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5000000005

第5章 修身篇(4)

圣人云:“贵莫贵于志向圣贤,贱莫贱于不知耻,贫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文天祥又说:“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以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意思是读书是为了成就圣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对此的感悟是:“存天理,去人欲。”保持良知良能不变,去掉私欲而纯全天理,将心止于至善,而不偏离。

《大学》中引用《诗经》说的话:“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叫声清脆的黄鸟,在茂密的森林中寻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筑窝。孔子发出感叹,连鸟类都知道将自己安置在最安全的地方,难道人类不知道让自己的心住在最安全的地方吗?人类还在为自己的生命方向和归处而迷茫吗?难怪圣人发出这样的哀叹,事实如此,我们是否问过人生的真谛?是否问过生存的目的?是否问过生命的意义?

难道每天就是为了三餐一卧倒而活吗?

老子的《道德经》云:“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日静,静,是谓复命。”我们种一粒麦子,最后长出千万粒麦子,由一本,散为万殊,最后万殊归于一本,这个过程叫归根复命。树高十丈,落叶归根。水流百川,仍归大海。鸟飞千里,终归巢穴。人由道而生,最后又回归自然、回归大道,这就是归根。求知的最高境界就是知本,知道生命的本来,知道大道的本源。

只有在了解宇宙本源,了解学问的真正目的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学问有个正确的态度,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做学问、用学问,来回报社会与国家。

可见,物质与精神不可偏废。物质是需要,精神是重要,故先要注重道德学问的修养,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老子说:“绝学无忧。”孟子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说:“仁德,是人要保住的心;义行,是人要依循的路。放弃这条路而不跟着去走,丧失这颗心而不知道去寻找,真是可怜啊!一个人的鸡和狗走失了,知道去寻找;但是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习及请教的原则没有别的,就是要找回我们迷失在外边的心,找回本来就具有的道德与智慧。”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了悟生命的源头与归宿,人生就有了方向而不再彷徨,心灵自然就获得安静,在心安理得之余又能思虑人生真谛,从而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生命将得到真实而圆满。做学问的关键在于“知止”,只有在“知止”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技能,造福于人类。即先做人,后做事。那么,究竟如何做生命的学问呢?

子日:“好学近乎智。”我们需要博览圣贤留下的经典,并且要循序渐进,有层次的学习。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创立了语言文字,渐渐地人类进入了一个“书”的时代。书可以打开我们短浅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闭塞的心灵。书可以将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变成文字形式,留给我们,让我们开悟,可以说是让我们直接尝到圣人智慧的果实。

启蒙之时,先学些做人的规矩,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如:《三字经》、《弟子规》。进入正心修身阶段,可以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有人风趣地说:“不读‘四书’,生命‘四输’,衣着不庄、说话带脏、处事无方、生命无光。学好‘四书’,就会衣着端庄、出口成章、处事有方、生命放光。”明心见性阶段,可以读“五经”以及《道德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圣人经典,来开启心智达到大彻大悟之境界。

我们是否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我终将归向何处?”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些答案,也非常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

日本某一位外交官的女儿不幸夭折,女儿临终前,非常恐惧和迷茫。她向这位博学多才的父亲问道:“爸爸,请您告诉女儿,我死后要去哪里?”这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却无言以对,因为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有了疑惑,就想努力找到答案,有了探求真理的需求,就会不断用心地去研究学问使自己的心灵获得快乐。这样会化被动为主动,并且生发出许多学习的窍门和方法。

自古以来,无论是圣贤还是文人墨客,都在学习真理或者知识上,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令后人去效法和学习,如:凿壁借光、寒门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不怠的精神,以及“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学习态度和方法。

有个知识老人,在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知识老人死后,两个儿子分家,家产一人一半,“学问”两字的匾也被锯成了两块。哥哥照着“学”字行动,拼命地把书读呀背、背呀读,不懂从不问人,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失败了。弟弟依着“问”字去办,遇事就请教别人,可是过后自己从不学习,还是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也失败了。后来哥哥和弟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立刻把“学”和“问”两字合并,像知识老人那样勤学好问,他们果然学到了许多本领。

除非不学,既学了,不到学问渊博,决不罢休;除非不去问人,既问了,不到完全明白,决不终止。《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孔子有一次对子路说:“我做学问时发奋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在学问中体会到的心灵愉悦与自由,竟然让我忘记了身体、忧愁与烦恼,以至于自己一天天变老也浑然不知!”

玄奘为了求得真理、真经,西行万里,穿越荒无人烟的戈壁,翻越雪山,跨过冰河,挑战生命的极限,九死一生,甚至遇到别人的侮辱与误解,也无怨无悔。有一次,玄奘在水上遇到一帮土匪,将他抓住,准备要祭神。玄奘非常镇定,心中发愿:“来世要度化这些无明的众生。”之后就进入了禅定,准备自行化灭。人定后不久就出现了弥勒佛与诸佛菩萨来迎接他。就在土匪举刀的刹那,突然乌云密布、飞沙走石、大浪咆哮,许多船都被掀翻了。匪徒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得魂飞魄散,知道是自己的行为惹来天怒人怨,所以急忙将玄奘大师放开,跪地请求饶恕。玄奘没有怪罪他们,反而给他们进行开示,并为他们剃度。玄奘大师就是这样,抱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半步生”的决心,终于取得了真经。

但是,博学多闻也并非学问的关键。《道德经》讲:“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博学多闻的人,并不一定是位大彻大悟者,大彻大悟的人,也未必就广学博闻。这又告诉我们“多闻数穷,不如守中”,所以道学之关键就在一个“损”字。《道德经》云:“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老子告诉我们:“其出弥远,其知弥少。”道在自身,身外无道,如果心智向外求索,那将会使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不能进入真正的先天妙境,反而离道越远,更无法洞察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圣人不用外出远求,就尽知天下之事,不需要广学博闻,就可领悟人生大道。正如《道德经》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无为而成。”

有位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做活,不小心将手表掉到了刨花堆中,这时天色已晚,光线昏暗,几个人怎么找都找不到。这时师傅说:

“算了!大家都回去吧!明天天亮再找吧!”木匠师傅回到家,把晚归的原因告诉了妻子。小儿子听到后想去帮父亲解决难题,便一个人来到了工房,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手表。儿子把手表放到父亲手中,父亲奇怪地问:“工房里没有灯,我们那么多人都找不到,你是怎么找到的?”小儿子说:“我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心听到的。”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只有心灵最安静的时候,才可以生发智慧与灵感。外在越多的纷繁复杂,内心得到的反而越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到的都是表象,只有用心来观察和倾听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佛教《金刚经》里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法者如筏,借筏(法)过河,登岸舍舟。《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尧舜体悟大道,身体力行,曾读何书?六祖慧能并不识字,却能了悟自性真谛,又是靠什么呢?六祖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老子日:“道可道,非恒道也。”可见,最后对所学所知都应抛开、舍下,才能回归清净、自然的大道。

圣人所留的经典最终要告诉我们:学问向内寻,而非向外求;深山求道,终不可得,道在自身,找到自己迷失的本性,就是放心。

可是,如果我们的智慧有限,就像是在书的迷宫中行走,是很难找到出口的。茫茫书海,我归哪里?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怎么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快地了解到生命的真谛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明灯指路,“明师”指点。

曾经有多少人,苦苦探索、寻求人生的真谛,而不得要法。最后,在某位大德祖师的点化之下,瞬间开悟,解除疑惑。

释尊曾经在了悟真理之时用过许多方法,甚至苦修七年,静坐观照,却不得要领。于是在菩提树下对天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这时,燃灯佛出现,为他受记,才让他豁然开朗。

孔子问礼于老子、神光拜达摩、六祖拜五祖、韩湘子拜吕洞宾等,都是为了明心见性而去遍访“明师”。通过“明师”的指点,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这个“明师”是指首先要自己明白宇宙真理并能不断身体力行的老师。

有一个流传于世关于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下山,欲寻觅不慕富贵、立志传道的弟子。他在山下遇到一个青年,他告诉青年自己会“点金术”,可以点石成金。说着就将一块小石头变成了耀眼的黄金,送给那青年。谁料那青年却摇摇头不接受。于是,吕洞宾又点了一块大石头送给他,这个年轻人仍然不接受。最后吕洞宾将一座山点成金山,送予那个青年,心想:“这一次,他总该满足了吧!”可是那青年仍然是微微一笑拒绝了。吕洞宾开心不已,心想:

“这一次,总算找到了一位视金如土的君子,堪以传道了!”于是问:

“年轻人,那你究竟想要什么?”年轻人说:“我不要点成的金,我要你那点金的指头。”

这个故事有多层含义,我们从了解宇宙人生真理的方面联想,这个“指头”就好像一把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但是,这个年轻人还是不明根本,根本不在于那“指头”,而在于用那“指头”指出的背后所含藏的真理。宇宙间一切真理,最初好似是封闭于黑暗中,要想获知真理和学问,必须把封闭的真理之宝藏打开。开门,要先经过门径。门上有锁,必须以一钥匙来打开。没有钥匙,不能开锁,便永在墙外转。难怪孔老夫子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六祖也曾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有了智慧之后再去读书,就轻而易举了。孑L子有一次问他的弟子子贡:“子贡啊!我的学问,是靠博学多闻而得来的吗?”子贡说:“是啊!难道不是吗?”

孔子笑着说:“当然不是,我的学问是由一的道理而贯穿万事万物的。”所谓“一理通,万理彻”。而这一的道理就是“道”,道“可传而不可授”,将道的道理指点给我们,接下来才是个人的博学与勤奋,否则不得要领,累死、苦死也无功啊。

有个老员外生有四子,有一天他想考考几个儿子的智慧,于是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读书和游乐,你喜欢什么?大儿子说:“我喜欢读书。”员外摇摇头说:“书呆子,成不了大器。”二儿子说:“我喜欢游乐。”老员外叹了口气说:“不学无术,更没有出息。”三儿子见此便说:“我既喜欢读书,又喜欢游乐。”老员外在他头上敲了一下说:

“你这个滑头,从小便知道见风使舵。”小儿子说:“我用游乐的心情来读书,读书就是游乐,游乐就是读书。”老员外开怀大笑:“这才是做学问的真谛啊!”

真正的学问不仅可以解脱心灵的烦恼,还可以使心灵获得自由、快乐。但愿每个人都能大彻大悟,达到圣人所说的“智者不惑”的境界。并将真理贯穿于万事万物,妙用所学,回馈社会,造福人类。

运命之道

纵观人的一生,有的人命运济济,荣华一生,锦上添花;有的人命运虽好,却大运不佳,坎坷一生,好事难成;有的人命苦,可行运极佳,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也有的人命运不济,雪上加霜,房漏遭雨。每个人都是无可选择地接受生命,无可奈何地走完生命,无所抗拒地舍弃生命。那么究竟谁是命运的主人?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 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热门推荐
  • 纽约的刺激性

    纽约的刺激性

    赴洛杉矶参加中美作家会议,之后并应邀访问美国。当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国作家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到机场送行。有位老诗人在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见我的头发没有认真梳理,有一绺还竖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小梳子,替我拢了几下那不听话的头发。我知道那绺代表我个性和灵气的头发是不会倒下去。他说:“三十多年来,你们是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加上翻译、秘书正好一行8人,可谓八仙过海。”
  • 良言写意(珍藏纪念版)

    良言写意(珍藏纪念版)

    她所拥有的能够伤害他的利器,居然就是他给予的爱。人气作家木浮生口碑成名作。读者公认深情温暖的言情经典。彼时,他是她的阿衍,她是他的写意。她像向日葵迎着暖阳一样,始终追随在他的身边。然而懵懂又无畏的初恋,一度输给无常的命运。十年的时间,回忆是发酵成美丽的果实,还是成为刻在心底的伤?或许都不重要。她只记得,在亿万人之中,他只会对她一个人这样笑,也只会对她一个人那样生气。如今,他还是她的阿衍。惟希望,她还是他的写意。
  • 祸水英雌
  • 正骨心法要旨

    正骨心法要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哥改河记

    二哥改河记

    后来我经常想,如果不是因为宋三妮子宋春莉,二哥就会进城当工人去了,他的命运或许就是另一种情况,更不会干出那件惊动天地的大事情。后来我也经常想,如果那件大事情没有半途夭折,二哥也不会同宋三妮子私奔,最终让她变成我二嫂。宋三妮子是焦坡村里的一枝花。宋三妮子的美丽就在她的腰肢和鼓胀着的胸脯上,那是让所有男人想入非非、心旌摇荡的。实际上,在我二哥要干那件大事情时,宋三妮子已经有了婆家,未婚夫是村支书焦老六的儿子焦玉柱。
  • 母亲的疾病

    母亲的疾病

    死亡的恐惧,暂时还没有攫住母亲的身心,但是,死神已经朝她一步一步逼近。母亲的意识是清晰的,心性也是明朗的。25日凌晨,救护车在鲁甸县城短暂停留,以便护送母亲的亲友到我朋友家里简单吃点东西,那时,母亲甚至要求去一趟县城家中,因为,她担心父亲寻找不到之前从昆明带回的冰糖,收拾不妥准备带到徐家寨子的行李。我制止了母亲,如今想来,当时我的态度过于粗暴,几乎是吼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操心!”仿佛经我提醒,母亲才回到自己的病情中来。实际上,她让我解开担架床上的带子,却全身瘫软,无法下来……
  • 幸孕宝贝:总裁爹地要给力

    幸孕宝贝:总裁爹地要给力

    传说,宁溪古镇有一种花的花香,是最好的爱情药。江筠儿不信,偶然吸了一次,后果是.....五年后,她出国归来,身边还多了个萌萌哒小团子。小团子爱玩游戏,在机场邂逅了一个超级大帅哥……小团子说:“你游戏这么菜,不如拜我为师!”厉君霆表示拒绝:“不必了。”小团子:“拜我为师有很多好处哦,装备不用钱,虐菜如家常,还有……我妈咪给你撩!”厉君霆犹豫半晌,“成交!”
  • 名侦探柯南之从心出发

    名侦探柯南之从心出发

    企鹅群号:9~4~6~9~1~0~8~5~4
  • 狼王的宠后

    狼王的宠后

    有人说自己很倒霉,但是一定不比她倒霉。吃个饭被噎死,还来个灵魂出窍。砸死了正牌的狼后。还来个借尸还魂,成了狼王的狼后。呜呜…人家还魂吃香喝辣的,她怎么就穿越成——畜生。【片段一】“你,你,你要做什么?”某女坐在床上,看着正慢慢向自己靠近在某只白狼。“亲爱的,当然是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啦!”某狼开口暧昧的说道。某女两眼一翻,直接倒在晕死过去。狼,居然会说话?【片段二】“我不要怀狼宝宝,我要回家!”某女哭红着双眼,让她怀狼宝宝,那不是要她的命吗?“爱妃,这里就是你的家啊!”某狼笑着,从怀里抽出一张的纸。“什么东西?”某女好奇的伸手去接过,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恭喜狼后,您怀孕了!”某女再次两眼一翻,她不可能会怀孕的。【片段三】“母后,妈咪是什么?可以吃吗?”某宝宝握着某女的一条手帕,紧紧的咬在自己的嘴里。母后的手帕,好好吃!“妈咪就是母后,母后就是妈咪。”某人扯着手帕,不再让宝宝咬。“哦!那宝宝要吃妈咪!”某宝宝天真的说着。<<<<<月下波笔《婚劫》悬崖一壶茶《六王妃》怜小瑜《谋权》公主桃《名门闺秀》晓竹清风《狼王的失贞小奴》爱如影《黑教父的小小点心》瑾瑜《继室谋略》北藤《天才儿子腹黑娘亲》冥溪《相公太勾魂》寻回犬《重生-头牌少夫人》万里月《九品小花痴》《凤煞》愿逍遥
  • 诡计生成器

    诡计生成器

    因为第三者的介入,我的婚姻结束了。我有尝试挽回,但没有成功。我痛苦不堪。李雨微啊李雨微,曾经,我俩形影不离,我们的感情,让旁人羡慕。然而现在,我对你却只剩下恨。我甚至想要杀死你!但我一直不敢动手。虽然,作为推理小说爱好者的我,曾读过不少推理小说,对于各种杀人诡计和犯罪手法都了然于胸。但要把这些诡计和手法改良,再运用于现实中,我却有心无力。谋杀李雨微的计划因此一直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