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8600000003

第3章 思想文化(2)

2.儒法之争

①孟轲之道

孟轲(约公元前390~前305年),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以孔学继承者自居,历史上将孔、孟并称,即所谓“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轲发展了孔丘的“仁”学和“德政”学说,形成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他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认为统一天下只能用仁政。

孟轲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其民心者得天下”是他的至理名言。他认为得民心的主要措施是“教民”、“养民”。教民以道德礼教,养民则是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他极力反对“虐民”、“暴民”,他认为残害百姓,必失天下。但是他的“仁政重民”是以另一种思想为根源的,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的论调,是为了维护一种封建君权秩序,防止“贼民兴”,即防止人民起义。

②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中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他曾多次上书谏韩王变法图强,但昏庸的韩王拒不采纳。他退而著书,博览群经,分析和总结了前人的政治思想,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他的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但他的昔日同学李斯等人嫉妒他,对其进行陷害,后来他被迫自杀。韩非的理论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韩非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全面论证中央集权必要性的思想家。韩非首先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立场出发,认为人与人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要治理社会和国家只有用暴力和权术。他主张法治,强调法要统一、法要严峻、法要公平、法要讲信用。君主居法律之上。韩非的君主专制学说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第一次把“理”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指出“理”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具体法则。“道”则是体现在客观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中。“道”寓于“理”中,只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理”的认识,人们才能认识“道”。

其实,这样的认知“道”的方法,与老庄之学认知的“道”,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异端与正统

中国历史经历了数百年的礼崩乐坏、连年征战,终于得到了一个统一的局面,秦嬴政似乎预感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时刻,因此也自命为“始皇帝”,但历史并非如他所愿,使其皇位世代相传。同样,在未来的世代中,中国的思想界仍处在良知与愚昧、正义和邪恶的失衡中。也正因如此,许多思想家自觉承担起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宝贵篇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秦汉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后,统治者需要代表这一统治思想的学术舆论。董仲舒便成为君主宗法制的理论制造者。

董仲舒(公元前197~前104年),中国西汉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

他曾任江都相等职。辞官后居家著书,但朝廷商议大事时,总要派人到他家征求意见,他在当时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

董仲舒生活在当时封建社会空前强盛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需要,他主张要全面总结秦亡教训和汉初弊政,反对“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极力推行和强化统一的“法度”。为达到这一政治目的,他突出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性,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是中国文化专制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政治学说就是把儒家的德治同法家的法治作为相辅相成的统治原则和手段结合起来,把严格的等级名分同维护君主专制、君权至上结合起来,形成以“三纲五常”为准则的封建君主专制理论。

三纲就是说,臣服从于君、子服从于父、妻服从于夫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改变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五种道德规范,为“五常”。董仲舒同样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在哲学思想上,董仲舒主张“人天感应”。他认为根据国家君王的行为好坏,天就会垂示祥、灾,以作鼓励和警告。这就在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政治中为无限君权设下了一道脆弱的神权桎梏。

2.魏晋玄风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潮。它探讨宇宙的本原,提出了“有无”、“体用”、“本末”、“一多”、“动静”、“象意”、“名教自然”等哲学范畴,有较强的思辩性。

①王弼的“贵无论”

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汉末土族后代。中国三国时期哲学家,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王弼的一生虽然很短,但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第一个将本末、体用、动静、象意等作为哲学范畴加以研究。

他的贵无论风靡魏晋论坛。其主要理论是以无为本,把无当作一切事物产生的原因。认为静才是事物的本质。在认识论上主张“得意忘象”,“象”是传达“意”的媒介。世界的本体依“象”来表达,发现本体忘却媒介之“象”,才能真正得“意”,即对事物得到认识。

王弼构造的玄学理论,使中国的理论思辩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玄风的终结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时是何晏、王弼开创玄风。接着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这种随意自然使士族贵族子弟放纵不羁,终日以酒色为乐,于是出现了乐广、裴頠的纠偏之论,提出“自然不离名教”的思想。这是玄学的第二阶段。郭象发展了裴頠“崇有”的思想,统一了名教和自然的矛盾,是为玄学的第三阶段。

郭象(公元252~312年),字子玄,中国魏晋时期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庄子思想的研究,著有《庄子注》。在书中郭象总结了玄学思潮发展中的各种争论,把“贵无”和“崇有”合一,“自然”和“名教”合一,从而把玄学理论推向一个高峰。他同时还提出自己的“独化”、“玄冥”等哲学主张。他认为自然万物是自然产生,没有主宰,它们独自生存灭亡,人们认识它是徒劳无益的。但他又提出了“玄冥之境”,所有的事物在玄冥之境中得到统一。自郭象后,玄学的发展就此终结。

四、“道统”的延续

宋代兴起的理学,打破了汉唐以来儒家经典及其注疏的至尊地位,否定和批判了传统经学,是对当时学术界的一次思想解放,促使儒家学说从章句注疏之学(又称汉学)向义理之学(又称宋学)转变。

宋学是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程颢、程颐及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一派是陆九渊的心学。

宋学是在唐代儒学和佛、道思想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成的。理学思想的兴起给汉代以来的儒学带来了新的思想空气,儒学进入一人新的理论高度,也标志着唐、五代以来佛、道、儒多元文化格局的终结。

1.二程理学

二程,就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1032~1085年)和程颐(1033~1107年)。二程是兄弟,同学于周敦颐,开创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

在哲学上,二程同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万物出自一“理”。有“理”就有“气”,气聚而成万物人类。要认识这个“理”则需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程颞进一步认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理”的同时,要与内心的理相契合,才算是得到“真知”。

程颐认为,“理”是人内心本所固有的,主张反躬内求的修养方式,通过“去人欲”而“存天理”,进而演出要“克私己之利欲而维护纲常”的伦理。程颐还提出“气禀”之说,认为人的贤愚是由先天禀气决定的,否定后天的修养成分。

二程的学说为南宋的朱熹所继承发展。二程的不同认知观,导致了洛学的分化,为南宋的“理学”和“心学”两个学派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因素。

二程的主要著作有《二程全集》,程颢的《识仁篇》,程颐的《周易程氏传》等。

2.“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

朱子(1130~1200年),名熹。徽州(今江西)婺源人。中国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因他生于福建,他所建立的学派称为“闽学”。

在宇宙观上,朱熹认为理为世界本原,理生于万物而存在。对理、气的关系,他提出“理气相依”、“理在气中”的思想。在认识这个“理”时,他认为人人心中有“已知之理”,但需要通过再认识事物才能达到。

朱熹把自己的理学推及社会和道德领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带有禁欲主义色彩。

朱熹的理学给一直以正统自居的儒学带来了又一次兴盛,被元、明、清各代奉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类推荐
  •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则历史典故都是寓意深长的教育篇章,从历史典故中你能知道如何做事,你能知道如何做人,你能知道很多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特别是从那千锤百炼中反映出来的诗人作家、有识之士的高风亮节、学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等。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用不一样的笔触将中外考古中发生的趣闻逸事用一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带你穿越时空到达遥远的国度,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古代的文明。
  • 南明大丈夫

    南明大丈夫

    在属下眼里他是英明神武的将军,在同僚眼里他是个精明市侩的小地主,在李自成眼里他是可堪一用的外省人,在崇祯眼里他是失陷亲藩的贼寇,在多尔衮眼里他是厚黑无耻的南人,在郑成功眼里他是值得信赖的盟友。历史的节点在这一刻转动,潮流的波澜在这一刻起伏,欢迎阅读南明大丈夫,看高二哥再造天下。作者已有三百万字完本作品一部,书友放心收藏。欢迎加入话凄凉书友群,无管理冷清群号码:162357907有管理撕逼群160522963
  •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是蒙古族卫拉特部一部优秀中篇史诗,叙述的是两个主要英雄人物波日罕和芒乃一出生便肩负起反对侵略,保卫部族的重任。在蟒古斯因野心发动扩张掠夺的战争中,他们一直以征讨邪恶、维护部族生存权益为宗旨,凭借“智、勇、力”同代表着社会邪恶势力兼破坏性自然力的对手蟒古斯进行殊死搏斗。最后成功拯救百姓、收复故土,并从蟒古斯手中夺回自己爱妻。这部史诗对蒙古族氏族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人情风俗等都作了非常真实、生动、形象的描绘,堪称一部蒙古民族早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你离植物越近,你得到的好处越多,你种的植物越多,净化空气的效果越明显,你种的植物品种越多,净化空气的能力就越强大本书在适合家庭环境栽培的众多植物中根据植物的净化空气的能力、易养程度、室内观赏价值、增加空气湿度方面的综合排名,精选出50种最适合室内栽培的植物,并从植物科普知识,外观形态,养护方法等方面对这些植物加以详细介绍。特点是每种植物配以多张精美图片。
  • 抚剑吟啸

    抚剑吟啸

    他,遭逢大难,眼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逃亡之路。他,有无数的选择,却选择了最放任自我的路。她,有后台有本事,一亮相就出手不凡。她,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却有一颗江湖的心。江湖的路,一旦踏入就无法回头。无望的爱,明知道苦也要继续追索。
  • 奥特曼之终极黑暗

    奥特曼之终极黑暗

    一个宅男无意之间得到一个神奇的系统,可以穿越万界实现心里的梦想成为一个个世界最终boss的故事最终成为一代黑暗帝王的故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我想了很久,男主是什么样的,然后这本就是我慢慢的去寻找我心目中男主吧。女主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那种自强自立但是又很柔软有自己想法的女生吧。
  • 幽闺记

    幽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本书以影视表演创作理论、影视表演教学研究、影视表演实用教程为主要内容。将影视表演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实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影视表演教学体系。本书用生动鲜活的教学个案稀释复杂的专业理论,还原表演课堂的原貌,通过具体的、可见的环节展现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 回到上古当大王

    回到上古当大王

    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数千年前,成了一名奴隶。为了摆脱奴隶的身份,杨浩策划了奴隶暴动,这一年,夏启即位,华夏开启了家天下时代。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因杨浩的到来会发生哪些改变,上古时代的古老文明,能否谱写新的篇章。尼罗河畔,两河的空中花园,还有那次大陆上的名言中,能否会回荡着中原大地的古老传说。“朕乃万王之王!”
  •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看你艳压群芳,冠绝九界,做本轩主的男宠,也未尝不可!”“只要你回来,孩子本君来养!”“什么!她还是无法记起他?那就夜夜专宠直到她想起为止……”她是落入揽玉湖里的一片月光,经过无数万年月华的浸润,才化身成世间唯一的一片水月妖。而他,来自太古时期的万统之帝尊,第一次见面就想杀她,第二次见面就绑了她……没想到被他圈住宠宠宠,宠到人神共愤、满世界找,特么还想整个二胎……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