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100000009

第9章 从《走近科学》看电视科技节目的传播误区(2)

在《走近科学》节目中,类似小题大做的所谓“科学调查”还有很多。这种为了故事化而制造悬念,用昏暗的镜头、紧张的配乐和故弄玄虚的解说来强调所谓的悬念、神秘等元素,往往会矫枉过正,使节目陷入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牢笼。正如很多观众评论的那样,《走近科学》打着科教片的旗帜,以恐怖片的手法拍出了喜剧片的效果。

所谓的故事化,作为电视科技节目的一种结构方法与表现方式,指的是通过寻找典型的人物事件,精心安排情节,设计和推进悬念,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枯燥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原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合理运用,能够深入浅出地传播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过度使用或滥用,则会使节目内容与形式本末倒置,失去故事化的本来意义。

偷换概念、逻辑混乱:节目论证缺乏科学的方法

科学并不是简单的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科学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生产工具;科学精神则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

科学方法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既包括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也包括一些具体方法。对于科技节目来说,科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在节目制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原则。当前我国的电视科技栏目虽然大都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为口号,但实际上这些节目往往只注意科技知识的介绍,而忽略了科学方法的传播。

科学方法的核心就是逻辑与推理。概念是一切认识的逻辑前提,要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其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明确而统一的概念。《走近科学》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在节目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偷换概念。比如2008年10月的一期名为《飞碟来了》的节目,就把一般的飞碟(不明飞行物)概念和哈尔滨一家公司制作的小型遥控碟形直升机混淆在一起。不难理解,这种故意混淆或偷换概念,使节目名不副实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吸引观众眼球的需要。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逻辑混乱,把简单的事情人为地复杂化,是《走近科学》的另一个误区。如2009年9月的一期名为《喊泉的秘密》的节目,讲的是广西某地的一眼泉水,人一喊之后水量就会加大,再喊水量则会减少。节目先是请村民现场演示了喊声对泉水的影响,渲染了喊泉的神奇,接着讲述了当地杨八姐的传说,然后采访了地质研究员,对喊泉周围的环境做了考察,最后监测了两个小时喊泉的流量,才发现原来泉水每隔6分钟左右就会有个流量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其实和喊声无关,所谓的喊泉只是巧合而已。

从这期节目可以看出,对于某种“神秘现象”,《走近科学》不是先做调查和实验,确认问题是否存在,然后再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先是渲染一下事件的神秘气氛,从外围无关的现象入手,采访当事人,描述有关的传说,然后是记者的胡乱猜测,最后请来专家进行调查分析,澄清事实的真相。

这种明显缺乏科学思维的方法,一方面和节目制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收视率为王的节目评价标准和指导思想驱动,制作节目时一味强调事件的神秘性,而忽视了解决问题方法的科学性。

浮躁功利、迷信科学:节目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

科学精神指的是对待科学的态度与原则,可以概括地说,严谨求实与勇于探索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创新的动力。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精神的养成,比具体的知识学习更重要。因此科技传播节目一定要注意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

严谨求实指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严肃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走近科学》的节目很多时候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比如《走近科学》2007年曾有一期名为《半夜鬼拉灯》的节目,讲的是一个农户家的一个电灯半夜时经常会莫名亮起。节目先说经过两次认真检查,不是开关的问题,然后开始极力渲染闹鬼的气氛,胡乱地猜测原因,最后证明还是开关老化接触不良造成的。因为前两次检查得不够专业,所以第三次检查时才发现问题。

《走近科学》还有很多节目也是如此,当大家都认为一个事情的起因是某个最简单的因素时,节目会先否定这个原因,然后逐个排查其他明显不可能的因素,绕了几圈回到问题的原点后,最后告诉观众,原因其实还是最开始否定的那个。这种反复无常的兜圈子式的节目制作方法,严重背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无疑还有很多自然现象难以解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探索,现有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地修正甚至否定。

科学就是在面对自然现象不断怀疑、否定与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的。

遗憾的是,《走近科学》节目却经常表现出一种科学万能的思维定式:凡是不合常理、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就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如果当事人看到或经历了奇怪的现象,一般都会被推断为幻觉、精神有问题、自我暗示、有癔症,或者是想出名而自编自导的骗局。

比如2008年8月《走近科学》播出的三集名为《天降UFO残片》的节目,在众多目击者证明不明飞行物体有着变换发光现象,飞行轨迹与速度可以调整,掉下来的一块金属残片引发的奇怪事件难以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节目只根据这块残片的金属元素含量与人造航天器使用的合金材料基本一致,就给出结论:这是失控的人类航天器坠落大气层而已。这种一叶障目式的研究方法,实在是有悖于逻辑常识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作为人们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活动,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它的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科学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意味着对原有理论的部分否定或修正,而不仅仅只是丰富和补充。以《走近科学》这种思维定式来弘扬科学,其结果只会使人们离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所说,对于从事科学普及的人来说,巨大的挑战是,如何向人们说清楚科学发现、客观真实、曲折坎坷的历史和人们对科学的误解,以及科学的实践者偶尔表现出的决不改变航向的执著顽强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可能看起来繁琐和生硬粗暴,但是与科学发现相比要重要得多。

对于电视科技节目来说,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要比普及具体的科技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方法一旦形成,就能指导人们更有成效地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电视节目在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观众获得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曹飞: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实验中心教师)

同类推荐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翻开本书,仿佛走进一座国学图书馆,因此,当孩子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对卷帙浩繁的古籍望洋兴叹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为翻译句子而苦恼时,也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本书实为一部写作宝典,一位良师益友。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热门推荐
  • 漂亮朋友 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漂亮朋友 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本书是“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代表作的合集。《漂亮朋友》描写了小职员杜洛瓦发迹的经历。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一家报馆工作。他依仗自己的外貌赢得了人们的欢心,并以各种卑鄙龌龊的手段向上爬,最后竟成为百万富翁的女婿,巴黎新闻界的红人。《羊脂球》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有产者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生动描绘了战时法国的社会图景,被誉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堪称楷模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亲情冷漠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生活的残酷性和戏剧性。
  • 盛世先忧

    盛世先忧

    我闭上眼,头痛欲裂,过往的一幕幕,历历在目。人们说,最残忍的是杀戮,我却不以为然,最残忍的,应是碌碌无为!
  • 茅山道侣

    茅山道侣

    主角许东禹,本是一名即将考上全国排名第一大学的普通男子。却因为一个人,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从此踏入一个离奇的世界,各种妖魔鬼怪齐齐现身。这是一个众人说不知的地球另一面,妖魔横行,情感交错!男主角与女主角的混乱爱情!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麦收

    麦收

    全村群众大会一宣布结束,会场上马上就乱哄哄的。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全民参加劳动的热潮中,我们这些初中生,今年也全部放假回村参加夏收。我被分到一队的第二小组,组长是刘福禄。刘福禄是队长兼组长,所以一散会,我就赶紧去找刘福禄。刘福禄50多岁,个子不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到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好在他嗓门奇大,还未见人,就听见他喊叫:“第二组的人,到枣树底下集合;第二组的人,到枣树底下集合。”几个人已经等在树下。刘福禄端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捧着一份《人民日报》,不时把白眼珠一翻,看看来人。
  • 诡中局

    诡中局

    一封意外的邮件,让刘志踏入了去往深渊的道路,认识了超出自然的事件,该如何在残酷的游戏中活下来,是刘志必须思考的事情。而原本相处融洽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变的尔虞我诈呢?真正的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欢迎来到局中局,在这里你也是参与者!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女主被穿之后

    女主被穿之后

    十年后,景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可是缺失的这十年让她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原来的穿越者作死能力MAX,让她周围的所有人都对她充满敌意,于是一场翻牌运动开始了。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相见,不如怀念(全本)

    相见,不如怀念(全本)

    曾经的情感不再,遥远到无从追忆。如今的情感早步入正轨,大石坠顶都起不了浪。当有一天一个曾经熟悉的陌生人从茫茫人海中蓦然出现,情感的天平失衡了……继“七年之痒”之后,高克芳又提炼出“旧情复萌”的情感范式。都说“新鲜旧情人”,我们如此念旧是否只是因为曾经失去?内外煎熬,左右为难,每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相见,不如怀念》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改名《亲人爱人》出版上市,请喜欢的朋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