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100000004

第4章 引言: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1)

通常认为,学科意义上的电影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但常常被忽视的是,它在两个不同的学术传统之下展开:“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Anglo-American tradition)。这两大传统的对立不仅限于电影研究,也体现在艺术理论、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之中,使当代西方人文学术呈现出两种明显不同的风貌。

所谓“英美传统”,并不是简单地按地域或种族来划分的,而是根源于一个哲学传统——分析哲学。仅仅从地缘上看,分析哲学早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出生在欧洲大陆,例如弗雷格(G-Frege)和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并且英美地域不少电影学者的风格也并非“分析的”,而是接近于欧陆,例如女权主义学者劳拉·穆尔维(L.Murray)和后现代主义学者罗伯特·斯坦(R.Stam)。但毋庸置疑的是,分析哲学兴盛于剑桥和牛津,并且至今主宰着主要英语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等哲学学科,当然也包括艺术哲学。这些研究被称为“分析的”,并不是因为把语言分析视为唯一正当的任务,这已经不是拥戴这一传统的大多数思想者的信条。按照格利高里·居里(G.Currie)的表述,“分析的”意味着一种研究风格:要求表述清晰、论证严密,强调逻辑的作用,强调对当代科学成果的关注。这些要求无疑正是英美传统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根基。在欧陆(尤其是法国)人文研究中被默认的大量理论前提、论证方式甚至文风,都是分析传统下的人文学者拒绝接受的,由此形成了两大传统数十年来的对峙。

分析传统之下的电影研究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一些有影响的分支或运动,却忽视了其共同的渊源和思想实质。大卫·波德维尔(D.Bordwell)的形式主义电影研究、安德森夫妇(J.Anderson&B.Anderson)的电影视知觉研究、布兰尼根(E.Branigan)的电影叙事理论,乃至卡罗尔(N.Carroll)、居里的电影哲学等等,都在相关领域广有影响,但人们把“认知主义”、“心灵哲学”等等作为“新方法”或“革命”来议论的时候,却很少注意到它们的共同渊源。近年来在英美哲学与电影研究中产生的变化和相互影响,有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哲学反思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被电影所吸引;而另一方面,关于电影的哲学思考在电影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篇导言旨在综述分析哲学传统下的电影研究,或采用这一传统之下的学者们更乐意使用的称谓“分析的电影哲学和电影理论”。我们将简要考察这些研究的历史,它们关注的问题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前景。

一、历史

流行的看法是,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当代电影理论,其核心特征是“从经典的本体研究转向现代电影理论——电影文化学”,或者中间还有一个“电影语言学/符号学”阶段。但是,如果要用“当代电影理论”这一概念来代表整个西方的理论性电影研究的话,这种表述就是非常不完整的——它充其量只概括了欧陆风格电影理论的发展脉络(甚至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1971年,麦茨的《泛语言与电影》在法国出版,这也许是“电影语言学”意义上当代电影理论的奠基性专著。就在同一年,哈佛大学的维特根斯坦学者斯坦利·卡维尔(S.Cavell)出版了专著《看见的世界: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思考》,多伦多大学F.E.斯帕肖特的著名论文《基础电影美学》也在此时发表。后两者完全不是从“电影本体论”转到“电影文化学/语言学”,正如卡维尔著作的副标题所表明的那样,“电影本体论”仍是被高度关注的问题。这种电影研究是“分析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受到维特根斯坦的深刻影响,更是因为它们对自身的任务的认识。斯帕肖特开宗明义地说:“与其他艺术的美学一样,电影的基础美学必定是描述性的和分析的,为相关变量及其变异的意义给出某种解释,这样的解释必须以某种艺术作品是什么的观念为基础。”电影本体论并没有作为“过时的”问题被冷落和抛弃,而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阿瑟·丹托(A.Danto)和理查德·沃尔海姆(R.Wollheim)、肯德尔·沃尔顿(K.Walton)等哲学圈中的重要人物。

艺术哲学层次上的电影研究逐渐发展为一个学科。至1994年,它拥有了自己的刊物——《电影与哲学》。电影哲学的兴趣不在于为电影批评或作品分析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或技术。这一传统下的学者并不相信,我们非得需要某种“读解理论”或“读解方法”才能“读懂”电影。相反,他们关心的是对电影的一些基础问题给出解释。按照其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笼统地识别出三个层次,它们都激发着学者们进行回答或解释的兴趣。第一个层次关注电影媒介的本质,这一层次的问题包括:如何定义电影/活动图画(moving pictures)?电影在什么意义上是一种现实主义媒介?观影活动涉及什么类型的想象?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再现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的概念应用于电影是否恰当?诸如此类。第二个层次的研究聚焦于电影或电影类型的形式特征,旨在提出较为系统的电影理论,从而有效地解释电影的各种形式特征所造成的观众反应和情感介入。第三个层次关注对具体电影作品的意义的解释。但与电影批评中对作品的解释不同,对具体影片的哲学分析,往往是分析电影作品中那些引起持久的哲学兴趣的主题。

如果说欧陆电影理论是对经典电影理论的否定和“超越”,那么也可以说,“分析的”电影哲学延续了经典电影理论的追问和探索。当然,它同时也担负了被早期分析美学视为唯一正当的任务——“元批评”,即对电影批评的批评。卡罗尔颇负盛名的两部批判著作《经典电影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和《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中的时尚和错误》(以下简称《神话电影》),对电影理论与批评中流行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清理,也在电影理论界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从英美理论的现状来看,这一摧毁性力量产生的作用是积极的。

同类推荐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热门推荐
  • 心理医生在吗

    心理医生在吗

    《心理医生在吗》是一个中年女人的自白,在委婉的叙述中,展现出国家的伤痕苦难、个人的爱恨嗔痴。一个四十五岁,操着蹩脚英文的中国女人,向一名美国心理医生娓娓倾诉出自己的过往。其中饱含着,她对父亲之友“贺叔叔”长达三十九年的爱恋、父亲与贺叔叔在大饥荒和文革前后的恩怨情仇、自己远渡美国后与教授间的情爱纠葛……只是治疗尚未结束,女人已飘然远引。本书(原名《人寰》)是严歌苓的代表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华语地区令人瞩目的台湾时报百万大奖,以及2000年的上海文学奖。她也成为了继朱天文之后女性作家获此殊荣的第二人,轰动一时,使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跃成为华语地区备受关注的女作家。本书结构在当时看来是大胆的,其题材在今天看来仍旧是时髦的。这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共性——永不过时。台湾作家、出版人詹宏志评价说:“像这一篇委婉动人的小说,它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历史背景……但真正的故事是一个小女孩……直到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直到她成了中年妇人,这场隐藏的爱恋未曾在生命中褪色,甚至成为她性格命运的基调。不要急着把小说当历史…… 像《西游记》的八十一劫数一样,我们就看到一个轻柔却刚强的女性故事。”
  •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从医学产生、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科学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与神明的战争史。人们现在从不否认医学,却又不敢否定神的存在。而鬼神与医学也成了近亲,作为医生,我们在故事中也常常徘徊于神与恶魔两个极端之中。每个学校里都会流传一些奇怪的故事。医学院也不例外,而且往往比别的学校还要变本加厉。毕竟医学院本来就是一个多事非的地方。而医院更是一个个生命“来”“往”最为频繁的场所,是链接生与死的中间地带,滋生了许许多多暧昧不明的传说……
  • 马蜂:死不了

    马蜂:死不了

    男孩仿佛又想到了什么,有些事,有些话他总得要对女孩子说的,女孩也总得要知道的。他究竟没有潇洒起来,北京的事情他拿得起,却放不下。不管怎么说,他也得负些责任,只是女孩今天不该这种气质出现在他面前……那事他不一定负得起责任,但那种生活,就他目前来说,他是很愿意享受的。说吧,说了吧,这儿的生活已和他不甚相干,他和女孩的故事不过是上辈子留下的和这辈子不相干的事。于是他鼓起全身的力量比较坚决地说:“家里的老墙拆了,死不了全都死光了。我们……”
  • 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

    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超级少年

    都市超级少年

    一手夺命医术,一身绝世功法,天才少年自深山中而来。生性腼腆的他,不怕和死亡对决。为寻找师姐,一路杀伐果断纵横都市。
  • 官宣系统有点甜!

    官宣系统有点甜!

    天降系统,不甜不要钱。苏颜夕被选为系统的宿主,天降大任,五个大陆,分别是神界,仙界,人界,鬼界,兽人界。等她闯关,只有过关才能回到现代,每个大陆都将会有一个痴心等她的人,她应该是留在那里,还是应该回现代?系统:“二郎神在发红包,是否选择领取?”苏颜夕:“领取。”系统:“恭喜宿主喜获哮天犬的崽子一枚。”苏颜夕:“……”系统:“太上老君在发红包,是否选择领取?”苏颜夕沉思了一下,太上老君在发红包,应该是好东西,“领取。”系统:“恭喜宿主喜获恐龙蛋一枚。”苏颜夕:“坑……”
  • 佛说医喻经

    佛说医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妻如何

    有妻如何

    媒婆牵线这件事,如果干得好,就叫“非诚勿扰”;睡觉这件事,如果干得好,就叫“盗梦空间”;父亲这件事,如果干得好,就叫“吾父李刚”;妻子这件事,如果干得好,就叫——何天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