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200000004

第4章 对外报道概述(3)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新闻媒介的对外报道面临着这样几个矛盾:一是西方媒体的强势扩张与中国媒体渴望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国媒介的报道策略、传播方式与西方受众媒介接触习惯与内容选择之间的矛盾;三是中国新闻媒介对外报道观念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信息传播趋势的矛盾。总体来说,是中国对外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愿望与西方受众对我国媒体的现实认同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媒体在新的国际媒介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但同时又是新时期对外传播事业的机遇,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经济影响力日益提升,全球化使得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普遍希望深入中国、了解中国,并且跟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这一切都为我们的对外报道与对外传播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我们的对外报道研究提出了无数新的课题,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开展对外报道理论与实践的归纳总结,对于促进我们的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将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对外报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报道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全球化与市场化的媒介环境以及传播观念转变与新闻业务改革的推进,是这种变革的直接动力。伴随着这种变革,有关对外报道的研究在一定的政治话语与国家利益框架之内展开,与对外宣传、对外传播乃至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我们对于对外报道研究现状的梳理也是在这个理论体系框架之下进行的。

一、我国对外报道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

由于我国新闻传媒兼具意识形态、信息传播与经济实体的多重属性,有关新闻媒介的对外报道研究实际上被纳入对外宣传、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的范畴。多数研究者从对外宣传与对外传播以及国家形象塑造的角度探讨政府、社会、新闻媒介在建构开放环境下的国家形象的策略与方式。也许正因为如此,纯粹以“对外报道”命名的研究著作并不多。国内最早涉及对外报道研究的学者当属沈苏儒,其在1990年出版的专著《对外报道业务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用对外报道的大量实例阐明对外报道的特点、原则和规律。2004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报道教程》,实际上是《对外报道业务基础》的增订版,增补了很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孙殿伟的《对外报道成功之路探索》(1994年),作者对地方媒体对外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题材选择、写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刘洪潮主编的《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2005年)作为一本对外宣传报道论文集,汇集了30多位来自中央对外新闻单位一线从业人员及专家学者关于对外宣传报道、对外传播的研究论文。

除此而外,多数学者从对外宣传、对外传播或国际传播的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1988年出版的段连城先生的《对外传播学初探》(1988年)一书,被喻为“我国对外传播理论建设奠下的第一块基石”。1999年,沈苏儒先生的《对外传播学概要》更加明确了对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2004年出版的该书增订版——《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引入传播学一般原理,结合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对外宣传经验中有普遍意义及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对外传播的对象、特殊性、基本原则和怎样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等等基本理论问题。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对外宣传工作论文集》(1998年),集纳了国内对外宣传与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文章,对于对外宣传与传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主体和客体,基本任务和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艺术和技巧,策略的掌握,时效与时机的要求,对外宣传与传播的效果,以及对外宣传与传播同对内宣传与传播的区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进入21世纪后,研究者的视角更加国际化,更多地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角度探讨对外宣传报道与对外传播问题,如:刘继南等著《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蔡帼芬主编《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张桂珍著《中国对外传播》,郭可著《当代对外传播》,张昆著《国家形象传播》等。甘险峰的《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系统地评述了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历史,作者对于改革开放后对外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的梳理,为研究新时期我国对外报道事业的规律、特征、现状、问题与趋势提供了现实素材。还有任金洲主编的《电视对外宣传策略与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电视新闻媒介对外宣传的策略与方式。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界与业界关于对外报道、对外宣传、对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相关研究论文逐年上升。笔者以“对外报道”、“对外宣传”、“对外传播”三个不同的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以1979年到2008年为检索区间,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1)对外报道研究论文共97篇,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优秀硕士论文9篇,会议论文1篇。最早的对外报道研究方面的论文是1957年发表于《新闻战线》第7期的《有关对外报道的若干问题》。但随后一直到1982年才重新开始出现对外报道的研究论文。(2)对外宣传研究论文共442篇,其中期刊论文416篇,优秀硕士论文21篇,会议论文5篇。最早从1982年开始出现对外宣传研究方面的论文。(3)对外传播研究论文共172篇,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优秀硕士论文12篇,最早从1990年开始出现对外传播研究方面的论文。

对外报道研究论文所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外报道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在影响对外报道的国内外环境因素的探讨中,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国际传媒组织发展状况、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现状、国际经济与文化差异等问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领域的垄断与不平衡。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发达国家进一步垄断了几乎所有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势,边缘国家由于没有占据全球传播系统的中心地位,任何产生于或关于这些国家的报道都得通过更多关卡的过滤。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控制国际新闻信息的流量与流向,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35]。在今天,全世界重要的国际新闻80%以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几个大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提供,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新闻大多是转载它们的信息,而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消息又来源于只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新闻机构对新闻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如美联社目前有国内用户5700家,国外用户8500家;路透社的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拥有55.8万家国际订户;法新社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用户。西方三大通讯社的日发稿量相当于由84个国家新闻单位组成的不结盟国家通讯社提供新闻量的一千倍。网络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在互联网的信息中,来自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英文信息占90%以上,中文网站只占1%[36]。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尽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依然还是一个“新闻输入国”。包括新华社对外报道在内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体现了中国改变国际新闻流不平衡状况所作的努力,这种逆国际新闻的主要流向而动的对外报道,“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报道工作者们必须面对他们十分生疏的读者——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新闻品味,甚至已经习惯了不平衡的国际新闻流。”[37]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中心。有关中国的新闻信息业已成为国外新闻媒体报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抢发新闻,国外各大报刊、通讯社、电台及电视台等都纷纷向中国派驻大量记者。反观中国,对外传播的声音在多元化的世界新闻传播格局中却显得有些微弱和不足。有研究表明,20多年前美国有六成的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2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发生了巨变之后,这个数字仍没有多大改变。据分析,形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对外传播还远没有在国际上发生应有的重大影响[38]。

有研究者试图用以华勒斯坦为代表的“依赖/全球系统论”和嘎尔滕的“中心—边缘结构”(Center-periphery Structure)概念来说明上述这种东西方新闻传播的差距,认为在“中心—边缘”结构中,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带。按照这一理论,传播科技的跨越时空特性使得发达国家能凭借雄厚的财力和科技成果,通过全球性通讯社或卫星电视等来操控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传播,从而达到新的殖民主义。一方面,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传播的意愿和实际内容能否有效地传播出去,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几乎完全掌控了国际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发布[39]。正如陈卫星教授所言:我们面临着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传播媒介迅速改变了大众媒介文化在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构成和社会阶层划分中的角色。卫星电视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在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的现实力量或者说是“新殖民主义”的先头部队[40]。学者冷冶夫、刘新传还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的客观环境:媒介跨国经营、媒介竞争激烈、信息全球流动。而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在于:传播理念偏差,传统的对外传播是以宣传为主的传播方式,与当今的全球化传播理念相差甚远;报道比例失衡;媒介人才匮乏;传播模式僵化[41]。除此之外,中国的对外报道媒介机构还必须背负传统政治体系与社会观念的引领与导向。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其传播事业上由过去以较为单一的形态逐渐转向多元、多层次的传播事业,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国家目前仍然在对外传播行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决定传媒的报道计划、传播内容、监督传播过程,甚至评估传播的结果。有学者指出:我们在理解这种现象时,应当将其放到一个大的中国社会结构中、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虑。传统上说,中国社会遵循着一个“国家家庭”模式,较少有独立的、分散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存在。较为单一形式的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为独立成员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交流的能力,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与世界交流的能力。我们还应当意识到的是,中国传播中的以国家为主渠道形态是我国政治体制决定的[42]。

还有一种对外报道的环境因素就是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43]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的对外报道必须正视这种差异,采取恰当的文化策略,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有学者引入“文化圈”、“文化区”理论对对外报道的受众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对外报道的受众构成包括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两大类,代表不同的文化背景。全球华人(占世界人口22%)属于同一文化圈和文化区,共同性较强。而外国人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和媒介兴趣,其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常常抱有偏见。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得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了解有相当的困难,从而构成传播障碍。为此,对外报道应当根据海外华人及西方受众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44]。还有学者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现实背景,指出对外宣传中的“内外有别”最根本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别。作者还引入传播的五要素,即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进行逐一分析,在分析传播渠道时,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与期刊、影视及音乐作品等共同纳入对外传播的渠道,间接区别了对外传播与对外报道的内在涵义。并列举了大量中外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对外文化产品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指出要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要克服这种文化障碍,才能达到有效的对外传播效果[45]。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热门推荐
  •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伟人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好的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如同良师益友,它既教你做人,也教你做事。周一波编著的《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是您学习领导学的良师益友。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领导者的领兵技术,领导者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领导者刚柔相济的艺术,等等,都是《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探讨的重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即使您现在是一个初学者,一个渴望掌握领导能力的普通人,你也能从中挖掘金子,助你成为一个领导者。
  • 名作故事

    名作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我最想要的亲子财商游戏书

    我最想要的亲子财商游戏书

    提高孩子的财商的意义,并不是让他们成为“小巴菲特”“小李嘉诚”,而是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学会管理金钱以及合理使用金钱。进而去创造财富。很多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对金钱概念的了解和认识,但育儿经验本来就缺乏的80后父母(很多人本身就是独生子女),面对孩子的这一变化和需求往往束手无策。本书精选近百个有趣而容易进入实际操作的亲子理财游戏,使枯燥的理财理念融入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不但能锻炼孩子的理财技巧,还能借此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帮助孩子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财富。
  • 神是坐在后面的女高中生

    神是坐在后面的女高中生

    信奉无神论的高尾在机缘巧合之下遭遇了成为时空之神的同班女高中生黑崎,因此得知这个世界不仅有神的存在,而且神们,居然全是女!高!中!生!不愿相信这个设定的高尾试图撇清与神的距离,却在种种麻烦之中卷入了神界的纷扰,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啼笑皆非的人神喜剧。搞笑吐槽玩梗恋爱青春日常轻小说现在火力全开。新人新书,刚刚签约,还请多多支持。ps: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711364553
  • 星历记

    星历记

    玄乎版:科学的尽头是否是神学,玄幻的尽头是否是永生………煽情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少爱的付出是默默的无声的,当你失去的时候,当你同样用心的时候,才会发现他(她)已付出了如此多。爱情,友情,亲情……简单版:星球篇,宇宙篇,一步步揭开过去,现在,未来关于世界的神秘面纱……
  •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

    神中之神分出自己一小片心灵,使它如野花一般芬芳,月色一般柔和,微风一般清新。给它斟上一杯喜悦,说:“喝吧,把过去的一切忘个干净!”给它斟上…杯烦恼,说:“喝吧,尝一尝什么叫欢乐的生命!” 赋予它那来自天国的睿智,把正义的路子挑定。赋予它能洞察一切奥秘的聪明。赋予它在梦境中才流露的和理想结伴的情感。为它穿上天使们用彩虹和流霞织成的激情的锦衣。给它蒙上怀疑的阴影一一光的幽灵。
  •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第一次见面:他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见面礼:一汪水花……第二次见面:她华丽丽的倒在了他的怀里,接住了,然后扔给了助理……第三次见面:他成了她的顶头上司,见面礼,你做我女仆……从此她的噩梦开始了……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卿魅天下

    卿魅天下

    要不是救了那个和亲公主,云兮兮才不会得罪了两个煞星,一个是公主要嫁的左贤王霸道傲慢,一个是公主的情郎冷漠邪逸。一个误会女扮男装的她就是公主的心上人,一个恨她坏了自己救公主的计划。她逃还不行嘛!一个,一个缠着她做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萌冷面妖妃

    绝萌冷面妖妃

    今晨夜,那个从小就站在神界权力的最高处成长,被包围在权力阴影中的冷面男子,血液里却对她有着疯狂的执著。陌瑶菲,本只是命运圣母用一滴眼泪捏造的倾世精灵,却沦落成了修罗帝王捉弄的小小妖精。修罗万年的追寻……于她,已是曾经万年的遗忘和舍弃;于他,却是两千年里至痛的自我冰封。冥王VS小妖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