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3300000020

第20章 上古史(18)

我说这就是古代的法律,因为违犯了,就要有制裁的。至于用刑的权柄,也一大部分在乡官手里。所以大司徒之职又说:“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周礼》固然是伪书,然而《管子·立政篇》也说:

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闾有司观出入者,以复于里尉。凡出入不时,衣服不中,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闾有司见之,复无时。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里尉以谯于游宗;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弗复,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乡师以著于士师。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

可见当时士师所办的事情,都是乡官移过去的。周礼的话,并不是凭空乱说。至于公布法律,也是在乡官手里的。所以《周礼》说:

大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立政篇》也说:

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君前。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宪籍分于君前。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致于乡属,及于游宗,皆受宪;宪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于朝致属吏。皆受宪;宪既布,乃发使者致令,以布宪之曰,蚤晏之时。宪既布,使者以发,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使者未发,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考宪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曰专制,不足曰亏吏,罪死不赦。

可见当时一切法律都在乡官手里,和后世地方行政官兼管司法正是一样。至于所用的刑罚,最早的就是“五刑”。《白虎通》说:

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大辟法水之灭火,宫者法土之壅水,膑者法金之刻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胜金。从《陈立疏证》本。

中国古代,什么事情,都是取象于五行。五刑取法于五行,其义是很古的。有人据《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说五刑是汉族效法苗族的。案古代所谓苗民,并不是现在所谓苗族,第三章第二节已经证明,现在可毋庸再说。《尚书大传》:“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只是说唐虞有刑而不用,苗民却要用刑,并不是说唐虞以前,没有五刑,要取法于苗民。所以又说“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屦,下刑墨幪”。《御览》六百四十五。《御览》又引《慎子》“有虞氏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傥使前此没有墨、劓、刖、宫、大辟,所象的又是什么?象刑之说,本不足信。《荀子》便驳他,见《正论》篇;《汉书·刑法志》引其说。然而就照他讲,也不能说五刑是苗民制的。

五刑的科条;《吕刑》说“墨罚之属千,劓罪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周礼》司刑则说:“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郑玄注:“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二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周则变焉,所谓刑罚世轻世重者也。”《汉书·刑法志》又根据《周礼》“大司寇,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之文,说《周礼》所载是中典,五刑之属三千是用重典。案《唐律疏义》卷一,《玉海·律令门》引长孙无忌《唐律疏》,都引《尚书大传》“夏刑三千条”,则郑玄说夏刑三千,不为无据;但不知《周礼》司刑所载,果有所本否。

《尧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白虎通·五刑篇》:“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或曰:挞笞之刑也。”或说似本于此。扑作教刑,《史记·五帝本纪集解》:“郑玄曰:扑,槚楚也。扑为教官为刑者。”案就是《学记》所谓“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金作赎刑。”郑注:“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扑,赎刑。此之谓九刑。”《周礼·司刑疏》引。案《左传》载叔向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见上。又载季文子说“先君周公制《周礼》……作誓令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文十八年。则九刑古代确有此种刑法,其起源当亦甚古,郑说应有所本。

人民应守的规则,虽由乡官公布;至于犯罪之后,怎样惩罚,却是守“秘密主义”的。所以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注:临事制刑……不豫设法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左传》昭六年。“赵鞅、荀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所受之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昭二十九年。大概把用刑罚看做在上者一种特权,要他变化不测,才好叫手下的人惧怕;和“法治主义”,实在大相背驰。然而除刑书刑鼎之外,又有“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定九年。“成文之法”,渐次公布;“秘密主义”,渐次破坏;这也可以觇世变了。

照儒家的说法,古代用刑,但以五刑为主,此外更无甚酷刑,而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左传》昭二十年。《孟子·梁惠王下篇》;“昔者文王之治岐也……罪人不孥。”《书·甘誓》:“子则孥戮汝。”孥,当作奴。言或奴或戮,并不及是连及妻子,见陈乔枞《今文尚书经说考》。可谓文明极了。然而据《周礼》,就有“斩”、“搏”、“焚”、“辜”之刑。“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注:“斩以斧钺,若今腰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搏,当为……膊,谓去衣碟之……焚,烧也……辜之言枯也,谓碟之。”其他出于五刑以外的刑罚,见于书传上的,也随时而有。怕儒家的话仍不免“改制托古”的故伎,未必实际如此。赎刑之法,见于《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大辟疑赦,其罚千锾……”一锾六两,夏侯、欧阳说,见《周礼》职金疏。也很重的。

刑狱之制,今文不详。《北堂书钞》引《白虎通》:“夏曰夏台,殷曰牖里,周曰囹圄。”《意林》引《风俗通》同。《周礼》:“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地,中罪桎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注:“郑司农云: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玄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中罪不拲手足,各一木耳;下罪又去拲。王同族及命士以上,虽有上罪,或拲或桎而已。又“司圜,掌收教罢民……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也和监狱相类。又方司寇“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则类乎后世的徒刑。

审理的制度,也很文明的。《王制》说: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之刺。有旨无简,不听。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附从轻,赦其诚者,不论以为罪。从重。凡制五刑,必即天论。注:必合于天意,《释文》论音伦,理也。注同。邮罚丽于事。注:邮,过也,丽,附也。过人罚人,当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注:意,思念也。浅深,谓有罪,本心有善恶。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成狱辞,史以狱之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之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注:当作宥。然后制刑。

下文又说:“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把现在的眼光看起来,似乎野蛮;然而宗法社会,大抵“守旧”而“蔑视个人的自由”,不能全把今人的眼光,评论古人。至于“凡作刑罚,轻无赦。”则注谓“为人易犯”,“凡执禁以齐众,不赦过”,则势出于不得不然。也算不得什么缺点。《周礼》: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以之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又有三宥、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三赦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之法”。就更为完备了。

贵族的特权,今古文家的说法也微有不同。古文家偏于“优待王族”和“保持贵族的身份。所以《周礼》:“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罄于甸人;其刑罪则纤,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迫之曰:虽然,必赦之。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其优待王族,可谓达于极点了。案《戴记》是今古文杂的,《文王世子》也是古文家言。

又《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许慎《五经异义》:“古周礼说:士尸肆诸市,大夫尸肆诸朝,是大夫有刑。”则古文说优待士大夫,不如优待王族。八议之法:第一是议亲,第二是议故,次之才是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今文家则纯乎是“尚贤主义”,《公羊》宣元年传:“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注》:“古者刑不上大夫,盖以为摘巢毁卵,则凤凰不翔;刳胎焚夭,则麒麟不至;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自嫌有罪当诛,故三年不敢去。”大抵古文家的话,还近乎事实。今文家就纯乎是理想之谈了。

刑余之人,《王制》说:“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是今文家言。《周礼》说:“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宥,髡者使守积。”是古文家言。似乎亦是古文家言近于事实。《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郑注说就是后世的奴婢。

以上的话,虽然有许多儒家的议论夹杂在里头,然而天下断没有突然发生的事实;儒家议论,也必有所本;据此,可以推想我国古代的法律是颇为文明的。

秦国的法律,似乎是别一法系。《汉书·刑法志》说:“陵夷至于战国,韩任申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烹’之刑。”商鞅、申不害……都是法家;法家的用刑,固然主乎严峻,然而所讲的,只是信誉必罚(把现存的《管子》、《韩非子》、《商君书》等看起来,都是如此)。并没有造作酷刑的理论。秦国用刑之严,固然同法家有点关系。至于“凿颠”、“抽胁”、“镬烹”、“车裂”、“腰斩”、“夷其族”、“夷三族”等刑罚,似乎不是商君等造的。然则这许多刑罚是从哪里来的呢?按秦国开化最晚,当时的人,都说他是戎翟之俗。这许多酷刑,难保是从未开化的蛮族里采取来的。所以我说他是别一法系。关于秦朝的刑法,参看第二篇第八章第五节。

同类推荐
  • 明廷

    明廷

    明朝是东林党的,是阉党的,是崇祯的,终究是我的!——公布三个群号:景仁宫:983546750(普)乾清宫:177745561(普)官笙vip群:985519799(须2000粉丝验证)。欢迎大家加入。
  •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介绍了丰功伟绩的郑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历程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逍遥小书生

    逍遥小书生

    21世纪工科男,穿越古代成为一名穷书生。大脑里面居然装着一个图书馆,各种知识应有尽有!这辈子不说封侯拜相,怎么也得当个大官玩玩吧?迎着初升的朝阳,李易发下宏愿,勇敢的迈出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步。“站住!”高头大马之上,一绝色女子身着劲装,细细打量一番,素手轻挥:“绑了!”身后的凶恶山贼一涌而上……洞房花烛夜,看着推门进来的绝色女子……李易的宏愿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官居一品,算什么?封侯拜相,没意思!我可是要成为山贼王------的男人!书友群:686508501,欢迎大家加群!(郑重提醒:本书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最新史论作品。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
  • 我老婆是花木兰

    我老婆是花木兰

    穿越成为花木兰的未婚夫,赵俊生表示鸭梨很大!刚开始花木兰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小女孩儿,可她却代父从军,在军中磨砺成了一个的杀伐果断、战功赫赫的女将军,赵俊生有点儿担心婚后生活。是选择做这个成功御姐背后的那个男人,还是选择撑起家庭、当家做主?群254765694
热门推荐
  • 泊宅编

    泊宅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牙

    狼牙

    “狼牙少帅”刘猛最受赞誉作品,无数军迷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狼牙》是以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的创建及成长作为背景,描写了从南疆保卫战之后至今的漫长历史事件,揭开了特种部队的神秘面纱。小说以大跨度、大场面、全景式的描述将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从出生到享誉世界的铁血成长历程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狼牙》中人物棱角鲜明,以“狼牙特种大队”的创建为主线,讲述了军长刘勇军、大队长何志军、政委耿辉等职业军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刻画了刘晓飞、张雷、林锐等新青年士兵激情澎湃的热血传奇,同时,还描写了何小雨、刘芳芳、方子君等百合一样军中之花的爱恨情愁。
  • 无限武者道

    无限武者道

    贺如龙现在很无奈,因为他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名叫原始空间的地方。更加让人崩溃的是,他的临时队友,居然都不是地球人。通过旁敲侧击了解到,这些人来自一个高武世界。不过还好,他也不是什么优势都没有,比如他的原始编号是:006。这证明他是第一批进入原始空间的人,相比于其他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因为一些错误,本应该是一件简单的测试任务。却被原始空间将他们,传送到一个名叫《天·西游·降魔篇》的世界。看着一脸迷茫之色的队友,贺如龙黑着脸说道:“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PS:新书《我能看见经验值》已发布,求收藏,求推荐。)
  • 夫如东海

    夫如东海

    身为顾家的么女,顾云哓爹不疼,娘不爱,兄长偏心,长姐忽视。她以为日子就这么平平凡凡的过去,会被爹爹配给一个普通的人家,相夫教子,毫无波澜地度过此生。谁知道萧太傅一句戏言,顾云哓被他的海东青选中,成为了太傅夫人。这可捅了马蜂窝,谁不知道萧太傅是顾云哓长姐的心上人?顾云哓从来不争,那是觉得没必要。但是欺负到她头上来,要抢自己的男人,害自己的性命,就绝不会有半点退缩和妥协!
  • 凝脂

    凝脂

    我轻轻地画着,细细地描绘,三奶奶眼睛轻闭,一声不出,只有清泪不断地渗出。我边画边为她擦拭,小刘在旁边不停地换纸巾。直到最后一笔画完,三奶奶没有說一句话,也没有再睁开她那目光如剑光的眼睛。终于,我看见了,三奶奶的嘴角微微向上,细细的眉毛轻轻颤动,有了微微的笑意了。此时此刻,端庄凝重的三奶奶,已经成了一尊羊脂美玉雕像。一天后,三奶奶辞世,一个美丽的灵魂飘然西去。蓝天白云,碧空如画。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一品女帝师

    一品女帝师

    京城祝家,世袭帝师,到了她却是个女的。她二十岁,在昆山学奇术,却在大成之际被老父召回,不但要她潜入宫内,而且还要她女扮男装伴君王左右。他十七岁,初登大宝,却被摄政王攥住大权,令他终日禁足玩乐。他听闻,摄政王要在他弱冠之礼上敬他一杯毒酒。朝野倾覆,奸臣当道;年轻帝王扮猪吃虎,准备孤注一掷时,却得到了一个风度翩翩、身躯单薄的年轻帝师。#女扮男装做帝师,她见到他的第一眼时,他正和太监们一起斗蛐蛐。她觉得他难成大器,他觉得她是摄政王派来的奸细;她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年轻帝王,他觉得她是病怏怏的药罐子。直到她用薄弱的身躯替他挡住飞剑,一声声温言细语,一句句淳淳教诲,话语落在他的心间,情花的种子却在他的心里发芽。他爱上了帝师!可是,帝师却是一个男子;年轻帝王看着帝师粉白的面庞,心中纠结着。她倾尽所能的教导他,看着他一步步的成长为大器的君王,却发现他看她的眼神变得暧昧极了。她很想告诉她自己是女子,但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直到有一天,他对她说:夫子,我好像喜欢上男人了。她心痛的道:是镶红旗的冯将军吗?他道:不,是你。她:………**************************【帝王专情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小虐怡情,以宠为主】好友文文推荐:《媚宠,萌妻至上》文/花卷儿《吾家有女怕嫁郎》文/陌爱夏都很好看哦~快快收藏吧!
  • 白日梦成就富豪

    白日梦成就富豪

    没有金手指,没有重生,开创新一代现实温馨励志搞笑日记流,本文过于真实,请轻点
  •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八大街消防中队的火警电话响起,55秒后,消防员准备完毕前往火场,他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爆炸,一场吞噬许多生命的大灾难。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前后相隔不到十秒发生两次大爆炸,后一次威力相当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建筑烧成骨架,汽车化为焦尸,离火场最近的人化为烟尘……知名作家何建明采访多位幸存的消防员及牺牲消防员的亲属,利用多条线索重建事故中人物的关系,极尽可能还原爆炸现场。
  • 腹黑娇宠:清清河边有校草

    腹黑娇宠:清清河边有校草

    【一次幼稚的冲突,两个魔王的结缘,从此千山万水,与你同行】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的关心在武林高手的道路上一去不返高贵优雅,身体孱弱的顾嘉黎为了成功致胜只得苦练心计当暴力老虎遇上腹黑狐狸,一文一武,谁输,谁赢“小爱心,无论何事,有我在,只要你想做,无需顾虑太多。”顾嘉黎一脸宠溺地拥住关心。“是啊,从小我就知道的”关心将头轻轻倚在他的肩上。正因如此,世事多艰,因为有你,我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