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800000007

第7章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6)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地方性知识,因为现在,就是说强调中国有中国的一个地方性知识,西方有西方的一个地方性知识,所以这两个法律体系是不相容的,因此是没有办法借鉴的。那么,它批判主要针对的是西方的法学传统,这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线性的发展观的传统上的。所谓线性,就是把中国社会看成是一个传统社会。所以,你的法律观念、法律程序,当然你是不是有程序,它不承认,就说这些东西都是传统社会所创造的比较落后、比较愚昧的东西。但是,相对而言,在这个线性的基础上,西方社会是发展在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这个地方性的知识观念,比较强调乡规民约,或者强调中国法律的一些特殊性,人情等等。这些人,就我的理解,其中的一个理由,是要在知识论上批评这种线性发展观,就是说,不承认某种法律体系是高于另外一种法律体系的,不承认所有的法律体系要追随那么一种更高级的法律体系的,也就是说,不承认这种发展的方向是必然的。按照《大分岔》(这是一个历史学的作品)的基本意思,它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线,有的时候这两种路线可能没有办法比较,你用一种路线的价值观,来分析另外一种的路线的价值观,也许是不适当的。所以,在我理解中,知识论方面,它们有这样的一种预设,那么这里边,给季卫东教授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普遍主义的发展观可以讨论中国的法律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说事实和规范的问题。因为比较强调地方性知识的学者,通常会认为自己的研究是一个从事实出发的研究;而比较现代派的,或者说维护西方的,维护一种现代性的法律系统的这种学者,是一种从规范出发的研究,就是说在他的脑子中已经预设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愚昧的,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他已经有了这么一些规范,已经有了这么一些分类,然后去看一个具体事实的时候,比如说,这个事实发生在中国,是中国农村的一个法律现象的时候,实际上很容易把这些现象和脑子中的这些规范、这些类别联系起来,然后把这个现象放到某一个类别里面去,比如说是文明的还是愚昧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这些学者就认为,他们实际上是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规范出发的;而从知识论上来说,他们反对从规范出发的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案,或者是研究的策略,认为从这个规范出发,这些规范不过是一些在别的社会已经出现的东西,或者是已经研究起来的东西,如果你从这些规范出发,无非是一个传播者,但你不是一个研究者,一个研究者的重要作用是要发现新的东西,提出新的规范;如果说,你只是希望中国的一些事情符合一个已经有的规范,我听到有的学者就提出来说,这个是一个二道贩子。当然,这是一个很情绪化的说法,我觉得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含义,就是这个传播者的角色和研究者的角色,他们把自己定位为是一个研究者的角色,可以发现新东西,而这个新东西与西方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从规范出发。因此,事实和规范的关系以及对于研究者的知识论这个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这也是一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有一些学者会认为,程序正义会缺少一些弹性,就是说,当某一个事件达到伦理极限的时候,它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原来程序的规则来显示出一种弹性,使它更大地接近于公正,认为程序正义好像很死板。我举个例子来说,这是我去年听到的一个例子,我不知道跟这个是不是那么准确地吻合,但是也可以举这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就是有一个村里边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经常在村里偷东西,抢别人的东西,有时候别人不给他的时候,他就划别人两刀,总之这个年轻人就是作恶多端,全村人都很恨他,但就是制服不了他,如果他偷了一点东西,报告了警察局,最多是把他抓去拘留两天,就又放回来了,但他下次还继续这样做,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头痛。

结果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就和父亲发生了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父亲用什么东西打了他一下,一下就打到他比较致命的地方,一下把他打死了。这个打显然不是谋杀,而是在争斗过程中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定义为一个自卫,总之是一个失手吧。他不想打死他儿子,但是一下就把他打死了,此后依据法律程序父亲就被带到这个县公安局去了,然后用这个法律的程序来诉讼。诉讼的时候,这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几百人都坐到那里旁听,老太太都坐在地下,就想看看这个结果究竟是什么。如果这个结果是要定他父亲的杀人罪成立,把他在监牢里关几年,或者是怎么样的话,他们就要抗议。

由于这个压力存在,迫使法官改变了他们原来准备判的那个结论,最后就是宣布他父亲无罪。因为在那些老百姓看来,这是在为民除害。

但是,这件事情符合不符合法律程序?如果根据程序正义的话,他是否应当为失手(不叫杀人的话)付出某种代价?法律是否能够很公正地解决这个问题?好像看起来这个判案最后是很有弹性了,其实他是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去判;如果按照法律程序的话,即使是象征性的惩罚,这个父亲也是要进牢的。所以,有的学者会觉得程序正义会缺少弹性,那么怎么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些问题当中,比较关键的一点还是普遍主义的一个观念,如何在中国的法律事实当中发生作用的问题,以及人类的冲突比如说发生在中国的冲突或者说发生在美国的冲突,日本的冲突,欧洲的冲突,这些冲突有没有一种人类的共性的存在?可不可以使用一种共性的法律系统来处理?其实,最基本的还是要回答这些问题,以及所有的人,包括欧洲的人,美国的人,中国的人,对法律的信念,是不是建立在一个比较相似的一些伦理的基础上的?

比如说这些地方的百姓是不是都追求公正,而他们对公正的看法是不是基本上是一样的,是不是都追求善,是不是都追求某种伦理,是不是在这些方面都是一样的。如果要是一样的,那么很显然,一个普遍主义的法律能够建立起来;但如果说不一样,确实他们有他们的公正观,我们有我们的公正观,那么就没有办法再建立起来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程序。所以,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其实是值得去答辩的,以便去澄清好多误解。

季卫东:

谢谢张静教授的评论,每一个意见都抓到了点子上。我觉得非常好,也使我有机会在这些问题上展开,说明我自己的观点,非常感谢!而且张静教授她采取了一种很中立的态度,来把两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出来。我觉得非常好。

我对这个问题先进行一下简单的回答。首先是第一点,就是关于后现代法学对现代形式主义法学的批判,就是形式有没有办法证实实质性正义。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战后的法律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这里。哈特和富勒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的。这个问题,首先我要用一个反问来回避这个问题对我的批评,然后我再正面地阐明这个问题有可能往哪个方向展开。就是说,形式没有办法证明实质性正义的话,反过来说,实质性正义是否有办法达成普遍性的共识?我觉得可以提出这么个问题来,就是说,如果实质问题上我们大家都能达成共识,那也行,不成为问题,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问题这么复杂,我们能不能在实质的问题上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战后的法学理论中,有几次大的争论,哈特和富勒是非常典型的。到了后来,哈贝马斯和liule之间的争论同样在这个问题的延长性上,liule更强调程序的正义,而哈贝马斯更强调伦理性、合意的真理,大家都达成共识的真理这一面,所以哈贝马斯更强调实质性的这一面;但是,在1987年之后,哈贝马斯明显修正了他的立场,往程序这方面来考虑,因为本来这个过程就是在强调理想的对话状况下。这个理想的对话状况是什么样的,就是程序设计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他本来的理论空间已经有了程序化的契机,到了最后,当他在实质性的正义上走不过去了,因为合意的真理究竟如何来达到,当他回忆过去的时候,他在1987年之后开始转向程序,所以最后才有了在邓正来先生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里翻译过来的程序主义的民主观,这是他的一个变化的轨道,所以我在这里没有给出结论;但是,这个变化对大家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有帮助,我想这问题不会马上解决,这问题还会争论几十年、几百年,因为这是永恒的主题,法哲学里面永恒的主题,不会很快解决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地方性知识的问题。对我来说,我是反对信息发展观的,我一直认为多元化的发展是必要的,而且中国社会本身就有一定的多元性,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也存在着线性的发展观,无论是过去的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主义,还是包括我们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种线性的发展观,都认为人类必然有几个发展阶段,最终要天下大同。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个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多元发展观,我们对它进行批判的时候,一个是线性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剩下第二个问题,就是有没有普遍性的、普遍主义标准的问题。因为你强调的地方知识,对我们意味着一部分争议是不能试验的,所以关键在这个地方,有没有普遍主义的问题。对我来说,我认为有一部分是有普遍主义的,有一部分是没有普遍主义的。我承认有一部分没有普遍主义的,这个我想是没有争议的,但是我还承认是有普遍主义的,有的人可能认为一点普遍主义也没有,那么我认为是有一部分是有普遍主义的,这一部分可能会发生争论。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有没有可比性,如果你承认不同的地域性知识之间可以理解,可以进行比较,这就好办了,我觉得至于是否真正地具有普遍主义的东西,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我们往后再说,我首先提出来有没有可比性。如果承认地域性知识之间有可比性,那么就意味着,既然有可比性就可以比出高下来,就会有更好的选择,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然后大家都在讨论更好的解决方案中,我们就有可能在这个方面达成一致的看法。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可比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认为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可比性,那么我们如何建立法治秩序,甚至如何建立社会秩序,因为大家都有一个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可以比较?那岂不是天下大乱吗?所以对地方性知识的问题,我做出这样一个回答。

第三个关于事实和规范的问题是这样的,就是说,首先,我觉得张静教授很客观地介绍了一些批评的意见,我觉得这个批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一点标签化了,就是在强调规范这方面似乎过了些。实际上,我认为事实和规范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对我个人来说,当强调规范的时候,当然它强调的是一种演绎性的思维;当强调事实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一种归纳性的思维。这个地方,实际上我自己包括我原来写的那些论文,大家可以看出来,归纳性思维的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那么我在归纳性思维可以适用的这个部分究竟是怎么看的,这个很重要。这个地方,我想提出两个因素,可以作为参照性,就表明在这个立场上,纯粹从世俗角度把我所主张的立场看作一种规范的立场是不适当的。

在我的论文中,我提到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功能是否可以等价,其实我特别强调功能可以等价,就是说,我们不一定完全跟西方走同一条路,而且在西方那里也有不同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有一个社会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这点应该承认。

这个时候才会承认存在有不同的模式,比如说经济发展,你发展我也发展了,中国有中国的模式,这都可以的;问题是这中间有个功能等价,我们能够很有效地来发展经济,这一点你要是承认的话,那么好,事实和规范之间的界限就会出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表现在含义上,首先含义本身就是价值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事实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个就是规范,价值就是规范,地域性知识提供的很多东西就是规范,这是规范这不是事实。第二点,就算我们把它看成是事实,含义性的事实的话,含义性的事实有没有可以沟通的一面,如果不可以沟通,我们就自说自话,大家都关起门来;但是社会存在的话,它必然存在沟通,必然存在沟通就会有一个可沟通性的问题,如果存在着可沟通性的问题,那么必然要有普遍主义的设定,这个设定不是说包揽一切,但是必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从这一点上,我可以回答主题了,这是第三个问题。

同类推荐
  • 消弭冲突:解决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

    消弭冲突:解决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推进,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剧烈变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也随之深刻调整,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增加,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且其频率和烈度仍在呈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成果,以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研究为主线,以边疆民族地区的法治保障为视角和切入点,以田野调查为重要手段,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诉讼法学的严谨和周密,对这些事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相关机关处置措施的利弊得失,挖掘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性及引发这些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群体性事件的事前法律预防、事中法律化解控制到事后法律处置三个阶段深入探索并提出了符合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需求的法律机制。本书以社会法学的广袤视野、人文关怀的博大胸襟和宽厚理论的坚实基础探讨和拓宽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力求从根源上消弭社会冲突,达到解决个案兼惠及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10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精神卫生服务,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法与行

    法与行

    本书是编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典型案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出强调了维护社会治安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过罚相当的原则等这些都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处罚法定的原则和“过罚相当”的原则,更符合法治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约请立法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专家对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作提纲挈领的说明,重点提示适用重点、难点。
  •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土地管理法》等与其相关条例、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黄帝问玄女兵法

    黄帝问玄女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曲素诀辞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悠悠与岁月浅浅

    时光悠悠与岁月浅浅

    女:“你从来都是原来那样,未曾明白过我的心意。”男子没有理会,转身要走,而另一位男子拉起女子的手说:“不管过去的你怎么样,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唯一”
  •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他们会发生怎么样的趣事呢?情景一:“楚沐辰,我的东西呢?”“东西?什么东西?”“我需要的资料啊!你不会忘了吧。”“好像是,你等一下,我给你拿去。”“哎!你省省吧!我自己去!”情景二:韩熙雅?:“楚沐辰,我……我喜欢你。”“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没关系。”“楚沐辰,连校花你都拒绝,不知道谁能入得了你的法眼。”“你!”【白落雪脸红中】实名验证以后,就不用在书评区看了
  • 山村养鸡大亨

    山村养鸡大亨

    既然都重生了,那还犹豫什么呢?喜欢的事情,就去干啊。赵青山觉得,人没必要活给别人看,自己喜欢养鸡,就高高兴兴得去养得了!等有一天,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现代信息技术养鸡大棚,看着漫山遍野散养的土鸡,看着销往世界各地的订单,他会自豪的说,养鸡,也是很有前途滴。你们喜欢吃鸡吗?喜欢吃鸡,就找赵青山!
  • 柑橘浪漫

    柑橘浪漫

    两年前,在教育局当副局长的老常渐渐厌倦了城市的喧闹拥挤,他十分倾心野外的宁静和新鲜空气,便辞职来到离城三十多里的冯村,租赁一千亩山地,种植了上万棵柑橘树苗。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泉而饮,耕田而食。老常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感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犹如年轻了十岁。 如今,望着万紫千红、郁郁葱葱的山坡,老常伫立山顶,欣赏世外桃源的美景,感叹人生的美好:闲时做山中野鹤,忙时做村野农夫。夫复何求? 这天上午,老常正要到后山上割些荆条用于扎院墙篱笆,忽见一个年轻女人慌慌张张地往山上跑来,身后有一群人喊叫着狂追。
  • 孤枫绝涯

    孤枫绝涯

    枫与涯本是孪生兄弟,一场变故,让两兄弟成就两段不一样的人生。
  •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魔妻难追:我的师父很诡异

    魔妻难追:我的师父很诡异

    世上太多无奈之事,人总以为自身不会有弱点,直到真正有一天来临之际,才会明白自己是那样的愚蠢。他是荒芜大陆至高修炼之地长青门的左护法,纵横九州强大神秘莫测,生性冷漠,杀戮嗜血,曾经以为终身不会有逆鳞,直到遇到她。她是魔界奇幻异生的宠儿,生来便带心,天赋异灵,却有着为人不知的过往,爱过恨过,却不知为何而活,她只认为只有心死了就不会再受到伤害。过往:长青门,未央殿。墨心抬眸浅笑:师父,你是在这里等人吗?曲夕瑞垂眸看了自家徒弟一眼遍看向了远方,语气轻描淡写,为师谁也没有等,谁也不会来。墨心嘴角裂得张扬,笑弯了眉眼:师父,你骗人,你明明就是在等一个人,我知道你喜欢一个漂亮的姐姐,你就是等她。曲夕瑞眉头轻蹙:心儿,为师不骗人,我谁都不喜欢。昔日:长青门,绝情谷中。墨心紧握手中的水晶石,脸上带着笑意却是别样的冷,“师父,我最后问你一遍,你相信我吗?”曲夕瑞眉目冷漠,菲薄红唇轻启,话语却是那样的伤人,“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你也不意外。”“师父,那你最好记住今天的话,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你也不意外。”墨心没有多说什么,简单的重复了一遍他的话,简单却又决绝,知道没必要再说什么了,墨心毅然转身,纵身跳进了众人所期待看到的通往蛮荒之地的结界。后来。长青门,未央殿。“太师叔,你在这里那么久,就没有想过离开长青门,到别的地方看一看吗?”曲夕瑞眉目染伤:“不了,曾经有人与你一般问过同样的问题,那时…”“那时怎么了?”“没有什么。”曲夕瑞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径直离开了。那时候的我没有在等人,而如今的我却是在等一个不归之人,若是重来,我定当不会把你再弄丢了。---------------------------------------------------------------------------------------------------------------------------------张遥年自白:那些年,人人都说,有一个属于高岭之花的人喜欢我,我也觉得这个冷如冰山的人是喜欢我的,只是,我却知道他并不爱我,直到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出现,我才真正的知道,我并没有猜错。曲夕瑞自白:我以为我喜欢的人是她,却不知道待自己幡然醒悟之后,那个最重要的人却再也抓不住了。
  • 婚色迷人

    婚色迷人

    迷人的夜,繁华的X市沉浸在绚烂的霓虹中,高级夜总会“纸醉金迷”那豪华的大门口,停放着数辆世界名车,衣冠楚楚的公子们在妖娆女人的拥护中,高傲的仰着头步入了另一番天地。这里的包厢皆是玻璃纹花壁,那紫红色的百叶窗轻轻一拉,外面那灯光炫目的T台便可尽收眼底。劲爆的音乐,疯狂扭动的人群,浓郁的香水,鲜艳的红唇。几名辣妹在T台上,与身材健硕的男子贴身热舞,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