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试图在小菜园里种粮食自给自足时,大批的鼹鼠军团就会钻进园中,将大家的劳动成果全部摧毁。没有什么驱赶鼹鼠的好办法:杀掉十几只,又来上百只。鼹鼠们也有天敌:茶隼,老鹰,黄鼠狼等等都是。但是一开始,这些捕食者并没有对鼹鼠的族群造成什么影响。几年过后,由于食物来源充足,黄鼠狼的数量增长了三倍多;诸如老鹰,猫头鹰和狐狸等鼹鼠天敌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这才让粮食生产的困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大批鼹鼠侵袭村庄,导致囤在谷仓里的粮食和种在地里的庄稼遭遇重大损失。
这种袭击通常不会常年发生,而是间歇性爆发。人们也注意到,鼹鼠的繁殖欲在某些季节特别旺盛,在另一些季节则不然。鼹鼠的大量繁殖给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城里的猫被大量吸引到乡间。由于完全靠捕鼠为生,家猫很快就变成了野猫。这些家猫的后代现在常常在森林里游荡。
人们家里还养着几种家猫,比如最受欢迎的花斑家猫。但随着野猫的出现,我们饲养的几种家猫都被归化成了野猫。现在森林里常见的,给房屋和农场惹了不少麻烦的野猫,几乎都是灰色的,有些带条纹,身材几乎都比家猫长。也有些野猫是浑身漆黑的;猎手对黑猫皮趋之若鹜。
尽管森林里的野猫对人类畏畏缩缩,但它们在护犊方面是毫不含糊的。已经有不少行路人因为不小心靠近猫穴而遭到成年猫凶猛的攻击。通常,猫会从树枝上突然跳上被害人的肩膀,然后扑向被害者的脸,留下爪子撕挠和牙齿啃咬的伤痕。被猫攻击的人不仅痛苦,有时候还因为伤口感染,有生命危险。但是猫攻击人的例子毕竟还是少数。猫以家禽为猎物,还能从栖息的树上上蹿下跳,非常难以捕捉,这才是猫被人鄙视的真正原因。
对人类来说,比鼹鼠更棘手的,就是老鼠了。这些从城市里逃难出来的老鼠数量之巨,以至有传说灾变的幸存者一见了这些老鼠就害怕地逃命。然而,老鼠带来的恐慌远不如鼹鼠那么持久。因为老鼠群聚时找不到吃的,所以它们常常散布在各处,被猫狗各个消灭。经常有几千只老鼠被猫狗在一地屠杀的事情。猫狗根本吃不下这么多鼠,余下的就弃尸荒野。更人传说,老鼠由于饥饿难耐,曾以同类为食,通过捕杀亲友来填饱肚子。虽然老鼠食物短缺,但它们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只是它们对人类造成的损失,远远不如鼹鼠对庄稼的蚕食罢了。
狗就像猫一样,也因饥饿而所迫到田间觅食。但它们没有猫那样的好运,经常大批的死去。古人传说中数量甚巨的几种狗,我们已经只知其名而无法见其真身了:贵宾犬早已绝种;马尔济斯犬,博美犬,意大利灰狗都已绝迹。有人说,许多混血狗也消失了。狗灭绝的原因,主要是无人喂养,狗又不会主动找寻食物,更无法在露天里抵御冬日冰霜的考验,因而难以存活。
也有几种强壮且适应自然环境的狗存活了下来,回归野生。它们的后代就生活在茫茫森林之中。这些狗分为三个特点鲜明的种类,而且种群之间据说并不杂交。三种当中,数量最多的是黑狗。黑狗身材短壮,绒毛蓬松,身上有时带白斑。
黑狗的祖先无疑是远古时代的牧羊犬。两者不仅体征类似,而且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牧羊人曾观察到,野狗攻击羊群时,牧羊人养的狗会加入野狗的队伍。黑狗觅食时通常以十只以上为一组(曾有发现四十只一组的),让农民非常头痛。除非把家畜紧紧看管在栅栏和围墙里,否则就肯定会给黑狗叼走。更可怕的是,这些狗非但要满足自己的食欲,还喜欢肆意撕咬的血腥感觉,经常要咬死二十倍于它们食量的猎物,留下惨不忍睹的尸体,给农人收拾残局。在白天,家畜也不总是安全的。要是黑狗们正好肚囊空空的话,会不顾一切地觅食。牧人为了应对,经常会养两三只獒犬,试图凭借它们的身板与力量震慑黑狗。但在食物难觅的冬夜,一大群的黑狗要是饥饿难耐的话,连獒犬都无法制服它们。
从来没有黑狗袭击人类的记录。因此,猎手在丛林里就算被犬吠包围也不必恐慌。但黑狗在追逐羊群时,最好不要干涉,因为这时候,它们通常已经眼红地不顾一切。曾有牧人试图抵抗,被黑狗抛到一旁撕咬了一顿。但这毕竟是黑狗在觅食状态下的盲目攻击——还没有证据表面狗会故意咬人。要是能溜进篱笆的话,这些黑狗也会追踪并对牛群下手。强壮的野牛有时候也无法逃脱。就连马也会成为黑狗嗜血食欲的牺牲品。黑狗还曾经追捕过牡鹿,尽管牡鹿并不是它们惯常的食物。
接下来要说的野狗品种是黄狗。它们身材瘦小,毛发光滑,颜色近似黄色,以捕猎野兔和牡鹿等各种动物为生。黄狗几乎与灰狗一样敏捷,并拥有超强的耐力。在追逐野兔的过程中,它们经常突然启动,在人类将猎物赶到精疲力尽之时,抢在猎犬之前抓到猎物。黄狗也会跟踪被猎手追赶得差不多了的牡鹿,然后迅速制服它们。但这时,黄狗要是看到穿着兽皮的猎手接近,就会因为害怕人类而迅速逃散,放弃自己的战利品。
黄狗热爱追赶猎物。他们经常一听到人类的号角声,就从巢穴里迅速集合,整装待发。猎手穿过树林时,常看到黄狗穿越树丛与灌木,与猎手并肩而行。黄狗有时单独觅食,有时两两而行。秋去冬来时,它们经常是八到十二只一组地行动。它们从不攻击羊群或牛群,也尽力避开人类,除非它们感觉到人类也在追捕猎物。很少有人怀疑黄狗的祖先,就是我们先辈所说的杂种猎犬。当然,它们也有可能是杂种猎犬和灰犬甚至其他犬类的混血品种。我们知道,当犬类被迫独自面对生存的困难考验时,只有那些天生强壮,擅长追赶的狗,才能存活下来。
我们要说的第三种狗是白犬。它们站立时十分矮小,皮肤是脏兮兮的白色,身材也比其他两种野狗瘦小得多。它们既不攻击家畜,也不猎取野生动物,只喜欢抓小兔子。白犬实际上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吞食死羊和其他的动物的尸体,经常在入夜前把尸骸吃得只剩骨架。因为这种觅食习惯,它们常像鬼魂一样出现在动物栖息地周围,在一堆堆的垃圾中小心翼翼地徘徊搜索。白犬天性羞怯。一旦听到一点点响动,它们马上就会四散而逃。
白犬完全无害,连家禽都不怕它们。白犬连家猫都不敢面对,经常落荒而逃。它们很少离开动物聚集的地方。有军队开过时,白犬也会跟上去跑几步。白犬的栖息地极为固定,而黄犬和黑犬则围绕森林到处游荡,居无定所。有时候猎人能在一天里跟狗打好几次照面,有时候又好几个月听不到一声犬吠。
黑狗行踪不定,对猎人是个凶兆;在几个月没发现黑狗行踪后,猎人的警戒会逐渐松弛。就在猎手熟睡的时候,他们的畜群分散开来,就成为了黑狗的猎物。当然,家犬中的獒犬、小猎狗、西班牙猎狗、猎鹿犬和灰犬,仍然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对人类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