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400000015

第15章 偷自行车的人

影片档案

出品:意大利P.D.S.影片公司1948年

类型:黑白片

片长:90分钟

编剧:西柴烈·柴伐梯尼、维多里奥·德·西卡

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

摄影:卡洛·蒙托里

主演:朗培尔托·马齐奥拉尼饰安东·里奇

安左·斯塔尤拉饰布鲁诺

本片获1949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外国影片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导演简介

德·西卡1902年生于意大利,早年致力于表演,在20世纪20年代是一位相当受欢迎的舞台偶像与歌星。德·西卡辉煌的电影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不仅执导了36部电影,而且还主演过150多部影片,而他作为导演取得的成就无疑远远超越他作为演员所获得的。

1942年,其执导的《孩子看着我们》是德·西卡导演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影片,被认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驱之作。这部影片是德·西卡与编剧柴伐梯尼合作的开始。随后他们合作生产了两部伟大的作品——《擦鞋童》和《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德·西卡享誉最隆的一部作品,该片再次为德·西卡带来了奥斯卡特别奖。1952年的《温别尔托·D》同样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西卡转向拍摄由大明星主演的商业片和娱乐片,导演事业也进入低谷,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明显缺乏灵感和打动人的内涵。70年代初,德·西卡的创作又闪现出一丝余晖。1970年的《芬奇·康蒂尼斯的花园》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73年,他拍出了讲述意大利劳动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初尝自由滋味的《短暂假期》。

在拍完最后一部作品《出航》之后,德·西卡于1974年11月13日与世长辞。

剧情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百废待兴。失业已达两年之久的安东·里奇获得一份张贴广告的工作,但有个附带条件:必须有自己的自行车。妻子用家中不多的物品典当来的钱赎回自行车。

第二天,安东领了任务,专心在街头巷尾张贴广告。突然,一个小伙子骑上他的自行车飞奔而去,安东最终没有追上。向警察局申诉,也没有结果。次日清晨,安东父子及朋友去旧车市场寻找,也一无所获。安东和年幼的儿子继续坚持寻找自行车。在街上,安东看到偷自行车的小伙子,却没有追上。

心烦意乱的安东因为儿子的一句抱怨而打了他一巴掌。为了安抚儿子,安东请儿子去餐馆吃饭。在偏僻的居民区,安东父子意外地又撞上偷车贼,并揪住他,但是周围的居民却为他开脱,这时偷车贼又倒地抽搐起来。面对困境,安东父子只有知难而退。

附近的体育场正在举行比赛,场外全是观众留下的自行车。绝望使安东生出一个念头,他急速地跨上一辆自行车飞奔而去。但是立即被车主发现,又被过路的人抓住拉下来。人们对他又打又骂,布鲁诺死命抱住父亲,为他捡起被打掉的帽子。车主最后放了安东。安东握着儿子的手,越走越远,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影片分析

一、新现实主义风格

本片编剧柴伐梯尼素有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奠基人之称,他在那篇有“新现实主义美学纲领”之誉的《对电影艺术的几点看法》一文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活动是以一定的道德观点和社会观点为基础”,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也“尽可能加进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所以《偷自行车的人》是作者自觉站在先进的社会立场上,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结构进行的批判。本片符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几个原则。

不管影片批判的深度和力量大小如何,它接触到意大利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失业。而这部影片就是从这里开始体现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条原则——反映意大利社会现实。体现的第二条原则是影片反映了普通意大利人(工人安东)的日常生活(丢失及寻找自行车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第三是它的纪实风格。这部影片在拍摄方法上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实感,全部采用街头实景,没有一场戏是在摄影棚的布景中拍摄的,把安东的悲剧和发生悲剧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真实可信。第四,影片中没有一个是明星或职业演员,扮演安东·里奇的马齐奥拉尼是工厂的工人,是导演在挑选过上百人之后从一长队带孩子来应征的人中间一眼看中的。布鲁诺的扮演者是导演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怪的孩子,他的脸圆圆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鼻子和一双大大的富于表情的眼睛。这就是斯塔尤拉”(德·西卡回忆录)。扮演安东·里奇妻子的卡莱尔则是一位新闻记者。第五,不给观众答案,让观众自己去想象人物的出路。影片结尾让我们看到安东父子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他们该怎么办?观众只能带着问题、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这里没有英雄,只有普通人;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只有日常的、琐屑的小事;没有虚构,只有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这就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

二、剧作结构

《偷自行车的人》叙事特色首先在于故事的消失。整部影片由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偶然的小事或小插曲连缀而成;它们没有因果关系,不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剧作法。影片没有编造现实,它不仅力求保持一系列事件的偶然性和近似逸事性的时序,而且对每个事件的处理都保持了现象的完整性。安东父子在大街小巷奔走,观众也随同他们看到了熙熙攘攘的自行车市场、生意兴隆的女看相人、善于适应环境的乞丐、施舍菜汤的教堂、妓院、贼窝等等。所有这些事件都是可以互换的,看不出任何按照戏剧性范畴安排事件的意图。发生在小偷居住的街区中那场戏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甚至没有把握说被主人公追上的那个家伙就是偷车的人,我们也永远不会弄清他的癫痫病发作是真是假。影片就是把这些生活的众生相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判断、得出结论,而不直接灌输思想意图,进行说教。这些事件基本上不是哪个事物的符号,不是哪个必须让我们相信的真理的符号,它们保持着自己的全部具体性、独特性和事实的暧昧。显而易见,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从未直奔一个社会主题。然而主题体现在这些描写中,相当清晰;由于它是捎带表现出来的,因而更真实可信。

巴赞评论说,“《偷自行车的人》完全不再依靠戏剧性的基本程式,情节不是作为一种本质事先存在于影片之中,它是从先于它存在的叙事过程中引申出来的。它是现实的积分。德·西卡的最大成功就是找到了能够解决观赏性情节与事件过程这对矛盾的电影辩证形式,而其他人至今只是不同程度接近做到这一点。”

三、人物设置

影片中儿子布鲁诺一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片的神来之笔。通过安东·里奇对待布鲁诺的一系列细节,烘托出安东情绪的变化。开始时,在维多奥市场,安东还鼓励布鲁诺如果找到自行车就好好亲亲他。接着在宝太门躲雨时,安东却为布鲁诺一身泥水而生气。后来在追逐乞丐时,布鲁诺离开父亲,冲着墙壁正要小便,安东竟厉声喝住他,后来安东因为儿子的一句抱怨,而打了儿子一个巴掌。这些细节插进来仿佛有很大的随意性,实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安东因没有找到自行车而急躁情绪在加剧。

布鲁诺这一角色的设置,还为父亲安东的遭遇增添了伦理的内容,从个人道德层面深化了这场似乎只有社会性的悲剧。如果删去孩子这个角色,故事情节没有变化,还可以照原样概述故事。然而,布鲁诺是这场悲剧洞悉内情的目击者,这样就从伦理层面深化了这出悲剧的意义。影片的处理手法极为巧妙,它几乎回避了妻子这一角色,以便把这场悲剧的个人属性体现在孩子身上。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契相当微妙,它深入触及了道德生活的基础。孩子对父亲抱有的孩子式的敬重和父亲对这一点的意识赋予影片结尾以浓烈的悲剧色彩。

毫无疑问,孩子在影片中起了多层次和多面向的作用,既涉及故事结构,亦涉及场面调度本身。体现在故事中的这一功能十分明显地反映在对孩子和大人步态的处理上。德·西卡选定这位小演员之前,并没有让他试演,而是让他走一段路。导演希望在大人徐行的步态旁看到孩子疾行的碎步,因为单就这种不和谐中的和谐本身来说,对于理解整个场面调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说《偷自行车的人》是一个父亲和他儿子走在罗马大街上的故事,也未尝不可。孩子不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无论跟在身边,或是相反,因为挨了耳光气呼呼存心落在后面,他的位置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王万尧)

参考书目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同类推荐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凿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莫高窟现存洞窟、壁画、彩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热门推荐
  • 高效团队的十个特征

    高效团队的十个特征

    团队建设的十把金钥匙,开启高效团队的大门。助力管理者,打造高绩效团队。
  •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

    才华横溢的王尔德,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唯美而诗意的童话世界,感动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会沉醉其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小公主的生日》……故事中一个个因至善而至美的形象,折射出人生的寓言和哲理,贯穿着敏感而悲悯的社会哀怜,是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的世界文学经典。本书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 斗鳄

    斗鳄

    裕仁天皇的堂妹桑田秀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代女探险家。她破例女扮男装,混入到中国的云南边境、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丛林、泰国的阪勒蟒蛇区,进行动物考察,成为传颂一时的女杰。后来与动物学家佳田千岛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叫佳田杏子,小女儿叫佳田秋子。姐妹俩相差两岁,个子长得一般高。性格有些差别——杏子比较尖刻,秋子比较憨厚。姐妹双双一再表示,要继承母亲未完之业,周游世界探险,考察毒蛇猛兽。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她俩刚从富士高中毕业。
  • 修仙之女配悠然

    修仙之女配悠然

    穿越到书中,成了炮灰女配,秋珑月只想静静,天赋高,却是炉鼎体质,容貌倾城却觊觎男主,不断作死,条件那么好都会混的那么惨,还有男主大人,离我远点。
  • 大宋超级学霸

    大宋超级学霸

    那一年,大宋甲级足球联赛正热,国民老公苏东坡金榜高中。那一年,京城房价一飞冲天,老干部欧阳修买房不及时被夫人赶出家门。就在那一年,赵官家上元夜偷窥香艳女相扑,被朝阳群众司马光当场抓获。也是那一年,王老虎携女参加非诚勿扰,扬言非进士不嫁,金明池畔四大才子仓惶奔逃。还是那一年,河东狮喜拜婚堂,胭脂虎相亲正忙,全国神童大赛各路少年英才开始隆重登场。
  • 西游记之三世的守护

    西游记之三世的守护

    她同孙悟空一同出世,就一直陪伴在孙悟空的身边,她希望能够生生世世都陪伴着孙悟空、守护他生生世世。三世的守护,三世的陪伴,终究还是为能得尝所愿。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应念岭表经年

    应念岭表经年

    雪青城第一次见到钧若的时候,从未想过以后她会和这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起话来也是格外的不客气,可是,有谁能来告诉她,为什么从此之后,钧若就盯上她不放了?
  • 田园婚宠

    田园婚宠

    陆雨宁莫名穿越,从深不见底的水里爬出来,捡回一条命,可莫名其妙和某男共处一室,不小心招惹到了大魔王,被迫嫁给他,甚至还被当成心机女,简直欲哭无泪。婚前/某男信誓旦旦警告她:“陆雨宁,你和你哥联手算计我,行啊,你看我怎么整死你!”陆雨宁吓得腿软,巴不得远走高飞。婚后/“老大,你媳妇欺负我,老大,你要给兄弟我做主啊?”“欺负?”“老大,她一个小姑娘,她打我!”“下手重吗?”某男抬头,露出阴寒的目光:“你一个小弟竟敢欺负嫂子,不要命了?谁让你欺负我媳妇了?!”炮灰傻眼,毁得肠子都青了:千不该万不该去招惹她,人家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啊啊啊啊。
  • 汉朝这些人①(刘邦卷)

    汉朝这些人①(刘邦卷)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