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200000005

第5章 对外报道概述(4)

2.对外报道媒介机构

有关对外报道传播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内现有对外报道机构的现状描述与前景展望,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新媒体的兴盛,研究者对于英语媒体及网络对外报道媒体的关注较多,特别是对外报道网络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广受关注。有研究者以我国有代表性的四大英语新闻网站,即新华网英语版、国际在线英语网站、中国日报网站和央视国际英语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优势、内容设置、不足之处及其在对外报道中发挥的作用、传播功能进行分析,以此归纳出我国新时期对外报道的特点、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指出这四大网站中尤其突出的是新华网,2003年9月18日,新华网推出全新升级的英文版,启用新域名chinaview.cn。截至2005年,只有4年历史的新华网在全球1200多万个互联网站的综合排名已经跻身50强,单日排名33位,每天以英、法、西、俄、阿五种外语,24小时不间断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还有学者分析我国英文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英文网站在国家形象塑造中作用微弱,报道视角偏差,报道内容片面,报道中的宣传味过重,报道不够客观,报道不及时,语言使用不规范,新媒体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等。其发展策略在于:改进报道技巧,把握正负面新闻的平衡,变“官方立场”为“平民视角”,增加人情味趣味性,讲求时效,先声夺人,改进语言技巧,改进新媒体使用技巧[46]。

郭可教授在上海对我国英语媒体的传播效果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英语媒体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英语为龙头、多语种并用、多种媒体并存的模式,还到国外创办媒体,逐步向西方主流社会挺进,覆盖了国内外各类受众。这一模式的形成对于加强我国对外传播活动,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大有裨益。进一步分析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认为:我国英语媒体20年来的发展按时间先后大致经历了广播书刊时期、报纸时期、电视时期以及互联网和三大传统媒体“共存”时期。目前英语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人才、资金以及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外传播效果,不淡化外宣使命,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另外还呈现出计划经济思维管理与市场经济意识经营之间的矛盾、新闻产品与外国受者消费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品种结构齐全、传统媒体仍占主导、地方性英语媒体的崛起、英语媒体地位得到提高,但影响力仍有限。[47]

传统对外报道媒体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有学者归纳出新华社对外报道的几组数据:到2002年底,新华社对外供稿已拓展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营销产品包括7个文种的文字新闻以及图片、图表、音像制品、经济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等。境外用户达到5000家,其中有不少是当地的主流媒体。据60多个驻外分社的不完全统计,境外媒体日均采用新华社文字和图片新闻约1000条次。与此同时,新华社的报道成为外国驻华机构和境外媒体驻华记者的重要消息来源[48]。在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从中国发出的报道中,近20%是转发新华社的报道或以新华社的报道为基础的。境外的大多数华文报纸都是新华社的用户[49]。中国特稿社,虽然是新华社对外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但是从1950年创立伊始,就被授权以民间面孔而不是以官方通讯社的身份对外发稿,这就使得中国特稿社可以突破意识形态和新闻体制的隔阂,使反映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对外稿件出现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上千种报刊上,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主流媒体[50]。据新华社营销总平台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特稿社稿件的落地率达到80%,大大高于新华社对外报道的平均落地率。中国特稿社副社长熊蕾认为,西方媒体在接受我们对中国一些问题的报道,尤其是深度专题报道时,更倾向于以中国特稿社名义提供的稿件,因为其官方色彩淡化,更易为国外媒体接受并采用[51]。

研究者还注意到我国对外宣传报道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宣传报刊。1950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对外报道刊物《人民中国》英语版半月刊出版,随后一批新的担任对外报道工作的印刷媒体相继创办,如《中国画报》、《中国建设》、《北京周报》等。这些都属于对外宣传报刊,即:由我国法人自行创办或与境外人士合作创办的,针对境外读者需求,以境外读者为主要传播对象,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中外文(含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52]。还有研究者将海外华语媒体纳入我国对外传播研究体系,分析海外华语媒体给我国对外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并从双赢的立场出发,探讨海内外华语媒体之间可行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启示。海外华语媒体自身发展的诸多优势也值得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可以此优化并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公信力,强化我国“软力量”的建设,以构建更加有利于中国发展和外交的国际舆论环境[53]。

3.对外报道传播效果与受众分析

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及受众研究同样应当受到重视。1987年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对外报道的效果问题,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意见指出:首先要加强新闻报道(特别是对外报道)的时效,与西方舆论争夺读者、听众、观众,以“先发制人”为主,以“后发制人”为辅。其次,主动触及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对于国外议论较多的或国外读者关心的中国国内问题,以及西方报刊、电台对中国国内重大问题的歪曲宣传,不要回避,而要经常研究并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外报道,释疑解惑,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确了解。第三,在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对外新闻报道也要有批评报道,提高中国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同时要注重社会效果。第四,增加国务活动报道的透明度,避免外国新闻机构捕风捉影。第五,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同时并重,有时对外报道还要先于对内报道,注意发掘国内地方新闻的国际新闻价值。

原《中国建设》总编辑爱泼斯坦反复强调一定要为读者着想“我们要设身处地替外国读者着想,下决心使我们的报道能使外国读者明了。”[54]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指出:衡量我们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每一项外宣活动的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是否有利于取得外国人对我们政策主张的理解和支持;是否有利于我国总体外交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55]。正如丁柏栓教授所言:“受众接收到某项新闻信息,对此表示认同,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传播者和媒介方才实现了有效传播:受众未接收到传者和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或虽已接收到但不愿接受,那样的传播可以认为是无效的”[56]。张桂珍教授认为必须树立受众意识,充分注重受众的知情权;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加强“服务意识”;加强与海外主流媒体的合作,提高外宣效果[57]。有研究者注意到,目前我国对外传播存在两种无效传播形式:客观上的弱势传播——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导致“传而不通”;主观上的无效传播:保守的对外传播观念和传播形式导致“通而不受”。其根源在于:落后的传播观念、受众对新闻信息不认同不接受、东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为此,要更新传播观念,调整传播战略;联手海外华文媒体,扩大对外传播的力量;借助网络媒体,重塑媒体形象;实行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联动[58]。

郭可等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日报网和央视国际网络的用户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对外传播网络媒体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但是问题也不在少数。要改善传播者形象,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就必须根据受众的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如适度改变自我形象;在报道中尽量摒除个人意见;对负面新闻给予适度曝光,进行平衡报道等。尤其要加大深度报道的数量,因为它提供的全面、详细的报道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之余获取信息的需要[59]。

《中国记者》杂志在2004年第2期开办“提高对外宣传的有效性”专题,连续刊登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课题组相关研究论文,对对外宣传报道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影响外宣有效性的四个方面在于:新闻时效尤其是国内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较慢;报道不符合实际和境外受众心理,片面地理解“正面报道”却带来负面效果;报道缺乏针对性,难以被境外受众接纳;媒体外宣大多各自为战,未能充分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新闻信息资源,有时各媒体间还会发生各种“内耗”,削弱了对外宣传报道的整体影响力。为此,新闻媒体对外宣传应当进一步理顺机制,改进方法,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时效性,同时还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尊重境外受众特点,增强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贴近性、针对性,提高国际舆论斗争的灵活性、策略性、实效性[60]。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章新新提出提高对外宣传实效的10个方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外宣传工作、准确把握对外宣传的基调、提高针对性、增强时效性、加强原创性、强化服务性、重视差异性、富于亲和力、确保真实性、深入调查研究[61]。清华大学陆地、高菲从信息产品的自身价值入手,分析对外宣传报道的有效性问题,认为: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既不应单纯地追求信息的新闻价值,也不应一味地强调信息的宣传价值,而是要注意信息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协调和统一[6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新闻传播的信息优势越来越集中于西方国家,美国等西方各大媒体覆盖了世界近九成的新闻传播,其发布的信息总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百倍。有研究者针对当前我国担负对外传播任务的媒体形象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影响媒体形象的若干因素,并提出改进媒体形象的策略在于:增加对外传播中的信息量,如增加硬新闻与突发事件的报道。讲究“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增加人情味,培养亲和力。变“内外无别”为“内外有别”,如:减少对外意识形态的宣传,注意区分国内报道与对外报道的中心任务,注意中外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63]。

随着对外报道与国际传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研究者开始引入“软实力”这一概念对对外宣传报道的重要性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软实力”一词的首创者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书中指出:软实力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而不是施压(如军事、经济上的压力)或施惠(如经济、财政、物资上的援助)来达到所预期的目的或效应。这种吸引力主要来自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包括政治理念)和内外政策等各个方面,它同时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64]。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提出,有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更多地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文化价值而体现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它表现为本民族文化与外界文化交流时的宽容与亲和力,本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导向与推动能力,也表现为外部世界对本民族文化的赞赏和认可程度等[65]。目前的对外报道在提升我国软实力方面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其一是向海外介绍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状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现状,中国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等。其二是介绍中国的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政策。为此,首先要摸清对外传播的对象——海外受众的基本脉络,只有这样发出的报道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66]。这实际上是对外报道要重视受众、找准受众、做好受众定位的问题。目前国内对外报道媒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目标受众不明确,或者即使明确了目标受众,却难以完全吸引受众。《中国日报》的受众定位主要为国外读者,包括外国政府、议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及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工商界人士和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士、院校、研究机构等。但据统计,《中国日报》30万读者中,仅有17%为外国读者[67]。这一现实是我们研究对外报道时必须面对的,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专门针对海外受众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热门推荐
  • 黄金泪(一)

    黄金泪(一)

    事情来得突然。那个黑魆魆的庞然大物出现在路虎的视野里时,车里的人微微一愣。就在这时,对方占据了内侧车道,咆哮着迎面冲过来,远光灯和车顶上的一排大灯瞬间齐亮,形成一片炫目的光晕。双方车头即将接触的瞬间,路虎下意识地向右打轮一闪。一串刺耳的摩擦声之后,失控的车一头向幽深的山谷冲去。前几天上京暴雨,这段路出现滑坡,路边的护栏大多被毁。山谷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闷响。
  • 悬浮屋

    悬浮屋

    未来的地球,本应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却因为一场战争变得哀鸿遍野。因为母星毁灭而不得不在宇宙中流浪的亚特兰人,终于在绝望中发现了这颗适宜他们生存的——地球,如果无法占领这颗适宜他们居住的行星,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找到新的家园。“我们都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但我们别无选择。”————————————异能热血无cp文
  • 青葵盛夏

    青葵盛夏

    高中三年真的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高中的时候,我认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但是我高中怎么就没想到这货以后会是这个样子!等等,大家都说你是霸道总裁范儿,您能给大家留点面子吗?(某狼:在家里不用留,在外面是总裁没错)等等,你站起来,我告诉你,打滚卖萌装可怜是没有用!(其实还是有用的)等等,你该去工作了不应该去厨房……(看在你做饭好吃的份上)等等,你说过今晚都好好睡觉的……(这个真受不了了)老天爷,我记得高中的时候,他还是个阳光的大男孩,是个学霸,是我的白衣少年,是全校女生的校草……那现在这头该被关进动物园的大野狼是谁!!!
  • 时光之境守护者:若配星空

    时光之境守护者:若配星空

    [正文完结!]光明-黑暗的抉择。神秘而古老传说即将实现。你若是浩瀚无边的黑暗,就由我来把你照亮;有我在,你不会感到孤独悲伤,因为我会守护你的一切。
  •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主要讲述了:在漫步青春的同时,我们总是容易忽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但年龄的春天只有一次,在20几岁这个人生的关键期,女孩子需要好好把握,在各个层面完善自己的心智与情感,人生路上难免有风波与坎坷,最重要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
  • 重生之嫡高一筹

    重生之嫡高一筹

    她是名门嫡女,因生母早逝,处境艰难。病重时,她才知道,青梅竹马的男子,自开始就是逢场作戏,只等她死后,与庶妹成亲。致命的打击之下,含恨而终。潋滟重生,她立志改变命运,活出嫡女风采!恶奴胆敢吃里扒外?欠调教!让她自食恶果、叫苦连天。庶妹挑衅滋事?欠收拾!惩罚得她跪地求饶为止。继母心机深沉,暗中算计?那就斗!斗得她低头认错、百般讨好才算完。一步步修得玲珑手段,恩仇尽报,夺回本该享有的一切。风华展现之时,前世负心人变成痴情人,妖艳美男也相伴左右。这一世,她可要擦亮眼睛,选一个如意郎君。--重生前,负心人对她说:“此生我欠你的,来世有缘,定会偿还。来世我定不负你。”重生后,负心人对她说:“我眼中、心上只你一人,今生今世非你不娶。”--重生前,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就是个痴物、蠢货!”重生后,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可否多一点真心,少一点聪慧?”她明眸流转,悠然笑道:“不可,那会让我变痴变蠢。”---男主心声:从娘家斗到了婆家,与为夫就不必斗了吧?女主心声:夫君当然不是用来斗的,是用来调教的。
  •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 找阳光的笨小孩(闪小说校园篇)

    找阳光的笨小孩(闪小说校园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罗织经

    罗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