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100000006

第6章 伯明翰学派研究概述(4)

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了研究霍尔的热潮,许多著作也相继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戴维·莫利主编的《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对话》(Stuart Hall:Critical Dialoguesin Cultural Studies,1996)、克里斯·罗杰(Chris Rojek)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2003)、海伦·戴维斯(Helen Davis)的《理解斯图亚特·霍尔》(Understanding Stuart Hall,2004)、詹姆斯·普洛特(James Procter)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2004)等。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对霍尔思想轨迹的发展转变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我们探讨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首次提出了受众能动性解码的可能性,将“人们在观看电视时的实际行为理论化”,具有开创性意义。许多评论家都高度评价了霍尔的《编码,解码》这篇文章,并指出霍尔“倾向性解读”这一理论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如尼克·史蒂文森指出,在大众传播领域,霍尔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将经过意识形态编码的文化诸形势与受众的解码策略联系起来”。格雷姆·特纳也高度评价了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指出在美国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极度盛行的时期,霍尔的观点突破了美国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模式,因而是“对传统假设的重大突破”。

尼克·史蒂文森和约翰·菲斯克对霍尔传播思想的建设性和局限性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他们认为,编码/解码理论体现了“有系统组织的话语各层面的代码与意义的多种特点之间的张力”,“把文本从完全意识形态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它偏离文本,朝着读者的意义场转移”。然而,尼克·史蒂文森同时批评这一理论过于强调媒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而忽视了不同的经济群体对媒介部门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受众的阶级构成对不同解读所造成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的决定因素,如种族、性别、职业等,以及这一理论沉溺于符号学的分析而抛弃了威廉斯的民主现实主义的传统。的确,在这一时期,霍尔关注的仍然是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如在《文化、传媒与“意识形态效果”》和《“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在媒介研究中受抑制后的重返》中,霍尔重点强调了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是如何通过“自然化”的过程得以呈现,并通过大众传媒制度的确立和媒介技术手段的实施得以实现的。霍尔由于过分关注意识形态这一主题、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而受到了批评。戈尔丁、默多克、凯尔纳、加恩海姆等人认为,霍尔把媒介视为自主的意识形态机器,认为媒介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因而无视不同经济势力和权势集团对媒介的控制和影响,因而霍尔的理论偏离了媒介研究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世纪70年代末期,伯明翰学派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以电视节目为主、以广播节目为辅的民族志受众研究。在当时英国社会亚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霍布森、莫利和布朗斯顿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对电视和广播的民族志受众研究。格雷姆·特纳对莫利的受众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莫利的受众研究突破了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局限性,即认为受众的阶级身份是影响解码方式的唯一因素,表明受众对电视解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不是霍尔模式可以涵盖的。莫利的受众研究超越了霍尔的解码模式,并确立了自己在受众研究中的地位;此外,格雷姆·特纳称赞莫利的研究在立足于批判学派的传统上同时兼顾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实证主义的证据,证明了电视文本的多义性不仅仅具有理论上的吸引力,而且还有积极的、可证实的、决定性的特点”。

在伯明翰学派受众研究中引起争议最大、争论最激烈的是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英国学者吉姆·麦克盖根、尼克·史蒂文森和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等人的批评。尼克·史蒂文森着重从五个方面批评了菲斯克的理论:1.他的阐述对构建象征性接受的诸种机构不够注意;2.他的各种论点排斥意识形态理论的可能性;3.他对通俗报刊的观点,没有包容对其实际内容的任何具体考察;4.他对公共领域的离散的政治重要性缺乏批判性概念;5.他总是以自己对通俗样式的体验来取代受众的解读。麦克盖根认为菲斯克的理论过于关注受众本身的快感和意义生产而忽视了宏观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从而使他的理论丧失了批判力度。对此,道格拉斯·凯尔纳也有同感。他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盛行表示了极大的担心:近期对接受和受众之于意义建构的重要性的强调存在着一种膜拜受众的危险。所以,有一种大规模的转换,即从文本及其产生的语境的强调转向受众和接受的强调,这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种新的教条主义,认为仅仅是受众或读者创造了意义。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如果走到极端的话,“就会失却其批判的视野,从而会给研究中的任何受众体验都蒙上平民主义的、正面的假象”。在此基础上,凯尔纳提出了多元主义的研究方法,主张从政治经济学和文本分析等角度进行传媒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和受众理论被学者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运用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中,成为学术界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

然而,相比于欧美国家的研究状况,国内对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系统考察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论文专门探讨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金元浦的《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张颐武的《文化研究与大众传播》、时统宇的《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赵斌的《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等。在介绍西方传媒理论的著作中,只有部分章节探讨了关于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问题,如潘知常、林玮主编的《传媒批判理论》、石义彬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陶东风的《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陆扬、王毅的《大众文化与传媒》、藏海群的《受众学说:多维学术视野的观照与启迪》、陈龙的《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杨击的《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等。此外还有一些著作也涉及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在这些著作当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石义彬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陶东风的《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潘知常和林玮主编的《传媒批判理论》和陆扬、王毅的《大众文化与传媒》。

同类推荐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热门推荐
  • 中国豆腐

    中国豆腐

    林海音讲述食物最本真的味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菜配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这是一本综合介绍豆腐的书,除了简单的豆腐菜单外,还包括有关豆腐的散文、考据、谚语、诗歌、传说、专访等,作者更包括中、日、韩、美、德各国人。作家们挖空心思写出他们心中的豆腐,使本书不但有菜单的实用,更具文学意义,是一本有思想、有情感的“中国豆腐”。
  •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精灵王

    超级精灵王

    这是一个群星陨落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搞笑的精灵胖子莫名其妙陷入了一场神秘漩涡,看这个胖子如何一步一步咬着牙向上爬,最终把这个世界踩在脚下!
  •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而事实上,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法。为了让老百姓知晓哪些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本书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精选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治安违法行为。目的在于提高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避免违法行为,并能利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 断背少爷的哑妻

    断背少爷的哑妻

    “钱小姐,实际上我不喜欢女人。”钱佳佳不禁睁大双眼,不喜欢女人?这什么意思?不喜欢女人,难道喜欢男人?“没错,你猜得很对,我喜欢男人。”身为哑女的钱佳佳,通过相亲认识了温文尔雅的贾瑞。两人因为各取所需,达成了一份婚姻协议,成为了一对有名无实的假夫妻。
  •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是一部散文集,共收作品40篇,包括《第四类痛觉》、《声声慢——昆曲》、《人间已千年》、《舟山之舟普陀潮》等。文章内容涉及身边琐事、生活细节、日常情景,反映了象山半岛的风物、风情及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
  • 安疆

    安疆

    天下闻名的安北郡主终于被皇帝安排了比武招亲,谁承想比武当天京城地动,已然不恋生死的萧安帼重回到三年前,一切还没有开始,她想,一切都还有挽回的机会。但是,历史都改变了,为什么青梅竹马的世子爷一点也没变!?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4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4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传染记》、《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我们的塔希提》、《父亲的后视镜》、《红山羊》、《大师》等。
  • 大学生考证指南

    大学生考证指南

    针对大学生学习及就业的需要,汇编国家有关考试法规,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记者从业资格证,导游资格证考试,管理类证书,艺术类证书及其他类证书的相关规定。
  •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一场邂逅,打开了一个孤寂的心扉,是你让我逃离了围城般的寂寞。那场不快的恋爱之后,上天赐你予我,就这样我们邂逅青春的花季,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一场苦恋,让我们许下了一场生死不离;无数的劫难,注定了你会让我为你穿上那件女人为之痴迷的嫁衣;想想一晃而逝的日子,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前世恩怨烽火再起,今生的儿女情长,熟知仇恨何止?爱情在你我左右徘徊,生活在激发着我们的志,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探求,探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