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800000007

第7章 C(2)

倡优(chāng)

也叫“俳优”,是古代贵族豢养的专供他们声色之乐的职业人,即以乐舞、戏谑为生的艺人。《汉书·灌夫传》载,汉武帝时,大将军灌夫因喝酒得罪了丞相武安侯田蚡(音fén),被诬有罪。田蚡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议论,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如魏其等所为。”

“倡优”后来成为“娼妓”和“优伶”的合称,因为旧时轻视戏曲艺人,所以将之与娼妓并称。

场院(cháng)

“场”字,音cháng,从《广韵》直良切,中古平声字。农村收打庄稼、翻晒粮食的平坦空地,一般有篱笆或围墙环绕。《诗经·豳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句。相关汉语词还有“扬场”、“麦场”、“场屋”、“晒场”、“翻场”、“轧场”、“打场”、“起场”、“看场”、“护场”、“登场”等,都读阳平音。用于事情经过的量词“场”,义同“阵”字,也读阳平,如“一场透雨”、“一场轩然大波”、“大干一场”、“得了一场病”等。

作量词用的“场”字读作上声chǎng,一般仅限于文娱活动,如“看了一场电影”、“连续演了四场戏”、“本周有三场比赛”。另外,指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有“会场”、“广场”、“操场”、“商场”、“战场”、“市场”、“散场”、“场地”、“场合”、“场外”等汉语词。又指与舞台表演有关的,如“上场”、“下场”、“进场”、“退场”、“冷场”、“捧场”、“晕场”、“场次”、“开场”、“终场”、“粉墨登场”等汉语词。

徜徉(chángyáng)

也作“倘佯”。指逍遥、安闲自在地步行、游逛。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有“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句。有时也指徘徊、彷徨。

霓裳(cháng)

一指以虹霓制作的衣裳(“霓”是虹的外环,颜色较淡)。古人认为仙人着此裳,故常以此喻指仙人。特指唐代乐曲《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写唐明皇日夜笙歌、轻歌曼舞的景象,有“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名句。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写琵琶女在千呼万唤中出场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裳”字,单独使用时读cháng,从《广韵》市羊切,中古平声字。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是上衣下裳制。《释名·释衣服》里说:“凡服上曰衣,……下曰裳。”即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衣在上,裳在下;衣在表,裳在内;衣在裳外,衣短裳长。另一种是把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长衫(长袍),可称作衣裳连属制。古代男女皆可穿“裳”,“裳”就是一种裙子,但与现代妇女穿的裙子不同。《诗经·邶风·绿衣》中有“绿兮衣兮,绿衣黄里。……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句。李白《清平调》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现代汉语词“衣裳”是“衣”与“裳”合用,即可表上衣又可表下衣。不仅词义发生改变,读音也发生改变,“裳”字轻读为shang。相关汉语词还有“罗裳”、“云裳”、“黄裳”等。

大氅(chǎng)

“氅”字,原指鹙(音qiū)鸟的羽毛。也引申为用羽毛制成的外衣。汉晋间用以制衣服,叫“鹤氅”。民国时期北方人泛称长大衣或长外套为“大氅”,今多称之为“大衣”。

怅惘(chàngwǎng)

惆怅、迷惘、失意或无精打采的样子。汉语词还有“惆怅”、“怅怅”、“怅恨”、“怅然”、“怅惋”等。

焯菠菜(chāo)

指将蔬菜放在热水里稍微一煮就捞出来,既保持了其营养、色泽,又增强了口感。

剿说(chāo)

指抄袭、抄取。《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剿说”意为窃取或因袭、套用别人的言论或文章作为自己的说法。汉语还有“剿袭”一词,义同“抄袭”。在“围剿”等词里,“剿”字要读作jiǎo。

工尺谱(chě)

“尺”字在中古时代就有chǐ和chě两读,均为古入声字。读chě音的“尺”字系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今简谱的“2”。“工尺谱”是音乐十二律的简称,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有此称谓。它是我国传统记谱法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最迟在晚唐五代就已开始使用了。明清时更加盛行。宋代《扬州慢》歌词旁即有宋人标记的工尺谱,被视为考察宋词音乐的有力佐证。有人考证是宋代著名词人、《扬州慢》作者姜夔的自注。京剧无定谱,而昆曲则有明显的工尺谱的限制,正如梅兰芳先生所言:“皮黄要唱稳固,昆曲要唱活”。

坼裂(chèliè)

义为裂开、分裂。《淮南子·本经训》描写天地衰时的景象有“是以松柏菌露夏槁,江河三川绝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音qióng,指蟋蟀)满野,天旱地坼,凤皇(通“凰”)不下”句。

掣电(chè)

“掣”字,音chè,从《广韵》昌列切,中古入声字。犹言像闪电、刮风一样迅疾而过。如杜甫当年困守长安,借骢(音cōng,青白毛相间的马)马寄托感叹的《高都护骢马行》诗,后四句为:“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也形容短暂,如电光一闪。如苏轼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汉语里另有成语“风驰电掣”。“掣”字,极易误读成zhì。

掣肘(chè)

“掣”字,原义是“牵引”、“拉拽”、“抽取”。《晋书·王献之传》有“[献之]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的记载。“掣肘”,比喻在别人做事时故意从旁留难牵制,以阻挠其成功。汉语另有“掣襟肘见(音xiàn)”一词。

抻面(chēn)

用手将和好的面团抻拉成面条儿,也指它的制成品。另外“抻”也作“拉”、“扯”讲,如“抻拉”、“抻拽”、“帮我把洗好的床单抻一抻”、“抻长脖子使劲看”等。

郴州(chēn)

湖南省地级市,旧名郴县,位于南岭北麓、湘江上游,邻接广东。隋开皇九年置州,元朝时改为路,明朝改作府,清为直隶州。1913年又改为郴县。郴州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宋代词人秦观、苏轼都曾在此作词题跋。秦观在谪居郴州期间,就曾写有一首《踏莎行·雾失楼台》词,表达他被贬谪的怨恨和远在他乡的孤独之感,词的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字,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时审为chēn。

嗔怪(chēn)

“嗔”字,音chēn,从《广韵》昌真切,中古平声字。意谓生气、动怒、责怪、埋怨,对别人的言行表示不满。《世说新语·德行》载:“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相关汉语词还有“嗔怒”、“嗔责”、“嗔色”等。

瞋目(chēn)

惊诧或发怒时睁大眼睛。如《战国策·燕策三》写为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为荆轲壮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复为忼(音kāng,‘慷’的异体字)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谌(chén/shèn)

作为姓氏用字,读chén或shèn音。《广韵》作氏任切,中古平声字。“谌”是罕见姓,其姓氏源自春秋时郑国大夫裨谌后人,江西南昌一带多此姓。东汉有荆州刺史谌仲,东晋陶侃之母即姓谌,宋代有谌贲。“谌”的姓氏读音因地而异。

牙碜(chen)

食物中夹杂着土或沙子,嚼起来硌牙。

寒碜(chen)

也可写作“寒伧(chen)”。北方方言里指丢人、不体面或丑陋难看,有时也指讥笑别人、揭人短处。

龀牙(chèn)

小孩换牙,乳齿脱落,长出恒牙。因以指童年时期,即七八岁的年纪,也称“龆(音tiáo)龀”。《汉书·刑法志》中谈及周朝的法律时曰:“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称职(chèn)

“称”字,音chèn,从《广韵》昌孕切,中古去声字。适合、相当、符合的意思。相关汉语词还有“相称”、“称心”、“对称”、“匀称”、“称身”、“称心如意”等词。北京地区的人多读成后鼻音的chèng,这是普通话词汇的异读现象。1959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二次审音时将这一类词中“称”字的读音审定为前鼻音chèn。1985年新审音表又进一步确定。

读chēng音的“称”字,从《广韵》处陵切,中古平声字。意为衡量、号称、声称、名称、赞扬。如“号称”、“名称”、“自称”、“声称”、“称道”、“称呼”、“称颂”、“称号”、“称赞”、“称许”、“称雄”、“称霸”、“职称”、“别称”、“简称”、“全称”、“称谓”、“著称”、“拍手称快”等。

读chèng音的“称”字,与“秤”互为异体字。(1)作名词,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唐代以后专指提系杆秤。(2)量词,古时15斤为一秤。

谶语(chèn)

迷信的人指将来或事后要应验的话(预言、预兆)。“谶”是编造、假托神意(隐语)来预言吉凶,常有附图,故又有“图谶”一说;“纬”是用神学迷信来妄解经典。“谶纬”在西汉末开始盛行,到东汉大盛。反对谶纬迷信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代表作是《论衡》。

柽柳(chēng)

也叫“红柳”或“三春柳”、“河柳”。落叶小乔木,老枝红色,叶子似鳞片,夏秋两季开花,能耐碱抗旱,是盐土地区造林防沙的重要树种。在黄河入海口的广袤河滩上,生长着成片成片的柽柳,有多枝柽柳、短穗柽柳、长穗柽柳、密花柽柳、毛柽柳、多花柽柳等。柽柳的枝叶可供药用。

琤瑽(chēngcōng)

象声词。形容玉石撞击声或琴声、水流声。义同“琤琤(chēngchēng)”或“琮(音cóng)琤”。

蛏子(chēng)

又称“竹蛏”,一种穴居在沿海泥沙中的淡褐色的、两片贝壳狭长的软体动物,肉可食用。相关汉语词还有“蛏干”、“蛏田”等。

饼铛(chēng)

烙饼用的铁制或铝制的平底浅锅。《世说新语·德行·四十五》载:“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音wèi,赠与)母。”后来陈遗携数斗焦饭从军,兵败后于山泽间多数士兵皆受饿而死,唯陈遗以其所带的焦饭充饥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除了“饼铛”中的“铛”字读chēng外,其余的“铛”字均读作dāng,作金属撞击的象声词,如“铃铛”、“锒铛入狱”等。

瞠目结舌(chēng)

直瞪着眼睛的意思。如《庄子·田子方》中颜渊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瞠目结舌”指因受窘或惊呆而直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瞠”字,容易误读成táng。

枨触(chéng)

触动、感触。如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诗:“君时卧枨触,劝客白玉杯。”

乘客(chéng)

读阳平的汉语词还有“乘机”、“乘隙”、“乘便”、“加减乘除”、“乘法”、“乘方”、“乘警”、“搭乘”、“上乘”、“出乘”、“乘员”、“乘凉”、“乘势而上”、“乘务员”、“包乘组”、“乘风破浪”、“乘兴”、“乘虚而入”、“乘坐”、“乘人之危”等。

大乘(chéng)

公元一二世纪流行的佛教派别。认为人皆可以成佛,强调解救他人,自以为可以普度众生,所以自命为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大乘”。另有“小乘”佛教,强调自我解脱,现主要流传于南亚及东南亚各国,自称上座部佛教。中国云南也有部分小乘佛教徒。“乘”字在“大乘”或“小乘”里均读作chéng。

惩罚(chéng)

惩戒与处罚。相关汉语词还有“惩戒”、“惩办”、“惩治”、“惩处”、“严惩”、“奖惩”、“惩前毖后”等。“惩”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读音审定为“统读”阳平chéng。极易误读成上声。

田塍(chéng)

吴方言指田畦、田间的界路或土埂子。

同类推荐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余韵延至明清,历经沧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窟艺术宝库。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以新的史料与视角对中国的音乐教育、新音乐运动、左翼音乐、抗战音乐、秧歌运动,萧友梅、黄自、黎锦晖等老音乐家,田汉、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的业绩,《国歌》、《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哀乐》等的创作与演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新的解读。作者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在书中贯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发挥音乐史学研究的正能量。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热门推荐
  • 国民校草不够宠

    国民校草不够宠

    女主入学第一天,被校花推进水里,男主路过,把女主救了上来,女主上岸后脚滑了一下,往后摔去,误打误撞亲了男主……
  • 家生子

    家生子

    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婢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秧子,没有人身自由啊。而李竹青就是成为了这样身份的人。家生子的路不好走啊,李竹青握拳!怎么着也得把生活改善改善不是?要是运道好,说不定也能脱了这奴才的皮呢。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 网游之华夏武魂

    网游之华夏武魂

    别人修仙大成进仙界,他却虚空飞升闯网游。白虎星,身世坎坷,却身含奇脉,无意进入新款网游后,幸运习得华夏传统点穴术,另加恩师蓝秒的悉心指导,最终领悟华夏五行真气,扫平世界顶尖高手,广交世界劲霸好友……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6·打好投资心理战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6·打好投资心理战

    大家还是对国情缺乏了解。在天朝,人均月收入2000的家庭就比70%的人富了,如果有5000就跑赢九成的家庭。但他们往往还觉得收入太低,希望政府帮他们从富人那里分一杯羹。事实上,统计清晰的显示:他们自己就是富人。换句更简单的说法,能上围脖的很多收入已经是top10%,但其中绝大部分顶多觉得自己勉强中产。回应一下质疑:如果国人人均月收入真有5000,那么一年6万,中国13.5亿人口,总数已经有81万亿人民币,超过美国GDP8成水平。再加上同比例政府收入和资本利得,全国GDP将会超过150万亿。是目前水平的三倍,也超过美国50%。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本书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场大战,更能从中领略到席勒独特的文学魅力。
  • 温馨田园

    温馨田园

    现代宅女魂穿异世,成了泉水村老陈家五房的五岁小丫头,既来之则安之,极品二伯母,一肚子坏水的四伯母,外加一个爱挑拨是非的七婶,极品太多怎么办,沐瑶冷笑,不怕来一个撕一个,来两个撕一双,还好老天也没亏待她,附赠穿越女必备金手指随身空间,从此带着疼爱她的父母,和妹控哥哥大姐,开始了异世之旅,家长里短,温馨田园
  • 宗玄先生文集

    宗玄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案案直指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恶。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春三月,霍邑(今山西霍县)县衙远远走来一名僧人,这僧人年有三十,眉目慈和,仿佛眼内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了喜悦。他叫玄奘。他的身后,跟着一个满脸大胡子、高鼻深目、肤色黝黑、偏生裹着白色头巾的西域胡人。这胡人身材高大,背着个大包袱,一路上东张西望,活泼有趣。他是玄奘的大弟子天竺人波罗叶。……这一前一后走来的二人,便是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真实原型。从踏入霍邑第一步起,他们便注定卷入整个西游阴谋与诡案的核心——十八层泥犁地狱,这座地狱是局亦是饵,是人世间所有的罪恶,是九九八十一案的起点,更是大唐国祚得以延续289年的历史绝密。这座地狱大门早已开启,只待玄奘师徒入局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