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200000008

第8章 传习录上(5)

一天,先生又说:“圣人做到像尧和舜一样就足够了,但在尧舜之上,善也还未穷尽;恶人做到像桀和纣那样就十分可恶了,但在桀和纣之下,恶也并未穷尽。假如桀和纣不死,恶难道到他们那儿就终止了吗?假如善有尽头,周文王为何会‘看到大道,却还像没有见到一样’呢?”

【二三】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

陆澄问:“静守时感觉不错,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同。为何会如此?”

先生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在静守中存养,却不去努力下克制私欲的功夫。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炼自己,这样才能站得稳,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定”的境界。

【二四】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如何通达天道的功夫。

先生说:“后世的儒者教导人,才涉及精深细微之处,就说这是‘上达’的学问,现在还不到学习的时候,然后就去讲‘下学’的功夫。这是将‘下学’与‘上达’分开了。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嘴上能表达、心里能想到的学问,都是‘下学’;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嘴上说不出、心里没法想的学问,都是‘上达’。就好比是种树,栽培、灌溉即是‘下学’;树木日夜生长、枝叶繁茂,即是‘上达’。人又怎能强制干预呢?所以,那些可以用功、可以言说的都是‘下学’的功夫,而‘上达’就包含在‘下学’里。但凡圣人所说的道理,即便再精深、微妙,也都是‘下学’的功夫。为学之人只要在‘下学’上用功,自然能够‘上达’,不必去别处寻找‘上达’的功夫。”

【二五】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二六】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译文】

陆澄问:“如何做‘精研’和‘专一’的功夫?”

先生说:“‘专一’是‘精研’所要达到的目的,‘精研’是‘专一’的实现手段。不是在‘精研’之外另有‘专一’。‘精’字是米字旁,姑且就用米来做比喻:要使得大米纯净洁白,便是‘专一’的意思;但是如果不对米进行舂簸筛拣精选,那么大米便不能纯净洁白。舂簸筛拣便是‘精研’的功夫,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使大米纯净洁白罢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通过‘精研’来达到‘专一’的目的。其他诸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其中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二七】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

“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结果。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与行不可分作两件事。”

【二八】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译文】

“漆雕开说:‘我对此(做官)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当费邑的地方官,孔子说:‘这是去残害别人家的孩子!’曾点谈自己的志向,孔子十分赞许。圣人的心意可想而知。”

【二九】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译文】

陆澄问:“在宁静之中存心养性,这算不算是‘感情未发出来时的中正’呢?”

先生说:“现在的人存心养性,只是使气不动。当他平静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气得到平静,不能认为是‘未发之中’。”

陆澄说:“未发出来便是中道,这不也是求‘中’的功夫吗?”

先生说:“只有摒弃私欲、存养天理,才能算是功夫。在平静时心心念念要摒弃私欲、存养天理,在行动中也要心心念念摒弃私欲、存养天理,无论外在是否平静都要如此。如果只一味依靠外在的平静,不但会逐渐养成喜静厌动的弊病,还会有许多其他的毛病,只是潜伏着,终究不能根除,一遇到事情便会滋长。只要内心时刻依循天理,又怎会不平静呢?然而仅仅追求平静,却未必能够依循天理。”

【三〇】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皙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译文】

陆澄问:“孔门的弟子各谈志向,子路、冉有想从政,公西赤想从事礼乐教化,多少有点实际用处。等到曾皙来说,却跟玩耍似的,但圣人却偏偏赞许他,这是何意?”

先生说:“其他三人的志向多少都有些主观和绝对,而有了这两种心态的影响就会偏执于一个方面,能做这件事就未必能做那件事。曾皙的志向却没有主观和绝对的意思,这就是‘在其位而谋其政,不做超出自己分限的事,身处荒蛮之地便做身处荒蛮之地该做的事,身处患难之时便做身处患难时该做的事,无论何种情况都能恰当自处。’其他三人是孔子所说的具有某种才能的人,而曾点便有点不拘泥于某种特定才能的意思。不过其余三人的才能也各有过人之处,并非当今许多只会空谈却无实干的人,所以孔子也都认可他们。”

【三一】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译文】

陆澄问:“知识没有长进,该怎么办?”

先生说:“为学必须有个本源,从本源上下功夫,循序渐进。道家用婴儿作比喻,也十分精辟。婴儿在母亲腹中,只是一团气,有什么知识?出生后,一开始能哭,继而能笑,再然后可以认得父母兄弟,再然后可以站立行走,能拿东西能负重,最后世上各种事情都能做。这都是因为婴儿的精气日益充足,筋骨力量日益增强,耳目的聪明日益增长。并不是婴儿一出生就可以推究到这个地步。因此才需要有个本源。圣人达到‘天地各安其位、万物生长繁育’的境界,也只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培养出来。后世的儒者不明白格物的学问,看到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便想在初学时就达到这样的境界。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先生又说:“立志下功夫,就像种树一样。刚有根芽的时候,还没有树干;等到有树干了,还没有树枝;有了树枝之后,才会发叶;发叶之后才会开花、结果。起初种下根芽的时候,只需要栽培灌溉,不必想到往后的枝、叶、花、实。空想这些有什么用?只要不忘栽培灌溉的功夫,何必担心没有枝、叶、花、实?”

【三二】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译文】

陆澄问:“看书却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该怎么办?”

先生说:“这是因为仅仅在文字意思上探求,所以才不能明白。要是这样,还不如专做朱子的学问。朱子的学问看得多了,意思自然能理解得明白。只是朱子的学问虽然讲得十分明白,但对于自己却终其一生而了无所获。所以必须在自己的心体上用功,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地方,需要返回自己的心中去体会,这样自然会想得通。《四书》《五经》也不过是说这个心体。这个心体便是道,心体明白,即是大道彰明,两者是一致的。这即是为学的宗旨。”

【三三】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译文】

“‘让心体空灵而不为外物所迷,各种事物的道理存于心中,万事万物则会自然呈现。’离开了心,便没有什么道理;离开了心,也不存在事物。”

【三四】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译文】

有人问:“朱子说:‘人之所以要学习,不过是学习心和天理罢了。’这句话对吗?”

先生说:“心就是性,性就是天理。将‘与’字放在‘心’与‘理’之间,难免是将心和理分作两边了。这一点是为学之人需要善加观察体会的。”

【三五】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

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译文】

有人问:“既然每个人都有这颗心,这心就是天理,那为何会有善与不善呢?”

先生说:“恶人的心,已然不是心的本然状态了。”

【三六】

问:“‘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此言如何?”

先生曰:“恐亦未尽。此理岂容分析?又何须凑合得?圣人说精一,自是尽。”

【译文】

陆澄问:“朱熹说‘条分缕析可以使得天理极其精确、不至于混乱,然后加以综合就可以让天理最大化而无所不包。’这句话如何?”

先生说:“恐怕不确切。天理怎么可以条分缕析?又怎么能够加以综合呢?圣人说精研专一,已经把天理的意思说到位了。”

【三七】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译文】

“反省体察是在有事时的存心养性,存心养性是在无事时对天理的反省体察。”

【三八】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译文】

陆澄曾经向先生请教陆九渊在人情世变上下功夫的学说。

先生说:“除却人情世变,就没有别的事了。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事变也都体现在人情里,关键是要维持心绪的中正平和,而要维持心绪的中正平和关键在于独处时要恪守本己。”

【三九】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我国古代的独具风格的一部奇书,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方面,均有涉猎,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热门推荐
  • 争奇斗艳

    争奇斗艳

    重操旧业的艺妓驹代偶遇少女时代的客人吉冈,重新俘获他的芳心,吉冈抛弃包养多年的艺妓,有意为驹代赎身。期间驹代爱上了歌舞伎演员濑川,偷偷幽会,利用濑川的表演功底和人脉为自己排练准备在演艺会上表演的舞蹈,虽然在演艺会上大放异彩,却遭到同一家艺妓馆的菊千代妒忌,同时驹代和濑川的私情也被吉冈识破,吉冈遂抛弃驹代,转而为菊千代赎身,帮助其自立门户。驹代和濑川的感情并非一帆风顺,得不到濑川养母的承认,濑川也因驹代时刻强调自己有恩于他感到发腻,后来另结新欢君龙,抛弃了驹代。就在驹代万念俱灰时,艺妓馆老板娘去世,老板首次得知驹代的凄惨身世,劝住准备一走了之的驹代。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独宠丑颜皇妃

    独宠丑颜皇妃

    容貌倾城又如何,容貌丑陋又如何,当朝无后,后宫唯一皇妃,貌丑,吾皇却独爱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怪兽:怪兽部落的见证(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怪兽:怪兽部落的见证(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兴风作浪的海蛇、海洋中的不明潜水怪、加那利群岛水域海怪、长白山天池怪兽、新疆喀纳斯湖怪、尼斯湖怪物的来历、阿拉斯加海湾海怪、福州左海湖水怪、青海湖出现精灵水怪、神农架长潭水怪泌阳铜山湖水怪等内容。
  •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她是万能天才少女,科学家们引以为傲的成功实验品,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炸死,离奇穿越到一具赤果裸的身体里。这位正是慕容家的大小姐,在这个以实力为尊、阴谋当道的世界里,慕容大小姐却连最基本的玄功都不会,更可气得是,见了男人她就垂涎欲滴的犯起花痴,除了她爹慕容枫以外,慕容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把她当成了调侃的对象。心狠舌毒的二姨娘,口蜜腹剑的三姨娘,同父异母的四个妹妹,还有那些觊觎他们慕容家庞大家业的人。现代天才少女是何许人也?她可是拥有最最优良的基因,受过最最精锐的训练,她的人生座右铭:挡路者,杀无赦!【片断一】丫环:小姐,您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了?瀛雪:应该是怀孕了吧!(漫不经心的翻阅着书,云淡风轻)丫环:……(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下巴快要掉下去了!)【片断二】产婆:慕容老爷,大小姐生…生了(欲言又止)慕容枫:是男是女(一脸紧张)产婆:是个小少爷。(怯怯地)慕容枫:好,好,我慕容家终于生出了个带把的。(欣喜若狂)产婆:可是…他长得…有点奇怪。(吱吱唔唔)慕容枫:只要是带把的就行,我慕容家总算有后了。(依然沉浸在欣喜中)【片断三】玺儿:娘亲,为什么外面的人都说我是妖孽?瀛雪:那是因为他们妒忌你。玺儿:可是…为什么只有我是紫瞳?瀛雪:这也正是他们妒忌你的原因。【片断四】丫环:小姐,有个男人送来了好多金银珠宝,他说…是小少爷的爹。(慌张的跑进来)瀛雪:珠宝留下,让他走。(优雅的轻啜一口茗茶,一脸平静。)丫环:可是(欲言又止的模样)玺儿:可是他长得很帅对不对?青鸾姐姐呀,娘说过,长得越帅的男人越靠不住!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要学会淡定(四岁的粉嫩小童语重心长的劝导声)丫环:是,小少爷。(耷拉着脑袋,懦懦的望了一眼那个粉嫩的小男人。)【此文美男多多,过程略NP,结局一对一,幽默诙谐,偶尔腹黑。】推荐自己新文:《强宠——画皮丑后》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吻小小小老婆》推荐好友佳作:《重生——前妻买一送一》——乔茉児《穿越男兽国》——夭水无邪《市长夫人》——南宫晚晚《勾魂宠后》——尹爱儿《在后宫打牌的悠哉日子》——相濡以沫2012《兽性总裁的狂野娇妻》——夜神翼慕容瀛雪:由亲亲【蔚藍櫻】抱回家养!玺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灵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雪
  • 规避创业风险有绝招

    规避创业风险有绝招

    本书是为了帮助那些从未尝试过创业,对创业有强烈渴望,但创业风险意识和知识比较薄弱的读者,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在参考、借鉴大量国内外创业领域最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新生代创业家的真实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阐述了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的方法与要点。 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以及正在迈入创业行列的有志之士、企业管理人士和普通职员,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迪,更好地规避创业风险,找到创业的沃土和成功的捷径,并最终取得成功!
  • 帝女秦香

    帝女秦香

    她创世之女,天界琼华帝女。她世分崩离析在即,看她如何力挽狂澜,完成天地使命。
  • 肉门

    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秘密情报组

    秘密情报组

    秘密情报组1933年10月,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伯力的秋天,风和日丽,山林尽染,满眼望去,五彩斑斓,真是一个美丽的金秋。突然,在通古斯卡河畔的树林里,蹿出一位穿苏军制服的中国青年,只见他拼命地奔跑,还不时回头张望。这时,两名苏联士兵从草丛中跃起,拦住他的去路。青年急忙往旁边一闪,顺势跑开,一名苏军士兵见势立即扑上去,两人厮打在一起。“砰!”苏军士兵被击倒在地,青年猫腰钻进了树林。两名苏军士兵气急败坏,端着步枪就要射击。忽然,从树林中走出一位佩戴中校军衔的军官,用手势阻止了他们。
  • 沉住气,成大器

    沉住气,成大器

    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很多人表现得比较浮躁,没有耐心,静不下来。面对太多的诱惑,人们的功利思想、攀比思想太严重,不够自信、忌妒别人。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修身养性,做到沉得低,跳得远;沉住气,成大器。本书以解决奋斗者们心中的疑惑为出发点,对人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心态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对失败者错失机遇的原因、成功者走向巅峰的技巧进行了考证,从最要害处切入,最根本处谈起。书中融合了大量历史典故、名人逸事等,使枯燥乏味的说理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和人物串联起来,有效地避免了单纯性说理给读者带来厌倦的感觉。希望本书能给读者的心智带来启迪,给奋进中的人们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