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100000001

第1章 总序换个角度看大师(1)

如何看待同时代最有成就与地位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大师或大家,关系到传统价值观与现实评价体系。

中国现在有没有大师?谁可以被称为大师?近些年来,总是不断有人就此争议不休,肯定论者大都是名家大家的学生或朋友,极尽鼓吹赞扬之能事,动辄就“高山仰止”;而否定论者大都是没机会被称为大师的,同时对被捧为大师的大大不以为然,其观点大都不外乎说中国现在无大师,谁都没资格被称为大师。其实,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大师是对一个行业、一个专业的出类拔萃者的美誉,理论上讲,有两个层面的定义,一是纵向的,也就是从古至今同专业领域最杰出者;二是横向的,也就是和同时代的同行相比,成果最多地位最高者。此外,在口语中,“大师”还是文化艺术专业晚辈后学对专业有成的长者的尊称。换句话说,当今之世,大师说有就有、说无亦无。即使是对真正的大师,也不必过分迷信膜拜,张之洞说得好:“大家者,气体较大,所造较深,所能较多耳。若谓大家兼有古今之长,此目未见众集之谬说也。”《书目答问二种》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01页)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有保留地欣赏、学习、研究、继承。

我在自己主编的报刊上长期开设“大师访谈录”专栏,还出过《大师谈艺录》两巨册图书,不言而喻,是主张“有大师论”者。不过,我清醒地知道,由于上个世纪从晚清到民国军阀混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运动连连,中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几乎无人幸免,我曾总结出一个“20/20理论”,也就是在1949年未满20岁与在1976年已满20岁的,准确地说是1929年至1956年期间出生的中国人,在文化学术知识修养上程度不同地普遍先天营养不良,是受灾的一代,是毁掉的一代,因为从“反右”到“文革”的2O年知识劫难,没有谁能做到置身局外谁要说“举世皆醉我独醒”能够始终读书、学习、研究、写作,未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干扰,那是诳人的谎言,20年不读书、不学习足以废掉第一流的天才,而1929年以前出生的到今天最年轻也80岁左右了,垂垂老矣,1956年以后出生的最大也才50岁出头,对文化艺术专业来说,还有些小(何况还要扣除1966年到1976年10年时间)。所以,在今天文化艺术界要找到真正能做出前无古人、天下无双的成就而被公认为大师者,实在不合理的奢望。被荒废了的十几年,是无法弥补的缺陷。在最严格意义上来衡量,21世纪的中国文化艺术确乎是没有大师的。然而,世间万物都是比较而言的。

即使是在文化最萧条的时期,也会有与众人相比更有学问、更有才华的人。

大师的价值不仅在于著作与成就多么高,而在于让从事同样学习与研究、创作的人们有效法、景仰的榜样。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大师的存在就是努力进取的动力,追求卓越能使人生更加充实、更美满、更幸福。从人类文化的传承角度,大师担负着引导时代的使命。因此大师是文化艺术的希望,没有大师的时代是可悲的时代。

在文博书画领域,启功、黄苗子、吴冠中、王世襄、许鸿宾等可谓有口皆碑的大名家,称他们为大师,应当是名符其实的。作为后学,我有幸逐一登堂入室多所请益,这种机会相当难得,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不可复制的。

现在把我与诸位大师的谈话记录整理成册,附以专题研究或纪念文章,相信对文物、博物、书画有兴趣的读者能在史料、观点或治学方法上有所助益。限于个人才疏学浅,尽管我无一例外地遍读其著作,但还是对诸位大师的成果与建树所知所见极为有限,因此,文中定有差误。用个比喻,这套丛书就相当于是一个学生的听课与请教名师的笔记或作业,笔记与作业都不可能与老师所讲授的一毫不差,无庸置疑,精华是老师的,差误是学生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而西谚有云“所有比喻都是跛脚的。”(我亲耳听到一位20\20的前辈领导在会议上一字一顿地说成了“所有比喻都是蹩脚的”。)有必要说明的是,总体而言此书与其他同类题材图书有所不同的是作者的独立的立场。我至今不曾拜任何一位文博书画名家为师,因此,在与大师们的访谈中,也始终保持着相对更为客观、理智的心态,我研究大师、敬重大师、欣赏大师、学习大师,但是并没拜倒在哪位大师脚下,更不以哪位大师的学生或门生、弟子自居,在与大师来往以及整理写作的过程中,我非常清醒地自我定位在一个访问者、一个客人、一个同行的角色上。我一直认为,作为受过系统现代教育的学者与研究者,在与名家泰斗进行比较严肃与正式的讨论时(这些访谈往往是在闲聊、说笑一样的气氛中包含很严肃与正式的话题),平等的意识与正视(而非仰视)的角度更符合学术精神、更有益于知识的交流与问题的探讨。从事新闻传播职业,与社会方方面面人士接触,上至王公权贵,下至贩夫走卒,如果没有等量齐观的平常心,很容易媚上欺下,而难以达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我对大师的兴趣完全是学术与艺术方面的,其余一无所求,所谓无欲则刚,既无心在名位上攀附,也无意在利益上揩油借光,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得到如此多的权威名家的认真郑重的接待,答疑解惑,传经授道,成为接受过同时代最有名望的大师们指教的幸运儿。

因此,我所写的也就是我自己真正所想写的的话,既不是为人代言,也不会阿谀奉承、曲学阿世,赞美或批评都出于同样的立场,也即为了自己更为了读者而提问、求知、思考、判断。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大师谈艺录》一、二卷出版后,对书中所介绍的二十几位书画界大家、名家,我只在机会方便时分别当面赠给了阳太阳、启功、黄苗子、秦岭云、王世襄、袁运甫等有数的几位以样书,其余的前辈我甚至没有打一句招呼,这不是我不懂礼貌,而是因为老先生年事已高,我不愿意轻易打扰,更不想献功讨好。因为我写的书不是为大师树碑立传、包装炒作,而是为公众负责任地介绍大师。只要读者接受并喜欢我的书,就可以了,说到底,我是为读者而写,不是为大师而写。

值得指出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文博书画大师多享高寿,我在《大师谈艺录》里多次对此有所议论,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修身养性,而文物收藏与书画研究创作,都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保健。俗语有云“人见稀罕物,必定寿限长”《武松传》中国曲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文物古董书画都是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慧与才能的精华,能够多多观赏、多多接触,必然会得到美的滋养与熏陶,而这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化社会环境中,是极为难得的纯净享受。作者的最大愿望是这套丛书能给读者增添一些轻松与快乐。

李潇潇编辑对这套书非常重视,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对书名也特别认真地进行推敲,在博客上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定为现名,意思有两层,一是大师说,也即访谈录;二是说大师,也即评论、研究大师的文章,二者合一,简省中间一字,便为《黄苗子说黄苗子》等等。在付印前发现坊间已有类似书名,不过,都是自说自话性质,与拙著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也便不再另择书名。

同类推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钱钟书家族: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钟书家族: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基博、钱锺书、杨绛、钱媛……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饱览群书、博古通今者大有人在;精多国语言、学贯中西者不乏其人;专于治学又擅创作者,也不只一人……但钱锺书是独特的,他从儿时起便“锺”情于书;沦陷孤岛的战乱岁月,他将平日里积攒的种种不屑不满化为“忧世伤生”的诗话集《谈艺录》与长篇小说《围城》;历经十年浩劫、走过一个花甲后,他那些“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的批注,对世相种种的感悟,渐渐汇成历史、现实、人生的大江大海,积淀为浩瀚深沉的扛鼎之作《管锥编》。最终汇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民国才子有一股今日不复再见的气质,在那个独特的时代里,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性格,演绎着人生翩翩风采。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们有着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又曾被多少人误读?本书以唯美的笔触,为读者还原那一段段璀璨的传奇故事,讲述那些民国男子的款款深情,人生得失;为读者拾起那些陨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贵老故事,还有那些久违的感动。
热门推荐
  • 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纯爱·英文馆)

    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纯爱·英文馆)

    《新月集》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请注意汽车

    请注意汽车

    如果一切顺利,从城西客运站坐车,有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赶天黑前,他是能回到老家,睡在自己的炕头上了。这时,他也看见,一辆公交小中巴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从马路上向人行道冲撞了过来,正在车站等候的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叫声……张达娃想对周围的人群喊一声请注意汽车,但没等他喊出来,就感觉自己倒下了。疼痛是剧烈的,又是模糊的。但他紧紧怀抱着怀里的盒子,盒子里有儿子的骨灰,也有他储藏的两万多元。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特工者的复仇之路

    特工者的复仇之路

    一个下雨的夜晚,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眼前一黑,女孩晕倒在路边……她为仇恨而活他却让她做回了快乐的自己,可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却让她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再见她时,她还是她,只有在没人的情况下才让他深刻体会到他和她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真的回不去了吗?这要试过才知道。她能否拨开重重迷团找到凶手,报仇之后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书生的思念

    书生的思念

    火夜风华年轻时的诗歌,伤感的思想,纯真的爱恋,朦胧的心念。
  • 快穿系统:这跟原来说好的不一样

    快穿系统:这跟原来说好的不一样

    莫名其妙晕了过去,醒来后不过两分钟再次晕了过去,江律之觉得自己大概是个废人没错了。所以,这个系统是假的吧:“0804225,为什么这次你不让我选择任务等级?”『说得好像上次让你选过一样……』“……???你上次不是有问吗这次怎么不问了?”『噢,上次啊,搞错流程了。』“……”这还不是重点:“0804225,我怎么觉得任务对象好像有点不对劲?”『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都很正常。』“哪里正常了???他都想弄我了!!!”『……抱歉,因宿主个人为了完成任务做出的所有行为而产生的任何蝴蝶效应系统概不负责。』“???”【本文1v1,因江律之眼瞎产生的任何误会作者概不负责。】
  • 宁静剑

    宁静剑

    风花江湖里,雪月武林中.侠客求绮梦,红尘舞长空.管我鸟事.
  • 重生之皇商妻

    重生之皇商妻

    重生前:天真可爱单纯小商人一枚。重生后:腹黑阴险毒舌大皇商一只。她,生前被陷害,被夺取性命,看着心爱的人跟陷害她的人幸福终老。既然上天愿意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从最根本上,她要灭除家里祸虫。从最基本上,她要拍死家外狂蜂。从最源本上,她要驯服有用忠犬。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