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500000003

第3章 坎坷英雄路(2)

就这样,冯国璋来到了三十里铺,平时就在外公家吃住,同时就读于毛公书院。在那段时间里,冯国璋至少在生活环境上有所改善,得以安心读了几年书。不过,有时也难免受些气。毕竟,这里不是自己家里,外公家的其他表兄弟的白眼乃至欺负,冯国璋没少受。这是一件十分无奈的事情,可以说是世态炎凉,也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或许正是由于很早就熟悉了人情冷暖,冯国璋在毛公书院就读期间非常刻苦。在这里,他进一步学习了古代的经书。同时,在史书和算学方面,冯国璋也十分感兴趣,下了不少功夫。

当时,毛公书院有专门讲授《史记》、《纲鉴》以及数学知识的老师。冯国璋最喜欢的便是数学和史书。据说,他能够将《史记》上的“世家”、“列传”全部背诵下来。在数学方面,由于他长期的钻研,尤其是“通晓算术”,因此使得他能够在进入北洋武备学堂后,再回河间参加科考,并被录取为了附生案首。除此之外,冯国璋的算术素养,还在他后来独立编纂和审订兵书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好奇,在一个教育上更多注重科举考试的时代,冯国璋怎么会热爱上数学呢?实际上,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当时的毛公书院里有一位堪称“数学大师”的著名学者白广川先生。这位先生跟他的父亲白品一都是著名的数学家,平生最厌恶的便是科举和八股。幸运的是,他们家里十分有钱,因此可以不用通过科举谋取生路。

这父子两人由于不愁生计,因此一生都在浩瀚的数学典籍中钻研,甚至连当时已经传人的西洋算学书籍也都有所涉猎。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加上头脑聪明,使得白广川成为了清末民初屈指可数的著名数学家,写作出版了好几本数学名著。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初学易解》、《九归算法》和《添元》等融合了中西算学精华的著作。

正是在这位数学大师的影响下,冯国璋才喜欢上了这门学问,而且最终成绩斐然。据说,1875年,毛公书院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冯国璋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尤其是专门讲授经书和史书的吴震先生,更是对冯国璋非常器重。在这位老夫子眼中,冯国璋将来绝对能够仕途坦荡,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他便亲自主持,把自己的妹妹吴凤许配给了冯国璋。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往往出人意料。1876年,河间举行了三年一度的府县秀才“岁考”。带着所有人的期望,冯国璋参加了这次考试。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按理说饱读诗书的他应该能够一举中的。但是,结果出来后,包括冯国璋本人在内的所有师友、亲朋都大吃一惊:冯国璋竟然名落孙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冯国璋虽然博览群书,但是一直以来却对科举考试的重要工具八股文并不在行。据说,当年岁试的题目“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很明显,这句话出自《论语》。对于这个经典名句,冯国璋肯定十分熟悉。

上场后,他就胸有成竹地开始作答。从最开始的破题,到接下来的承题都没问题,不过当他按照八股文的要求写到评议这部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心中似乎没有一点灵感。之前的文思泉涌,现在变成了才思枯竭。

无论冯国璋怎么思考,都想不出一点有用的文句来。无奈之下,他只好运用自己的博学,从经书之外的其他古籍上套用评议。虽然最终试卷上写得洋洋洒洒,但是这肯定不符合八股文写作要求的。就这样,第一次的岁考,十八岁的冯国璋失败了。

消息传来之后,所有人在震惊之余,都觉得十分不平:连冯国璋这样优秀的读书人都得不到功名,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尤其是冯国璋的老师吴震,更是愤愤不平。

不过,再气愤也无济于事。现实的办法,就只有重头再来。就在冯国璋第一次岁考失败那年,他和吴震的妹妹吴凤结了婚。不得不说,这次婚姻对于当时的冯国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吴凤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这样一来,冯国璋就可以完全静下心来,全力以赴三年之后的岁试。

然而,三年之后,二十一岁的冯国璋再次从考场上败下阵来。这次失败的根源,依旧在于他在八股文写作上的欠缺。此时的冯国璋,用著名作家公孙訇《冯国璋年谱》中的话来说,真的就是“屡试不得志”。前路究竟在何方?一时之间,冯国璋陷入了困境和迷茫之中。

想来想去,冯国璋觉得,自己之所以老是失败,跟没有得到精通八股文写作的名师指导有很大关系。如果再这样自学下去,将来还是会接着失败。

于是,他决定到更加高级的学校去深造。然而,当他想到这里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去高级学校深造需要盘缠和学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又该从哪里去筹措呢?

在冯国璋最为艰难的时候,他得到了堂叔冯甘棠的资助。1881年,冯国璋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保定,顺利进入莲池书院深造。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河北的莲池书院是一家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1881年12月,当冯国璋来到莲池书院时,正是这个书院的全盛时期。当时,吴汝纶、黄彭年、张裕钊和何秋涛等著名学者,都在这里担任教职。其中,吴汝纶专门讲授经学,黄彭年则主讲考据学,张裕钊主讲文章章法和写作,至于精通史学的何秋涛则主讲历史和地理学。

对于这样一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冯国璋自然是十分向往的。不过,当时的莲池书院在新生入学上有这样一个规矩,就是不管求学者是否已经考取了秀才乃至更高的功名,只要想进人书院就读,都必须参加每年正月举行的书院入学考试,而且成绩必须合格才予以录取。

因此,当冯国璋12月来到书院时,就只能先作为旁听生跟班随读。到了1882年的正月,他参加了书院的入学考试。幸运的是,这一次,他一考即中,顺利地成为了莲池书院的正式学生。

虽然在人学这一关上,冯国璋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实际上,莲池书院是一个很适合那些不用担心生计的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地方。在学制上,莲池书院规定,根据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时间,学制上一般实行三年制。学生只要在三年内考中了任何功名,比如考取了秀才,或者由秀才考取了举人,就可以毕业了;如果三年时间内没有考取,只要你拿得起钱,就可以继续在书院就读。

这样的规定,对于那些有钱人家的读书人来说,很明显是十分方便的。

但是,对于冯国璋来说,却非常奢侈。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可以供冯国璋在环境清幽的书院里三年接着三年的耗下去呢?此时的冯国璋需要的是尽快通过读书、考试谋求一条生路。

就在他入学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用光了堂叔资助的钱,因此又面临着辍学的严酷现实。不过,冯国璋还是不想就这么放弃。他几次找到校方,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他的诚意感动了学校领导,同意让他在书院勤工俭学,帮助管理住宿、图书馆和食堂,从而获取一定的报酬。

然而,这些钱对于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没有坚持多久,冯国璋就在书院呆不下去了。无可奈何之下,1883年,冯国璋辍学回了老家。

武校出了秀才

冯国璋虽然想当个文化人,却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家里困窘的经济局面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理想。

退学后的冯国璋本来想在家里一边自食其力,一边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以谋取仕途上的发展。很显然,这段时间冯国璋的日子过得十分的艰难,然而,他的好运终于还是降临了。1884年,正当他为再次名落孙山气恼时,却突然听见自己的叔祖冯士块已投奔淮军的消息。

在辈分上,冯士块是冯国璋不同房的爷爷。这个老人做人十分灵活,他曾经于1870年考取了举人。谁知,他却一直没能顺利当上官。于是,冯士块便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到驻屯在天津小站的淮军盛字营做了一个负责文案的文职军人。

冯国璋听说冯士壤已投奔淮军的消息,觉得这未尝不是一条出路,至少比自己现在这样没事闲着强多了。再说,以前冯国璋还努力学习过古代的兵书和作战计策,而且素有心得。因此,冯国璋便决定走一条文人投军致仕的路子。就这样,冯国璋毫不犹豫地参了军。

冯国璋参军那会儿,湘军领袖曾国藩已经去世了。此时得到朝廷重用的,是淮军领袖李鸿章。由于功勋卓著,李鸿章当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他所统帅的淮军,自然也就跟着调防到了直隶。

作为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依照“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略,向西方列强学习各种先进的近代军事、科学技术。而冯国璋投笔从戎的时候,李鸿章正在天津开设水师学堂和电报学堂,招收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以为清廷储备军事人才。可以说,冯国璋的参军恰逢其时,也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就这样,1884.年末,冯国璋告别了自己的亲人,也告别了曾经的文人梦想,走上了一条光荣而又充满荆棘的戎马之路。

由于冯士壤在淮军中担任文书,因此这一年刚好25岁的冯国璋也来到了天津大沽口,投在淮军盛字营下面,做了一个普通的士兵。当时,淮军盛字营首领的名字叫做刘祺,跟冯士壤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正是凭着这层关系,刘祺对冯国璋还是很照顾。

起初,冯国璋只是一个炊事兵。后来,刘祺见这个小伙子十分机灵,就让他跟着一个管带,做了勤务兵。冯国璋做了勤务兵之后,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就经常帮助这个管带处理一些文书。

他为人谦和,因此人缘不错,越来越受到刘祺的信赖。刘祺曾经好几次与冯国璋交谈,印象甚佳,认为这个小伙子不仅知书达理,而且为人勤恳,是个可以造就的人才,这就为冯国璋后来的发达奠定了很好的人际基础。

就是在兵营里,冯国璋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那段时间,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来到叔祖在军营的屋子中读书。只不过,这时他看的书,不再是那些古代文化经典了,而是一些近代军事书籍。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冯国璋掌握了不少军事作战的知识。

也就在冯国璋刻苦攻读的时候,1885年的6月,李鸿章在天津创立了北洋武备学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专门军事学校。这个学堂的开设,自然是为了进一步储备军事人才。因此,从这一年的7月开始,北洋武备学堂就在淮军的各个营里选拔学员。

根据事前的设想,这个武备学堂在体制上准备仿照西方各国的陆军学堂,延请德国人当教官,主要教授天文、舆地、格致、测绘和算术等学问。同时,还要让学员们掌握炮台、营垒的构筑方法,以及马队、步队、炮队的演习和军队的行军、布阵、分合、攻守等军事知识。

实际上,这个暂设于天津水师公所内的武备学堂,按照李鸿章最初的设想,是要招收一些淮军中的低级军官进来学习军事知识,以进一步将他们培养成为军事将领。然而,当时的淮军,大部分低级军官都是些目不识丁的武夫。不仅如此,长期的旧军队作风,还让他们十分难以管教。因此,他们在进入武备学堂之后,可能只有极少数优秀军官才能学进去那些军事作战的文化知识。

无可奈何之下,李鸿章只得改变了最初的设想,增加了一个新的规定,即淮军的士兵,只要略通文采而且愿意习武的,就加以录取。这样一来,读书多年,虽然没有考中科举,却可以说得上是略通文史的冯国璋,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加上冯国璋跟上司的关系处得好,刘祺便更加愿意提拔这个年轻人。

新的规定一经下达,刘祺便根据“文员愿习武者一并录取”的规定,毫不犹豫地把冯国璋的名字报了上去。1885年9月,冯国璋由盛字营的一个学兵,正式成为了武备学堂一期的步兵学员。

那一年,跟冯国璋一起入学的同学,还有日后赫赫有名的段祺瑞、梁华殿、王士珍和王占元等人。成为武备学堂的首批学员,冯国璋为他日后立足军界,铺下了一块重要的基石。从此以后,他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北洋武备学堂成立后,最开始准备实行一年的学制,目的是能够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但是,很快李鸿章等人就发现,设置这样的学制,不仅学员们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学到那么多知识,就连教授们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一年之后,北洋武备学堂又延长了学制年限。从第一期学员入学的1885年9月,到这批学员1889年7月毕业,一共花去了四年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上面讲过的那些教学任务。

正是在这四年时间里,冯国璋从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军人。可以想象,曾经饱尝经济困窘和考试失败的冯国璋,是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上进机会的。

学堂中虽然按照李鸿章的规定,同样讲授中国传统的经史学问,但是在此时的冯国璋看来,既然成了军人,就应该抓好本职。因此,一进入武备学堂,冯国璋就十分注重各项军事知识的学习。他不仅刻苦钻研天文、舆地、格致、测绘和西方的军事理论,而且还认真、反复地学习各种行军、布阵、攻守以及设营、垒炮台等技术知识。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讲述了,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天之骄子霍去病!出版社与秦汉史学家力荐:这是迄今为止,将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结合最完美的有关霍去病的历史小说,历史底蕴深,文学造诣高。作者倾情八年创作,参考了正史、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巨量的匈奴、游牧民族、西域等史料和著作,把关键重大历史事件自然巧妙融入故事,积极正面反映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当汉帝国向匈奴发起反击战之时,匈奴内部亦发生夺位之乱,身有月氏王族血统的月歌在流亡中被关中大侠郭解之子郭允和汉廷贵族霍去病所救,三人机缘巧合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一起投身从戎保疆卫国。曾经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却因各自人生际遇和立场不同,最终决裂,并在汉帝国对匈奴用兵的舞台上,相互扶持或斗争着。
  •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自传,讲述其从一个苏格兰穷小子一步一步成长为钢铁大王的故事,他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积累起巨大的财富,然后又主动地、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社会,用于启蒙人类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这是一部鼓舞无数美国青年的作品。自传还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颇富艺术鉴赏力的卡内基。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热门推荐
  • 请君来,剑出鞘

    请君来,剑出鞘

    一座没有王朝的江湖,儿郎提刀,佳人披甲。有位公子策马而来,还江湖一个江湖。
  • 龙帝破天决

    龙帝破天决

    背负使命,兄妹背井离乡。年少不轻狂,一路杀向九天。红尘中刀光剑影,乱世中唯我独尊。得红颜,取天下笑傲苍穹。这里,少年励志,红粉佳人,血雨腥风,你的血液永远是滚烫的!
  • 血荒记

    血荒记

    一棺一世界,一海一星辰;一广袤无垠的修行界,大到无法想象!这是一座古老的庞大世界,一直以来,众多修士踏上修行之路,甚至修仙之路……修行界,一共有九万九千九十九颗庞大的星辰,待到归来之日,形成九九连星,一把剑,穿过了九九连星,一句古老的话语传出:黑暗源头,虽我犹仙……
  • 萧少的小狂妻

    萧少的小狂妻

    “老公,我想睡..........”大总裁“好”某男扑上去“老婆你好坏”第二天抓狂“能听我把话说完吗?”某个人用无辜的眼神看着她扶额,不是说好冷漠无情不近女色残酷无情吗?这是真的吗?
  •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一本让你真正触摸到孩子内心的书。青春期来了不可怕。资深青少年心理专家,20年独特破解孩子成长中叛逆的秘密,给予千万家长以借鉴,成功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 与你等天明

    与你等天明

    她,吴澜,竟然也有穿到平行世界的机会。可是这里只有两座城,一条连接城市的道路。作为这个世界的新人,她处处小心,却还是得罪了人。好不容易,想要好好爱一个人,却发现从头到尾,她都是在自作多情。他,平行世界的管理者之一,遇见吴澜,他以为是上天对他的馈赠。谁知,在他付出了真心以后,才发现,她,根本爱的不是他。
  • 暖婚甜恋0a

    暖婚甜恋0a

    在某幼稚园“喂,你等下我吖”突然啪叽一下,四岁的晓溪扑倒了前面的九岁男孩。“你为什么老追着我”“因为你以后会是我老公啊”
  • 战兽隼狼(兽王系列)

    战兽隼狼(兽王系列)

    兰虎加入到东联邦政府谈判组保镖队中,暗中保护着谈判组中的重要人物。在东西联邦政府各自派出最高规格的代表与对方谈判时,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优势,谈判桌外的争斗也逐渐白热化……沙祖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手段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军队的频频失利令他决定孤注一掷,密谋将东西联邦政府的谈判组成员杀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东西联邦政府群龙无首,很有可能就此被沙祖扳回局面。一时间,沙祖身边集中了苏尔、黑鹰王纳特和独孤霸三大超一流高手,并由加利亚城城主金铎率众强者围杀东西联邦政府的护卫队和保镖队。千钧一发之际,兰虎挺身而出,与隼狼合体……
  • 岸边的蜻蜓

    岸边的蜻蜓

    《岸边的蜻蜓》收录短篇小说《给我漱口盂儿》、《歌哭》、《五月八日的一条红腰带》、《周末》共5篇。
  •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22个爱情故事,22种跌宕人生。他们一个个都爱得小心而慌张,一路情事,既有身体的坚守,也有内心的一片狼藉。原来,一次恋爱,一个手势,一句诺言,都是他们爱之人生的一种隐喻,不在此时,也在彼地,皆成未了之愿未尽之缘。他们,将拧巴、卑微、纠结和悲凉,一一呈现,又将你温暖打动。不为争执。不为解释。只求默默还原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