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3300000021

第21章 上古史(19)

【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中国的社会进化是很早的。当神农时,已经离开游牧社会进入耕稼社会了。渔猎时代和游牧时代的情形,古书所传不多,据第三章第一节所说,已可想见其大概,现在不必多讲。所要讲的,便是农业时代社会的状况。

中国古代,人民的职业,分为四种:《汉书·食货志》上,替他下一个定义说:“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粥货曰商。”《管子》也把人民分做士、农、工、商四种。《史记·货殖列传》引《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材匮少。”是专就生产一方面说,所以略去士而加上一个虞。《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臬;八曰臣妾,聚敛疏财;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把人民的职业,分做九种,总不如士农工商四种分法的得当。

这种情形,从今日以前,二千多年,差不多没有改变,而为社会的根柢的,尤其要推农人。要讲古代农业社会的情形,就要研究到“井田制度”。井田制度,见于《孟子》、《韩诗外传》、《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公羊》的《何注》,和《汉书·食货志》等书。咱们现在,且把他汇齐了,再行加以研究。

按《孟子·滕文公上篇》,载孟子对滕文公的话: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他说:[一]治地有贡、助、彻三法,[二]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意思是很明白的,但是其中有几个疑点:

[一]夏殷周三代紧相承接,农夫所耕的田忽而五十亩,忽而七十亩,忽而百亩,那“疆界”、“沟洫”,如何改变?

[二]“彻”和“助”到底是怎样分别?孟子既说“周人百亩而彻”,如何又说“虽周亦助”?

[三]“夫世禄,滕固行之矣”一句,和上下文都不相贯,夹在里头,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问题,由于从前的人,都承认井田的制度(凡古书上一切制度),都曾经推行于天下;而且既说井田,就联想到《周礼》遂人、匠人等所说的“沟洫”,以为都是实有的,而且到处都有这疑问。依我看来,这种事情,是完全没有的。这种制度,至多曾推行于王畿及其附近诸国,时兴时废,决不是从周以前,推行遍天下,绵历数千年之久的。《周礼》这部书,就信他是真的人,也并不敢说他曾经实行。《论语》:“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那么,这一个疑问就无从发生,可以不必管他。第二个问题:[一]关于贡、助、彻的解释,既然说其实皆什一,则耕五十亩者以五亩之入为贡,耕七十亩者以七亩所入为助,耕百亩者亦系取其十亩之入是不错的。[二]但是孟子何以既说周朝是彻,又说他是助呢?下文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孟子对他说的是: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这所谓“圭田”,便是上文所谓“世禄”。大抵古代的人民,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两阶级。征服的人,住在中央山险之地,制驭被征服者;被征服的人,住在四围平易之地,从事于生产事业。所以所谓国中,必是山险之地;所为野,反是平夷的地方。所以《易经》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孟子也说“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章太炎《神权时代天子居山说》可以参看。

“国”既是山险的地方,土地不能平正划分,收税的只能总算耕地的面积取其几分之几,这个便是“贡法“和“彻法”。其中“校数岁之中以为常的是贡法。按年岁好坏,征收之额可以上下的是彻法。贡法既有像龙子所说的弊病,所以周人改用彻法,这也是政治进化之一端。”野既是平夷的地方,土地都可以平正划分,自然可以分出公田和私田;但借百姓的力,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马端临说:国中必是平正之地,可以划做井田,反行贡法。野是山险之地,难于划做井田,反行助法,是因为地方远,耳目难周,怕官吏作弊的原故。有深意存焉。适得其反。所以郑玄注《周礼》,也说遂人十夫有沟,是乡遂用贡法。匠人九夫为井,是都鄙用助法。

《周礼》固然是不可靠的书,然而郑玄这个说法,却可以和《孟子》互相证明。“制公田不税夫”。则恐系揣度之词,没有什么坚证。所以下文又据孟子的话,说邦国亦异内外(匠人注)。依我看,乡遂用贡法,都鄙用助法,恐是通于天子诸侯的旧制。孟子只想改贡法为彻法耳。中央既是征服之族住的,所谓君子(卿以下),自然都在这地方,他们自然有特别的权利,所以有所谓圭田,圭田是无税的。《王制》:夫圭田无征。郑注:“犹治也。征,税也。孟子曰: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者不税,所以厚贤也。”除此之外,便要什一使自赋。滕国当时,大概只有这圭田(世禄)的制度,仍当保存;所以又复说一句“卿以下必有圭田。”至于“方里为井……同养公田”的法子,完全是所以待野人的。上文把君子小人对举,此处又明著之曰“别野人”,可见得圭田的法子,是所以待君子的了。

《梁惠王下篇》:“文王之治歧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赵《注》:“贤者子孙,必有土地。”)和这篇所说的话,是一样的。周朝对于国中所行的彻法,孟子时候,还明白可考,所以直截了当说周人百亩而彻;对于野所行的助法,业已破坏无余,所以只能据着诗句想象。这两句话,也并不互相矛盾的。这么说,第二、第三个问题,通通解决了。《孟子》这一章书,本来并不十分难解,但是近来忽然有人极端怀疑,所以解释得略为详细一点。

但是《孟子》这一段,还只是说个大略;其中说得最详细的,要算《公羊》、《何注》和《汉书·食货志》。咱们且再把他摘抄在下面。

《公羊》宣十五年何注: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孟子·梁惠王上篇》对梁惠王说:“百亩之时,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齐宣王说作“八口之家”。公田十亩,即所谓十一而税也;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孟子·梁惠王篇》“五亩之宅”,《赵注》:“庐井邑居,各二亩半,以为宅。冬入保城二亩半,故为五亩也。”八家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庐舍在内,贵人也;据《韩诗外传·诗经》“中田有庐,”就是这么讲法。公田次之,重公也;私田在外,贱私也。《汉书·食货志》又说:“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这是一种分田的方法,还有一种换田的方法。

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墝埆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主或作土。易居。《食货志》:“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这是根据《周礼》的《遂人》。《何注》和《孟子》“死徙毋出乡”相合。

他又叙述他们耕种的方法和生活的状况道:

种谷不得种一谷,《食货志》: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以防五谷。《食货志》多“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一句。还庐舍种桑、荻、杂菜。阮元《校勘记》说:此荻当作萩,萩者,揪之假借字。按《谷梁》范《注》(宣十五年),正作外树揪桑。畜五母鸡,两母豕,瓜果种疆畔,据《韩诗外传》,《诗经》的疆场有瓜,便是如此讲法。女尚蚕丝。老者得衣帛焉,得食肉焉。《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毋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食货志》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谷梁》宣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并灶葱韭尽取焉。死者得葬焉。所谓“死徙毋出乡”。

在田曰庐,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父老比三孝弟官属,里正比庶人在官。《食货志》: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也是用《周礼》的。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食货志》: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田作之时,春,父老及里正,旦开门坐塾上,晏出后时者不得出,莫不持樵者不得入。《食货志》: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斑白不提挈。五谷毕入,民皆居宅。里正趋缉绩;男女同巷相从夜绩,至于夜中,故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食货志》: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作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所有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户牖,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食货志》:春秋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下。

至于种田的年限,只有《汉书·食货志》上说及,他说: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

这种制度,原不敢说是推行到十二分。然而地广人稀的时代,土地的私有的制度还没有发生,把一块很大的地方,来均分给众人耕种,也是有的;不过加以儒家学说的润饰,便愈觉得他制度的完备罢了。

古代社会的生计,以农业为主。所以国家的财政,也以农业上的收入为基础。《王制》上说: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注:算今年一岁经用之数用其什一。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注丧大事用三岁之什一。……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正义》:假令一年有四万斛,以一万斛拟三十年通融积聚,为九年之蓄。以见在三万斛,制国之来岁一年之用。案《公羊》宣十五年《何注》:三年耕,余一年之畜;九年耕,余三年之积;三十年耕,有十年之储。《汉书·食货志》: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一载考绩,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余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遣九年食。然后王德流洽,德化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繇此道也。

据此,则当时之所谓太平,就不过是农人的生计宽裕,因而国家的贮畜充足,社会的生活,就觉得安稳;农业在社会上的关系,可以算得大极了。

耕种而外,属于农业性质的,便要推林业、畜牧、渔猎。当时的畜牧,已经做了农民的副业。如“畜五母鸡两母豕”等。专门采伐林木或是捕鱼打猎的人,大概也是很少的。所以当时的农业,是把公有的土地来分给平民耕种;至于采伐林木,或者捕鱼打猎的地方,却是作为全部落公有的,并没专司其事的人。所以《王制》说:名山大泽不以封。注:其民同财,不得障管。《孟子》也说: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然而采取的限制,也是有的。所以《孟子》又说: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王制》也说: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厨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周礼》有山虞、林衡、川衡、泽虞、迹人、丱人等官。都属地官。

同类推荐
  •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大秦孤竹君

    大秦孤竹君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天生重瞳异相的王诩意外穿越。成为神秘古国孤竹国的大帝,面对手持天子剑尽斩六王的秦始皇,王诩只能避其锋芒,带着孤竹遗民向东迁徙。对逐鹿中原没有兴趣,王诩只想在辽东建立一座动物园。隔山海,与秦峙。在辽东,他猎了一条巨蟒名东胡,一只熊罴叫肃慎,一只水獭唤扶余。在动物园中养了猛虎,羚牛,驼鹿,狐狸,貂鼠,仙鹤,豺狼,苍鹰,猞猁,狍子等可爱的小动物。但是有一天,王诩忘记了关门,动物园中的小动物就顺着山海关跑入了中原。于是,变天了。---多年后登泰山以封禅的王诩,想起那只带头跑出去的重瞳小老虎。耳边依稀响起他清亮的嗓音。“师父,重瞳眼中看到的是什么?”“是天下啊。”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热门推荐
  • 掌家小农女

    掌家小农女

    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且看陈小暖如何带着老实娘亲和可爱妹妹,家财万贯!
  • 冷王独宠天降妃

    冷王独宠天降妃

    她说,就我这样的IQ&EQ,放到后宫之中能活得过两分钟都是抬举我,再说了,比起那些无聊的争风吃醋,我更宁愿尝遍天下美食,享受一路风光,然后……回家!他就这么看着她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那微蹙的眉头不经意间泄露了他此时的心情……纵横沙场的战王,世人眼中是何等的冷情;普通平凡的姑娘,却活得自在洒脱;命运的齿轮让他们划破时空不期而遇,是缘分亦或是无奈,她一心离开却……
  •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由四块玉玲珑而引发的江湖纷争,宝藏奇书,天魔地骨。因一对兄妹而拓展出的利益权谋,尔虞我诈,步步惊心。雄伟壮丽的轩辕阁,广袤苍凉的寒天教,神秘诡异的江湖四大毒地,正气侠义的中原武林盟。一刹的风云际会,二十年前的竹林之诺,四十余年的生死情仇,六十年期限的天山之约,一个牵涉了四代人的江湖恩怨。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非卿不可:妖孽殿下请自重(完结)

    非卿不可:妖孽殿下请自重(完结)

    如果你清楚通往幸福的旅途该往哪里停住,请告诉我,因为我会用一辈子去追逐。——千若雪梨花树下,一袭湖蓝色的衬衣,无暇的脸颊带了深深的落寞,琉璃般的眼眸飘向远处,唇微启,他说:“我是,蓝钥臣……”梨花纷纷扬扬地落下,霎那间凋谢了芳华。几瓣俏皮的花瓣似眷恋着他周身的温暖,不愿离去。她痴痴的望着他,迷失在了他垒起来的城堡。**********************据说当朝太子阴佞狠辣,睚眦必究!据说当朝太子邪肆多情,嗜血无比!据说他不惜弑君登上皇位,靠着女人当垫脚石,一步步走向了宫廷的制高点。穿越,她成为阶下囚,变成了宫女,只因他一句话,便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邪肆如他:“千若雪,你要记住你的身份。”青楼学艺,只为勾.引那个如花一般妖媚的男子。那一夜,大红色的袍子迎风翻飞,他美的竟似神人。妖异的眼眸诉说着他对她的兴趣,修长的手臂缠住她,他说:“我们还会再见的。”只为他的一句话,她让他从朝中重臣变成了一介草民!他无怨,她却有愧于心。悬崖,那么近,也那么远,被善妒红颜推落悬崖,她失去了记忆。那些刻骨铭心,被全数忘记。毁容,那么疼,亦是心伤,被青楼宿敌毁尽容颜,她恨不得去死,却在最狼狈的时刻,高高在上的他出现了,将她救走。**********************几近波折,他们终于回宫,雾国公主却指名要做他的妃!她心疼,却无力阻止,被人种下苗疆最毒的情蛊,唯有挚爱之人的血液方可解毒!迷茫,彷徨,无措,她想要逃离、他却霸道的囚了她的身:“千若雪,一辈子你都只能呆在我身边!任何人都不要妄想从你身边将我带走!”**********************强推宫斗文:《嗜血暴君:逆妃,朕不准你死!》链接:http://wkkk.net/a/275472/*****************推荐好友绯雪很好看的宫斗文:《监牢宠妃翻身记》链接:http://wkkk.net/a/231020/
  •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医生,可以只保孩子吗?”在医生帮她戴上氧气罩的那一刻,女子突然问道。听见她的问话,医生微微一愣,眼中全是不解。“人活着,真的好累,我想休息,很想。”看着头顶上方,女子似在向医生说话,又似在呢喃,在回忆什么。她,在产床上,而他,却与别的女子在一起。她不过是他闲时的玩具,随时可以丢弃。。。。仅此而已。。。。五年后。再遇。他冷笑,你再也无法逃。推荐朋友鲨小蓝的总裁文《萌妻当道:嗜血总裁77日宠》
  • 世上没有好妈妈公式

    世上没有好妈妈公式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都想成为“完美”父母。殊不知,这世上并没有好妈妈公式,好的父母各有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爱”。不要拼命去做“完美父母”,一起看看为人父母后,真正的修养是什么。
  • 情寄江湖

    情寄江湖

    《诛仙》、《仙剑四》、《剑网三》,最喜欢的三部作品,虽未必能写出那种境界,但却很喜欢那种感觉,那里江湖的感觉!
  • 推销真经

    推销真经

    本书内容涵盖了推销理念、心态养成、心理素质、推销方法、成交技巧等领域,将推销的学问寓于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之中,深入浅出地讲解推销的心理规律和实用技巧,极富启发性与可操作性。阅读这些内容,推销新人可以了解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真实原因,能够看到使推销获取成功的种种方法,生硬的条条框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渗入到推销工作中最细微的地方,让推销新人能尽快掌握金牌推销员的成功技巧。
  • 重生女王的日常

    重生女王的日常

    (双重生)什么叫青梅竹马?能吃吗?凌知薇故作懵懂的样子,望着将自己抵在墙上的某恶魔少爷。“凌知薇,本少爷有没有警告过你,不准你对除我以外的男人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灿烂,你是不是不把本少爷放在眼里了?”恶魔大少上官修年警告的目光,紧紧锁定怀中女孩。凌知薇表示好怕怕,瑟瑟发抖地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自知自己身份低微,哪里敢高攀上官家的大少爷。但这种时候,她也只能回答,“不,不,不敢。”“最好不敢,如若再犯,看本少爷怎么治你!”凌知薇连连点头,狗腿道:“不敢犯不敢犯,你是少爷,你说了算。”然而一转眼,上官修年就又看到她在跟某男聊地火热笑地灿烂。这他怎么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