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0300000003

第3章 序言

卡尔·范维克滕

吴兰译

卡尔·范维克滕(Carl Van Vechten,1880–1964)美国作家、摄影家。20世纪初,范维克腾曽担任《纽约时报》乐评人,他还是美国本土第一个现代舞批评家。他的摄影作品以人物肖像最为出名,曽为菲茨杰拉德、杜鲁门·卡波特、毛姆、亨利·米勒,还有林语堂等诸多名人拍摄过肖像。他特别照顾文艺圈的黑人,帮许多黑人作家和艺术家做过推手。范维克腾结过三次婚,但他死后公布的笔记和摄影作品显示,他至少是个双性恋。范维克滕非常喜欢猫,除了编选这本猫咪故事集,他还写过一部名叫《屋舍中的老虎》(The Tiger in the House)的“猫科全书”,从科学、艺术和历史等角度出发,将猫八卦了个通透,堪称人与猫咪之间的一封漫长情书。

在散文、尤其是诗歌中,猫的形象一贯备受青睐。但我们必须承认,猫在小说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却远比不上狗。站在小说家的立场,要解释这种显而易见的专断偏好相当容易。狗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很通人性,心理活动有时也几乎和人类一样。狗常常表现得十分像人,将一只狗放进人的故事要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它们时常能用人类化的性格特征带动情节发展。

但安德鲁·朗格[1]说得好,文学创作不能光图方便省事儿。“狗胸襟坦荡,依照强加在它们身上那越堆越多的奇闻轶事来做事,一定已让它们感到极为厌烦。写这些趣事并不是为了颂扬狗,而是要挽救某些人的自尊心。他们需要树立一个偶像,就把狗扭曲成完全符合人类社会习俗的样子供奉在自家神坛上。人们要求狗必须分清家里来的哪些是亲戚,而哪些只是朋友;它一听到《天佑女王》就得摇尾巴;木柴一次要叼五根回来,若是羊骨头那就得叼七根;但凡有级别高于二表亲的家庭成员过世,它都要哀号致意;它要会寄信,并且懂得检查邮票有没有贴够。最后也最难以容忍的一点是,如果猫不开心了,它还必须去安慰。”在如今的小说中,大多数狗都被塑造得千篇一律的感性,它既是占卜师通灵时那盘踞在灵应牌上方的游魂,又是从战场归来、一腔热血想要重振家园的士兵。

反观猫的个性,却独立、自由而优雅。猫健壮、足智多谋、气质高贵,并且有强烈的自尊。猫科动物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与人类没有什么共通之处。现实生活中,猫既不会去解救溺水的婴儿,也不会祷告,所以小说要是这么写就显得荒诞无稽了,因为猫有猫的德行。在我看来,猫的这些性格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强得多。但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正视:若想在小说里恰如其分地塑造猫的形象,作家对这炉火旁的斯芬克斯非但要足够熟悉,更必须怀有深深的爱意。但即便做到了上述两点,小说家在创作时仍有不少困难,作家设计的场景,要能让猫与人的心理活动互相交汇才行。古埃及人就很可能是写猫故事的行家,也许他们还真写过不少。有时我会猜想,在古亚历山大城那场臭名昭著的大屠杀中,是否也有一座供奉猫儿的神庙惨遭毁坏呢?许多以猫为主角的民间传说与童话故事,虽然文笔肤浅潦草,但都基本刻画出了猫儿的特点。然而,现代文坛的小说或短篇故事,却几乎没有公允地对待过这些神秘可爱的小动物。

不过总的说来,我这次选出的故事都还经得起考验。写猫的故事其实不少,但除了一两篇漏网之作外,这里集结了我所知道最好的猫咪故事。一些作品由于主题重复没能入选,是因为我坚持每个故事都应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弗里曼夫人的《猫》用微妙的隐喻处理了故事的主题,《蓝色妖姬》中的猫儿向我们展示了它猎杀毒蛇的实用才干。《精神入侵》成功地运用了猫儿身上的那股令人深信不疑的超自然力量,爱伦·坡则将猫咪塑造成了惩罚恶行的复仇者。《祖特》为猫咪那股不知从何而来、老喜欢挪窝的不安分劲儿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舞台。布思·塔金顿的《吉普赛》对城市里一只独立自在、无所依傍的流浪猫做了一番出色的描写。我得在这里声明一句,吉普赛的故事并没有在小说结尾板上钉钉,它其实是塔金顿《彭罗德与萨姆》中的一个章节。不必担心,吉普赛当然没有淹死,也永远不会淹死。如果还对吉普赛的其他故事感兴趣,你可以把这本小说找来看看。马克·吐温的幽默猫咪小品则是凭着三个理由入选:首先,这故事着实令人发笑;其次,我们的克莱门斯[2]先生对猫儿怀有非一般的喜爱,这本猫故事里若没有一点先生的笔墨,未免有失恭敬;第三,《迪克·贝克的猫》[3]赞扬了猫咪一个极其重要的性格特性:它们从不会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这里还有一则趣闻,西奥多·罗斯福十分钟爱这篇短文,以致将白宫里的一只猫取名叫了“石英汤姆”。

托马斯·A.让维耶讲述的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受宠的猫咪能够何其多才多艺。奥尔登先生的小说则是同类故事中的一个典型,它表现了孤独的人类如何在动物身上寻找慰藉。主题与之相似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但大多数情况下的动物主角都由狗来扮演。《王后的猫》讲述了一个恐猫者如何痊愈的故事。哈德逊先生的《一只友好的老鼠》则更近于事实而非虚构。我挑选这篇小说,一是它令人愉悦,二是因为,在所有描绘猫咪和天敌交好的故事里,这是仅有的一篇好文章——尽管这种友善关系在现实中十分常见。华纳先生的《卡尔文》同样不是虚构作品,它与皮埃尔·洛堤的《两只猫的生活》并列,堪称世上最棒的猫咪传记,因此我实在不能将其放过。

即使再粗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我们剩下的这篇《一只英国猫的苦难》当然远不止一个猫咪故事那么简单。巴尔扎克表面在写一只猫,实际却是将那“英国式的体面”尽情嘲弄了一番。今日的美国人在阅读这篇小说时,实在不必取笑我们的英国朋友,因为其中的讽刺对我们同样适用。我是在为自己的“猫科大部头”《屋舍中的老虎》准备材料时与这篇小说邂逅的,它可把我乐坏了。但令我震惊的是,我竟找不到它的任何英文译作。故事原来的法文题目叫Peines de cur d’une chatte anglaise [4],最初收纳在一本名为《动物的公共与私人生活》[5]的讽刺故事集中。该文集由黑策尔于1846年在巴黎出版,其中亦包括了乔治·桑、阿尔弗雷德·德·缪塞等作家的作品。这部合集问世的主要目的,是给格兰维尔所作的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图画配文,而格兰维尔就是一个能在作品中将动物与人类的性格特点完美配合的天才。1877年,这部小说集由J.汤普森译成英文后在伦敦出版。不过,纵使巴尔扎克的名号能为此书增光不少,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一只英国猫的苦难》并未呈现在译作之列。如此辛辣的讽刺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几乎没有容身之地,而即便在法国,人们也无法轻易读到这篇故事。除了最初的这本讽刺故事集外,我只在巴尔扎克的一部著作中发现了《一只英国猫的苦难》的踪迹,那就是卡尔芒-莱维出版社1879年的《巴尔扎克全集》,英国猫的故事被埋藏在第21卷的《杂著》里了。

所以此刻,我便没有任何理由不将这篇小说译成英文,奉献给我的读者。即便此文并非为了呈现猫的生活场景而作,但其中的描述总的说来也足够符合事实,更何况故事本身也相当有趣。应当说明的是,英文版的开篇和结尾均是依照《动物的公共与私人生活》中的法文所译,并且我还要补充一点,我在翻译时略掉了其中一两个小段,以迎合所谓的“美国口味”。

1920年4月6日,于纽约

注释:

[1]苏格兰著名诗人、小说家及文学评论家。(译注)

[2]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是马克·吐温的本名。(译注)

[3]凡是为诗文编著过选集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份容易的差事。马克·吐温的出版商起初并不愿意授权于我。在这里,我希望可以向克拉拉·克莱门斯·加布里洛维斯克夫人和艾伯特·贝格罗·佩因先生表示感谢,谢谢他们为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而且我确信,本书的读者们也会同我一样心怀感激的。

[4]法文书名,即《一只英国猫的苦难》。(译注)

[5]《动物的公共与私人生活》:法文原名为Scènes de la vie privée et publique des animaux,英译版译为Public and Private Life of Animals。(译注)

同类推荐
  • 火焰之书

    火焰之书

    巴什拉通过诗学的管道,企图恢复想象与感知的联姻,即想象先于感知而存在。他提出了梦想的形而上学:我梦想,故世界通过我的梦想而存在。而在他臆造的火阵里,世界的确在他举起的火焰里得到了溶化和再铸。火打开的纯净区域,火的极限,无论是在火苗的顶端,还是火的心脏地带,火的容颜流淌着水意的颤动。于是,火成为首鼠两端的守望,物质/精神,实在/虚在,火在转身成为精神的造像时,火没有忘记自己搁在烧造之外的身体。我想,一个没有尽力去懂《烛之火》的人,就容易与诗、形上之思失之交臂。
  •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1年清明节过后,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走进了尚在村内的宋家沟小学。穿一身黄军装,身后背着方方正正的铺盖卷儿,因为没有帽徽和领章,一看就是退伍军人。向我们说,叫赵玉恒,公社教育组派到这里任教,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介绍信。我们看看,上面盖着公社教育组的大红章子。经过交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位赵老师26岁,是本公社后刘王庄人,1964年考入临沂师范,1968年参军,在部队干到副排长,因为当工程兵落下胃病,不得不转业,回本县加入了教师队伍。来宋家沟之前,刚刚结婚。因为在临沂师范上过学,并且当过解放军,我对很崇拜。
  • 叠殇传奇

    叠殇传奇

    身怀绝世武功“乾坤雨花掌”的叠云阁大护法武翌,为救疾苦百姓不惜对抗朝廷,无奈朝廷设计铲除叠云阁。武翌不听长老劝阻,深陷美人计陷阱,武功被全废,失去大护法神功佑护的叠云阁惨遭灭顶之灾。一直活在悔恨中的子雲,为救武翌委曲求全嫁给王子,求得王子秘密救出天牢中的武翌,并托贴身丫鬟丫兰带武翌隐姓埋名、终身不弃。逃难中遇神医武翌神功恢复,恶帮闯入藏身之地丫兰遇害,复仇之火彻底爆发。武翌祭出了“叠山地狱名单”复仇之路鸡犬不留,当曾经爱过、恨过、伤过他的子雲倒在他面前告诉他真相的时候,潜藏集聚在心底的怨意、怒气、爱恨和情仇彻底崩溃、爆发,随着一声撕心裂肺地长吼应声倒下,再也没能起来……
  • 边缘人生

    边缘人生

    许氏兄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了城市,他们住在田家院子,与农转非的城郊区失地农民田家人共同奋斗要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同城市人发生了拒绝与融入,爱情与憎恨,生与死的抗争。许氏兄弟在征服城市,征服城市女人的过程中,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毁灭了……只有许孝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并融入了城市社会。小说情节曲折,充分展示了这群城市“边缘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主人翁用行动告诉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乡村人要想融入城市社会,要想征服城市,征服城市的女人(男人)就得首先征服自己!
  • 牌道

    牌道

    小纸牌在辽南地区有不寻常的历史。纸牌的发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太平广记》中记载唐朝李命所制叶子格,而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的“叶子格自唐中世纪后有之……”便是一例。到了明朝中叶天启年间,叶子格演变马吊牌。此种牌上有《水浒》人物像,并有万子、索子和文钱。马吊牌出现后,盛行于明末清初,于十四世纪前后作为纸的媒介和印刷技术的先导,首传到欧洲一些国家。到清朝乾隆年间,“马吊牌”颇为盛行,又因受“宣和牌”及“碰和牌”的影响,变为“默和牌”,由“默和牌”而渐次演变成目前的“纸牌”。
热门推荐
  • 星空之下的成长

    星空之下的成长

    一部游戏,一段青春“青春就像那片星空,而我们,就是那一颗颗流星,转瞬即逝,却光芒永存。”——陆晚星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宅斗?极品亲戚?别乐了,当务之急生存才是第一要事!张沁儿出手救人,却将自己的小命救没了,再醒来时,她已是一个瘦如纸片的八岁小儿,并且还是千万难民中的一员!难民命如草芥,每日都有人不断的和这个不算美好的世界挥手说拜拜,且看沁儿如何在乱世中带领一家老小奔小康!我们的目标是——奔小康,做地主!"
  • 神秘事件调查员真实口述

    神秘事件调查员真实口述

    神秘事件调查员亲历诡异事件!骇人秘闻,你打死也不敢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真相,请不要试图去寻找真相!因为真相很可能颠覆你所认知的世界!如果我告诉你,传说中的香巴拉圣地真的存在,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告诉你,世界上并不是仅仅只有七个大洲,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止一个世界这样的矛盾理论,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再告诉你,现今社会的科技水平也许还不及曾经的远古时代,你又会怎么想?
  • 金刚经持验记

    金刚经持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山剑侠传7

    蜀山剑侠传7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关于教育的格言

    关于教育的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知识放出的异彩。而知识则是从积累而得,从教育中获取,本书涵盖了教育各方面的名人名言,让读者获益匪浅。
  • 管人的学问

    管人的学问

    你相信那些管理学大师的话吗?当然要信,因为他们所说的话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要想成功,就要一直做对的事。傻子都懂这个道理!从他们身上是学不到管理!我们需要有人手把手教那些琐碎事务,怎样管好手下的员工、怎样让员工死心塌地、怎样处理突发情况,不要那些废话!
  • 父亲的自行车

    父亲的自行车

    那年春天,父亲去了一趟省城。他兜里揣着一百多块钱,那是母亲让他买窗帘的,可是,窗帘没买成,他一时心血来潮,买了一辆自行车,一路晃荡着骑了回来。当父亲和那辆自行车一出现在街口,正如他一路上愉快而得意地预料和期待的:整个鸡姆落镇吃了一惊。那时正是晚饭时间,人们手里端着碗,各自蹲在自家的院门口,边吃边聊着。傍晚的风贴着地面在脚边低旋,一枚杏色的落日正悄悄地滑向地平线。这时,四叔从碗沿上方望过去,轻轻地叫了一声:“我的老天爷……”他张大了眼睛,嘴里停止了咀嚼。
  • The Young Forester

    The Young Fore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丑女的美人计

    丑女的美人计

    小姨拍案而怒:什么?那小妖精十几年前抢走你父亲,现在又一而再再而三来抢你男人?你忍得了?花如练咬牙道:忍不了!!小姨:走,小姨带你去找世外高人,你拜他为师,让他指点你一二,包你成为情场高手,勾谁得谁,谁也抢不走你男人。初次相见:花如练一脸惊艳,世外高人不该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吗?怎么这么年轻这么帅?哪知,绝色世外高人嫌她丑!!世外高人勉为其难道:拜我为师,我授你美人计,计计得逞,勾心得心,勾魂得魂。从此,阴差阳错,花如练成了猎手——专靠施美人计而达到目的的职业。师傅警告她:你这是玩弄感情,你在万花丛中过,能否片叶不沾身?花如练:呃,就……沾了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