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之阿起皇陵
子楚死后,赢政继位(后世称此时的赢政为秦王政),加先父谥号为庄襄王,母子楚夫人为庄襄太后。由于年纪尚小,便由庄襄太后听政。一个青楼女子,年纪还不到30岁,哪有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因此执政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吕不韦的手中。秦王政虽然对此心有不甘,但人小言轻,朝中臣子没谁会把这个黄口乳儿的言语放在心上。因此秦王政只好听从母后的建议,尊吕不韦为“仲父”,晋爵文信侯。后人常以此作为吕不韦是赢政的生父证据之一,然而这是出于对我国古代礼制不了解造成的。在我国古代,家庭中的男孩按出生的先后顺序被分别称作“伯、仲、叔、季”,也就是长子、次子、三子、四子。举例来说,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名叫孔仲尼,也就是说他排名第二,所以后人又管他叫孔老二。“仲父”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二叔”,通俗点说就是干爹。秦王政是出于对吕不韦的尊敬才如此称呼他的。这种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早在殷商末年,周武王就称姜尚(即姜子牙)为“尚父”,这比吕不韦的“仲父”更为直白,但谁也不认为周武王是姜尚的私生子;后世的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也称诸葛亮为“相父”,但好像也没人说诸葛亮是刘禅的亲爹吧?
有了吕不韦主持朝政,秦王政便开始忙些其他事情。即位之初,他便开始大修陵寝。其实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王政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王政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但他此时年仅13岁,即使按照当时的平均年龄来说,也还有几十年好活,这么早就准备后事,其中的奥妙何在?有一则传说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当赢政坐在宝座上、沉醉在一片万岁呼声中时,曾幻想永远不离开人间和豪华的宫殿,于是听信了方士们所编造的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边居住着仙人的美言,并派方士徐福带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到海中的仙山上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但是徐福一行入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有民间传说,他们来到了现在的日本国定居,在那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以后,赢政也认为“长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是靠不住的事,所以他转而特别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其实,赢政自即位后不久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则传说经不起历史的证明,其中真实的原因何在?这便需要从他的性格上去分析了。
当年秦王政被子楚和吕不韦抛弃在赵国之时,见到了在深宫内院不可能见到的世态民生,更见到了生老病死的残酷轮回。富人还好一点,穷人死了,不过是一张破席裹尸,乱坟岗子中草草安葬,后世子孙如有发达的一天,连祭拜祖先之地都无处寻觅。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不管在上面写上什么,一生都难以擦去。秦王政的心就在那时写上了对死亡的恐惧:他害怕死亡,更不想自己死后被草草收尸。如今他是一国之君,而且是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秦国之主,有权力更有能力为自己修建一个足以让后世仰望的陵寝。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年仅36岁就匆匆离去,在位仅三年的他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修建归宿之地,秦王政不愿沦落到父亲的地步,因此在即位之初便开始了骊山陵的破土工程。此举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效仿,也算是秦王政的一个创举了。
从秦王政元年(前246)到二十六年(前221),由于统一之战的影响,骊山陵的修建工程只是停留在选址、策划及初步奠定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之上,真正形成规模还是要在二十六年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这十年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加修建的。
关于秦陵为何选址于此的问题,历代考古学家也众说纷纭。
骊山一直是一个写满了众多传奇色彩的风水宝地,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妃褒姒就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杨玉环(杨贵妃)也在此修建了名贯古今的豪华浴池——华清池,二人乐而忘国,最终洗出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最终也没再次抬起头来。
民间传说中,秦王政也与骊山有着很深的关系。相传赢政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赢政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最终一命归西。这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从中人们也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出赢政与骊山似乎有些缘分,他的长眠之所也选在了骊山脚下。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处宝地究竟以什么样的魔力吸引着赢政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像赢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对于赢政选择骊山之阿建陵的缘由的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解释道:“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也就是认为骊山的背阴面产金,朝阳面则盛产美玉,赢政贪恋这里的财富,所以决定睡在这里。此说在学界沿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具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不疑。
单从表面上来看,《水经注》的解释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赢政当年仅是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骊山盛产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被吕不韦架空的小国君的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实际上,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赢政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赢政的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
“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葬在芷阳的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妻,赢政的高祖母)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赢政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赢政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另外,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有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干脆把自己埋在山巅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君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延续了“依山造陵”的流行趋势。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脚下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嶂。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从风水角度来说,骊山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地。它不仅依山,而且还环水。
除了北临渭水之外,在秦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还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则日:“骊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知道在当时秦陵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建造的,以后历代皇陵也都基本上继承了这一建陵思想。
骊山陵破土动工了,从此骊山脚下整整热闹了37年。而秦国后宫也没死气沉沉,这里的热闹程度,要比骊山陵的建筑工地火爆了许多,使得生性暴躁的秦王赢政,第一次大开杀戒!
难以启齿的后宫丑闻
秦王政即位后,忙着修建陵寝、学习为君之道;而掌握着国家大权的吕不韦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只剩下庄襄太后无所事事了。此时的她虽有听政之名,但决定权控制在吕不韦的手中,操心受累的事都由吕不韦去做,她只是坐在那里装装样子罢了。
庄襄太后新寡,而且年龄还不到30岁,寂寞深宫,她无法忍耐。好在情夫吕不韦现在可以随意出入禁宫,又与太后恢复了两性关系。其实二人从庄襄王病重时起,就过住甚密,到现在更是肆无忌惮,幽会的次数越来越多。宫娥彩女大都是太后的心腹,自然守口如瓶;朝臣听到风声,也都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秦王政还是个少年,不知其中隐秘,于是两个人暗地往来,又做成了一对夫妻。
对于吕不韦,庄襄太后是既钦佩又爱怜。她钦佩吕不韦的机敏和老谋深算,她是吕不韦所有计谋的知情者和见证人。作为女人,她对吕不韦处心积虑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她更看重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她对眼前的状况也感到心满意足,儿子前途远大,她又能与意中人时时相会,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她多么希望这种日子能够天长地久、永不改变啊。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庄襄太后常常有意在年幼的秦王政面前称道吕不韦的好处。秦王政年纪尚小不懂事,哪里懂得这其中的奥妙?虽然他也不想把权力全都交与吕不韦,但以他的岁数及经验来看,对当傀儡一事一时也无可奈何,只能顺着母后的意思,让吕不韦继续代替他当秦国的国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吕不韦年纪越来越大,对风流之事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而秦王政却是越来越成熟了。纸难包火,一旦被秦王政得知了此事,老吕的脑袋可就得换个地方呆了。于是他决定摆脱庄襄太后对他无休止的纠缠,让别人顶替他在庄襄太后床上的位置,同时也为自己找一个替罪羊。
吕不韦差人四下打听陛欲强盛的男子,门人很快禀报,成阳闹市有个无赖缪毒,以大阴著称,附近淫荡的妇人都争着跟他来往。新近又因奸淫触犯刑律,正等候判决。
听到这个消息,吕不韦十分高兴,急忙派人将磐毒保释出来,留在府中当舍人,准备等待机会再献给庄襄太后。
为了试磐毒的本事,也为了诱惑庄襄太后,吕不韦设计了一个让缪毒显露本领的计策,并故意使人把此事当作奇闻说给庄襄太后听。等吕不韦与庄襄太后私会之时,庄襄太后果然向吕不韦打听磐毒的情况,尽管神情有些羞赧,可是话语中分明透露出欣羡之意。见时机已到,吕不韦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开始时庄襄太后还顾忌着自己的地位和颜面,不肯点头,但经不住吕不韦花言巧语陈述利害,便答应了。
接下来的事情吕不韦都谋划好了,他先派人告发磐毒犯有奸淫罪,依照秦律当判腐刑(阉割),接着又买通行刑人员,真戏假唱,使用李代桃僵之计让磐毒躲过了刑罚;最后拔掉磐毒的胡子眉毛,装作他被阉割的样子,混在内侍之中送进后宫。第二天,庄襄太后重重奖赏了吕不韦,以表谢意。没几天,庄襄太后与好毒已是打得火热,形同夫妻。
那缪毒果然本领非常,相处不久,年纪已经不小了的庄襄太后竟然有了身孕。这下二人可慌了神。那年头又没有人流一说,怀了孩子只能生下来;对一般人来说,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生下来顶多是多一张吃饭的嘴而已;然而庄襄太后的身份却不一样,一国的太后竟然做出如此丑事,传了出去岂不令人不齿?情急之下找到了吕不韦。吕不韦出了个主意,让庄襄太后谎称有病,再让姆毒贿赂卜师,故意称宫中有鬼,当远避西方200里之外。
此时的秦王政对干爹和老娘的关系也有所知晓。传说有一次,秦王政晚上从庄襄太后所居住的宫外经过,听到了屋里吕不韦气喘如牛和庄襄太后娇喘吁吁的声音。对男女之事已有所了解的秦王政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来说,还无法撼动吕不韦的权势,更不想让自己的母后蒙羞,于是用紧紧咬住舌头的办法来强压怒火。由于用力过大,竟然将自己的舌头给咬断了!这也就造成了以后他说话是“豺声”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