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800000015

第15章 表演创作中组织行动的再界定

一、行动与动作的界定

我们对于表演艺术创作中的“行动”一词是再熟悉不过了,在表演的教与学、表演理论、表演实践等各个创作环节,行动的方法、规律、原则等都已耳熟能详,但同时,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文字记录或是口传心授的过程中,“行动”与“动作”的使用常常是混淆的。生活中人们对二词的理解和文字用意肯定是区别开的,那么在表演艺术创作中,二者是否也有所区别呢?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学者及专家们的阐述,对“行动”与“动作”等进行一次再认识。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原译中的“动作”

法国18世纪最著名的体验派演员马丽·弗兰柯伊丝·杜麦尼尔这样阐述她对创作的理解:“剧场艺术的原则可归纳如下,在戏剧情境中我是谁?在每场戏里我是干什么的?我在什么地方?我已经做了些什么?现在我要做些什么?”我们可以理解,尊敬的杜麦尼尔女士提出的“做什么”就是指进行什么行动。她这段话,已经把60年后的斯氏“行动”说的要旨说明了。

斯氏“行动”学说的创建,使演员的表演艺术与戏剧导演艺术在创作方法论上具有了较明确的科学性,也使戏剧表、导演教学确立起合乎科学逻辑、顺序的教学法,具备了本质性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中斯氏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里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在拉丁文中它和actio相等,此字的词根act转为我们的字aKTNBHOCTb(活动),aKTep(动作者、演员),akT(行动)。所以,舞台上的戏剧便是在我们眼中完成着的动作,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动作着的人。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的“动作”与“行动”

中央戏剧学院梁伯龙教授在其著作《电视表演学》中强调在一切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材料与工具,并以自身“化身”为人物形象的表演艺术中,如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都是以行动作为它的基础。

他对斯氏的——“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

这段文字进行了如下的解释: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其中的“动作”一词亦有人译为行动。作为戏剧艺术特别是表演艺术专业上的一个术语,是同一外文词汇,如拉丁文的actio、英文的act、俄文的aKTNBHOCTb,在最初翻译时有人译为行动,有人译为动作,实际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为了使这一意义上的“动作”与一般的举手投足等形体动作相区别,本书一律采用“行动”一词。

上海戏剧学院胡导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初跟随前苏联戏剧表演导演列斯里、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等专家,在深入细致科学地研究了“斯氏体系”的同时,直接指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巨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舞台行动说。胡导教授在著作《戏剧表演学》中写道:苏联专家列斯里1954年初来我们学院讲学时,通过译员和我们说了这么一句话:“表演艺术是动作的艺术”(这是当时译员孙维善先生把俄语意思译作了汉语“动作”),当时对这说法不很理解,可想到,演员在舞台上总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做很多形体动作的,因而觉得似乎也对。不久,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他主持的导演训练班上检查学员阿甲的表演作业,阿甲先生在这作业上是做了很多形体动作的,可专家通过译员批评他“没有动作”,这一下把阿甲先生给弄糊涂了,不禁有些激动起来,我们听课的也有些不知所以……当然,以后人们还是逐渐理会到了在专家班上所说的汉语“动作”,实际上含义是我们汉语说的“行动”。因而,我们以后听几位苏联专家的讲学,或者阅读中国电影出版社的《演员自我修养》及有关斯氏的著作等等,都是把所译的“动作”当做“行动”来理解的。当然,也同样把这样概念的“动作”教给了学生们……可说实在,一直总觉得有些不合我们汉语的用语习惯。

这样,一直到1957年,专家格·尼·古里耶夫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讲座》的译文本出版,这书却把原文俄文aKTNBHOCTb全译作了“行动”。参与此书译述的译员之一,又和根据古里耶夫原文对全书进行校订的张守慎先生一起,在书中做了个注解:“在体系里有两个术语:‘行动’和‘动作’。前者回答:我如何做这个问题;后者是对行动的适应,回答我如何做的问题。目前通用的译法是把‘行动’译做‘动作’,而把‘动作’译作‘活动’。事实上,体系里所说的‘行动’就是日常生活里,乃至军事、政治和一般文学里所说的‘行动’,在俄文里这是一个词。比如,我们在生活里常说‘行动计划’,而斯氏就是要求‘角色的行动计划’。至于话剧舞台上常说的‘大动作’和‘小动作’,或是京戏舞台上所说的‘身段’、‘动作’,那并不是‘行动’本身,而是行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这里译成‘行动’。”无疑,张守慎先生这译法是更适合我们汉语的用语习惯和能准确表达这个语词的内涵的。打这以后,戏剧界人士也逐渐在教学中、创作实践中与科学研讨中都更多地用起“行动”(而不是“动作”)来表达人物所做的事。

当然,人们现在还同样尊重中国电影出版社主持编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的郑雪莱等先生,在已出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1-6卷中,在诸位先生有关斯氏学说的著译中仍用“动作”这一译词;而且当我这次去京向卧病的郑先生求教时,他仍告诫我用“动作”一词更确切,更准确,并非常恳切地希盼我仍用“动作”为好。雪莱先生这样坚韧、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不得不感动,也使我不得不再考虑他给我的告诫。可怎么考虑,我总觉得张守慎先生提出的译法,正是我第一次听到“动作”这译词后,就一直忐忑在心中许久许久,而终于是他这注解把问题说清楚了的。

这里,我必须向郑先生致歉:为了行文上的统一,避免造成读者概念上的混乱,我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译文中所用“动作”都改成了“行动”。

我再说一句,这是必须向雪莱先生致歉的。

由此,还想及列斯里专家说的“表演艺术是动作的艺术”这话。当然,如果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这是完全合逻辑的;而把戏剧艺术,即使称作为“行动的艺术”,其内涵似乎也总由于用语逻辑上的含混而令人费解。

是否还是引用斯氏说的那句话“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行动着的人”作前提,我们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演员的表演实际上就是作为人物在舞台情境中创造人物的行动过程。因此,列斯里专家说的那句话,是否应该说成是——“表演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创造人物行动过程的艺术”?

这里如此引用前辈们的阐述,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行动”与“动作”的含义和区别作了认真、翔实、科学的分析和结论,我们后辈在此为鉴,以运用到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去。由此,让我们再来明确这些在创作中常用的概念:行动——是斯坦尼体系的重要术语,是由意志产生的、具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是心理和形体的结合,是内外部行动的统一。它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由意志产生,二是有一定的目的。是演员为完成既定目的而组织的一系列语言行动、心理行动、形体行动的总称。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的感觉和思维,是适应的反应过程。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行动对象的运动方向。

动作——表演术语之一,这里所指的动作要区别于“行动”一词。“行动”是回答我如何做这个问题,比如,在生活里常说“行动计划”,斯氏体系中就强调“角色的行动计划”。“动作”是对行动的适应,回答我如何做的问题。正如话剧舞台上常说的“大动作”和“小动作”,或是京戏舞台上所说的“身段”、“动作”,那并不是“行动”本身,动作只是行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组织行动的界定

1.组织行动的含义

组织行动是斯坦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演员通过组织可以为意志操作的行动,把握不为意志操作的心理,以行动联系演员内外部,实现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行动,激起下意识的创造。

演员进行创作时的核心支柱就是组织行动,组织有目的的、可见的行动是获得角色感觉的主渠道。组织行动是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的技术,也是高级的技巧。组织行动还包括组织自我行动、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组织角色行动、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等等。

(1)组织自我行动

组织自我行动是组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从自我出发”走向形象的创作意识而强调的,要求演员在创作时所组织的行动不是原始自我的,而是假定后的艺术层次的自我行动,是在艺术假定中去进行“我的”活生生的行动,以实现“我就是”,造成情绪、情感、体验等的真实。强调“从自我出发”是走向角色形象的创作途径。

这里所指的“自我”是假定后的艺术层次的自我,必先寻找出生活中“我的”真实目的,以造成真实的体验。组织自我行动的实质是对原始自我行动实用目的性在假定规定情境的再体验。

(2)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

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是组织自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演员缺少原始经验的积累和行动的依据时,就需要展开艺术的想象,体验想象中的情绪、情感等,使演员的自我行动得到充实。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是对演员自身素质的拓展,是对本能的彻底恢复和保持,是对演员观念的彻底解放。

(3)组织角色行动

组织角色行动是演员根据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组织出角色的行动,但仍然不能脱离演员自身经验系统的参与,实现以演员的本能去感知,以角色的逻辑和习惯去行动,完成超角色的创造。

(4)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

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是演员为适应创作中的两个定向:演员远景定向、导演风格定向,依照剧作进行“既定角色”的创作,完成风格化的角色创造。创造角色的方法依然延续组织角色行动的创作方法,强调角色性格化的创造。

2.组织行动的规律

(1)从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认识的行为过程。

(2)行动具备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其中做什么是目的,为什么做是欲望、动机,怎么做是组织行动。

(3)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任务同时进行时,要主辅平行进行完成任务。

(4)具备行动的链条:感觉、判断、行动。

感觉即感知,是指人直接接受客观刺激进行的主观反映。

判断是指规定情境发生变化开始到产生新的行动之前所进行的思索、辨别、决定等心理活动过程。判断要具备两个条件:产生评价、产生态度。

(5)具备交流的规律:交流是演员之间思想与情感的授受,是演员在表演时与对象之间思想、感情、意志、欲望、动作等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交流有多种形式:

与想象中的对手交流。

与一个对手交流。

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手进行交流。

与自我交流(是指自我思想与情绪的交流),自我交流具备两种形态:一是思想占主导——表现在细致的内心活动,二是情绪占主导——表现在情绪化的外部动作。

与观众交流。

3.错误的组织行动

在舞台行动中常出现演员忽略过程直奔结果的表演状态,我们称其为错误的组织行动,诸如:

(1)组织具体动作——见事不见人。

(2)组织一连串的结果。

(3)组织情绪。

(4)组织形态。

(5)组织体验——单纯的自我思考、失去对象。

(6)组织调度等等。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系统地整理、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同学阅读的古诗词,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些作品的高超写作技巧。每一首小小的古诗词,都配了同学们写的微作文,并加入了微点评。
热门推荐
  •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有一种爱让我们震撼,有一种爱让我们流泪,有一种爱让我们成长,有一种爱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坚强……这就是源于血脉亲情、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父爱与母爱。感恩父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具有的美德。当一个孩子,在父爱母爱的沐浴下,能够理解爱,懂得爱,并且学会报答爱,就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本书中讲述了家庭的温暖,见证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记录了你的成长足迹。书中的互动环节让你和爸爸妈妈的心贴得更近。
  • 带着游戏系统闯三国

    带着游戏系统闯三国

    刘明玩游戏不幸被电,意外穿越到刘璋身上,本以为当上一州之主,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惜这个世界本就不太平,内有赵韪、张鲁等人反叛,外有刘备、曹操虎视眈眈,面对这些,他该如何翻盘,请拭目以待!(随便写写,不喜勿看)(QQ群235689114)
  • 晚次修路僧

    晚次修路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入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这是一个充满幻术的神奇世界,这是一个复仇的时代。他,幻界尊贵的殿下王子,并非吸血鬼,却以吸血为生;他的冷酷并非无情,而是无心!她,是月光女神的遗女,却是幻界水族公爵的私生女。她的身上藏着两颗心脏,以至于她可以透过他人的心听到他人的心声。但是她是幻界通缉的对象,躲藏在人类世界,不敢回到幻界……黑暗中,如美玉雕琢般的帅气轮廓若隐若现,南宫延辰纤长的手指擦干嘴角的血渍,冷冷一笑。“这个世界上没有活人看到我吸血过,现在你看到了,你说要怎么办呢?我的食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上大洗劫

    海上大洗劫

    1934年6月,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天津卫太沽码头人山人海,鼓乐喧天,好不热闹。停泊在码头的一艘崭新的豪华游轮昂首挺立,船上张灯结彩,旗幡飘飘,格外引人注目。这艘英商所属的太沽公司的新型豪华客轮,取了个中国名字———“顺天”号。一连多日,“顺天” 号在太沽码头停靠,供游人参观,风头出尽。说是供游人参观,实际上是一种炫耀。这艘堪称世界一流的“顺天”客轮,可以与闻名世界的泰坦尼克号相媲美。“顺天”轮吨位大,设施先进。特等舱、一等舱、二等舱华丽无比;电影厅、舞厅、中西餐厅金碧辉煌。“顺天”轮简直就是一座海上流动宫殿。
  • 绝世仙尊

    绝世仙尊

    太古仙界,仙之所道,如鱼跃龙门,成即尊,败则灭,生死自握!渺渺仙途难进,仙魔阻挡,举步维艰,唯有不屈意志,逆乱之心,方可成就绝世仙尊!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以声为眼

    以声为眼

    【严家二小姐深夜与人在街上拥吻,男方疑似当红天王沈辞!】深夜,一条话题迅速窜上热搜,刚开始点进去的网友也是抱着手残的心情点进去的,当看到编配的照片时,都差点把眼珠给瞪出来,他们看到什么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严二小姐的甜蜜同时还有那股恋爱的酸臭味,可惜就是看不清男方的脸,但看身材确实有些像沈辞。还没等这场风暴持续多久又是一条爆炸新闻出来:【秦家大少秦暮衍深夜晒结婚证,女方为严家二小姐!】这回的新闻就不是疑似了,直接一张结婚证摆那,铁证如山,毫无ps痕迹。都城某件私人别墅中,严笙看着高高挂起的热搜对身后的男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