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100000001

第1章 退而结网者言——主编的话(1)

余纪

学术的精进,同政治的昌明、国防的稳固、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安乐一样,都是历朝盛世的标志。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去观察,可以看作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谐共振,既相互协调,又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满足了上述条件的社会形态,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大约就可以称之为太平盛世了。

然而上述标志盛世的诸般条件中,学术一条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我们不难从历史上找出社会动荡而学术繁荣的特例,如春秋战国;但是,这种独立性却又只能是相对的,因为,你不可能从历史上找出一个学术委顿而社会进步的实例来。这其中的道理说来也简单,因为,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由诸多社会因素扭结而成的复杂结构,其复杂的程度往往超出当时的人们所能把握的地步,所以,其往往不可预测和难以掌控,稍不留意,便如脱缰的野马,不知所之。相比之下,作为纯粹人类思维活动的学术实践,却不太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可以独步于所住社会的节律之外。孔丘先生面对的是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一辈子东奔西突,四处碰壁,穷困潦倒,遭人白眼,惶惶然如丧家之狗,却创建了绵延两千五百年而不衰的儒家学派。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样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因为,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术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基础,又可以超越于经济基础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果可以将学术活动视为一种生产的话,那么,这种生产至少不能和物质产品生产之间画上等号,因为精神毕竟不能等同于物质。理论上说,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明码标价,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够论斤售卖吗?由此,衡量一个时代学术生产是精进了,还是委顿了,其标准应该不在学术产品产出的数量,而在学术产品的质量。将学术生产的衡量标准GDP化,以论文或项目的数量和行政级别来换算学术生产的优劣,并由此出发去奖惩学术生产者,不知是学术体制的进步还是悲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也好,老子也好,落到这样的学术体制之中,只怕是连个讲师也未必能混得上。

学术的繁荣不在于论文的数量和项目的级别,而于在学术本身的精进,在于为人类发现新的、有用的知识,以帮助人类去认识未知世界。有价值的学术活动,在于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最终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围绕不是问题的“问题”原地打转,不是拿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不是挥舞不同的理论工具对同一“问题”做反复的学术操练而最终推演出相同的结论。在这一点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一样。

当其他诸般社会条件都齐齐地昭告盛世降临,而学术反倒萎靡不振的时候,就只能从那个时代从事学术工作的群体精神及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中去寻找原因了。毫无疑问,首先是学术的价值观、发展观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领域也存在一个尽快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科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发展如果不能持续,发展有何意义?一个民族学术的委顿是民族创造力的委顿,是民族想象力和推导力的委顿,说到底,是民族心力的委顿。心力的委顿必然导向心的死亡。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其危险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

时值金秋,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在陆续公布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又没咱们中国人的份儿——化学奖得主之一的钱永健虽是钱学森的堂侄,但人家是美国籍,不能算数的。你可以说它的和平奖、文学奖含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加之文化上的种种隔阂,咱不必去想;你也可以说经济学奖受华尔街“金融黑帮”所左右,咱也不必一顾,但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及医学奖呢?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就得承认其所有自然科学奖项的评选是令人服气的。至少那并非欧美白色人种的一统天下,印度、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得奖的大有人在。再看看东邻的日本,时不时总能看见他们榜上有名,今年,又有下川修获化学奖,小林诚、益川敏英获物理学奖。同是黄种人,同样以汉字为主要书写符号,为什么他们能,咱们就不能?难道日本人真的比咱们聪明许多吗?如果不认这个输,那又怎么解释,我堂堂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洋洋十三亿众的人口、整整三十年的太平盛世,为什么就跟诺贝尔奖无缘呢?

是的,我们毫不掩饰内心对于包括诺贝尔在内的一切学术荣誉的向往。但是,一切学术荣誉,以及跟随其后的各种现实利益,都不应该通过学术之外的途径去获得。学术活动是需要操守和底线的。倘使为了荣誉和利益而丢弃学术的操守和底线,那就和为了利润而不惜往婴儿奶粉里添加三聚氰氨的奸商没有了区别,为人类所不齿,当然也绝对不会获得真正的学术荣誉,即使一时骗得了桂冠,早晚也会遭到历史老人的褫夺,更不要说诺贝尔奖了。

近日读到熊丙奇先生的网上高论:“羡慕诺奖还不如先改造学术盐碱地”,大以为然。如果你的耕作方式本身是掠夺式的,本身就在促使土地加速盐碱化、荒漠化,怎能指望它回报你一片麦浪滚滚闪金光、风吹两岸稻花香?所以,当务之急,莫过于重新整治学术的土壤。不过,“改土造田”一类的“宏大叙事”该由“食肉者”谋之,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不大插得上手的。咱应该做的,只能是宁静以心、淡泊以志,凭着一颗学术良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像这套小小的丛书所做的那样。

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当代电影研究书系》第一批出版的学术专著总共六种。由于作者学术背景、学术旨趣、学术方法的不同,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其所运用的写作方式,甚至行文的风格等,也都大异其趣。没有体制的引导,没有权力的规制,也没有利益的驱动,为求知而学术,为学术而学术,无拘无束,体现的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可以说,这是一种原生态学术活动的结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诚其所谓欤?

黎萌博士的《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可以说是汉语界第一部在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视野下探讨电影问题的论著。读者应该不难发现该书论证的严谨程度,远远超出国内电影学者多年来一贯的行文做派,其对逻辑推理的强调、对概念分析和客观性的注重,本身就贯彻和体现着“分析的”学术风格,与目前国内流行的电影理论风格迥然不同。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这个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同样产生在70年代初,此后又与认知科学结盟,强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层次的电影研究的发展。并且,这一传统对欧陆电影研究的反思和批评,对电影理论自身任务的思考,都促进了电影研究更健康地发展。问题意识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此前人们对西方电影理论的引介,大多停留于介绍新的方法论和术语,但电影的基本问题却并未因此而获得解决。如作者所言,本书关注的是问题,而不是方法。作者以问题为脉络,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探讨了经典电影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当代研究中延续和深化。总起来说,该书围绕电影叙事的因果结构、观众对电影虚构的情感反应、摄影影像的认知等基本问题,全面展示了分析传统下的电影哲学、认知主义电影理论的相关成就,向国内学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资源,是本套丛书中思辨色彩最重的一种。

与前书相反,同是黎萌的《看得见的世界:电影中的哲学问题》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写法,可谓别开生面,同时又凸显着作者一贯的问题意识。借用电影作品来操练某种理论方法的“文本读解”是很常见的,例如用精神分析学、女权主义方法从影片中“阐释”出种种晦涩的深层意义。《看得见的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学术旨趣。它不是时髦的理论方法的演练,而是借助《大话西游》等有趣的电影作品,来讨论六个传统的、重要的哲学问题。因此,这本书不是把电影作品阐释得更加晦涩难懂,而是使知识论、伦理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概念通过电影而变得亲切可感。就像该书的标题那样,电影及其阐释原本就应该是“看得见的”,从而也应该是有趣的,甚至是好玩儿的。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曾被称为“世之欧行第一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此帖共78字,无款印,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书法笔力苍劲古茂。《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被历代书法家称之为稀世之珍。
热门推荐
  • 甜品师的古代生活

    甜品师的古代生活

    文案一:蜜里挑甜万万年,谁家候爷在种甜,日日钱来日日甜,生活有甜又有闲。敬请入坑《甜品师的古代生活》,围观候爷种甜,耕种属于你的甜。文案二:甜品师江甜穿越了,家中贫困还有人觊觎,为了生活,为了厕纸,毅然重操旧业。且看她如何在材料匮乏,工具落后的古代玩转甜品!文案三:“啊喂,这位少爷?…公子?…原来是候爷啊,请问长驻本店有何贵干?”“本候想吃甜甜...”“啊,没问题,本店甜品随您挑?”“当真?”“自然...啊,唔...”......
  • 漫天星辰下的爱恋

    漫天星辰下的爱恋

    他在姐姐的婚礼上向她求婚、娶她进门!她在亲情与爱情之间艰难抉择……“女人,你生是我的人,死也只能是我的鬼!”她被逼无奈,只得委屈求全签下契约,没想到居然假婚成真,无法自拔……
  • 拿什么理由原谅自己

    拿什么理由原谅自己

    港商汤家驹回到大陆自己那面临窘境的公司,想重整旗鼓大干一场。远离家室的他在做生意的同时,周旋在两个女人中间取舍轻重。公司的部门经理们在为他鞍前马后效劳却一个个感到心力交瘁,陆续准备辞职而去。此时,汤老板才感到聚拢人气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他也悟到了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做人的这个朴素道理。阿丽直到最后时刻才进入候机区,汤家驹看着她急忙忙朝登机口走去,然后背影就在登机口里面消失了。汤家驹转过身来,一边朝休息厅走去,一边掏出手机,按下手机拨号键时,那个女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一个空位坐下,那女人随后也在通道对面一个空位坐下。
  • 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赵御睁开眼睛之后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而且是一个霸主王朝的皇太孙,更加激动的是他脑海中还自带着一个刀塔远古遗迹系统。但是这居然是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远古遗迹系统未开启,开启条件如下二者完成其一。”“一,吸收两个陆地神仙境灵魂。”“二,登基称帝,在帝宫安放远古遗迹,系统全部功能将开启。”
  •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有一种没有性质、没有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做是种智慧,修身是智慧的升华。本书从做人和修身两方面帮大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在道德上完美、做人上成功的人。
  • 运河天地之运河武工队

    运河天地之运河武工队

    1942年,苏运昌奉冀东军分区之命,回到日伪严密防范的通县、香河和武清等地组建敌后武工队的工作,在通县,与日伪集团进行了严酷而激烈的交锋,最终建起了纵横三县的运河武工队。
  • 从今到古:爷,你注定是我的

    从今到古:爷,你注定是我的

    现代女孩依群因一古玉而穿越到古代。既来之则安之,不好好的玩一场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穿越。拯救客栈、智斗坏人、帮人追求幸福、逛青楼,这些都是必须做的。纳尼?自己竟然爱上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面具男?好吧,爱上就爱上了,可是自己却不知道他现在身处何地。于是女主毅然决定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面具男。就这样依群踏上了旅途。她会在旅途中收获什么呢?又会失去什么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事半功倍读书法

    事半功倍读书法

    本书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法。如朱予读书法、鲁迅的“跳读法”、华罗庚的“厚薄法”,以及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如模型读书法、先读序文法、“SQ3R”读书法、五步读书法等。作者用亲身体会向读者介绍了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这一点也不跑团

    这一点也不跑团

    本来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概)跑团游戏而已,突然搞事的奈亚子怎么又来了?难道是逗逼属性相互吸引的缘故吗!什么?除了奈亚子怎么还有中国神明和西方神乱入?这说好的克苏鲁呢?克总克总!你回句话丫!这一点也不跑团!
  • 等路人

    等路人

    “我”为了相恋多年的女友来到北京,谁知女友却突然提出分手,还没明白分手原因的时候,女友乘坐的那架飞机就意外坠落,“我”陷入疑惑和悲痛中无法自拔,在“我”试着去寻找几次新的感情之后,终究因放不下前女友而告终,而“我”也在一次意外中得知女友的消失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且“我”的朋友们全都知情,于是事情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我”最相信的人不可信,最好的朋友不可信,一件又一件措手不及的事情接踵而来……面对人生和爱情,我们都是站在路口的那个人,在等待来路上的人时也在目送着远去的人,没有谁能够为谁永远地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