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000000002

第2章 媒介地理学的对象与意义(1)

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源流

天人合一,百学同源。当代学术研究由历史转向地理、由时间转向空间,正是对中国远古智慧的一种理性呼应。媒介地理学在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绝非偶然。秉持“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理念,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回顾、总结与展望,媒介地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界和研究方法,也为新闻传播学科拓展空间和扩大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创新的成果。

媒介地理学(Geography of Media,又译传媒地理学)是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划分出来的一块小小的学术领地,也是传播学、媒介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搅拌、混合而建成的一座理论大厦。

它既秉承了媒介学、地理学这两门学科的优良传统和遗传基因,又吸收了许多相关学科的活性因子和知识营养。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周易·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管子·水地》)媒介地理学的提出与建构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些学者专家在书斋里的想象与臆造,而是由愈演愈烈的媒介冲突、媒介危机和媒介灾难逼迫出来的,也是当代传播学研究与其他学科走向整合、走向交叉、走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学术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思想的当代复兴。

第一节 作为交叉融合的媒介地理学

如果说人类社会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永恒主题,那么人类与媒介、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则是媒介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矛盾。媒介地理学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又改变着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纷纭复杂、千变万化,但是人与人、人与地理之间的结构图式和空间关系体现了某种规律。地图、气象图和GPS由于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人地关系和空间结构的规律,已经成为没有它们人类社会就无法“运转”的基础工具。同样,媒介地理学的种种思想也将成为人类社会没有它们就无法进而感知、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的基本观念。

一、地理学:开放性与交叉性并重的科学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人类和环境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产生了系列地理知识。

“地理学”(Geography)一词首先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由“geo”(希腊文,意指大地)和“graphein”(希腊文,意指描述)组成,即“大地之描述”,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重要的区域类型。艾利森·布伦特(Alison Blunt)精辟地总结道:如果“地理学”意味着“描述世界”,那么地理学家就是以世界为对象,对世界进行思考并以不同方式进行写作。地理学的产生,并非因人们好奇于地平线的另一端存在着什么发展而出,而是因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关联的文化,使得人们产生了对自然认知的渴求。而且,地理学的知识形式,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地理学的思考方式去审视其他领域。

地理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曾被称为科学之母。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生命力和繁殖率的科学,地理学从来都有一个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范围,其自身的价值也通过与其他研究领域相结合,进而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文化阐释和世界改造。地理关注历史积累效应、因人的参与而遭到抑制或扭曲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以及造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之区别的文化行为的差异。地理学本身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在自然与环境的表象之下,它还重视其中包含的文化与社会成因以及哲学意味。思想家康德及其追随者赫特纳便认为:地理学属于宇宙学,不是理性科学,是对宇宙的最深层的思考。地理的目标不是解释规则和确立定律,而是探索经验中具有时空结构的特殊性资料。于是,时间和空间被康德用作形塑其理论的基础结构。

社会与经济间的互动,影响着空间的分布,地理学也从此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1968年,古德(Gould)在哈泼杂志(Haper's Magazine)发表的一篇论文首先使用了“新地理学”(New Geography)一词,并对文化景观予以特别关注。次年,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在其所著《地理学的解释》(Explainin Geography)一书中,使用新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不仅重视资料搜集的重要性,同时还强调理论的重要作用)来解释过去十年来新地理学的发展。而英国的人文地理学家彼得·哈格特(Peter Haggett)以及自然地理学家理查德·休雷(Richard Chorley)通过新书的写作,加速了新地理学的成功。社会内部的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地域的复杂差异而增强。因此,约翰斯顿指出,现代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事实,是社会的空间差异,而不再是自然的空间差异。在创新浪潮的推动之下,社会问题、社会关系对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生活空间(城市、景观、集群)、社会尺度、社会时间、社会意义与人本主义也成为新地理学的研究取向。地理学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包括与主流地理学相对的女权主义地理学,以及以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质疑表述世界的“精确性”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等等。

通过记叙性描写、图画、电影、广告、照片和雕刻等各种描述形式所展示出来的地点、空间与景观,与自然地理一样真实可信。通过这种文化形式和描述视角所形成的文本,便是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的文化地理学,也是地理学研究“文化转向”的具体成果。作为一门研究地面上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的学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旨和学术愿望是: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是心理而不是经济。于是与人文有关的地理研究应运而生,葛绥成在1936年编译的《世界文化地理》一书中,就以18章篇幅分别论述了平原、高原、盆地、海洋、沙漠、海峡、河流、湖泊等地形的文化地理,以及气候、交通、都市、国别、民族、人口、产业等文化地理现象和问题,视野开阔,内容丰富。

近年来,又有所谓情感地理、符号地理、内容地理、创作地理、电影地理、媒介地理、书法地理、音乐地理、体育地理、新闻消费地理等。文化与地理互动所产生的意义,远比二者作为各自孤立的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更加丰富。文化,被当作是多样的、碎片化的事物,就更需要从地理的角度去进行观察与审视。

地理学与政治学的互动关系历来倍受关注。荷兰地理学家哈姆·迪伯利(Harm De Blij)的《地理学何以至关重要》一书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美国当前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气候变化、中国的崛起和全球恐怖主义。迪伯利预测,如果我们依旧和过去一样对大气污染不闻不问,现在的气温极有可能会达到“间冰期时代”(Eemian Era,13万年前和7万年前之间)的水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中国崛起并取代美国的原因也主要在地理:地理位置优越,领土辽阔,人口庞大,文化富有吸引力,有担当世界盟主的历史及雄心。至于恐怖主义,迪伯利认为,最具威胁的并不是一两次恐怖事件,而是在一代甚至数代以前即已从中东等地来到西方国家的穆斯林移民中蔓延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恐怖主义思潮。因此,如果不能成功解决这三大挑战,美国势必将在世界新格局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迪伯利提供的答案很简单:提高美国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意识,尤其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的了解。因为无论是为将来的气候变化做准备,还是防止与中国发生新的冷战,以及彻底击败和消灭恐怖主义,都需要掌握良好的地理知识。

“媒介地理学”这一概念正式出现的时间比较迟,国外直到1985年才有一本直接与媒介地理学研究有关的论文集出现(Burgess and Gold,1985)。1992年,邵培仁在《电脑与网络:媒介地理学的颠覆者》一文中曾四次讲到“媒介地理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最新辞书中还查找不到这一条目,相关的专门研究非常稀少。但是事实上,从人类发明媒介的那一刻起,媒介就与地理产生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和学术姻缘。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留之后世,是因为地理之子——媒介的存在。地理的物化形式——媒介在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起着记录、储存和传播文化的作用。从甲骨、草叶、竹简、木简、金石和羊皮等相对笨重的物化媒介,到纸张、磁带、硬盘、软盘等相对先进的物化媒介,都是这种结合的实例。物化媒介虽然不能等同于精神内容,却是一种寓精神内容于物质实体的特殊文化载体。物化媒介的过程,既是人类精神思维由符号到媒介的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又是文化的记录、存贮、传播、引申和变异的过程。从提出概念到进行研究,浙大学术团队不仅在媒介生态学研究中走在前列,而且已经在媒介地理学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学术成果,使媒介地理学研究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延伸。作为媒介学与地理学相融合的一个学科,媒介地理学不仅合理承继了两者的知识精华,而且也科学吸收了两者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对象集中在人、媒介、社会和地理四者互动的关系上,集中在各种媒介文本的文化意义的生产、经营、传播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之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电脑、网络等既是具体的媒介,也是观照分析的具体对象;空间与时间、尺度与景观等既是地理学中的关键概念,也是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的重要内容。

总之,地理学作为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其核心元素是空间、地方、景观、尺度和时间,它同其他学科结合或联姻,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交叉科学。

二、媒介与地理的互动互助

1.特定的地域生态产生特定的媒介形态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人类的生存和传播活动,总是要受到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生活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能够就地取材,在树叶、树皮上写字,后来则在木片或竹简上刻字;生活在河网湖区的祖先们则学会了通过苇叶写意传情;而生活在广阔沙漠上的人们要将一则信息传送到远方,就只有通过“泥版书”。此外,还有我国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青铜器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货布、陶器等文字,都和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联。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出现一种古老的图书——纸草书卷,又称纸莎草纸书卷,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种图书。纸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草叶呈三角形,在古代主要生长于埃及的沼泽和池塘之中,现在则只分布于埃及哈尔图姆(Khartum)地区北部的尼罗河谷地。纸莎草茎高可达3米多,粗细与人的手腕相当,茎部富含纤维,用它为原料制造出来的书写材料就是纸莎草纸。可见古埃及人发明出纸莎草纸书卷是地处尼罗河沿岸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与之相似的是,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的“羊皮书卷”,是指用羊皮或羊羔皮为材料制成的最原始的一种图书。羊皮书就是拉丁文中“帕加马”转义而成的。在帕加马帝国欧迈尼斯二世时期(前197年-159年),由于埃及人停止供应纸莎草,帕加马人没有了制书的原料,被迫发明了用羊皮作为原料的羊皮书。这种书的原料开始是绵羊、山羊等的皮,后来,又用牛、羔羊等的皮为原料,质地变得更好。这也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符号和媒介形态。

同类推荐
  •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2012年和2014年,作者两次深入莫斯科华商群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跟踪调查,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群体在当地所面临的淘金环境和真实的生存状况,探究了他们的生存策略。本书从这些华商的日常生活世界入手,进行了民族志式的研究和铺陈,不仅充分展示了海外华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迁移主体如何利用外在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自身资源,构建出全新的生存空间。
  • 真理的入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真理的入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真理的入门》是喀喇汗王朝维吾尔族盲人诗人阿合买提·玉克乃克(110~1180)用喀什噶尔的回鹘文写成的一部劝诫性的长诗。全文共分14章,约512行。诗歌采用阿鲁孜韵律中的木塔卡里甫格律,用中古西部维吾尔语喀什噶尔方言写成。主要阐述了当时回鹘人的伊斯兰教哲学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城市荒芜和道德败坏的情况。寓意深刻,韵律优美,富有哲理性。书中主要阐述穆斯林应遵奉的道德准则及修身处世之道。在宇宙观上,作者认为只有真主是永恒的,宇宙万物为真主所造化,日月星辰与时间围绕大地轮回运转,人类及万物都在真主的主宰下不断运动。
  • 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本书为媒介批评学专著。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标准对媒介及其活动进行理论鉴别与价值判断的活动,媒介批评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和观念生产,属于社会舆论的范畴。媒介批评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本书重点探讨“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21章,包括媒介批评的主体、客体、载体、文体,媒介批评的历史与发展,意识形态批评,流行文化批评,媒介的美学批评等内容。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热门推荐
  • 中华营养百味:高血压调养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高血压调养食谱

    为了满足高血压患者了解科学配餐,营养饮食的需要,通过寓医于食来预防疾病,减轻病痛,甚至帮助治愈疾病,《高血压调养食谱》针对高血压患者精选了具有食疗作用和营养功效的美味佳肴。使他们在家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出既美味又有营养的饭菜来。让他们在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生活的同时,更收获到了营养、美丽和健康。
  • Caught In The Net

    Caught In The N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oems and Songs of Robert Burnsl

    Poems and Songs of Robert Burns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实用了。”如果使用得当,理论可以发挥极大的功效。公共关系从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年,仍有人认为它没有理论。坊间向来不缺公关概论课本,但公关理论的书一向很少,尤其成于一人之手,以宏观视角将过去三十二年的公关理论,依其发展与变迁详细分析比较,再以明白晓畅的笔法写来的书,可以说是没有。 如今各大学广招研究生,不仅为了教学,就算是为了写论文,一本有系统的公关理论专著,也有其必要。这一类书最能让读者受益,可使他们在短期内进入状况,在转瞬间吸收作者的日月精华,就算是业界人士,也应该会觉得受用。尤其本书参考书籍几乎全为英文,即仍能提供读者阅读精致中文的乐趣,可谓功德无量。
  • 大宋有毒

    大宋有毒

    还是那个洪扒皮,继续着当小白鼠的穿越生涯,既然反抗不了外星人,那就踏踏实实的祸害地球人吧。这次他又跑到了神宗年间的北宋,但是起点比南宋还低,因为成了神宗的妹夫、风流才子王诜。问题是外戚在宋朝是人嫌狗不待见,干啥都被人死死盯着,又恰逢改革派与保守派激烈冲突的关头,想当缩头乌龟都当不了。这次没有疍家人和辽阔的海洋可以任其翱翔了,困在汴梁城中的洪扒皮还有办法拯救这个汉文化最鼎盛的朝代吗?书友群333718090
  •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魅生(妖颜卷)

    魅生(妖颜卷)

    这是一本绝不沉重也不黑色的作品,内容很飘渺,充满了奇思妙想,手足无措苦惆怅,长歌当哭断柔肠。笑傲人世弃虚妄,心中太阳未露光。人之于他,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可供赁香的故事;他之于人,却直如主宰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他,是天下最好的易容大师,如果你想遗忘前生或者替换未来,记得来找他。
  • 梦回唐朝当军神

    梦回唐朝当军神

    主人公王一鸣痴迷于军事谋略。在梦境老人的指引下,王一鸣回到了唐朝。在跟随外交使臣王玄策出使天竺的过程中遇到兵变,从而演绎了一场数人灭一国的宏伟壮举。之后王一鸣回到大唐又与苏定方一道开疆拓土奠定了唐朝的版图。王一鸣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在生活中睿智机敏,重情重义,深得天竺公主的欢心。爬上更高的官位,还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更多的财宝,还是守护与爱人的真情。我们的军神王一鸣会做怎么样的取舍呢,请大家与我一起回到唐朝,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
  • 审判

    审判

    脑垂我意识到,我已经和残杀我的仇人融合一体。我们一起接受审判,是在1989年12月,晋虚城人民法院审判庭。四周惨白的墙面,把一个故作庄严的声音放大。它切入我的感应区,由于虚妄放大而趋于虚弱的声线飘摇不定,试图笼罩四周。我是脑。我的罪名是故意杀人。因证据不足,虽判处了死刑,却得以缓期两年执行。这就给了杀我的人,以及我作为脑继续存活下去的机会。审判者宣告我们有罪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声音似乎才是有罪的。
  •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