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500000002

第2章 坎坷英雄路(1)

艰难的家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战火纷纷、民不聊生的乱世中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中国。在这些英雄之中,有一位被尊称为“冯诗经”的英雄,他就是著名的北洋将领、直系军阀教头、代理大总统冯国璋。

成年后的冯国璋,虽然有着显赫的功绩以及令人仰慕的地位,但是年少时的他,却有着一个十分艰难的家世。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我们的这位英雄,走过了一条十分坎坷不平的成长道路。

1859年1月7日,正是中国大地上动乱不堪的时候,直隶(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城北的西诗经村里,在一户贫寒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冯国璋,字华符。据说,这个男孩降生时,哭声特别响亮。当时,在场有位能掐会算的老先生就说,这个孩子不简单,要么一世荣华,要么一世孤苦。果然,五十八年后,冯国璋在北京宣誓就任代理大总统。而在这之前,他也尝遍了各种人间苦难,让人不禁觉得他的生命似乎在冥冥中早已注定。

我们都知道,成名后的冯国璋被尊称为“冯诗经”。对于这个美誉,冯国璋本人也是十分喜欢。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十分文雅的别名呢?这还得从中国近代官场名人的一件趣事说起。

在中国近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官员,人们一般喜欢用他们的籍贯或者出生地名称,来作为他们的称呼。之所以这样做,既是为了尊敬,也是为了表明地以人为贵,哪里出了名人,哪里就跟着名扬天下了。于是,李鸿章就被尊称为“李合肥”,张之洞被誉为“张南皮”,袁世凯则被称作“袁项城”。很明显,合肥、南皮和项城,便是这三位清末民初达官贵人的冢乡。

相应地,在冯国璋出名以后,他也被人尊称为“冯河间”,因为他的祖籍便是直隶省河间府。河间这个地方,其实自从战国时期起,就十分有名。

那时,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河间“置都军城”,河间因此成了东西交通的要道。北宋年间,从河间通过的御道,也就是专供皇帝行驶的道路,由原来的东西向改成了南北向,因此河间的地理方位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河间依旧是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关口。

实际上,河间真正有名的并不是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是这里出了不少的名人,称得上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从春秋时期与管仲交好的鲍叔牙到汉代著名的“毛诗”传人毛苌,从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到金元名医刘完素,都是河间名人之中的佼佼者。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到了冯国璋功成名就的时候,人们便依照习惯,尊称他为“冯河间”。河间人也因为又出了一个当世的英雄,而十分自豪!

不过,相对于“冯河间”这个尊称来说,冯国璋本人和那些真正与他关系近乎的朋友、同僚,却更喜欢“冯诗经”这个别名。大家知道,冯国璋虽然是河间人,但是他更具体的籍贯确实在河间的西诗经村。也因此,成名后的冯国璋才被人们尊称为“冯诗经”。但是,这不禁让人觉得十分奇怪:像前面说的李鸿章、张之洞和袁世凯等人,都是以自己家乡的州县名称作为别名,可是冯国璋为什么却更喜欢以一个村庄的名称作别名呢?

一般的解释是,冯国璋的家乡意识很浓,他更加喜爱自己的出生地西诗经村。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理由就是,冯国璋是以西诗经村为荣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冯国璋出生的西诗经村,可不是一个哪里都有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小是小,但是绝对的“名见经传”。我们都知道,《诗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属于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的经书。这部经书在注释和流传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毛诗学派。

而冯国璋出生的西诗经村,就是汉代毛诗学派大师毛亨的侄子毛苌曾经著述和讲学的地方。

实际上,西诗经村和相邻的东诗经村最开始就叫西村和东村。之所以改成现在这个名字,就跟毛苌到这里来讲学有关。

在毛苌生活的年代,有一位十分爱好学问的地方侯王,他就是河间献王刘德。这个刘德,按照史书的评价,是一个“历节治身,爱古博雅”的人,这一点让毛苌非常敬慕。于是,他就来到河间,在刘德府上做了一个“诗博士”,也就是熟稔诗经的博士。

对于博古通今的毛苌,刘德自然也是十分器重。因此,他就在西村和东村附近给毛苌专门修建了一座“君子馆”,让他专心讲授《诗经》。当地的老百姓见来了一位经学大师,都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君子馆”来求学。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为了纪念毛苌,当地的人们便把西村和东村改成了西诗经村和东诗经村。

既然自己的出生地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冯国璋自然也就引以为荣了。他喜欢“冯诗经”这个别名,也就相当的顺理成章。除此之外,冯国璋之所以更加喜欢“冯诗经”这个别名,还跟东、西诗经村是块风水宝地有关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年毛苌来到这里之后,曾经和好友一起在附近游玩。突然,他看见了很大一片稀疏的树林,从远处看去似乎像生长在一个盆地里,而走近了看却又像生长在一个土丘之上。看到这个景象,颇懂风水的毛苌不禁赞叹这是一块“绝好之地”,还对好友说这里是古沙龙盘踞之所,有朝一日必有龙飞于天。于是,这块“风水宝地”便被当地人称作了“黄龙湾”。

让人觉得十分有趣的是,很多很多年后,冯国璋的远祖迁到了诗经村,而黄龙湾不知从何时起也成了冯家的祖坟所在地。一生相信风水迷信的冯国璋,自然也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他甚至在临死前,还专门叮嘱家人一定要把自己安葬在这块坟地里。在他看来,这必将给自己的后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其实,还在冯国璋生前,就有人说冯国璋之所以能够位居人臣,乃至当上代理大总统,全都是靠着这块风水宝地的庇佑。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冯国璋在世时,才会对诗经村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眷念之情,他更喜欢“冯诗经”

这个别名也就很自然了。

看到这里,有人会好奇,冯国璋的祖先是什么时候搬到西诗经村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应该对冯家的家谱做一番考究了。按照百家姓的来源,冯国璋的冯姓其实是来源于周朝时的毕姓。这位远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叫做“高”。后来,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便把“高”分封在了“毕”这个地方,因此公子高也就成了“毕公高”。

那么,这个毕姓怎么演变成冯姓的呢?原来,毕公高有一个后代叫做毕万,他在西周时期的晋国当大夫。当时,晋国的统治者叫做晋献公,他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君主。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国力强盛,一连灭掉了周围的好多小诸侯国。而毕万也由于在这些兼并战争中功勋卓著,因此便被晋献公赐封在了魏。

毕万有一个后代,跟着父亲一起,被封为了“华侯”。这个华侯有一个孙子叫做“长卿”,他的采邑,也就是供养他的地方叫做冯城,位于今天河南荥阳市的西面。于是,从那时起这一支毕姓的人便改成了冯姓,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大,到了后来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了这个姓。

至于诗经村中的冯氏一族,也就是冯国璋的祖先,则大概是在明朝永乐年问从江苏、安徽等地迁过来的。这个说法,依据的是《冯氏壹支家谱》。

这本书是在冯国璋功成名就之后编写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显出冯氏一族的显赫地位。不过,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在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编写这个家谱的时候,只能从迁入诗经村的第三代祖先冯禄作为这一支的始祖了。

从这个家谱可以看得出来,冯禄到冯国璋之间将近四百五十年的历史之中,冯家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冯国璋的祖先之中,最有名的便是九世祖三兄弟。兄弟三人中的大哥名叫冯大任,担任过武德骑尉;二哥叫做冯清任,做过廪贡生。至于老三,也就是冯国璋的曾高祖名叫冯克任,则是一个太学生。

在这位曾高祖的严格家教下,冯国璋的曾祖冯敬修做过贡修生,祖父冯丕振也是太学生。可以说,冯国璋这一支算得上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这样的一个家族,自然也就成了诗经村中的名门望族。实际上,冯家在诗经村不仅名望高,而且也是最富有的家族。据说,在冯国璋的祖父也就是冯丕振那一代,冯家就已经成了诗经村的首富。当时,冯家拥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冯家大院。这个大院又分成东西南北西院,其中正西院住着冯从善一家,正东院住着冯志桥一家,正北院住着冯响平一家,而冯国璋的祖父冯丕振一家则住在正南院。

这四兄弟不仅住着“豪宅”,而且有着不少的田地。最富有的是冯从善和冯响平,各自有着六七百亩的田地;冯丕振稍微差些,有三百亩地。就连最差的冯志桥家里面,也有二百亩田地。这样的家财,别说是在小小的村子里,就算是在河间乃至河北,都算得上是大户人家。

如此大的一个家族,自然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然的话,家族一旦后继无人,再大的家财也会被很快坐吃山空。冯家的祖先是通过读书获取的功名利禄,因此冯家的长辈在后代的求学上十分用心,都希望家族的书香能更加浓郁。

然而,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符合理想的。本来,冯丕振的儿子,也就是冯国璋的父亲冯春棠曾是一个锐意进取、一心想要通过勤奋攻读飞黄腾达的年轻人。但是,性格十分暴躁的他,却在一次岁试的考场上闯了祸:当时,一个调皮的考生故意污损了他的试卷,眼见自己的辛勤成果被人糟蹋,冯丕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和这个考生在考场上打了起来,闹得整个考场都无法继续考试。主考一怒之下,干脆将冯丕振开除了功名。从此以后,冯丕振就再也振作不起来,整天游手好闲,甚至四处闯祸,成了让冯家人头疼的一个族人。不仅如此,冯丕振很快就发了疯,加上不善经营,于是冯丕振这一支很快就衰落了。到了冯国璋出生的时候,冯丕振一家的家境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

不过,幸运的是,冯丕振找了一个贤妻良母做妻子。也正是靠着这位贤妻良母的维持,冯丕振一家才挺过了难关,慢慢发展起来。她就是冯国璋的母亲孙钗。

孙钗是河间十里铺人,父亲名叫孙申如。孙申如家里也曾经十分富有,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只不过,孙钗嫁到冯家的时候,孙家也有些破落了。

尽管如此,孙家大小姐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十分称职的贤内助。

她见丈夫对于科举灰心失意,曾经努力地规劝,想让他能振作起来。

不过,很快她就发现,自己这样做是徒劳的。面对整天只知道喝酒解愁、日渐消沉的丈夫,孙钗只好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个时候,她从小学得的一手好针线活起了大作用。正是靠着辛勤的纺织和刺绣,加上勤俭节约,孙钗硬是没有让自己的孩子们因为经济原因而荒废学业。可以说,冯国璋后来的文武双全,跟这位伟大母亲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孙钗一共给冯丕振养育了四个儿子。其中,老大名叫冯佩璋,曾于1877年获得了“恩贡考充八旗官学教习”的功名。本来,他是可以继续上进的,但是家庭经济状况日渐败落,因此作为老大的他只好常年经营戏班赚钱。老二名叫冯蕴璋,1873年考取了拔贡,后来当上了侯选州判。老三名叫冯琥璋,曾是文痒生,后来在家乡开馆授业。老四就是冯国璋,小名四儿,成名后熟人都称他为“四哥”。

小时候的冯国璋,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聪明孩子。由于出生书香世家,因此他五岁便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识字了。打下一定的基础之后,七岁的冯国璋进入了诗经村的一家私塾就学。在那里,他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对于这些课程,年幼的冯国璋掌握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于是,没过多久,私塾老师便允许他正式进入四书五经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中国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必学课程,学习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过,天生聪慧的冯国璋却并没有被这些课程难倒。在私塾学习的五年时间里,他基本上能够将四书五经中的主要篇章背诵下来,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看到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私塾老师十分高兴。他很有远见地对冯国璋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不简单,是走仕途的好料子。

听到老师对冯国璋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冯丕振和孙钗自然也很开心。他们意识到,应该要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经过商量之后,他们把冯国璋送到了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的一家更大的书院——毛公书院就读。

实际上,冯丕振和孙钗之所以要这样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已经十分窘迫了,灾荒年的时候甚至都无法自给。就算是年景好的时候,冯国璋的学业也是靠着本村的亲戚朋友资助,更别说碰到天灾人祸了。但是,冯国璋是块读书的料子,又不能因此而耽误。无奈之下,夫妻两人才决定向冯国璋的外公求助,让外公孙申如帮助他完成学业、考取功名。

在前面我们曾说,冯国璋的外公孙申如本来是一个财主,但是冯家衰落的时候孙家也逐渐衰败下来。尽管如此,孙申如面对女儿女婿的请求,还是一口答应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亲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家里的境况要比女儿家略微好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孙申如十分喜爱聪慧的外孙冯国璋。在这位老人眼中,冯国璋的确大有前途。

同类推荐
  •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图说世界名人: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热门推荐
  • 乐之本源喜之城堡

    乐之本源喜之城堡

    引发了一场前所末有的……,令人费尽脑思。
  • 英雄纪

    英雄纪

    中国首部以彝族奴隶社会、摩梭母系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西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之旅,您将领略到一幅古老的彝族奴隶社会和神秘的摩梭女儿王国画卷。
  • 倾国风色

    倾国风色

    世界那么大,传闻总是不会断,如何在这些传闻中生存如何面对这些纷扰成了我们要探寻的谜团。
  • 驭兽王妃可定国

    驭兽王妃可定国

    他逃婚,被人追杀,逃进了密林,她一个初级驭兽师,刚出山就误跌入山崖,他和她好的坏的都一起经历了,她保护了着他,两人火花四溅。他讽刺的说:“一个女人连饭都不会做,你还不如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她火冒三丈,一脚差一点要了他的小命。报复还是爱上了他,沉默片刻,她不得不承认,她真的爱上了这个闲人王爷。人人都羡慕的皇后位置,不知烧了几辈子高香,她却不想要。这是一个恨生爱,危机四伏,最后终于修成宠婚的故事。
  • 朱颜改

    朱颜改

    那是一把二十四骨的纸伞,伞上绘了一只羽翎纤长的彩凤,细雨沾湿了伞面。执伞人穿一双墨绿的绣鞋,在京城的朱栏玉栋下,缓缓游荡。张铭不过是一个送菜人,他挑着沉甸甸的青菜,走在通往朱府偏门的石桥上,忽然,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绝色美人。细风吹起了美人的面纱,张铭看到了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女人,虽然那女人的脸,自得透明。但那的确还是张铭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人,因为在那之后,张铭就死了,张铭觉得,自己死的时候,好像还闻到了那女人身上轻柔的香气。
  • 火龙神器阵法

    火龙神器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罪后霸宠

    罪后霸宠

    “朕是你的夫,你的天,你叫朕走开,想叫你的宇哥哥上吗?你给我记住,在你身上烙下印记的是朕,你要是敢背叛朕,朕就让你生不如死!”与敌人同归大海,却在一片乱葬岗中醒来,满目的尸体,浑身的鲜血,遗失的记忆和恶魔般的男人对她的百般凌辱,她,生不如死。真相大白,却只是为了一个可笑的误会,记忆回归,她带着一身绝技离开。飘逸如仙的男子将她从绝境救回,从此走进她的心里,可惜,相爱不能相守,一声炸响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婚礼,从此,咫尺天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家范典母子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母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燃犀传:火焰丝

    燃犀传:火焰丝

    火翼和冰鳍是传说中的“燃犀”少年,“燃犀”即是指能够与彼岸世界“沟通”的人,这对长相极其相似的堂姐弟自幼生长在古城香川里。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传说、灵怪、秘仪却很自然地融入姐弟俩的日常生活中……这是火翼、冰鳍姐弟遵照诺言,经历重重困难和种种奇遇,将龙神阳炎送回家乡大海的故事。
  • 妖妃来临:乱世天下

    妖妃来临:乱世天下

    她,曾经受过自己家的背叛,自己所爱的人的背叛,自己最好姐妹的背叛,为什么呢,为什么她的命运就是如此,她,不甘心。傲世重生,她带着所有的仇恨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但是她,不再是从前的她。“别在怀念过去的顾轻歌,她早就死在了你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