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200000003

第3章 即兴语流——训练目标:知而能言 言之能顺(1)

我们的说话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对话方式与独白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对话是主要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即兴”;而在公众场合,尤其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经常要单独说一段话,那是一种有对象感、交流感的语篇或语段。

但是,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听众,脑子里要说的内容已经有了,但真正说起来却结结巴巴并不顺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从“想”到“说”有一个转化过程,“想”只为正确表达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口语是靠流动不息的“语言链”表达意思的,这种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就是“语流”。表达能力不强而又缺乏训练的人,在语出于口的短暂时刻,如果言语知觉迟钝、内部语言编码不顺、言语表达定势没有形成、动态语境适应力薄弱,说话时就会吞吞吐吐、前后脱节、说半截子话、说“车轱辘话”了。

语流不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经过训练是可加以矫正的。

例话

语流不畅并不可怕

据文献记载,说话不流畅的著名人物很多,比如作家沈雁冰(茅盾)、历史学家顾颉刚、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诗人柳亚子甚至光绪皇帝,说话都有些“口吃”。但是,经过训练和努力都逐渐矫正过来了。

比如钱厚心先生,现在已是一位口吃矫正专家,但他曾是一个严重的口吃患者。由于不能流畅地说话,不能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生活、工作中常碰钉子,甚至被人羞辱嘲笑。后来他下了很大的决心,通过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终于脱离了口吃的苦海。有一次他作为杭州市贸易代表团的代表在江西南昌市八一礼堂面对五六千人发表讲话,他的口才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大文豪萧伯纳等原来也不善辞令,说话也有些口吃。但是,经过刻苦训练都成了口才家。田中角荣还用雄辩的口才说服了反对派,顺利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1940年春末,当30万溃散的英军挣扎在英吉利海峡正准备撤回英国本土时,又遭到德军的猛烈轰炸,英国处于沦亡的边缘。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无线电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大声疾呼“我们永远不投降……”他的言辞激动人心,鼓舞着英军和全国民众以必胜的信念与德军展开殊死的战斗。他的那篇演讲已经永载史册。

这说明,语流不畅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决心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第一节 强化言语知觉

人们在说话时结结巴巴,一般是碰到了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语料”跟不上话语产生的瞬即性,就出现语流断档,这时表达者就可能用超限的“附加语”以及“口头禅”延宕时间,一边“填补”一边“找”话说,这就是我们常听人爱说“那么”、“这个”……的原因。

第二种情况:当大脑形成某种命题映象时,“个人语库”里一时找不到相应“语料”,这就需要进行搜索,或搜索而得或创造而得,也可能终无所得,这就形成了结结巴巴的“表达焦虑”。

一、语流形成需要灵敏的“言语知觉”

以上两种情况的根源,是“言语知觉”迟钝。

“言语知觉”是接受触媒刺激后的言语反应。即兴口语能力差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表达者很难快速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客观事物,或脑子里想到的意思,很顺畅地说出来。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说,在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系统中,语声制导物感、制导声义感不灵敏,他们的语声联觉、关系统觉都要比别人“慢半拍”,思维语言编码的速度比别人迟缓;有的时候,甚至会突然出现言语知觉的短暂茫然,即所谓“脑子一片空白”——这些,都是言语知觉迟钝的表现,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例话

言语知觉迟钝案例一则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荣士达杯主持人大赛”复赛中,一位选手抽到一道题:请在2分钟的时间内用“鲜花、警察、风车”讲一段故事。她说:

“在所有故事当中最吸引我的是爱情故事,可能此刻我正在陶醉在热恋当中,所以我一听到要讲故事,我觉得应该讲个爱情故事。讲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我想,可能在大时代下发生的一个小人物的爱情故事才是最感染人的。这个故事,该是如何发展呢……其实这个故事,我讲的是一个我们大时代可能我们……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下岗的现象,我今天要讲的是有个下岗职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现在,那就从最早开始吧。他们都是从这个,从知青回到城市的,那么知青谈对象的时候呢,是他们非常怀念的日子呢……就是那个男生采一朵鲜花给女生送去……因为在那一刻鲜花是最值钱的,也是他们的爱情……(现场提示:“时间到!”选手尴尬地说了最后一句话)可能我讲故事不是我的特长……”

(据节目现场录音)

这位选手为什么语流不畅?问题就出在言语知觉不够灵敏。她在言语生成的起始阶段就出现了障碍。一开始“调取”语料就发生困难,所以只是在“外围”绕圈子,说因为“自己喜欢而自己也可能”正在“热恋”,所以“爱讲”爱情故事,这其实是多余的;接着在“组合”环节又出现“断档”,在接不上“茬”的情况下只能细说为什么要讲“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这时“故事”仍尚未开始,选手却说“这个故事该是如何发展呢……”这时的言语生成再次受阻,于是在“下岗”这个词语上面转,但这个词语的周围一时没有“聚合”出什么故事情节——她的言语生成系统出现了无法逆转的混乱,而且话语的现实是,她除了提到“鲜花”外,“警察、风车”两个词还没沾边儿。她的语言感知能力迟钝,使言语生成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虽然四次说要讲一个“爱情故事”,可故事怎么也出不来,直说到“下岗、知青、怀念、男生采鲜花”时,组合才算开始接通(“激活”),但时间已不允许她再说下去了。

二、运用“回映”训练强化言语知觉

什么是言语“回映”?打个比方说,一面镜子可以完整准确地回映一片阳光、回映一个物体的形象,那么如果人的话语也能像镜子回映物象、回映阳光一样,快速地说出所见所闻所想的具体内容,那就是口语的回映。当然,这里说的“回映”只是基本不走样地作出表述。

虽然人们都具备这个能力,但水平各有不同,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在受到外界刺激以后,转瞬之间脑屏幕上出现的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物象或语词,将这些散乱断续的思维语符,迅速地转换为完整、准确的言语表述,水平就各有高低了。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心里有了想法,说起话来却力不从心,心口误差比较大,有时急不择言,说得琐碎走样。

视觉材料回映,看后就说,是对言语知觉的最好训练。

训练设计(1)

(一)准确感知、闪像讲述

用投影仪在屏幕上闪现图像,闪现时间3~5秒,视画面复杂程度而定。画面短暂出示以后,要求立即说出所看到的内容,讲得越细致越清晰越好。

(二)触发言语知觉的训练

试用一个词语或词组快速回答一个问题: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少有的休息间隙,回答了他女儿的提问,这就是著名的《马克思自白》。请用同样的方式回答同样的问题,回答必须快速而肯定。

马克思自白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格——纯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最值得珍重的品格——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讨厌的缺点——逢迎。

您最讨厌的人——马丁·塔波尔。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女子——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训练提示

1.“闪像讲述”难度较大,是视觉形象快速转换为直观性口头语言的强化训练。可以从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先选单幅,如风景画、宣传画或漫画;先作轮廓性回映,然后对其形态、方位、色泽、意境等作细致讲述。有了进步,再选多幅组合的富有情节或富有意境的绘画作品。

2.“闪像讲述”是言语知觉的限时性训练。心理学研究证明,成人在1/10秒钟内能注意四个不相关联的对象,但这个“潜在注意力”是会退化的,而且只有心绪稳定才可能开掘出来。因此要正确回映,就必须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分配能力。主持人主持节目时面对一个现象、一个场面,只看上一眼就要说出自己看到、感受到了什么,所以提高即兴回映能力具有实践价值。

第二节 快速言语生成

“快速言语生成”包括表达动机出现、表述意图确定、内部语言编码、言语表述扩展几个环节,也就是调取、组合、更换、增补、选择几个步骤。

一、言语即兴生成的五个环节

1.调取。是指表达者为表述一个现象或看法,从“个人语库”中直接调取与之相应的语词和语言结构。主持人在边想边说的过程中,内部语言被动地推出成为外部语言,瞬间成为言语的现实。所以“调取”必须快速完成,而且必须与言语组合同步进行。

2.组合。组合是指在调取语料和表达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组句、组段或组篇的过程。它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完全为了达意,从语义的角度考虑语义分量的轻重、范围的适当与否、表述能否顺畅的可能;二是为获得积极修辞效果,从语境的适应角度对遣词造句、语体风格作选择与变通的处理。

3.更换。更换是在发现调取不当、组合不成时的应急性重新操作。这时发现言语生成可能受阻,所以修辞是消极的。如果尚能把握自己的表达,调取与组合可能会同步进行;如果处于“表达盲点”,调取与组合只能分步进行,这样就会中止表达,要求“让我想一想”。

4.增补。言语生成是将内部语言直接推向外部语言的过程,因为来不及作完善性加工,难免会出现疏漏,所以适度“追加”和“补说”有时是言语生成的重要环节,属正常修辞行为。当然,增补的位置要适当(后面将要论及)。

其实“追加”、“增补”在书面语中也经常出现,只不过处于隐性的“默语”状态罢了。为什么“出口成章”难以成“章”,水平高的人作报告也要“根据记录整理”?这里的“整理”就是隐性的“追加”和“增补”。

5.选择。选择是在言语生成过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形式”的取舍抉择。比如“片面”一词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形式不对等的同义形式。表达者根据需要在语出于口时会进行取舍。“选择”是在言语表述过程中与其他环节同步进行的,只有语汇丰富的人才可能一次调取就准确成功。

在以上言语现场生成的五个环节中,“调取”与“组合”是最重要的言语生成环节,而“更换”、“增补”和“选择”是为提高和完善“调取”和“组合”的质量所做的修辞性努力。

例话

主持人大赛中某选手的即兴讲述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荣士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复赛中,一位名叫许可的安徽选手被要求用“数学、春节、护照”三个词当场说一个故事。

这位选手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个文学成绩很好、作文写得很好的高中生,可是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差,但是这个女孩呢,在高三那一年发生了师生恋,她的数学老师爱上了她,她觉得非常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正在这个时候——在春节那时候,她的父母从澳大利亚回来了,告诉她,已经给她办好了出国的护照,她就带着这些烦恼和麻烦事儿离开了这个……因为她的外语学得不错,而澳大利亚是个英语国家,有利她的生活,于是她就离开了这个烦恼的学校到澳大利亚一所大学读她的大学,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她还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呢!”

(据节目现场录音)

这位选手现场言语生成比较流畅。首先是选手心绪稳定,这对于表达者命题表述行为的自控,对于言语思维的流畅、变通、开阔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言语生成的大忌是“表达焦虑”,焦虑浸漫于意识系统,就不可逆转地形成沮丧和无奈,造成言语思维网络通道的阻塞。这位选手在接受信息刺激以后,言语思维致力于合理语言结构的设置,在快速的言语组织过程中,通过检索、提取、激活、扩展,形成“心理语码”,然后,在边表达边监察的过程中检查言语的失当之处,进行及时的增补和修正。这就是表达过程中的“自纠”,体现的是一种机敏。比如这位选手一开口说“这是一个文学成绩很好……”时,可能忽然想到中学没有“文学”这门功课,于是马上修正为“作文写得很好”,属于“改口”;“她的外语学得不错”属于“补说”,这样及时“补救”是使言语更为言之成理的修辞行为,对整体表达效果不会有负面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饥饿

    饥饿

    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饥饿》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饥饿》试图发现: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9亿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热门推荐
  •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有的人却湮没无闻,与成功无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拥有关键能力,而一些人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让你脱颖而出。改变一生。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光的幸福

    逆光的幸福

    霍香,八零后的天蝎女,注定是几代单传的霍家未来的掌门人。霍家的掌权派挖空心思地想把她打造成一条龙而她却执意的要做一条自由的虫。不够乖的她经常和父辈勾心斗角,甚至是恶语相向……一系列的家庭变故让我行我素的她学会了在妥协与抗争中蜕变成长。朱未是她的“同桌的他”,无疾而终的初恋让她痛彻心扉。她的大学同学谭水清对她情有独钟,不止一次地发动“护香”运动。黯然神伤的他曾远渡英伦,不懈的坚持最终让他抱得美人归。梁家栋是她感情生活中的不速之客,与霍香在酒吧偶然重逢的他,痛不欲生的霍香历经了一次生死之后,以为自己可以摆脱噩梦的缠绕。谁知侵犯她的人却阴魂不散……
  • 经过考验的友谊

    经过考验的友谊

    门开了,门口的所有人拥上前,你一句,我一句地问:“怎么样了……”“我女儿怎么样了?”“我妻子怎么样了?”“医生你一定帮帮她……”……场面乱作一团。“安静……”医生提高嗓门喊道。“谁是家属?”“我……”全部异口同声地喊道。“我是她妈妈。”“好了,好了,这么说吧,孩子没有事,但是大人情况不是很乐观,现在请家属签字,我们会全力抢救的。”医生说着拿出几页A4纸。此时谁也顾不上医生长什么样,这几页纸里面写了什么,只知道签完字,医生就可以帮忙救人了。门再次被关起来,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大家的心悬在了嗓子眼。
  • 米萧的宝石

    米萧的宝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重生都市至尊

    重生都市至尊

    (新书《无敌从摸宝开始》已发,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天界至尊追求超脱,却在最后关头被围杀陨落,重生到高三学子身上。前一世我历尽千难万险,还最终陨落,这一世我必将人挡杀人,神挡杀神,走出无敌至尊之路!
  • 城市的张望

    城市的张望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香港的城市文化、政治历史与市井人事的观察与思考的短文集。分为三辑:第一辑,主要讲对香港的城市细节、市井生活(老建筑、商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第二辑,主要讲对香港文化(媒体、影像、校园)的观察与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香港文化人的访谈。是本书重点,领域涵盖艺文创作、本土文学、诗歌漫画、独立出版、公民媒体、社会运动、国际关系等多方面。
  •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 心灯点亮长明灯

    心灯点亮长明灯

    传说中的长明灯,只能用一盏心灯点亮,便是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前半生坑你没商量,后半生护你周全,然我是谁?寻一人寻到天涯海角,坑一人坑到天荒地老。你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