资金。但到了1998年中国电信一年间就增长了50多万人,恰恰在这一年,瀛海威在经济上陷入了最窘迫的境地,而这一事实又非常具有个性化,瀛海威的故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故事。在瀛海威,我受过商场上的生死训练,有些因素无法控制,惟一的出路我只能选择走人。”

辅助案例一

恃名傲物,痛失王冠

——瑞士钟表业一度山穷水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90%的手表产自瑞士。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士手表仍然能占据全世界手表产量的40%。但是,在1974至1979年间,它的手表产量从8 400万只下降到6 000万只,从业人员从8万人减少到5万人。其中,仅1978年就有172家手表厂因此关闭。如果说瑞士手表工业如此快速的衰落是世界工业史上罕见现象的话,那么日本电子手表业的迅猛崛起,则不过是日本式市场争霸战中又一成功的实例。

瑞士钟表制造业的举世成就提起瑞士,恐怕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想到手表。的确,手表已成为瑞士的某种象征,这也是瑞士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手表不仅为瑞士带来了无尽的商机,也为瑞士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在世界钟表业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瑞士手表曾到达风光无限的顶峰;也曾滑落至衰退的低谷。靠着瑞士人那种精益求精、不落人后的性格,瑞士始终将钟表王国的桂冠牢牢地戴在自己的头上。瑞士钟表业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叶的日内瓦,制表业很快就风靡了日内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手艺。到16世纪末,日内瓦制表业就以其质量闻名。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日内瓦制表艺人决定组织并规范他们的行业,并于1601年创建了日内瓦制表协会,成为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当时,表厂已多达500多家,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较为稀少的城镇。日内瓦北部的汝拉山区逐渐成为制表艺人生活和生产的理想场所。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在英国诞生,随后,新建的铁路在欧洲及美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于可携带的准确计时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铁路把各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时间差异的问题,于是标准时区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后是欧洲直至全世界都设立了时区标准系统,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总产量达到2 500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了产量的2/3,超越了英国而领先于世界。19世纪,瑞士及美国的工厂已使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手表。美国的Waltham钟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成为采用先进而精密的机械制造钟表技术的先驱。美国钟表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业的妒忌,但最终瑞士还是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工人击败了美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瑞士的制表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及设计款式。瑞士制表商决心走向改革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档次,对技术精益求精。到了20世纪初,瑞士已经是世界钟表业的领头羊。这时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怀表的地位。瑞士政府和企业在技术上的苦心追求是有巨大成绩的。1924年,瑞士制出了电子表模型,战后瑞士又首创日历表和双日历表。1953年,瑞士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只音叉手表,这种手表每秒摆动数百次,因而精确度进一步提高。1959年,瑞士埃勃什公司发明了第一只摆轮游丝式电子表,这标志着第一代电子表的问世,也标志着世界钟表技术进入了新的研究领域。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必然带来市场的开拓,到20世纪六十年代,瑞士钟表业进入鼎盛时期,拥有1 000多家钟表企业,十几万钟表工人,年产各类钟表1亿只左右,产值40多亿瑞士法郎,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也多在50%~80%之间,个别年份竟高达90%,20世纪七十年代前期也保持着40%以上。钟表业的成就给瑞士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是瑞士人最引以为豪的成就。美国电动手表的思路启发了瑞士人,瑞士钟表公司都在这方面投入了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开发。1953年瑞士人发明音叉电子表,这是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结合的初步尝试。这种新颖结构的出现被认为是手表结构的一次革命,它优异的走时精度也曾轰动一时。但是这种表的零件加工要求和装配调整工艺比机械表难度更大,所以这种技术一时难以推广。但瑞士很快又研制出了摆轮式电子手表,它是在1959年由埃勃什公司研制成功的,它的成功依赖于瑞士生产摆轮游丝电子表的成熟经验和精湛技艺。这种表虽然走时精确度高于一般的自动表,但却没有音叉手表那样的精确性,不过瑞士人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种表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比高级机械表简化1/3,成本也就有所下降。瑞士将这种表投放市场后,曾在欧洲流行一时。1959年,瑞士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钟表工程师发表文章,指出轰动理论界的观点:石英钟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文章全面地阐述了石英的特性以及其应用于钟表工业的可能性,引起各方的注意。事实上,早在1930年,世界上就有第一台石英钟问世了,但由于该篇文章继而指出,石英表还将成为手表业的主流,这就让钟表业厂商们大为吃惊。然而很快这阵喧闹就平息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赞美之辞,已经使瑞士钟表商坠入云里雾中了。主流也罢,支流也罢,瑞士人相信他们都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只有他们才能掌握并改变世界钟表业的前途,而其他各国只有随波逐流的份。就连瑞士政府也很快忘却了这场争议,它太相信自己独领风骚的钟表业了,因为这时瑞士钟表企业已经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英钟表,更不用说王牌机械表了。

1970年代,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结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开始察觉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旧款的机械腕表逐渐地在市场上消失,一两年前不屑一顾的旧表已静躺在收藏家的保险箱里。但不为人知的事实是:消费市场正在自行调节,为机械手表的重临酝酿条件。以日本为代表的石英手表对瑞士手表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认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由于各国的钟表行业都转向电子计时技术,似乎只有瑞士钟表业没有搭上这班车,并感受到全面衰退的严重威胁。日本“精工舍”冲击瑞士钟表1881年,日本一位商人之子——服部金太郎在东京开设了一家钟表行“精工舍”,按当时美国的式样生产时钟。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精工舍”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精工集团。20世纪60年代初,精工推出的“马贝尔”手表在日本国内钟表精确度竞赛中连续3年夺标,成为全日本最畅销的钟表之一。国内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精工集团信心倍增,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老牌钟表王国瑞士挑战。精工集团不畏惧这个强劲的对手,它积极寻找对方的弱点,伺机发动攻势。就在这关键时刻,机遇偏向了精工。1960年,国际奥委会宣布1964年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办。精工集团决心借此时机向瑞士名牌“欧米茄”挑战。“欧米茄”是享誉世界的老牌瑞士钟表,曾创下17次独占奥运会计时权的纪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精工集团秘密组成了一支干练的考察队伍奔赴当年的罗马奥运会。在罗马,精工的技术人员发现,奥运会简直是“欧米茄”产品的博览会,各类项目几乎都是在“欧米茄”的指针下决出胜负的,从大的时钟到裁判员手里的秒表,都是“欧米茄”的天下。仔细调查之后发现,所有“欧米茄”的计时装置,几乎都是机械式钟表,而石英钟表才有几只。这时考察队的技术人员不再有畏惧心理,当时精工集团已成功地开发出能赶上瑞士的超常精确度机械表,并且受到国际好评。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确定了精工集团的水平已具备了和瑞士并驾齐驱的实力。精工集团从三个分公司内部调集技术精英组成计时装置开发组,目标是在4年后的奥运会上取代“欧米茄”。开发组的宗旨是“制造比罗马奥运会还要先进的计时装置”,三个分公司之间作了具体分工。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决定由精工舍研制大型钟表和显示器;第二精工舍研制跑表;诹访精工舍多年来一直由59A计划小组来开发石英钟表,所以由它来负责研制东京奥运会的石英表,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59A计划小组不负众望,率先研制成功一只世界级的最新产品——石英表951二型。它重量为3公斤,平均日差02秒,裁判可以用一只手轻松地携带。而且两个干电池可以使用一年,同以前有一部小型卡车那么大的石英钟表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国际奥委会看过951二型的性能后,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1963年1月,精工集团提交一份正式文件给奥委会:精工集团希望提供东京奥运会的跑表、大钟、精密计时器等设备,奥委会做出答复:请全面加以协助。终于,精工集团战胜了“欧米茄”,取得了奥运会计时权。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精工表大展风采,赢来各方赞誉,成为日本产品的代表。精工时代来临了。

1963年,日本精工要求参加瑞士的纽沙蒂尔天文台每年一度的钟表比赛,这是外国厂商第一次参加这个代表世界钟表最高水平的钟表比赛。以前,已经拥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的纽沙蒂尔钟表比赛只是瑞士国内厂商之间的技术竞争。而日本企业的参赛,代表了世界钟表新兴力量的兴起,拉开了瑞士钟表业急速下滑的序幕。

比赛结果显示瑞士钟表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囊括了前九名,日本精工的石英钟951排列第10、11、12名,这个结果令瑞士人感到满意。1964年在奥运会后精工第一次参加纽沙蒂尔天文台钟表大赛的机械表比赛,日本送来的机械表排名第144位,前几名都是由瑞士欧米茄获得。瑞士似乎摆脱了东京奥运会以来的阴影。

然而,在接下来1967年纽沙蒂尔天文台的钟表大赛中,日本精工一举夺走了石英钟比赛的前五名。机械表名列第四、五、七、八名,纽沙蒂尔天文台因为不能正视日本机械表优异表现的现实,决定对机械表比赛的结果不予公布,并且决定中断以后的比赛。瑞士政府召集全国各大钟表厂商研究对策,这次会议强调了对于石英钟表的精确性研究。

同类推荐
  • 《案例。》系列(第8辑):公司锦标赛

    《案例。》系列(第8辑):公司锦标赛

    这里有过去一年来发生在中国最佳的商业故事,它们富有代表性,而且引人思考。生动的语言和别致的情节不是商业故事必须的要素,书中的案例记录了2007年全年和2008年初这段时间里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商业活动和商业事件。请注意,我们关注的标准来自于其在商业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讲,我们关注企业本身具有怎样的价值;它们的行为具有怎样深远的影响;它们如何开拓中国市场,如何吸纳境外投资,又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自我扩张……关注并忠实记录中国企业的成长,记录它们的困扰与突破、喜悦与忧伤。所谓“最好”,不过是在这一标准下,集纳洞悉中国商业
  •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最经典最有价值的领导经验,通过决策、战略、思维、团队管理、激励、创新与变革、领导魅力的修炼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组建出一个清晰简明的领导力框架,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维和思路,积累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高效率。领导者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成功领导你的团队,迈向成功,走向卓越,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实力精英。
  • 近观马云

    近观马云

    “大嘴巴”史玉柱泄露马云6大战略布局,冯仑爆料马云个性在经营中的优势,任志强戏说马云的不足,刘永好品味马云的创新思想,江南春调侃马云的远见和“不靠谱”,张纪中追忆马云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的思维蜕变,沈国军还原菜鸟网络的“天地人三网”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 熊晓鸽向右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 熊晓鸽向右

    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财富“狩猎”的众多好手中,沈南鹏和熊晓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位纵横驰骋中国资本市场的“猎手”,到底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热门推荐
  •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本书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再现一个新的视野范围。
  • 火烧上海饭店

    火烧上海饭店

    1937年夏季的一个深夜,曹向杰接到队长汤豪的电话,天津路上的上海饭店发生了火灾。他马上起了床,到外面叫了一辆黄包车,急急地向天津路赶去。曹向杰很疑惑,上海饭店发生火灾,叫消防队就行了,为什么队长要叫自己赶去呢?难道是队长怀疑有人纵火?但愿这只是一场事故,要不然又得忙了。到了现场,发现大火已经被扑灭。火灾发生于饭店的六层,那是旅客部。曹向杰知道队长汤豪已经在那里,他连忙从楼梯上跑上去。六层楼面上一片狼藉,但真正被烧毁的是其中一间。汤豪带着三名警察已经在勘查了。“怎么回事,队长?”曹向杰问道。
  • 用活孙子兵法

    用活孙子兵法

    提起三十六计,几乎每个人都能数出其中的几个计谋,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顺手牵善、浑水摸鱼、指桑骂槐等等。但三十六计的智慧精髓在哪里,怎样在具体的做人做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却非人人能知。本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三十六计的每一计都形象地总结其要点,从政治、商业、人生三个方面切入,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对每个要点进行演示说明,详细阐述了每个计谋的适用情况及其优势劣势所在,教会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见机行事,娴熟地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灵活应对各种局面,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 重生之缓缓归

    重生之缓缓归

    你说,如果我在她之前遇见你,结局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可是人生哪里来的那么多如果?如果你不爱她,可能我也就不会爱你,正因为求而不得,所以才百般撕扯,生生难离·····
  • 告诉世界我能行1:解决让人困惑的40个成长问题

    告诉世界我能行1:解决让人困惑的40个成长问题

    葛永慧编著的《告诉世界我能行1:解决让人困惑的40个成长问题》适合7到12岁的小学生阅读。它用通俗易懂、案例解析的方式,详尽描述并解答了孩子们常常会遇到的“成长的烦恼”,非常有助于小学生自己解决成长困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指导,让成长变得不再烦恼。当然,如果可以,不妨和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一起看看这本书,让他们了解我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和他们一起消除烦恼,享受成长的快乐。
  • 诸德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宅女出嫁之撞个老公回家过大年

    宅女出嫁之撞个老公回家过大年

    “喂!你在干什么啊!快踩刹车啊!快踩啊!”“刹车!踩刹车!不是踩油门啊!快踩啊!快……”……”随着“咣”一声巨响后,车前倒下一团白影。……错将油门当刹车踩,撞到人,没有想到撞的竟是个千年老妖——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唉!无照驾驶,还撞到了人,她该怎么办?她还年轻,而且还没有嫁人,生孩子,她不想坐牢,不想将自己大好的前程断送到监狱里,所以……
  • 燕归榕

    燕归榕

    一个是镇国明珠,人间难寻。一个是盛世容华,举世无双。阴谋、阳谋,纠缠不清。明枪、暗箭,接踵而至。登的上朝堂,战的了四方。家国天下,儿女情长。燕雀鸿鹄起,硝烟弥漫时。待尘事封,燕雀归榕。
  • 浮云半书.2

    浮云半书.2

    大唐开元盛世,张九龄的学生裴昀进士及第,被天子钦点为探花郎。春风得意的题名宴,他却见证一幕幕离奇之事接连发生——能障目的紫檀琴,能续命的菊花酒,能看到过去的风声木……从朝堂宰相到市井琴师,从温雅进士到冷峻金吾卫,玄妙的草木之物牵绊着各色人心,更隐藏着少年裴昀的身世之谜。
  • 穿越到汉朝做王爷

    穿越到汉朝做王爷

    简介:现代女子兰夕若,一个青春美好的精英白骨精,因为一次灵异世间,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的汉朝,还变身为一个容貌倾国倾城的王爷。只是这个王爷也太衰了点,不但母后惨死宫中,就连做太子的哥哥也被人陷害而死。当今的皇上更是时时刻刻想着要他的命,就连太后也不放过他,想要毒死他。那些王族贵族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时时欺凌侮辱,就连守门的小小侍卫都敢公然嘲笑他。更让他疲于应付的是,那绝色的侍女眉烟,对他倾心相爱,时时含情带娇。妩媚迷人的卫子夫皇后也是暗暗的秋波乱送,就连贵戚的郡主们,也对他多有纠缠。一边是英俊的梁王,冷酷无情的武帝,绝色潇洒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还有江湖第一公子的冷倾月。另一面却是对他痴心不悔的红颜们,夹在这些人之间,女主该何去何从。有金戈铁马的喧嚣,也有历史长河的儿女情长,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让我们跟着女主去体验乱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