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600000025

第25章 浅谈传播学的学术定位与学科发展(2)

三、传播学的学科发展

我国传播学要实现创新与发展,以笔者之见,关键需要在实现“本土化”和“个性化”两方面下工夫。

1.国际化?本土化?

自传播学引进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推介和评价国外传播学的成果,各种各样的传播学译著可谓琳琅满目,各类评介西方传播学的著作也是林林总总,一些传播学学者近年来纷纷走出国门,走上国际传播学学术会议的讲坛,发表论文和讲演。从这些方面看,可以说目前我国传播学的研究,在“国际化”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如此众多的传播学成果中,真正出自我国传播学者的、能够体现其独自研究心得和创造性思维的东西相对较少,特别是能够结合我国国情,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我国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我想,今后传播学要实现创新与发展,既需要继续在体现国际化方面下工夫,像跟踪国外传播学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同国际传播学界的交流与对话,参与国际传播学领域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课题攻关,等等;但更重要的应当是立足于我国国情,要从满足我国传媒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成果。要真正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我国传媒业改革与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真正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传播学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问题,也才能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播学”。

2.一般化?个性化?

我国传播学要在吸收和借鉴国外传播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减少“一般化”,实现“个性化”也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传播学研究中的“一般化”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表现在推介国外传播学研究成果方面的大同小异,重复过多;二是表现在传播学自身研究中存在着题材、内容和方法上的雷同,缺乏创新及深度。总之,很多研究成果缺少新意,缺少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征,缺少“个性化”的东西。

所谓“个性化”,说白了就是要减少和去除“一般化”,要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体现个人的思想风格和理论特点的东西。

要达到和实现这种“个性化”,就需要提倡研究者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力求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及特色,鼓励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要用“个性化”的研究成果来替代那些毫无特点的“一般化”的东西。当然,也只有有了大量“个性化”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促进传播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现。

四、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协调发展

在研究我国传播学发展历程的时候,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问题。两者之间到底是相轻相斥的关系,还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是特立独行的关系,还是携手并进的关系?这是需要传播学界和新闻学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1.相轻相斥?相依相存?

在对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的认识问题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分支,传播学涵盖了新闻学,有的人干脆提出要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

另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学是新闻学,传播学是传播学,两者相互排斥,难以相容共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学与新闻学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应当是一种相依相存、合作共赢的关系。

要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需要先从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产生的过程谈起。

国家有关部门把新闻学和传播学作为两个并列的二级学科,这本身就说明它们不是简单的谁涵盖谁、谁取代谁的问题。它们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区别。

另外,从两者所产生的时间上看,是先有新闻学,后有传播学。新闻学是传播学产生的基础,传播学是在新闻学的孕育及催助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历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最早的新闻学研究是在报业出现之后就开始的。随着报业的发展,新闻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并且渐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当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手段出现以后,新闻学的研究领域迅速扩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领域,形成更加完整、成熟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是新闻事业发展到广播、电视媒体阶段,形成社会性的大众传播业之后出现的。最初它是以研究大众传播的过程及效果为内容的,其中尤以研究大众传播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效果为重点,由此而逐渐形成了初期的大众传播学。后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化,产生了理论层次更高,涉及传播行为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领域更加宽阔的传播学。

由此可以看出,传播学从其产生过程,到其研究内容,再到其研究成果,往往都离不开大众传媒,离不开新闻现象,离不开人们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传播学与新闻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然相对来说,传播学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其外延也更加广泛,新闻学的有些内容是涵盖在传播学之中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传播学可以替代新闻学,就有些脱离实际了,因为新闻学有很多内容是传播学所涵盖不了的。

“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前些年曾流行一时。当时有人认为国内传统新闻学已陷入“穷途末路”,应当由传播学来取代。其实,这种思想脱离了学科发展的实际,不但不利于新闻学的发展,对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因为,先于传播学出现的新闻学,有其自身的学科优势,虽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想取代它是办不到的。这已为近年来新闻学发展的现实所证明。相反,新闻学的繁荣与发展还会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以笔者之见,今后传播学要想赢得更大发展,关键在于要提升自身内在的学术品质,拓展自身原有的学科内涵,增强自己对社会与公众的影响力,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之,传播学与新闻学互有区别,但又相互联系,各有其特点和科学内涵,有其独特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特立独行?携手并进?

既然传播学与新闻学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那么相轻相斥和“特立独行”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而是需要相互借鉴,携手并进,力求实现双赢共荣。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吸收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原理和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很值得传统新闻学学习和借鉴。

因此,新闻学应当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冲破传统束缚,转变陈旧观念,在借鉴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己,建立起更加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

例如新闻学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思路,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从更加宏观的范围和高度研究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以使新闻传播更好地体现为人类生活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

新闻学还可以借鉴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多采用一些定量分析方法、行为科学方法、过程与结构研究方法,来开阔自己的研究思路,增强研究的效果。

而传播学也应当借鉴新闻学的学科理念及研究成果,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防止急功近利行为,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学科研究的理论层次,增强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巩固自身的学科地位。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尤其要注意加大本土化的步伐,要努力扩大能直接为我国新闻实践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研究层面及研究成果,使来自西方的传播学能更好地为我国新闻事业及其他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传播学与新闻学共同被列为一级学科,原本就应当各扬其长,携手并进,实现合作双赢,协调发展,一道为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服务。笔者相信,我国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发展都会大有前途的。

上述观点仅是笔者个人以一个新闻学者的视角,观察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所提出的一些粗浅看法,当属于一家之说、一孔之见。由于自己对传播学本身的研究不多且不深,因此认识上恐多有不妥乃至错讹之处,今以此文宣示于学界同人,意在引发大家对传播学和新闻学发展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企盼得到批评指教。

同类推荐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教育(修订版)

    中国教育(修订版)

    本书从教育制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教师发展、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教育开放13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并描绘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远景,集资料性与知识性于一身,具有权威性。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本书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的总论卷,是对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把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从质疑到蔑视(1840—1895)、从蔑视到无视(1895—1945)、从敌视到正视((1945—1972)、从正视到“竞合”(1972—)。从国际大背景以及中国、日本的具体历史情境,论述这种转变的深层历史根源以及逻辑根源,对正确认识近代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我的祖宗

    我的祖宗

    自盘古开天辟地,巫妖诞生,多次大战,人族崛起。这其中,有女娲造人,不周山倒,后羿射日。
  • crime重案六组

    crime重案六组

    当都市碰上了凶杀案当玛丽苏爱情碰上了黑客和侦探当欢喜冤家碰上法医……敬请期待,crime
  • 万荣笑话宝典

    万荣笑话宝典

    本书主要内容:七叔断案,没法换座,她改嫁了还省一人吃饭哩,叫你男人捣就不呛啦,有福,咱不心疼,你们不出去我出去,请给我们这里拨点雨,劳动布裤我穿上啦,我不信旧车子没人要,喝酒也有下数哩等。
  • 重生造星系统

    重生造星系统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阿甘正传》前世,简素为了金钱跟渣男,失了梦想跟自我,想要洗心革面却遭遇车祸。但是,她却幸得附身系统帮助,逆天重生,回到十五年那一年!无复仇,无渣男,只为打造一段娱乐圈传奇!从十六岁出道,到人称“活着的传奇”!!背靠系统,征服世界!作为顶级歌手——钻石唱片、公告牌、格莱美奖……不在话下!作为最高演员——戛纳、威尼斯、柏林、奥斯卡……通通拿下!作为时尚宠儿——杂志、代言、广告、T台走秀……无一落下!她是粉丝们口中的上帝礼物,人生中的曙光!她是媒体们大捧的时尚宠儿,励志片的人生!她是评论人公认的扛鼎之人,大华夏的名片!★☆★☆造星系统★☆★☆“烦恼才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演唱功力不够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演技水平拙劣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外形难以过关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无气质无气场而不能成为明星吗?不用担心,造星系统来帮您!”万能系统,从唱歌演戏到编剧导演,玩转娱乐圈!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向大众读者轻松漫谈种种日常心理。本书汇集了很多根本性的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恐惧心理、禁欲问题、纵欲问题、情绪混乱、失眠问题、神经过敏、偏见问题、犯罪心理、自卑心理、怪癖问题、自大心理、依赖心理、歇斯底里病症、好奇心理、神经衰弱、游戏心理和迷信心理等,本书自出版后就在美国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是林语堂首荐给所有中国人的励志经典。
  •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图说世界名人: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 反派boss别黑化

    反派boss别黑化

    姜辞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被绑定了系统,需要完成每个位面世界原主的愿望,收集心愿值达到百分之百后才能重返现实世界,姜辞一心一意只想认认真真做任务,谁知道总是被位面世界的反派大boss惦记上了,她表示很头疼。男主女主1V1男主都是一个人!!!
  • 男主死了之后

    男主死了之后

    一般小说的男主标配是——容貌俊美,身份高贵,胸怀天下,美人在怀,兄弟下属皆出众。萧沉曜就是这么一个标准男主。可是他死了,死在他登基前一夜,天下大局,百般筹谋,一朝成空。易雪歌一直以为自己的丈夫是个可怜的病秧子,满心欢喜的等着对方咽气然后收拾东西回国做有钱有权的长公主。结果直到她被扑倒,仍旧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 我们有天终将会长大

    我们有天终将会长大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 魔法师的遗产

    魔法师的遗产

    围绕着一栋洋房中遗失的十二件遗物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讲述了洋房与十二遗物的继承者和其他遗物持有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