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太康年间,诗文形式主义发展很快,辞藻华丽,这种趋向正是骈文开始出现的前奏。陆机,骈体文的奠基者,他的《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叹逝赋序》等,大量使用对偶句,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是骈体文的典型代表作。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问“四声八病”的声律说的出现,对文章的骈体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南朝的颜延之、孔稚珪、王俭等著名文人都是著名的骈文作家。北朝的文人和文章显然就不如南朝多,但其文受南朝影响,也很有特色。如北魏后期的温子昇、北齐的魏收都是写骈文的好手。
3.辞赋的衰落
三国两晋之赋,以抒情咏物的小赋为主,如魏正始时期何晏的《景福殿赋》、阮籍的《猕猴赋》、嵇康的《琴赋》等,都非常有名。西晋时潘岳的《西征赋》、《秋兴赋》,陆机的《豪士赋》、《文赋》等都是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小赋。到东晋时,辞赋向清新明快的趋势发展。如袁宏的《东征赋》、郭璞的《江赋》及陶渊明的《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辞》等作品,风格之独特,前所未见。
南北朝时期,辞赋兴盛,名家也很多,赋也逐步骈体化。南朝的鲍照是最杰出的辞赋家,他的《芜城赋》广为传诵。还有谢胱的《思归赋》、《游后园赋》,萧纲的《晚春赋》,萧绎的《采莲赋》等都清新自然,流传也较广。北朝辞赋名家名作极少,最突出的就数庾信,他的《春赋》、《荡子赋》等抒情小赋,格调纤弱,艺术水平高超。他最主要的代表作还是《哀江南赋》,情文并茂,下笔有神。庾信把此朝的骈体赋推向了极致,但同时也标志着“赋”这种文体的衰落。
四、唐朝文学
1.由骈文渐入古文的唐代散文
散文在隋唐五代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隋初,不少文人不满骈文之浮华,痛骂六朝文人,然终隋一代,骈文一直居主导地位。唐初,骈文也占主导。唐太宗的重实录、反浮华,引起对文体、文风的改革运动。陈子昂于初唐真正反对骈体文而提倡写占文。其文风质朴疏朗,为改革文体、文风找到了正确方向。
然而,用骈文写作的风气直到盛唐,甚至中唐时期都未曾真正改变。但是随着盛唐、中唐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骈文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散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玄宗时期的张说、萧颖士等人力辟骈文流弊,开古文运动之先声。盛中唐之际,元结是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其作品短小精悍,善于讽刺,如《化虎论》等。中唐韩、柳之前,最有影响的散文家有粱肃和柳冕,其文古朴之风为韩愈所师法。
中唐的古文运动伴随社会上政治改革的潮流和思想界儒学复古之风,应运而生。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的文章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极富创造性。而柳宗元的文章观点明确、思想深刻,如《捕蛇者说》。他是中国寓言的继承者,如《三戒》寓意深远。同时,他还把中国的山水游记推向一个高峰,如《永州八记》。进入晚唐,文坛呈现古文渐衰、骈文回潮的趋势。杜牧是此时古文成就最高的。晚唐小品文作家成绩斐然。五代文坛被骈体主宰,古文销声匿迹,无可称述。
2.唐诗
唐诗内容广泛,风格流派,更是百花齐放。如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温李诗派等等。唐人发展了汉魏以来的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并吸收四声八病说和骈偶对仗的合理内核,将其进一步规则化,产生了新体的律诗。唐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把充实的内容与饱满的感情,高度的写作技巧与纯熟的表现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根据唐诗在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一般将其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为唐诗的因袭变革期。一方面虞世南等人延续齐梁华靡诗风,另一方面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一些中下层文人自觉批判六朝文风,开创新的风格。
盛唐是唐诗的繁荣昌盛期。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写下了许多边塞诗。王维、孟浩然更擅长写田园风光。李白和杜甫可称为盛唐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其中,前者最大的成就在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后者则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唐是唐诗的繁衍期。此时的风格流派更多,影响最大的要推白居易、元稹等人兴起的新乐府运动。其余还有刘长卿等人的山水诗、李益等人的边塞诗等等。
晚唐是唐诗逐渐衰落期。最初有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之后就未曾出现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3.唐传奇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轶事,后人称为唐传奇。唐传奇反映面非常广阔,生活气息也比较浓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
现存唐前期传奇作品较少,质量也不及中期,但已显示出其特色和创新精神。《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在唐传奇中出现较早。高宗时有张鸳所撰《游仙窟))。玄宗时,传奇显得相对寂寞。唐前期还出现一些小说专集,如唐临《冥报记》等。
自代宗起,唐传奇进入其发展的繁荣阶段,名作名家甚多,可将其分为五大类:神怪类,以《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为代表;神怪兼爱情类,以《任氏传》、《柳毅传》为代表;爱情类,以《霍小玉传》、《莺莺传》较为著名;历史类,《长恨歌传》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照应;侠义类,《谢小娥传》最具代表性。
自文宗至唐末时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写得较好的是《无双传》、《东阳夜怪录》等。
唐传奇内容丰富多彩,其语言一般用散体,但多用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
五、宋朝文学
1.宋词
文学史上,宋代以词著称,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两宋时期,词在全社会得到了普及,出现了大量新创词调。
北宋前期,晏殊、张先等人承袭“花间”余绪,由唐过渡到宋。在过渡中,出现了第一个变革者柳永,其创作大量慢词。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创豪放一派。再加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使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北宋后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体现了宋词的成熟与深化。
南渡后,宋词创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张元干、张孝祥等,而成就最高的当推女词人李清照,其为婉约派代表人物。南宋中期,爱国词和豪放词空前发展,出现大词人辛弃疾。大诗人陆游的作品与辛词交相辉映。南宋后期,出现姜夔与吴文英两大巨擘。
2.宋诗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出现许多优秀诗人和作品。
北宋前期主要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派,沿袭唐风,但尚未形成宋诗的独特面貌。北宋后期诗人辈出,形成不同流派,王安石的“荆公体”、苏轼的“东坡体”、黄庭坚的“山谷体”主宰诗坛风气。
南宋中期,随着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中兴诗人的出现,宋代诗歌形成第二个高峰。陆游的爱国诗成就非常高。南宋后期,随着爱国意志的消沉,诗歌创作进入衰落期,一批“江湖诗人”著称于诗坛。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宋亡国之变又造就了文天祥等爱国诗人。
3.宋文
宋代散文是从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发展而来的。柳开于北宋初年首先提倡古文。石介著《怪说》猛烈抨击“西昆体”。欧阳修为宋代散文的第一个大师,是宋代散文的奠基者。北宋后期,宋代散文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苏洵、曾巩、王安石等人以及苏轼门下的“六君子”。
南宋前期的散文充满爱国激情。李纲主张“文章以气为主”。宗泽、岳飞、陆游等人的作品都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有感而发。南宋末的散文,爱国精神更为昂扬。文天祥、郑思肖等人的作品迸发出爱国主义的光芒。
宋朝骈文也继承了唐代骈文的某些优良传统而有所发展。宋初承晚唐、五代余习,骈文大家前有徐铉、后有杨亿等。到了欧阳修时,随着古文运动的胜利,骈文也作了很大的改革,在文体上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曾巩、汪藻、方岳等骈文大家。
六、元代文学
1.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裁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