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600000015

第15章 结构(2)

2.需要过渡的情况

(1)内容转换处。

首先,在记叙性文章中,当时间、空间、事件或人物发生转变时,意思的交接、转换,往往需要过渡来衔接。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写东京的清代留学生乌烟瘴气的景象,作者甚为不满,在转到写仙台学医生活之前,有这样一句话:“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既交代了空间的转移,又做到了过渡自然,上下连贯。其次,在说理性文章中,当论述的问题转换时,当论述由总到分,由分到总,或者由具体到概括,由概括到具体时,就需要有过渡。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开头从总的方面批判了自由主义,指出了其危害,接下来要列举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就是先用“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来进行过渡。这是论述从总到分的过渡。在列举了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之后,要对其进行分析批判时,又用了一个过渡“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这个就是从分到总的过渡。两处过渡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全文能自然地贯通起来。

(2)表达方式转换处。

一篇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表达方式的转换时,也需要通过过渡来衔接。比如,由概括叙述转到具体叙述,由描写转到抒情,由抒情转到议论,等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是抒情和议论,在转入叙述时用了“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来过渡。结束叙述再度进行议论时,又用了“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样的句子表示过渡。叙述是为了说明议论的道理,议论是为了更深刻地指出叙述的意义,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中间用过渡来衔接,使叙述和议论相得益彰,共同表现主题。

运用倒叙、插叙、补叙时,倒叙、插叙或补叙的内容的起止处,也需要过渡。如《阿Q正传》中有段补叙,阿Q到静修庵“革命”,老尼姑告诉他“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经来革过一次命了。下一段就转入了对赵秀才和假洋鬼子来静修庵“革命”的情景的叙述,中间就是用了一句“那还是上午的事”来过渡。

(二)照应

1.照应的内涵

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彼此关照和呼应。前文提到的问题,后文要有着落;后文说到的内容,前文要有交代和暗示,否则会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照应是使文章构思缜密、脉络贯通、结构严谨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利于突出主题。

2.照应的形式

照应的部分可以是观点,也可以是材料;可以和文章的主题有关,也可以只和文章的某一点有关,如某种气氛、环境、景象、感情、性格、细节等。常见的照应有以下几种形式:

(1)文题照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与主题关系密切,文题照应可以突出主题,加深对内容精神实质的理解。

(2)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头有伏笔,收尾必有照应,给读者一种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

(3)前后照应。指前伏后垫的相互照应,可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结构自然严谨,内容也能饱满周全。这种照应一方面可以造成悬念,具有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还能增加结构的戏剧性。另一方面可以突出某一问题,或使观点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陈启佑的小说《永远的蝴蝶》就综合运用了这三种照应。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运用照应这种手段,反复强调某一内容,可以使重点突出,内容紧凑,而且容易把握全文的脉络。如果缺少照应,就会觉得文章前后不连贯了。

在行文中我们还要注意:要顺应思路的发展,不为照应而照应;要从结构全局上去把握,照应要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三、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着文章的结构艺术或写作技巧,其他层次或段落则更多地负载着文章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内涵。

开头是文章所叙写的事物的开端,或者所要议论问题的提出。一般指文章的第一段或第一个层次,不是文章的第一句话。结尾是所叙写的事物的结局或议论问题的解决。

自古以来,文章家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的构思。明代谢臻《四溟诗话》:“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可见,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开头

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起笔,能否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关键在于开头。“万事开头难”,难在它涉及到文章的整体建构和内容,全篇的基调是否和谐统一。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切题

所谓切题,就是要揭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无论开头是描绘环境、推出人物,还是叙述事件、渲染气氛,都要考虑到表现主题的需要,使文章的开头具有某种指向性。如果开头就偏离了主题,就会越写越偏离中心。开头切题有利于下文表现主题,展开故事,也有助于读者顺利进入文章的主题。《水浒传》的开头起于踢球发迹的高俅,与作品所反映的“官逼民反”主题是相对应的;《三国演义》的开头始于“桃园三结义”,也是因为作品所秉承的“尊刘抑曹”的思想。

2.有吸引力

好的开头对读者的阅读有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和暗示作用,能够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吸引读者读下去。俄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序言中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在《怎么办》中,一开头就写罗普霍夫伪装自杀,这样处理就引起了悬念,然后再倒叙他过去与薇拉、吉尔沙诺夫的关系,解释他假自杀的原因,令读者产生一睹为快的兴趣。

3.定调

所谓定调,指在文章的开头就要确定全篇的基调。开头是定基调的地方,能否定得准,关系到全篇基调是否和谐统一。这种基调须贯穿全文,以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进而把握主题。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展示给读者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月光下,女人编席,远处一片飘着荷花、荷叶香的白洋淀,基本色调就是“洁白”、“银白”、“透明”,没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也没有一点点尘世的纷扰。作者正是通过这样极富美感的开头,把读者带入一种纯美的境界,带入一种特定的氛围。与此类似的这种诗情画意般的画面,中间部分有段关于白洋淀水面的正面描写,末尾处的对于荷花淀的直接描绘,都与开头的色调保持一致。显然这种基调贯穿始终,开头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开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开门见山式。在文章的标题之后,行文一开始就接触文章的主题,或开宗明义就揭示中心论点。如李斯《谏逐客书》开篇就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单刀直入,直接揭示主题,使读者顿然明白其主旨。

二是曲径通幽式。根据写作目的,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和故事,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或先叙述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引用名言警句以作叙事的开端。这种写法如园林之峰回路转,由远及近,娓娓道来,使作者不知不觉地进入作品,自然而然地被文章所吸引。例如,汪曾祺的《翠湖心影》即是如此开头的:

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是在一个座谈会上听一个本地才子说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文章开头就先宕开笔墨,叙述跟翠湖有关的一个笑话,然后曲折引入正题,既能引起阅读兴趣,还能自然地转入文章的描写对象——翠湖。

(二)结尾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得住口,就是好结尾。清代学者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也强调:“为人重晚节,行文重结穴。”可见一篇文章的冲击力、震撼力、启示力往往来自结尾。文章在终篇如何收笔十分重要,结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好的结尾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保证文章结构的完美。既可以帮助读者明确主旨,加深认识,又可以使读者感到回味无穷,增强感受。虽“无他事继其后”,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余味无穷。一个好的结尾,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自然天成

文章的结尾是内容发展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应该水到渠成,了无痕迹,如同百川归海一样自然。作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不能画蛇添足,不能让人有生硬之感。

2.收束全文

指结尾应归拢全篇的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既回顾上文,又点明主题,做到收尾有力,不能给人以收束无力、草草收兵的感觉。

3.留有余韵

文章结束之时,是读者沉浸于情境之中,感受到寓意之时,如果能够给读者留下某种回味、想象及思考的空间,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追求富有余韵的结尾,就是要做到含蓄,富有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类推荐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能力为核心理念,收集了作者在众多教育杂志发表的适合此主题的专栏作品,另新增近一半的最新作品。作者从观念、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幸福的秘密在哪里,教育幸福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诸多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此书可作为教师提升素养和幸福感的“心灵鸡汤”。
  • 小公主(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小公主(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常驻印度的英国上尉克鲁先生把唯一的女儿萨拉送到了伦敦的一所贵族学校,学校校长明钦女士竭力巴结他们,将萨拉捧成了学校的“招牌学生”,把她当成公主一样尊敬。克鲁上尉因和朋友投资钻石矿失利而染病去世,势利的明钦女士把萨拉赶到阁楼做女佣,萨拉饱尝了周围势利之人的冷眼以及各种折磨,但她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依然表现得像个公主。两年后,克鲁上尉的朋友找到了萨拉,并告知萨拉钻石矿已恢复生产,萨拉终于摆脱了明钦女士的压迫,变成了真正的“公主”。
  •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在《水蛇》、《仙女的礼物》、《绵羊》、《被保护的羔羊》等篇中,通过对蛇、狼、国王、朱诺的描绘,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德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残忍、伪善和昏聩。另一些篇章如《驴和狼》、《鹅》、《驴》、《幼鹿和老鹿》、《鼠》等,对于德国市侩阶层的狂妄、愚昧、驯顺和苟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弗朗茨?梅林在谈到莱辛的寓言时写道:这些寓言是“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
  •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 总裁正夫养成记

    总裁正夫养成记

    【男主狄墨辰档案】特长:钢琴小提琴声乐书法篮球爱好:学习人生信条:坚强的意志可以攀登人生中的每一座高峰职业:软件开发公司总裁【女主莫灿月档案】特长:狄墨辰学会的我都没学会,但是在韩剧,日剧,台剧欣赏方面颇有建树。识便天下帅哥。智商极高爱好:反正不爱好学习人生信条:快乐每一天职业:第一医院副院长兼眼科脑内科主任那一年,我六岁,他七岁。因为他父亲的去世,他成为了我的哥哥,他的名字也由狄墨辰变成了莫灿阳,到了他有能力照顾自己才可以改回来,爸爸说这是保护他的方式。我讨厌他,那是从幼稚园就一直持续的事。他来到我家,抢走了一半爸妈的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他那副乖学生的模样让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的是莫灿阳的妹妹?”切,当然不是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总会有女生莫名其妙的把情书塞给我让我转交给我哥哥。他爷爷的,谁是他亲妹妹啊。像莫灿阳这种典型的装13大呆子,在爸妈面前一副好哥哥形象,老师面前一副好学生形象,其他人(除了我)面前一副温柔有礼谦虚谨慎的好同学形象,就是我讨厌的典型。可是,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好女青年,面对讨厌的同志不应该排斥他,应该积极改造他,让他成为我喜欢的样子,融入到大潮流中。对,要出击,主动出击,强力出击,将厚黑学贯彻到底!我也一直坚信,无论发生神马事情,无论发生神马鬼畜的事情,我都要坚定的乐观的顽强的,生活着,生活着。所以——当我们因为一些(读者们永远也猜不到)的原因分开,又重聚的时候,一切仿佛有了极大的变化,不过我们雷雷更健康的生活还是一如往昔。片段一:第二天早上,早饭的时候。“灿月你越来越不学好了。”爸爸生气的坐在椅子上,“你给灿阳的是什么碟啊?”我咬了口面包瞪了莫灿阳一眼,“什么啊?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萌。“不是你昨天晚上给我的吗?不让我告诉爸妈你逃学的事。”当事人没有表情的吃着早饭,却吐出爆炸性消息。“狄墨辰,你找死啊。”我站起来,拉着他的校服,“你等着吧,我不会饶过你的!!!”但是我的声音最终淹没在爸爸的怒吼中。片段二:“墨辰,你觉得我穿这身白袍是不是显得特别纯洁。”我看着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他笑着说。“开玩笑。”他的视线没有从报纸上移开,“你本猥琐,怎么会纯洁呢。”“怎么不会呢?今天门诊的时候很多病人多说我是天使神医呢。”我揽了揽白袍坐在他的身边。
  • 累害篇

    累害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的成长和发展,本身就像一个谜题一样。但在多年的业界质疑与担忧中,联想从收购蓝色巨人IBM到柳传志复出又复退,在成为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快步前行。联想无愧为国内成功企业的典范,它做大做强到底凭什么?联想曾有过的迷局,也许你也正在或即将面临。本书通过对联想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管理体系的剖析,帮你考察联想的发展历史,研究其持续发展的秘密,了解其成功之道。任何一个想要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领导者,都能从联想的发展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智慧。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百鬼茶楼

    百鬼茶楼

    百鬼茶楼,它年代久远、见证了百鬼的悲欢离合,我因被恶鬼缠身和它结上不解之缘,从此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鬼道。一杯茶一个故事,一盏灯点一条路,你且慢慢喝茶,听我细说故事。
  • 凉粉就馍

    凉粉就馍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
  • 神天帝尊

    神天帝尊

    本想过平淡的生活,与她朝夕相伴,漫步天涯。奈何,有些人就要破坏这种美好……从微末中崛起,从挫折中成长,只有努力走向巅峰,才有能力保护她!QQ书友群:286722973
  • 半姗沧澜半姗迟

    半姗沧澜半姗迟

    若有来世万丈红尘,锦绣河山允我一生,可好?
  • 把灯光调亮

    把灯光调亮

    从《北极光》到《斜厦》,从《请带我走》再到《把灯光调亮》,是一条时间跨度为三十年余的风景线,为我们描画了中国改革进步的社会心态及人性嬗变。张抗抗的创作题材所涉范围甚广,从知青小说到都市青年、从女性心理到当代社会形态,具有开阔宽广的创作视域。她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古典叙事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形成其丰富而善思的独特文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