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0600000015

第15章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界说(10)

但是,这并不是说大众媒介可以单方向地操纵公共舆论,它同时也受到公共舆论的制约。它们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公共舆论既可以增强大众传媒的作用,也可以减轻大众传媒的作用。当大众媒介符合民意时,公共舆论可以加强大众媒介的作用;当大众媒介不符合民意时,公共舆论就会减弱大众媒介的作用。美国舆论学研究者赫伯斯特认为,舆论在社会历史中有三种趋向:一是大众意见传播从“自下而上”变为“自上而下”,即过去舆论的流动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达到社会上层,而现在是舆论通过大众媒介自上而下流动;二是意见表达与衡量的日益合理化,即现代舆论理性化程度提高的趋势;三是意见的结合逐渐无名化,指社会精英的意见与一般公众意见的融合。舆论无名化趋势说明舆论质量在提高,自为的大众媒介在与自在的舆论互动中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公众的渐趋成熟,舆论中的理性因素增加,公众不再对媒介偏听偏信。

大众媒介与舆论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关系,而是在互动中运动和提高的关系。大众媒介与公共舆论密不可分,媒介反映、组织、引导、控制甚至制造舆论,舆论反过来又抵御和制约着媒介,二者在互动中持续变化发展。这是我们在把握两者关系时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

2.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

当代西方传播学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议程设置理论、社会化和间接影响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影响不一理论、交往行动理论、管理导向与市场导向理论等。其中主要的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理论或假设研究的是大众媒介在认知层面的传播效果,20世纪60至70年代盛行于美国。美国学者W·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讨论了报刊对于事件的解释如何会改变人们对于现实的看法,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营造了“拟态环境”并形成了人们头脑中“关于外界的图像”。1968年,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首次明确地概括为大众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并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1968年总统竞选新闻内容与人们看待各种竞选问题的重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来考察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关系。他们请求被访者说出“主要事情……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干的事情”。通过对比调查结果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的问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他们就外交、财政等15个项目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主要项目上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67,在次要项目上达到0.979。据此,他们认为,媒介为公众建立了政治议程,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并能确定各种问题重要性的优先顺序。在议程设置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争论,主要不是是否存在影响问题,而是较多地集中在有助于这种影响或多或少的偶然条件。

对此,戴维·韦佛(David Weaver)认为,有三种立场出现在各种研究中:第一种,媒介在设置公众议程时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第二种,媒介在设置公众议程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第三种,媒介在设置公众议程时既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充分的。来自研究中最多支持的观点是第一种,第三种观点支持最少。同时,这一理论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比如,中国学者郭庆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议程设置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过程。议程设置理论的真正意义,正在于为研究这些资产阶级学者力图掩盖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同时,该理论还有其不足之处,它只强调了传媒“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不足和缺陷,但它对于公共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效果研究是一个里程碑,为舆论导向和社会控制提供了思路和启发。同时,该理论极有可能突破社会制度的属性而具有普适性的意义。

“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在1965年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这一年,联邦德国进行议会选举,主要竞选对手一方是社会民主党,另一方是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联合阵线。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双方支持率一直处于不相上下的胶着状态,但在最后投票之际却发生了选民的“雪崩现象”——后者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前者。诺依曼当时担任阿伦斯巴赫舆论研究所所长,为了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她对选举期间追踪调查的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分析。诺依曼发现,尽管双方的支持率一直未变,但对获胜者的“估计”却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即认为基督教两党阵线将会获胜的人数不断增多,到投票日前变成了压倒多数。诺依曼认为正是这种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导致了许多人最终改变了投票对象。

此后,诺依曼又对“意见气候”(opinion climate)和“多数意见”对个人的压力进行了多次实证研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内容是: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性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形成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个“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知阶段,而是包括了“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一些不足之处:诺依曼过于强调了人们对孤立的恐惧这个动因,其实意见表达后面对利益的期待这一动因,超过了对孤立的惧怕;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也是人们决定是否公开表态的重要因素;诺依曼论证中忽略了公众所在社团、群体在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中的角色。当问题涉及较为广泛的公众的切身利益时,如果传媒强调的东西与之过分相悖;当公众对某个问题较为了解,处于自由发表意见的文化传统下,如果传媒的意见与公众的意见差距过大;当公众属于某些严密或团结一心的社团时,如果传媒的意见与该社团的信念相悖,那么,公众即使面对无形的压力也会公开发表意见,敢于与传媒的意见相左。

(四)公共管理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规模、途径、方式不同,但一般认为,都属于“新公共管理”的范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亦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创新传统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具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与公共舆论两者契合于公共利益。如果说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舆论则是这种抽象的公共利益的具体表达。另一方面,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也要借鉴和运用公共管理提出的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公共管理及治理理论提出的一些原则,如企业式政府、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回应、注重绩效、顾客导向等原则对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公共行政及其范式

行政对应的英文是“administration”,表示政府对国家或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一般认为,威尔逊最早从行政学的角度对“行政”范畴进行了界定。从威尔逊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行政与政府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从主体来看,政府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行政的主体则是狭义政府。因为美国建国以后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行政与司法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所以,威尔逊所讲的行政是指狭义的政府。其次,行政是政府管理的一部分。威尔逊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而后经古德诺作进一步阐释,明确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事实上,政府管理中“国家意志的表达”与“国家意志的执行”不可能完全分开,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只能是政府管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与政府本身具有同样悠久的经历。”“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威尔逊对政治与行政的区分为行政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从研究的角度把政治与行政分开,并从政治中抽象出“行政”研究领域是合理和必要的。但是,威尔逊本人对公共行政的定义也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并没有详细说明公共行政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行政与政治领域的适当关系,以及行政学能否成为一个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抽象科学,这成为其后困惑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难题。

公共行政的几种范式。自从威尔逊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后,西方行政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美国公共行政学专家尼古拉斯·亨利在《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提出了公共行政的五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这一阶段主要确立了行政学研究的地位。第二种范式是:行政学的原则(1927-1937)。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探讨行政管理原理为焦点,认为公共行政领域中存在着某些原理,人们可以发现这些原理,行政官员要学会运用这些原理。范式三: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1950-1970)。在这一阶段,公共行政学重新思考了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关系,致力于重建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联系。范式四:作为管理学的公共行政学(1956-1970)。即把管理学的原理和思路运用到公共行政学领域,甚至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范式五: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公共行政学(1970-)。这一阶段公共行政学真正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具有自身规定性和学科体系的科学。从行政学发展的过程看,行政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自身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过程,即寻找自身“位置”的过程;同时,随着不同历史时期需要解决的行政和社会问题不断调整自身的研究重点,即确立研究“焦点”的过程。

2.公共管理的主要特点

目前,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管理运动标志着公共行政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学者们对“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等概念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讨论十分热烈。同时,对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management”与中文术语的对应关系也存在分歧。本书关注的主要是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府管理的突破,以及政府管理中如何借鉴和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的一些原理。这对于政府公共舆论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一脉相承。美国学者欧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中认为:“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已发生了转变,曾经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那种刻板、层级管理体制形式逐步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形式。后者并不是一种改革事务或管理方式的微小变化,而是政府作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变化。传统的公共行政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受到怀疑。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按照休斯的说法,公共管理可以看成是政府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

同类推荐
  • 权力与笼子

    权力与笼子

    好的批评,是一种情怀、一种正义。《权力和笼子》一书,是一部反腐败评论集,是一本反腐防腐的干部教育读本,是一册痛定思痛的公众权利读本。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对“反腐不易,防腐更难。反腐要力度,防腐靠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权力不进制度的笼子,就不会有真正的防腐剂”以及“制度选择是本质选择。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会被权力关进笼子。中国绝不能从‘制度腐败化’走向‘腐败制度化’。制衡权力、保护权利,是一个现代国家抵达文明彼岸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

    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

    记录了毛泽东如何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以伟人的超常的聪明睿智,战略家的深谋远虑,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宏伟的气魄,运用高超的斗争艺术,带领共产党人,为中国的命运所做出的非凡抉择,以及指引中国革命在风云变幻的复杂条件下披荆斩棘,渡过险滩恶浪,不断化险为夷、走向辉煌的胜利。再现了一位时代伟人的杰出领导才能、不朽功绩和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历史贡献。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说明理论的精髓、特色和关联。在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貌、全程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党的基本理论作为自身良好发展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指引,以便更好地观察复杂形势,破解疑难问题。本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旨在说明其中的贯通性,将精深的基本理论通俗化,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热门推荐
  • 与身体相疏远

    与身体相疏远

    《与身体相疏远》是新散文代表作家庞培先生的散文结集。其中包括创作于早年的《低语》选章以及近作《五种回忆》《旧事记》等。作者通过深度回忆将时间深处的影像一一复原。作为一个地处江南的家庭的点滴在作者温婉优美的文辞中对外曝光。无论手足之情,父母之爱,师长之谊都在他堪称精湛的文笔底下感人至深。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窃窃思语

    窃窃思语

    自封炼器大师的楚思思曾经是个现代宅女,如今她炼出来的灵器都是“极品”,千金难求。不过被雷劫劈了一次后,她的耳朵有附加功能,能听到她创造出来的灵器说话!蒲岐玉梳:主人情商太低了,大师兄给她递玉簪,她居然把东西炼成护身符又还给他了。可惜啊可惜!九思玲珑塔:唉!枉我有九层功用,她却只拿我当出门帐篷,物不尽其用,犹如人不尽其才啊!章玄衣:我身上有九九八十一道玄妙阵法,可是主人天天穿着我只是因为我耐脏不用洗!十七节鞭:嘤嘤嘤,人家本来十七节肌肉,被主人的小师妹玩玩就毁了一半!主人,你得给我做主!╭(╯^╰)╮三元鼎:下次再拿我煮火锅,我跟你拼了!不!我要离家出走!(?﹏?)
  • 情窦初开的是你

    情窦初开的是你

    在成功扑倒男神之后,温心研只有一个愿望。“老公!我想跟你生猴子!”“老公!我想跟你生猴子!”“老公!我想跟你生猴子!”“……”在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之后,顾亦辰将她的口号化为了实践,日日钻进她的房,辛勤耕种!温心研懊恼,看了看时间“该死!现在才十点!”顾亦辰笑的妖艳“响应老婆大人号召,每晚十点关灯睡觉。”【宠文1V1,青梅竹马,男女主身心干净!】
  • 重生二零零八

    重生二零零八

    深夜,沐浅月一人走在人烟稀少的土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辆飞驰的轿车横冲直撞而来……当沐浅月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穿越回十年之前,在前世之生碰到一只充满怨气的恶鬼,从而展开一幕前世无缘,今生纠缠……
  • 剪魂师

    剪魂师

    我叫杨木,是一名剪魂师,自从有一次触碰了我爸的剪纸工具,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红纸剪生人,黑纸剪死人,掌管世间生死,犹如判官钟馗!为了争夺带有灵魂的剪纸法器,事端四起,命悬一线,法器之谜如何解开,且看我一一道来。
  • 剑武乾坤

    剑武乾坤

    被宗门遗弃,得神秘玉剑,开吞噬域门,林夕尘踏上逆天之路。神秘莫测的风家,隐藏的是什么?隐世万年的林家和林夕尘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古家族,圣族纷纷出世,又代表着什么?逆天之路上,林夕将一个一个揭开这些隐藏多年的秘密……
  •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本书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读这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 穿越燕国当皇帝

    穿越燕国当皇帝

    狼水北岸,三燕故都,龙城考古惊天发现,大型帝王古墓出世。墓葬气势恢弘,墓葬主人何许人也?各路专家汇聚龙城,众说纷纭。考古学博士慕之丘机缘巧合,穿越到古代,化身燕国王子慕容霸,运用现代智慧,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吞并前泰,和亲晋国,兵不血刃,创建了南北统一的大燕帝国,再现了后燕开国之君慕容垂的悲壮争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