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000000005

第5章 导论: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5)

电视新闻可以报道全国工人下岗的情况,告诉工人这是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中国特有的现象,这样,下岗职工就会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下岗工人凭借电视可以知道下岗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仅仅是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小群体单独遭受的厄运,这样在心灵上就不会孤单,被社会主流文化抛弃的感觉就会平和一些;最重要的是,电视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下岗再就业工人的情况,用活生生的形象对下岗职工的出路给出一系列的典范。在这方面,中国各级电视台都做过类似的节目。如央视的《半边天》、《劳动·就业》、《东方时空·生活空间》都一度集中关注过这一社会问题。比如《半边天》就报道过哈尔滨香坊粮库一名名叫刘先芳的下岗女工。8年来,她经历了下岗的彷徨、生活的艰辛、探索的困惑、不屈不挠的奋斗,从一名曾经扫过铁道线、缝过麻袋、炸过油条的普通下岗女工,成长为香坊粮库的第一位翻译,先芳外语微机学校的校长。她的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下岗职工的传奇。

在电视屏幕上,观众可以通过照片看到刘先芳以前的形象,再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接触到刘先芳过去普普通通的家庭状况;当然,观众通过镜头也能看到身为翻译、校长乃至美国跨太平洋服务联合会中国东北地区总代理的刘先芳以及她现在富裕而风光的现实生活。这些现实是活生生地被画面展示出来的,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极具真实性。这对身为成年人的下岗职工的再社会化具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用社会学的话语来说,就是鼓励他们按照电视画面所展示的方向构建一个理想化的自我。那么,一个可能的思维过程就会在某些下岗职工脑海中被建构起来:刘先芳是下岗职工,我也是下岗职工;刘先芳可以成为一个翻译、一个校长,成为被新型社会接纳的人才,那么也许我也可以。如此,通过这样的电视新闻专题片,下岗职工会对自己有一个新的社会定位,也就是有了一个新的社会角色的预期。

成年人之所以需要“再社会化”,就是因为他们原先(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构建的自我已经被社会宣布无效,那样的自我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用社会学家库利的话来说,他们要重新向社会这面镜子观照。社会的这面镜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他们重新观照后所折射出来的影像自然也就不同了。广播电视是成人社会化的镜子之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会将广播电视的信息和客观现实等同起来,通过它们,判断真实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进而在这样的社会中找寻自己恰当的位置。

正如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认为的那样,社会学是一种具有显著政治性的科学。按照布尔迪厄的理解,作为一种解放的工具和“慈悯”的工具,社会学粉碎遮掩着权力运作和支配关系的种种神话,揭示行为必然性和所谓社会法则背后隐含着的历史关联,而一旦人们掌握了有关于此的必要知识,就可以从政治上瓦解它们。所以,社会学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社会问题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社会学家会对社会的“负面”特别感兴趣,在这方面,犯罪、疾病、贫困、流民、福利缺失等等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课题。对广播电视媒介进行社会学视野的观照也应当延续这种社会学的精神,这就是敏锐地关注着广播电视媒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与儿童健康成长、广播音乐与现代人的身份认同、电视与色情暴力、电视公共领域等等是广播电视研究中的永恒命题。

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之所以最后才将传播学列入理解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体系中,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广播电视媒介产生的所有行为和后果都可以被看成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直接关于广播电视媒介本质和发展的;二是传播学自身的学术身份暧昧,其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意蕴和内涵。因此,在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过程中,既不能忽略传播学的理论,又不能形成所谓的传播学霸权主义。这一点,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就要理解所谓的“传播学精神”,即传播学是凭借什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这就涉及传播学的核心命题——传播效果。

传播研究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这一研究出现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报纸、广播、电影等大众传媒在西方社会中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所谓的“大众传播”,成为影响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候选人便使用广播媒介作为自己竞选宣传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的使用已经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了。到20世纪30年代时,广播的广告费用已经大大超过了报纸,成为所谓的传媒巨头,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传媒巨大的传播效果催生了传播学实证学派的研究路径,即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理论和方法的路径,探究广播等媒介的传播效果究竟是什么,以期更加准确地认知社会。同时,为了商业和政治选举等方面的需求,效果研究也势在必行。比如广告商需要知道自己广告的效果如何,以确认所花费的广告费是否值得;总统竞选班底需要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某一次广播演讲的传播效果,由此进一步调整竞选策略。总之,实证研究是把媒介看做有用的工具,进而特别关注传播效果的问题。研究者们会不断进行这样的追问:“暴露于不同媒介的是哪些人?他们具体偏爱什么?不同的传播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总之,是因为媒介的传播在社会中变得重要了,传播效果影响社会变迁了,传播研究和媒介研究才有可能在诸多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传播学”。

传播学的实证主义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广播电视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我们,广播电视媒介的任何行为、现象等都是以传播效果,或者说是以传播“强效果”为中心展开的。广播电视媒介工作者在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出于专业精神的考虑,往往追求最强的传播效果。而正是因为强效果,广播电视媒介才会对人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效果研究”是基础中的基础,不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就无法准确掌握广播电视的运作机制和在社会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它们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判断也就无从谈起。

传播学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分支,就是批判学派。这是从**德国逃到美国的一批犹太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针对大众传播和传媒带来的与传播学实证学派完全不一样的研究取向和方法。这些学者深受欧洲思辨哲学传统的训练和熏陶,并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采取批判态度。同样,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传媒的运作、传播效果的发挥也持批判态度。比如,到了美国以后,他们把美国社会的大众传播现象与德国**利用广播进行的***主义宣传进行联系对比,进而提出美国大众传媒会不会也起到助长***倾向的作用的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多诺等人认为,广播等大众传媒是最具霸权的媒体,因为它们实施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个人的意志容易影响到众多人的思想。所以,广播、报纸、电影等媒体虽然是文化机构,但它们都遵循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生产的逻辑,也就是说,它们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的信息传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都是负面的,比如信息的“单一性和同质性”,传播过程所导致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性”,传播效果的“虚幻性”等等。我们可以看出,批判学派有两个不一样的特性:一是注意分析和研究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负面效应,指出这种效应的种种不好的元素所在,提醒人们注意并抵制;二是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是实证研究的方法,而是(哲学)思辨的方法,是社会文化精英们凭借自己卓越的思考能力对现实作出理论的判断。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思想对我们理解当代广播电视传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广播电视传播的负面效应,也就是,其传播是如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伤害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是如何背离人们的主观美好愿望的。这一理论前提尤其对我们理解电视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系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电视关于女性、儿童、农民传播的不公正和负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批判学派,我们能够超越具体的传播效果的思考,进入对广播电视传播的人文思考,进而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考察广播电视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尤其是评价广播电视媒介伦理学上的意义。

最后介绍一下本教材的结构和框架。

本书首先介绍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历程,分世界(西方)和中国两个部分来分别介绍。同学们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了解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脉络,初步明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广播电视媒介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这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规律,分析哪些社会元素对其发展将起到支配性的作用(这是第三章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介绍广播电视符号传播的基本原理,因为这是广播电视媒介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也是广播电视媒介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得以在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的合法性理由。只有了解了广播电视符号传播原理,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其他特性(这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

再次,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广播电视媒介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新闻节目,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学习,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框架,即广播电视的符号传播最终必须以节目——栏目——频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任何广播电视媒介运行的基本模式(这是第六章的内容);随后,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广播电视另一类重要的节目类型——文艺节目,即虚构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规律和运营逻辑(这是第七章的内容)。

接下来第八章我们将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营销,并力图通过这一章的表述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广播电视媒介的资本运作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大都会被纳入市场的体系,即广播电视拥有者无可避免地会去考虑经济效益和资本效益。那么,信息传播如何变成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如何增值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本章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最后,我们将探讨——如何达到“善”的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境界,广播电视的媒介伦理究竟如何(这是第九章的内容)。如此,从历史渊源的探析到对理想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思考,最终形成关于广播电视媒介基础的理论框架,争取给同学们一个相对完整的广播电视媒介的理论体系。

思考题:

1.举例描述广播电视媒介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2.理解传播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思考这些理论和广播电视研究之间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性别研究在20世纪末成为显学,是1960年代新女权运动的成果;在中国,它是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产物。本书以公开讲座为基础,上篇“新中国妇女研究”多与现实问题相关,从1980年代至今,可见中国妇女发展的具体进程;下篇“性别研究与基础教育”侧重学理讨论和学科建设,与西方女性主义对应并相互呼应,在寻根溯源的基础上为中国妇女研究开掘本土资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作为杜威经典著作之一,是他在一个大众传播、政府官僚主义、社会复杂、多元主义的时代,对民主未来所做的最丰富和最系统的思考。作者以其独特的、振奋人心的风格阐释了“公众”“国家”“政府”与“政治民主”等意涵,并且论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展现了对公众运用自身智慧处理公共事务的强烈信念。本书有201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个版本,豆瓣评分7.4分,读者对翻译质量评价低。
热门推荐
  • 欣赏我

    欣赏我

    努力了这么久,我想得到的只有三个字,“欣赏我!”小说中所涉及的部分高中知识学习法,纯属自我设想,请勿模仿!
  • 石评梅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石评梅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龙胖子历险记

    龙胖子历险记

    三流写手龙胖子穿越到了自己写的网文。本该一路发达成为主角,结果却是别人家的老爷爷?昔日三流写手笔下的原著主角龙傲天又将何去何从。写手PK逆天主角。将会是谁的胜利?看了你们就知道了。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他文本。本书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深入阐发了这组诗的文本生成机制,彻底驱散了古往今来笼罩在这组诗上的迷雾。本书对《止酒》诗的阐发,也昭示了《止酒》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艺术渊源和深远影响,表明了“《止酒》体”与中国古代文人“止酒情结”的生成关系。通过对这些陶诗经典的深入研究,本书弥补了西方“互文性”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缺陷,表明了艺术形式的“互文性”对于文学建构的重要意义。书后的三种附录是作者研究陶诗“互文性”的副产品,为本书的理论阐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学文本证据。
  • 高考保卫战

    高考保卫战

    开学第一天,新高三老师们例行要开高考动员会。黄校长往主席台中间一坐,大手左一挥右一挥,讲得激情澎湃,风生水起,台下掌声不断。每到这个时候,会议就到了高潮。高一歌是多年送高三的老教师了,这样的场面也经历了多回,每到这个时候,高一歌内心总是悲欣交集。大老板黄校长口才好,是个很有煽动性的演讲家,他一通激情演讲,仿佛给枯竭的河流注入了新水,像高一歌这样的老教师也难免热血沸腾;说到底,并不是全因为大老板的口才,口才只不过是热身,那激情中许诺的奖金才是标的。大老板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大老板说,就是把我的坐骑卖了,明年的此时,我也一定让老师们的腰包鼓起来。
  • 走歪的魔法

    走歪的魔法

    仙道尽,魔法显,时代交替多艰险。——狂风起,残云涌,乱世之中谁称雄。——崎岖路,半生苦,万古长青何时枯。——
  • 爱死你

    爱死你

    原名《一千零一夜之死神》,讲述了一个勾人魂魄的死神和一个人类少女奥利薇亚的爱情故事。
  • 从木叶开始种田

    从木叶开始种田

    穿越年年有,今年到我家,什么,是火影世界,果断苟。忍者是不可能当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当的,还是做个资本家的好,让火影世界的忍者都给我打工。
  •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不困难。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肝炎患者在日常保健和治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书主要从不同的季节,介绍了一些科学的保健方法,可以让你避免感染,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