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0100000011

第11章 创意产业中艺术与市场的博弈思维(2)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必须注意到,许多伟大的作品在市场上是不被同时代的人们所认同的。贫穷的莫扎特曾经只能用乐谱换一份便宜的烤牛肉藉以充饥,凡·高的画作曾被认为一文不值,尼采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根本是个疯子,贝多芬曾被评价为毫无音乐才能……,引起作品核心价值和市场认同不一致的关键就在于市场认同“以消费者为最终决策者”。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市场运作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关键在于作为市场决策者的买方能不能充分认识到作品的价值,进而愿意用货币去交换。从历史经验可以发现,有时伟大的作品在当时是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因为创作者的理念是那么独到、那么深刻,已经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很难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所谓“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因为它中间凝结的独到、深刻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会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创意产品的价值需要通过市场来体现,但是,市场认同绝不是衡量创意产品价值的唯一要素。

经济效益的产生必须依靠市场和买方。既然市场的决定因素是人的需求,对于这个矛盾的深层分析就必须以“人”作为出发点。创作者的理念和受众的情感需要达到一致时,创意产品就会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和拥护,价值就能够在市场中得以体现。反之,当创意产品的理念没有在受众心中引起共鸣,就不会得到受众的认可。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受众的心理需要应该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市场的浮躁心理

市场总是浮躁的,因为市场所遵循的是“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站在微观的创作者和制造者的角度上,出于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切身利益,他们只能从市场角度出发,一切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考虑。这种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和需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浮躁的功利心理,必须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控,否则,市场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的泥淖中,对于市场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

在这个重视经济效益和效率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或被动、或主动地去讨好和迎合市场,只一味地揣摩市场的需要;或者为了创作效率的提升,重量不重质,忽视了自己的精神沉淀,丧失了创作的主体性;还有一些创作者过多地注重“器”和“术”,太注重形式和技巧,只求“包装精美”,忽略了作为作品灵魂的精神内涵,实属“舍本逐末”。“台下苦练十年功,不如台上三分钟”,就是对这种浮躁心理的生动写照。我们的五千年文化沉淀使我们对精神实质和理念有着更独到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为什么在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最需要创意、精神和理念的时代,这种核心价值却被有意无意地遗失和忽略了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市场的浮躁心理。浮躁就是短视功利,就是只重视眼前,不求长远,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用功利的眼光和浮躁的心理去追求短期效益,这就是文化产业市场上很难出现创意精品的原因。精品需要理念,理念需要沉淀。

市场和受众需求并不总是正确的。人性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色情、暴力、攻击、投机等负面的元素,这些负面的元素对市场也有需求,甚至有些时候,这些负面需求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非常大。浮躁的创作者会将大众和市场的负面需求作为着力点,对市场上这种需求加以刻意放大和扭曲,继而形成产品的卖点。这种现象正持续地在我国文化创意市场上泛滥,从广播、电影、电视到网络文化和图书出版,从流行音乐到广告设计,到处都可以见到包含有色情、暴力、攻击、投机等等负面的元素,对社会风气和整个文化市场面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毕竟属于精神文化领域范畴,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就是丧失创作的主体性和文化精神的独立性。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甚而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而且是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或纠正。

精神与经济的博弈

文化创意产业有其本身固有的经济属性。创作者的创作和生产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获得经济效益本身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创作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繁荣文化市场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创意产业的精神和文化特殊性,创意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绝不能够一味迁就市场的需要,因为市场本身包含有浮躁、低俗等元素。

解决这场“精神与经济”或者“艺术与市场”之间博弈的关键不是牺牲经济效益或是牺牲市场,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合理的出路应该是发展“绿色市场”和“良性经济”,改造一味追求粗糙的“短、平、快”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曾经因为急功近利而走过许多弯路。对资源过度开发,竭泽而渔;只看重数字,不细究质量;只在乎结果,不考虑过程;只重视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保护;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忌长远发展。这些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正是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了这种严重的潜在危机,我们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也是解决艺术与市场、精神与经济矛盾的关键。

在创作者或生产者进行创作时,当然会考虑市场的需要,这是现代市场行为的基本要求。创作者或生产者需要的是经济利益。只有市场才能提供这些经济利益,也只有市场才能使作品的价值得以实现。所以,没必要、也不能将市场看作“洪水猛兽”。笼统地将市场视为艺术的天敌而加以拒绝和排斥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在消费者层面,需要加以注意和矫正的应该是市场中的“低俗”成分。根据上文的分析,这些“低俗”成分正是引起当今文化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市场中这些“低俗”的成分也正是消费者“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既然是“人性”,就不可能完全消除。那些想要压抑这种“人性”负面需求的做法属于蔑视人性的表现,只会产生反效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我们又绝不能以“人性”为借口而任其发展,毕竟这些是负面的、有害于社会发展的元素。那么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坚持自身的创作主体性,对市场不是一味取悦和顺应,而是积极加以引导,利用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反作用性,对“人性”的这些负面元素加以教育和影响,这也正是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既具有经济的属性,又具有文化的特征。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正常发展。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中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于过多地偏重经济效益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影响。过犹不及,过多地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反而会削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市场的浮躁心理,以富有理念的创意精品去感染人,去教育和改善“人性”中的负面元素,去积极引导和净化文化创意市场,才能够实现在这场精神与经济、艺术与市场博弈中的双赢。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同类推荐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

    自人类以外,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死亡时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任何人不能重复体验、表达感受,这种无助和未知感让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其实,死亡是美丽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所有的灾难,让一切生命获得了永恒。人文学者李书崇带领读者步入生死代代交迭的历史长河中,希冀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可以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热门推荐
  • 国色天医

    国色天医

    狼山里土生土长的小姑娘一朝进入朝夕生死不定的生死营中,出身卑微生如蜉蝣,却遇上一个个生命贵人,坚定且执着于活着。纵然乱世残酷冷刹,人命如草芥,她仍旧为小弱狼心中的朱砂痣,为安国禽兽王的心头血,为云国白衣仁君暗藏的明珠,更是是无人之巅帝王的国色天医!
  • 神魔开天

    神魔开天

    手可摘星辰!双脚踏幽冥!伟岸身躯矗立鸿蒙天地!一拳灭群敌!一刀斩无道!一路霸途只为一方仙土!方凌意外来到一片修炼世界,开启修仙之路,阴煞之地,天帝牢笼,幽冥虚空,无尽血海,谱写一个个不朽传说!“问世间可有一片仙家乐土,避我亲人,兄弟?”“若没有,那便让我撑起这天,踏实这地,化一片仙土守护!”修炼境界:道基境,真气境,罡煞境,法力境,道胎境,金丹境,法相境,元神境,纯阳境……
  •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摄影杂志上一张题为“隼号寝台特快上遇到的女人”的照片引起了刑警吉敷竹史的关注。这并非因为女人漂亮的面孔,而是——在照片上显示的日期之前,这个漂亮的女人已经在家中遇害……快门的速度为1/60秒——这成了吉敷竹史无法逾越的障碍!
  • 霸气小厨娘:想吃就挠墙

    霸气小厨娘:想吃就挠墙

    堂堂餐厅美女大老板,穿越成了卖身小厨娘?一月一考核,不过关者卖青楼,做通房?只有有后台的厨师,才能当上厨房总管,重获自由身?她偏不信这个邪,凭着她两世为人的厨艺,定要过五关,斩六将,获自由,开酒楼,觅良侯。
  • 冯延巳祠集评

    冯延巳祠集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

    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

    1975年的海城地震由于成功预报,拯救了十万人的生命。这次预报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谁预报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刊发这篇中外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报告文学,力图揭开一种历史真相,以祭奠逝者,并望引发生者尤其是地震预报工作者的思考。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无数人的生与死,其实就是他的一句话。——作者的特殊感言。姜成田,1941年6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大甸子村。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他便是一介草民,直到今天,也是。
  • 文化入侵异世界

    文化入侵异世界

    一群巨龙搬着小板凳日夜追看《权力游戏》。精灵大德鲁伊们因为《忠犬八公的故事》而潸然泪下。人类与矮人在《炉石传说》酒馆中为一张传说卡牌而大大出手。甚至就连神明也亲自来到凡间催更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连载。最终大德鲁伊们做起了‘一键打德’的生意,地精与侏儒全线加盟互联网商店的建设。在异世界掀起一场来自地球的文化入侵!PS:这次不走靠武力的征服胜利了,这次走文化胜利,简而言之就是以折腾互联网和游戏为主,拍电影画漫画为辅的故事。PS1:书友群641081470。PS2:VIP书友群653828383,入群需要学徒以上的粉丝值!
  • 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典故

    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典故

    抒写千载人物风骚百年,品评万卷典籍伯仲之间,什么风景曾让无数文人流连,哪些诗句是千古不变的名言,看书内书外名人,品话内话外意涵。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神圣典

    天神圣典

    伊甸园、巴别塔、诺亚方舟、永生的神、龙、与天使——这是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物语、这是世界最古之王与神的盛宴!原来,圣经、两河、埃及、希腊等主流神话讲述的都是天神们共同的故事。穿梭5000年的时空,见证上帝如何成为上帝、旧日主宰如何悄然隐退、新神如何在历史中翻江倒海,诸神的离去又如何在人类世界掀起了惊天变革……遍览大神进化史,又怎能不触及非凡、成就传奇?书友群:6983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