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300000013

第13章 中国近代的舆论发展与研究(2)

二、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宣传家和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创办了戊戌时期的重要刊物、维新派的舆论机关——《时务报》,宣传“复民权”、“开议院”等带有资产阶级启蒙色彩的政治观点。他把“复民权”看成是振兴图强的基础,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天下的“真主”。在其30多年的舆论活动中,梁启超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办报经验,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舆论思想,逐渐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的舆论思想,被同时代的人誉为“舆论之骄子”。

1.舆论及健全舆论

梁启超在1902年写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是我国近代舆论研究中的第一篇专论。他在这篇专论中提出了舆论的定义:“舆论者,寻常人所及见也。”即舆论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认识,舆论的主体是寻常人,是平民大众。梁启超在《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中肯定了舆论是多数人自发表达的意见、态度和信念,认为:“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舆论。”“夫舆论者,非能以一二人而成立者也,必赖多人;而多人又非威胁以结集者也,而各凭其良知之所信者而发表之;必多数人诚见其如此,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梁启超强调舆论的公众性和自发性,这种舆论的观念与西方现代的舆论观已经非常接近,与现代的舆论定义基本相合。但梁启超把寻常人与他所谓的豪杰、英雄对立起来,把豪杰、英雄排除在舆论的主体之外,认为英雄豪杰的意见不能列为舆论,英雄豪杰的意见只不过是“从国民多数之意见,利用舆论以展其智力”而已。这也就落入了古代把舆论看成“舆人之论”、“舆人之诵”的窠臼之中。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而民众或默然无视,或表一番忧虑而已,“及其求所以振而救之道,则曰天心而已,国运而已”。这种不善的舆论使梁启超极为痛心,他认为这种不善的舆论也足以亡国,“启超窃谓:吾中国之亡,不亡于贫,不亡于弱,不亡于外患,不亡于内,而实亡于此辈之议论”。这样的舆论不可贵。所以可贵的不是舆论,而是健全的舆论。在他看来,“夫健全舆论云者,多数人之意思之结合,而有统一性、连续性者也。”不是多数人的意见,不能谓舆论,非统一、连续,不足以谓健全。三者皆为健全舆论所必需。如缺后面二者,舆论也可发生,甚至能极一时之盛,但其为道不能持久,性质不能继续,转瞬而灰飞烟灭。当其盛大之时,还“往往破坏秩序、横生枝节,以贻目前或他日之忧。如是则舆论不为国家之福而反为病。”所以,要建设民主宪政,非造成健全舆论不可。

在梁启超看来,要解决如何制造健全舆论的问题,必须从报纸宣传本身着手,“夫舆论之所自出,虽不一途,而报馆则其造之之机关之最有力者也”。梁启超在他的《国风报叙例》中认为:无论何种政体都不能缺少健全的舆论;立宪政治实质上是舆论政治,“立宪时代之舆论,常立于主动之地位”。他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一文中探讨了舆论形成的原因,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了健全舆论的“五本”之说:一是常识。“谓普通学识人人所必当知者也”,包括“自然界、社会界之重要现象,其原理、原则”,以及“本国及世界历史上重大事实,与夫目前陆续发生之大问题”。报纸工作者都应力求了解、掌握这一切,“然后持论乃有凭据”,“苟利害,校然甚明,无复辩难余地”。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破绽,才能有健全的舆论。二是真诚。梁启超深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然而,怎样才能称得上是真诚呢?舆论是多数人公开发表的意见,而多数人又不是凭威权利害所集结,而是凭良知、信念的自然结合。在梁启超看来,只有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所以要“以国家利害为鹄,而不是私人利害为鹄是已”,“若夫怀挟私计,而欲构煽舆论,利用之以供少数人之刍狗,则未有能久者也”。虽然对国家利害的看法不尽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但只要出于真诚,则其立论莫不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三是直道。即敢言而善言。

梁启超认为,报纸之使命在能为国民求多福而御其患。凡不利于国民者,务必去之而后已。但是纵观历史,凡不利于国民者,往往是社会上的有力分子。所以报纸欲尽其言,还必须具有“柔而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之精神”。若平时虽有主张,而当一遇威术,则噤若寒蝉,这仅是腹诽而已,并不是舆论,非报纸应持之态度。四是公心。报人应出乎公心,基于公众、国家的利益来立命和袒护国民,不能挟党派私见,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若怀挟党派思想,而于党以外之言论举动,一切深文以排挤之,或自命为袒护国民,而于政府之所设施,不问是非曲直,不顾前后因果,而一惟反对之为务”,则非为沽名,即为快意,而非报纸尽责之道,不能称其舆论,并且对健全舆论之形成无丝毫益处。五是节制。即所发的议论的强烈程度要根据情况而有所节制。梁启超认为,舆论如果不加以节制,则会出现如百犬吠声、聚蚊成雷、激涌若潮的狂热态势,这是舆论的病态。因此,发表意见要导之以理,不作偏至之论,一言一举都要有所节制,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之以感情”,更不能“通言肤浅之性,故作偏至之论”。梁启超把以上五条当成制造健全舆论不可或缺之要素,称之为舆论“五本”。梁启超认为,舆论五本是民主宪政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健全的舆论,不仅是公众意见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公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这种可笼统称之为舆论监督的东西涉及的对象包括公民、团体、社会生活,尤其是政府的政策举措。政府受公众之委托,若无监督,虽有圣智亦难免滥用其权。而在社会监督体系中,以舆论监督最为重要,能给其他如立法、司法和政党等以后援。故而,立宪政治又被称之为舆论政治。

五本说的核心是强调议论的发出者和传播者的社会责任,要求以国家利益为重,反映了传统的中国报人的思想特点。在中国的舆论研究中,梁启超第一个认识到了舆论的正负效应问题,并加以全面阐述。但是,梁启超所确立的健全舆论的五本是抽象的,带有理想色彩。首先作为舆论主体的社会公众,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他们分属不同的阶级,由于根本的立场不同,人们在对待同一政治主张、政治问题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的“直道、真诚、公心”。

2.舆论监督之道及其原则

梁启超所处的近代中国,列强环伺,救亡图存的斗争迫在眉睫。而国内知识分子仍沉醉于八股取士,平民百姓则不知痛痒,漠不关心。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梁启超一心想救亡图存,报效祖国,而又“手无斧柯,所以报答国民者惟恃三寸之舌,七寸之管”。于是他全力以赴去做思想启蒙和舆论发动工作,想通过制造舆论,使民能“广其见识,破除愚昧”,“知国何以强,何以弱”;“以何而智,以何而愚”,从而能“恍然于中国种种旧习必不可以立过”,从此能发愤图强,投身于救亡图存的舆论之中。梁启超之所以如此重视舆论活动,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舆论的巨大威力。他认为,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势力,存在于国中无数不知名之人之身中者”,是“天地间最大的势力,未有能御者也”。这种“社会制裁之力”,“能使人不敢为真小人”,“苟反抗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凡政治必藉舆论之拥护而始能存立。”在立宪国家、地方自治机关、国会等,“凡所讨论设施,无一非舆论之返照”。对于此种伟大而无形之势力,虽时有明拒或阴挠者,但其“拒之挠之之术,惟得行之于未成为舆论之时耳。舆论一成,则虽有雷霆万钧之威,亦敛莫敢发”。同时,他又意识到,舆论既是一种建设性力量,又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不善和不健全的舆论,如“以瞽相瞽,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其号呶;俗论妄论之误人国,中外古今,数见不鲜矣”。

梁启超把监督之道归结为三种,即“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1902年10月2日《新民丛报》第17号。其中所谓“名誉上之监督”,即舆论监督。他认为舆论监督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宗教的信仰威慑力,但其监督实权“亦有不让于彼两途者”。这是因为舆论的背后是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舆论监督可以“隐然示人:尔必当如此,尔必不可如彼。苟不尔者,则尔将不见容于社会,而于尔之乐利有所损”。既然违背了社会人心,不能见容于社会,那么政府的所言所行必遭社会反对,政府也就必因此而受损。故梁启超在报馆的天职中提出了报馆监督政府的功能和报馆在监督政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道德。

梁启超认为:“政府者,受公众之委托而办理团体之事业者也。非授以主权,则事因不可举;然权力既如此重且大,苟复无所以限制之,责虽有圣智,其不免于滥用其权。”那么,此种监督之权谁操之?“舆论操之。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虽谓报馆为人道之总督可也。”他认为立法、司法的监督最为有效,但若“犹虑其力之薄弱也,于是必以舆论为之后援。西人恒有言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梁启超认为舆论监督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指责,“非谓事事而与政府为难也”,他主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导和扑责同时并行。报纸对政府,“当如父兄之视子弟,其不解事也,则教导之;其有过失也,则扑责之”;“教导与扑责,同时并行,而一皆以诚心出之,虽有顽童,终必有所感动,有所忌惮”。把报纸与政府的关系视为父子关系,是一种对报纸与政府关系的全新认识,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是对千百年来封建政治伦常的大颠倒。二是要采取务大不务小的方针,“当纠政府之全局部,而不可挑得失于小吏于一二人;当监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必摭献替于小节一二事”。不然,则与谄媚权贵,规避取巧无异。梁启超关于在舆论监督中应当抓住大的方面、本质的方面这一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要做好报刊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梁启超还探讨了报纸应该具备的道德。他认为报馆是造成舆论的机关,为了维系正确之舆论,他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了报馆人员都应具备“八德”,内容为:一曰忠告。以诚恳之言谢告国民。“无论政府或国民,苟其举动有不轨于正道、不适于时势者,皆当竭吾才以规正之”。二曰向导。“向导之职,为报馆诸职之干,而举之亦最难”,忠告政府遵循民心,唤起国民欲善之心,担负先觉之责。三曰浸润。不作煽动之词,赋予国民以深造之力,而不激起横溢之势。“浸润与煽动相反对。此二者皆为鼓吹舆论最有力之具”。浸润的特点是收效慢而效力持久,影响深入。四曰强聒。报纸发表文字要匡俗于敝,虑事于未然,启发人们知是非廉耻,“是故立言之君子,不能以一言而遂足也,不能以人之不吾信而废然返也”。五曰见大。“今之政俗,其殃国病民者,比比然也”,不可能一概而论,“故君子务其大者、远者,必纲举而目始张”。要发表要言大义,做到纲举目张。六曰锲而不舍。要坚持“宗旨”,“持论”“一以贯之,彻于始终。凡所论述,百变而不离其宗”。七曰旁通。报刊所持言论应该视野开阔,具有知识性、启发性,要“集种种资料以馈之粮,使人人得所凭借以广其益而眇其思”。八曰下逮。“侈谈学理,广列异闻,自炫其博,而不顾读者之惟恐卧,此则操术最拙者也”,要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使牧童传诵,灶婢能解。梁启超为报纸引导舆论所列的这八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报刊反映舆论的法则。

同类推荐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创始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出众,即使没有规范的制度,也能带领企业走向某一发展高度。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创始人卸任之后,如果企业依然没有规范的制度,那么企业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即便企业多聘请几个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也难以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好。
  • 村中诡事

    村中诡事

    她不知道自己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只是觉得很混乱,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的觉得会有些事情会在自己的身边发生,这种感觉在自己初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到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金钱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成就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无不希望成为有钱人。其实,金钱的运行是规律的,有钱人的所想所为正是遵循了金钱规律。本书系统介绍了有钱人之所以区别于究人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教会你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理念和理财心态,制订个人理财计划,运用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收藏品等投资工具广开财源,并在日常生活开支中使用一些窃门进行谨慎节流。掌握了金钱的运行规律,顺应规律行事,你也能成为众人瞩目的有钱人。
  • 兔梓驾到

    兔梓驾到

    呐,看我叶梓兮好欺负,你就欺负我上瘾了吗?嫦娥姐姐,不是我说,你这月老当的当真厉害!还真是......有点欠揍......
  • 泅渡

    泅渡

    灰黑灰黑从秋风里站起来。她的腹部高高隆起,她即将第四次成为母亲。她在这个世上活了整整十年,然而,十年对于她来说,已是人生的晚秋。今天的清晨,灰黑感觉到自己即将临盆。几次做母亲,产前阵痛的经验,她烂熟于心。然而这一次,她有些心慌。她知道自己和人类高龄产妇一样,身体机能因岁月的流逝而衰老,因衰老而使妊娠险恶重重。因此,在很早之前,她便比往年更隐蔽地选好了孩子们的出生地。天色将暮,灰黑忍着腹痛,朝着通向城区的那条宽阔的沥青马路走去。她要等一个人,是个十岁的孩子,叫小新。
  • 向解放军学习

    向解放军学习

    本书所说的解放军,是特指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开始后到今天对中国人民军队的称谓。本书所概述的向人民解放军学习的方面及其内容,尽管笔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和选定,但也只是一孔之见,是不全面的,有的只是点到为止。好在本书是“向解放军学习”系列丛书之一,它所阐述的方面及其内容是建立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基础之上的,主要反映的是解放军在和平时期的精神风貌与特点。
  • 总裁的无心情人

    总裁的无心情人

    甜心也有自己的圈子空间了有事的不妨留言http://m.wkkk.net/244251/myBoxIn?url=/home/msgcenter/m.wkkk.net新开文文《迷情吸血鬼伯爵》喜欢吸血鬼故事的亲不要错过。第一部总裁的无心情人“妈妈.“小女孩哭喊着躺在病床上的美丽女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是芸芸不乖吗,妈妈.快回来,芸芸一定会乖乖的,不会惹妈妈生气。”持续的哭喊声并没有叫醒病床上脸色已经毫无血色的年轻妈妈。站在一旁疼爱自己的爸爸和阿姨眼中带着心疼和愧疚看着雨芸那趴在病床上那小小的身子。无论怎样床上的女子不死,他们就不能够在一起。玩耍中的雨芸躲在爸爸的壁柜内,听到了害死妈妈的真凶——她最爱的爸爸和阿姨!从此她便失了心。“哥哥.不要离开我.。”雨芸再次哭喊着那个离她而去的少年。那是让她唯一敞开心扉的人,只有跟他在一起自己才是个快乐的小女孩。多年后的归来,当初的小女孩已经不在认识他了,眼神空洞的冰冷,为了复仇献出了她的躯体。他该拿她怎么办,如何找回以前那个小女孩,如何保护她一生。第二部总裁的睡睡情人她是一个爱睡的小女人,甚至迷糊,路痴,记性差,当街睡她样样在行,但是落薇雪却立志成为一个美美的花瓶小姐。但是事与愿违,白痴爱睡小女人睡在台阶上并且遇到了命中白马王子......虾米?结婚?也太快了吧?什么!她竟然跟那个大野狼结婚了?还被吃的全没了,就差连骨头也吃掉!算了,这她认了!可是为什么会无缘无故闯入一个狐狸精,勾引她的老公,害得她包袱款款,在一个恋慕她的人帮助下逃离了!回到家,她才知道,她总以为的亲生父母不是她的,她的弟弟不是她的,全家人除了总管伯伯,和弟弟,其他的人都排斥他,甚至想将她卖给那个助她逃离的人?那她?是该接受命运嫁给他,还是回到前老公的怀里呢?小说是源于生活,不避免的会夸张一些,如果不喜欢的请绕道,没有人逼你看,如果真有不好可以接受,但是请把名字留下,你用游客算什么?捣乱?如有诽谤必删!清魅惑君原名安娜贝儿刚写不久可以来踩踩。【穿越之天使印记】(完结)【总裁的无心情人】V文(完结)芸芸的故事已经完结V文全文不到6快。【冷情堡主睡睡色妻】新书上架,喜欢亲请去踩踩吧潇湘妃,正剧类型,发展比较慢,喜欢的不要忘记收藏
  • 情寄江湖

    情寄江湖

    《诛仙》、《仙剑四》、《剑网三》,最喜欢的三部作品,虽未必能写出那种境界,但却很喜欢那种感觉,那里江湖的感觉!
  • 我渴望有女朋友

    我渴望有女朋友

    我:个人/主角/主人公。渴望:一人思念之情或者一人强烈感情。有:期待什么。女朋友:幸福生活。——————祝愿看过读者,适合未来一起,早日有情人终成眷属。不适合在一起,早日分手并重新寻幸。读者群:675578320(欢迎大家加群,一起当沙雕网友)
  • THE SIX ENNEADS

    THE SIX ENNE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