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5000000004

第4章 修身篇(3)

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内有一只两头鸟,名叫“共命”。这只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其中有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还和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另一个“头”则睬也不睬,根本没有要和好的意思。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善良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但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气!和谈无法继续,于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后,这只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不论朋友,还是君臣之间,都是荣辱与共。君昏则民殃,友德损则己受染。因此,历史上有许多谏臣,也有许多的“诤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齐景公手下的晏婴,唐朝时的魏征等。但是劝朋友也要讲求方法,《论语》云: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可见,劝谏是建立在充分地了解与信任之上的。

孟子就很善于了解对方,所以每次劝谏都能抓住问题的要害,而劝说成功。一次齐宣王对孟子说:“寡人喜欢听音乐,还喜欢听一些民间俗乐。”孟子当时并未指正他不该听低级俗乐,而应该听雅正之乐。反而先是肯定地说:“大王喜欢听乐,这很好!不过,大王觉得是自己听音乐有趣,还是大家一起来听更好呢?”齐宣王说:

“当然是大家一起欣赏更好了。”孟子又说:“既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王您一定希望天下的百姓能与您同乐,都能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吧!”孟子是针对齐宣王的奢侈享乐,不顾民生疾苦,而对他进行劝化。

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弟子规》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我们对朋友的过失要私下规劝,不能四处张扬,以免让朋友难堪。

圣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则得众,对待朋友,应以包容的心去接纳,这样在包容的同时,帮他去改正,才是真正的知己。

“以责人之心责己,用恕己之心恕人。”

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都是闻名于世的俄国大文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两人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托尔斯泰脾气暴躁,性格粗野、倔强;屠格涅夫生性多疑、心细如尖。他们交往几十年,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但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曾经历了许多波折。

1861年,屠格涅夫的新作《父与子》脱稿了,他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庄园来阅稿。午餐后,托尔斯泰拿着屠格涅夫的新作在沙发上看,越看越感觉索然无味,渐渐地竟睡着了,正逢屠格涅夫进来看到了这一幕,便生气地拂袖而去。第二天,诗人费特邀请两人一起去家中做客,席间屠格涅夫对自己的女儿大加赞扬,而托尔斯泰却不以为然,加上昨天的事情,屠格涅夫终于忍不住发怒了,两人由动口,发展到后来抓住对方的头发,在朋友的客厅里大打出手。就为这么区区一件小事,两位大作家的关系从此中断了十七年。直到1878年,托尔斯泰经历了长久的内疚和不安后,主动写信给屠格涅夫:“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我细细品味起来,发现自己还是那么欣赏您,已经没有任何敌意了,感谢上帝。但愿您也是这样,我知道您很善良,请您原谅我的一切!”屠格涅夫看后如释重负,立即回信:“其实,我早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不快,剩下的就是只有对您的怀念,非常感谢您能打破僵局,感谢上帝。”

午餐后,托尔斯泰拿着屠格涅夫的新作在沙发上看,越看越感觉索然无味,渐渐地竞睡着了,正逢屠格涅夫进来看到了这一幕……

当然,别人一直在包容我们,我们就应该心安理得地接受吗?

所以自己也要反省、忏悔和感恩。人生得一知己不易,与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却与我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当你人到中年再不能向母亲倾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朋友;当你人生遇到大的难关,朋友不经意的一句“天塌下来,不是还有我吗?”会让你热泪盈眶。

子日:“朋友切切思思。”好朋友是会在学问上互相切磋,彼此提升的;是会在品德上互相敬勉,共同进步的。

《弟子规》云:“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能够接受比自己德厚智高的朋友,取他之长,补己之短,才可以不断进步。曾子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杜甫和李白、廉颇与蔺相如、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是以文会友、互相激励,彼此提高自己的学问与道德修养。

《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国学者津津乐道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都是把朋友之间的相互学习看成一种快乐。在文化科学史上,一个学者自学有了基础,经过朋友帮助,因而获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是很多的。

张衡在青年时代有很多知己,如扶风的马融、平陵的窦章、安定的王符、琢郡的崔瑗等。张衡经常同他们一起研究学问,交谈心得,终于学业大进,成为一位科学文化上的多面手。他不仅博通经史,写出了使洛阳纸贵的名作《二京赋》,而且还制作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完成了天文学杰作《灵宪》,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切使我们想起一句著名的谚语:“人生得一知己,胜于黄金万两。”岂止是“胜于黄金万两”?学习上和事业上的珍贵友谊,绝不是用黄金所能比拟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圣人将天下人当做自己的朋友,生命共通、不分彼此,最后,共同成就、回归大道,这是永恒的朋友。

有人认为凡是对我好的就是朋友,对我不好的就是敌人,其实不然。有一句话叫:“天堂的恩人是人间的仇人。”——打破世俗观念,重新来解读“朋友”。

《道德经》的一段话即是对朋友境界的升华:“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我们交到好朋友,对我们帮助很大,这是我们的贵人,我们要感恩!相反,有些人我们认为是敌人,他们处处为难我们,给我们压力,其实反而对我们成就更大。拍皮球的时候,施加的压力越大,它反弹就越高。我们在人生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再回头来看看,今天的成就恰恰离不开那些曾经给我们伤害及压力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激励着我们。

一味对我们好,给我们顺境的朋友,我们才要小心。这就像父母溺爱子女,最后害了子女一样。所以,损可以转化成益,益也可以转化成损,这就是损益互转。

我国古代大文豪苏东坡由于自己的才华和别人的吹捧,常常自鸣得意。有一次,他在禅寺中静坐数月,自认为自己已经有很高的禅定功夫了,得意之余写下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之后就派仆人送给高僧佛印禅师观赏,不料佛印禅师接过来一看,立即将诗扔在地上,不屑地说:

“放屁!”仆人回去向苏东坡报告,苏东坡立刻火冒三丈,当下就过江去找佛印禅师评理。佛印禅师早料到他会过江来,于是也写了一偈,让小沙弥贴在门外。苏东坡气势汹汹地跑来,走到门口一看:“只说八风吹不动,谁知一屁过江来。”马上知道自己还差得远,除了自惭形秽,还非常感谢佛印禅师的苦心,于是就回去继续修炼心性去了。

但凡有大成就之人,都有一个背后功臣。释迦牟尼佛曾受到.提婆达多的无数次迫害,但是大彻大悟之后,却第一个感谢和救度提婆达多。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是把禅学带人中土的第一人。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土历尽艰辛,而流支三藏对他的五次陷害反而成就了大师的功德,达摩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不仅要抓住,还要怀着仁慈的心去感恩。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是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的,恶是我们应当反省和改过的,善恶皆为师。

另有一种抽象概念的朋友。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朋友指的是我们的“良知”,良知、善念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心中久被恶念缠绕、迷惑,引入邪途之时,良知、善友这些真正的朋友就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当我们通过真理的启迪,有了一些良知的流露,就像我们的老朋友又从远方回来一样,那种久违的感觉,令人欢欣雀跃。最终,当良知良能再也不离开我们的时候,就没有善恶的分别了,因为一切都依循天理大道而行,是那么的自然了。

学问之道

21世纪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

我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接受胎教,出生后又开始了各种学习,以至于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孩子远离了天真、趣味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舞蹈、钢琴、英语等各种课程。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读书成为了人们获取生存资本的基本手段。

学习的目的开始变得肤浅和现实,难道这样真的是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吗?真正的学问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必须打开智慧之门,重新调整思维模式,改变行为习惯,破译生命密码,建立人生价值的新坐标,以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狭义的学问分为文学、科学、历史、哲学四种。这四种学问都是依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观点,用文字语言符号来表达各自对宇宙及人生的一种感悟。

广义的学问范畴很大,俗语云:“生活万事皆学问。”它不仅包括文学、科学、历史、哲学,以及由内心灵感所生发而出的如美术、音乐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人生宇宙的学问。故广义的学问即如何做人、如何成就生命之学问。

学问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德行。学问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不完全是精神的依托和喜好,更不是什么雄厚资本的炫耀;它是内心的一种安详,是身边的一点一滴,是了解宇宙人生的一种气魄,是忘我的一种奉献,是天地人合一的真理大道。学问的最高境界和宗旨就是如何提升人格以安身立命。

很早以前,我们做学问的动机和态度已经违背了道的初衷,违背了圣人的教诲。当时很多的读书人已经将读书的真实意义抛开,而“读书为功名”、“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语录,则成了一些读书人鞭策自己、克服寂寞的座右铭。

三国时代的管宁和华歆同窗求学,同席读书。管宁志向高远,将名利当做粪土;而华歆却迷恋金钱,羡慕名利、权势,不愿读书。

一次,两人锄地时,华歆发现了一块金子,便开心不已,而管宁却不为所动。还有一次,两人正在家中读书,窗外车马喧嚣,原来是达官贵人的仪仗队从这里路过,华歆听到了马上放下手中的书,立在窗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管宁生气地说:“人生在世哪能为追逐名利而活?潜心研学又岂是为平步青云而用?我和你志向不同,不可同席。”说着就将坐席一分为二,以示不与其为伍的决心。

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问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及完整人格,然后才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说明了此理。然而,当今社会,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文凭高,人品不高;心气高,德行不高;脾气大,志气不大;营养好,修养不好。这就是本末倒置,忽略了为人的根本,想想看,一个人道德败坏,他的学问越高,不就越危险吗?林则徐说:“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据调查结果显示:自2003年至2005年,仅在高教领域,武昌区检察院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23件25人,其中贪污案1件3人,受贿案22件22人。“高知”人员的罪行往往被他们才华所掩盖,犯罪手段更为高明。相对于普通人群的经济犯罪而言,因其身居要职,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届年40岁的陈炜,是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工作,因其表现突出被提拔到领导工作岗位,从1994年11月起开始担任该公司期货交易部经理,后又被任命为在上海的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经理。陈炜在两个单位中一直从事证券经营。在证券经营活动中,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骗取国有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盈利活动。

22岁的刘海洋原系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据检察机关指控,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上述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进行投喂、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给北京动物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文学领域上造诣颇深,他对学问有独到的见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尊敬有贤德的人,看轻女色,孝顺父母能竭尽其力,侍奉国君又能忠心耿耿,与朋友交往又能言出必行——如果能做好以上几点,虽然没有读书穷理,我一定赞美他学到了真正的学问。

同类推荐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微博论语

    微博论语

    本书精选了钱教授几年来微博中的精华,以微博语录的形式,将其原生态语言归纳在领导策略、市场竞争、科技制造、产品质量、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若干个大主题之下,将其多年来积聚的睿智思维和思想火花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尼采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人生哲学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每篇文章都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真实事件出发,从而得出哲学观点如何关照现实世界的精妙体现。阅读本书将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字里行间,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既不会感觉到哲学的沉闷无聊,还会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热门推荐
  • 斗龙至尊

    斗龙至尊

    生死,往往只需一瞬间。主人公夏峰在现世历经种种,尝遍酸甜,最后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当夏峰醒来时,发现自己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新的人生开始了,在遭遇家族覆灭,兄弟背叛,仇人追杀....一步步走上了强者之路。
  • 仓央嘉措:我和我的人生擦肩而过

    仓央嘉措:我和我的人生擦肩而过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二十四载的短暂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让我们走进神秘的西藏,去寻觅最深情、最真实的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 沈阳纪程

    沈阳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歌

    仙歌

    黄金巨龙仰天长啸,龙鳞被刮了?上古凤凰悲痛嘶鸣,凤羽被拔了?丹之大帝破口大骂,神丹被偷了?双修大典,洞房花烛,绝世美娇娘不知所踪?诸位可准备好,与我一起,斗神龙,戏凤凰,耍大帝,证道成仙!!!
  • 与狼共生

    与狼共生

    你一定听说过狼孩吧!但是你知道狼和人在一起是怎么生存的吗?我们将一起解读狼道与狼性,如果你是狼迷,亦或是生存迷,不妨都来这里看看一个上班族是如何在荒野之中,与狼共生的!part1.郎桐坠入四面环山的山谷,面对生存危机!一方面是饥饿与疾病,一方面则是猎食者——狼与其他野兽!郎桐应该怎样生存?part2.郎桐终于得以回到都市,但是狼却被送到了动物园。习惯了自由与安和的野外生活的郎桐却开始对社会不满,他究竟如何拯救自己,拯救狼群?
  • 哈利波特与莫里的宝库

    哈利波特与莫里的宝库

    一张不起眼的纸条;一个消失在魔法史上的人名;一个埋藏在霍格沃茨千年的宝藏;以及一个宝库中那联系着过去与未来的生死存亡。诶……新建了一个读者群,对本书的剧情人设什么有兴趣的可以加进来聊聊~群号——651768112作者君会加油的!
  • 超神病变大佬

    超神病变大佬

    “叮~恭喜主人打摆子,解锁寒冰掌、烈火掌~”“叮~恭喜主人摔断腿,解锁天残脚~”“叮~主人闲得蛋疼,这是自找的,活该……”杜雷,世所罕见的病变体,经历一次蛋疼而觉醒,从此走上了超神之路……
  • 小妖不才

    小妖不才

    浴血凤凰,浴血重生,饮万人血,方可重生。小妖不才,公子说想要北山上的千年穷奇性命,小妖取之。小妖不才,公子说想要东海里的龙珠,小妖取之。小妖不才,公子说想要平定妖族,小妖血洗魔都。小妖不才,公子说想要得到天族太子之位,小妖杀尽万人。小妖不才,公子说想要娶五彩琉璃凤为妻,小妖说我必杀之。
  • 天崩地裂(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大全集)

    天崩地裂(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大全集)

    一次谋杀引起世界大战;一场谋杀有36种版本,没人知道那一个才是真相;针对一个人的暗杀计划多达638个,付诸实施的多达164个.智力、毅力、耐力和运气的角逐,尽在每一场谋杀中。
  • Tik-Tok of Oz

    Tik-Tok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