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9600000004

第4章 喜日篇(2)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逐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流传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的人们也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候的民间守岁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年长者守岁为了“辞旧岁”珍爱光阴。第二是年轻人守岁为了延长父母寿命。

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迎新去旧。唐代杜甫《杜位宅守岁》有诗云:“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自居易《客中守岁》有诗日:“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也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宋朝苏东坡也有词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以此描述守岁情景。《东京梦华录》还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另外,日本、越南、泰国等等地方,民风也有除夕守岁之说。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民间习俗。常言有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对此,苏轼《守岁》诗写出了对逝去旧岁的留恋之情: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避债戏

民间过去大年除夕之夜,穷苦百姓因为无法还债,四下流浪还要到处躲避债主催逼债务。为了躲债,就去看“避债戏”。避债戏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庙演的戏。那些欠有别人债款而年前又无法还清的人,为了躲避债主上门催债,便偷偷地跑到庙前的“避债戏”台前“看戏”。这时,如果讨债或收账的人。硬是闯到“避债戏”台下来找人要钱的话,不仅会惹起“公愤”,而且必遭“群打”,讨个没趣。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这样,那些躲债的“看戏”者,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欢度”新年了。

祭灶神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灶君,也称灶王、灶神、灶王爷、灶公灶母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君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祭灶,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旧时,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之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爷负责管理民间百姓各家各户的灶火。因此灶王爷更被世人看做是一家平安的保护神。在每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日民间小年,灶王爷都要飞升上天。亲自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户人家的善行恶行,玉皇大帝再据此确定这一家人来年存无吉凶祸福。因此灶王爷对于一家人的命运来说是很关键的。所以在他升天之时,民间都要“送灶”。送灶一般在黄昏时候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恭恭敬敬地上香摆上糖果祭品,有的地方用糖供奉灶王爷,据说这样能让灶王爷嘴甜点,多说说这家人的好话。然后人们将灶王神像揭下,放入灶中烧掉,灶王爷便随烟灰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送灶还要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简单,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行了。

贴门神

门神是“神”源于神话。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门神的形式和内容又有极大的差异。《山海经》中记载说,在沧海中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的枝干铺盖3000里,在枝干的东北方向叫鬼门,是众鬼出入的地方。这里有二个专门管鬼的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见到恶鬼就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说神荼和郁垒是同胞兄弟。晋代郭璞的《玄中记》中记载,有山名桃都L Li,山上有只天鸡,专领鸡鸣。

下边有二个神,左边的叫隆,右边的叫琰,专除恶鬼。有关这类记载还有蔡邕的《独断》、张衡的《东京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等。受上述神话的影响,人们每逢过年时,用桃木刻成二个人形象立在门旁,也有的把公鸡毛和苇索缏在一起,用以守门镇宅。后来就用两块桃木板,写上二位神灵的名字,这就是“桃符”的来源。再往后,用纸画两个人,贴在门旁,就成了门神了。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每夜在寝宫之外都有鬼魅呼号。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知道情况后,主动请求为太宗守门,从此以后太宗睡得安稳了。唐太宗惜才,不忍心让两位爱将一直守着,于是请画师把他们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充当门神。左边的叫“门丞”,右边的叫“户尉”。

宋代的汴梁城内王公府第所贴门神是外来的神,画的是佛教中“四大天王”的“番像”。南宋时候的门神变成了传说当中专门吃鬼的钟馗。据说唐玄宗做梦,见到大鬼吃掉了来偷香囊和玉笛的小鬼。于是问大鬼名字,答日钟馗。唐玄宗梦醒以后命令画师吴道子,按照梦中形象画出钟馗代为门神。

明清以来的门神更是五花八门,比如河南有的门神是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和马超。陕西的门神是孙膑和庞涓。河北冀中一带贴的门神是薛仁贵和盖苏文。也有贴西羌猛将马超马岱父子的。北京门神大多沿用唐太宗时传下来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俗称白脸和黑脸。

中国农村的院子,院门贴武门神,如神荼、郁垒,秦琼、敬德,赵匡胤、李克用,张飞、关羽等武将;有影壁的要在影壁冲街门的一面贴钟馗;堂屋的门上则贴上文门神,如加冠进禄、五子登科等文官。室内,老人的屋门上要贴寿星;新婚夫妻的屋门上要贴和合二仙,或者麒麟送子;儿童的门上要贴刘海戏蟾、连中三元等儿童题材画,也有的地方在儿童门上贴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画,希冀保护儿童。床头可以贴一些戏曲题材的小画。从前农村炕头。有两个小壁龛,放一些针线油灯之物,这两个小壁龛上要贴一种正方形的拂尘纸。遮住龛口。窗框两边要贴长条的花瓶画,上下要贴长条的戏曲画。至于神像画,正月初一早上要在厨房东墙或南墙请灶王爷,晌午在堂屋中心请天地全神,做生意的在店里请财神。还要在谷仓请仓神,在井圈上请井神,马厩里请牛、马王爷。年画上的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

文财神:福禄寿不可以对门窗。

武财神:关公、赵公必须对正门。

放鞭炮

鞭炮在民间又称为鞭爆、爆竹、花炮等等。鞭炮的起源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了。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现代百姓在传统节日里,参加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等活动都会燃放鞭炮。史典《荆楚岁时记》里面曾经这样记载,大年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想来逐退瘟神恶鬼。古代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驱逐瘟神。这在当时虽是一种迷信,但它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唐代鞭炮又被民间百姓称之为“爆竿”。爆竿是将一支较长长的竹竿逐节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民间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里面有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诗句写的就是当时民间春节燃烧竹竿的生动情景。

到了后来,民间炼丹家经过不断的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因而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变得更大了。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来又改为“鞭炮”。每年腊月三十日从半夜时分开始,鞭炮声便此起彼伏,迎接新一年到来。民间过年放鞭炮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

竟然仓惶而逃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到年快要出现的一年之首。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驱灾避邪祈求来年好运。直到今天,民间百姓仍旧保留有燃放鞭炮的旧俗。可谓“爆竹声声辞旧岁”。

照虚耗

在古代,传说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它身穿红色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虚耗成为鬼名与钟馗信仰密切相关。相传唐玄宗曾梦见一个小鬼盗了自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走他人的欢乐。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大鬼是钟馗。后来,据说虚耗怕光,就有了“照虚耗”。照虚耗就成了旧岁结束、新年开始之际的习俗。老百姓吃罢年夜饭后,大家都不去睡觉,通宵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之夜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点起明晃晃的油灯,就是“照虚耗”。把各个角落不吉利的东西全都照跑,也是表示祈求大吉大利的心愿。

过了腊八都是年

北京从前过春节时,老百姓还有许多有趣活动。我们从这样一首活泼可爱的儿童歌谣中,可以看到这样欢快的年节情景: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完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三去拜年。

正月初四迎财神。

正月初五禁忌破。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闹花灯。

过了腊八就是年,讲得就是大年春节前的几天忙备年货情景。从炖肉宰鸡蒸馒头,一直到初一大拜年,歌谣写得翔实有趣。以前过年,儿童以买纸虎燃为乐,老百姓说这种东西可以驱鬼。少女们在晚间偷采时花,希望将来得到一个好丈夫。台湾地区过年也有自己的风习,在冬天也产西瓜,新春啖瓜非常惬意。大年初二吃过早饭后,亲戚朋友之间互相登门拜访。去时要带一些年糕、柑橘、酥糖等等作为大年礼物。主人接待客人,要敬酒茶烟。大年期间。人们一定要到宗祠去叩头求福。大年初三在民间叫做“送穷日”。到了大年初三这一天,亲朋好友之间一般都不相往来,把屋里的污秽纸屑等等杂物扫清。倒在田野用火焚烧。这一时刻点香烛,放鞭炮,叩响头,作大揖,意思是送走穷气秽气迎接财福。大年初四是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她们要捎上一些必备礼品,携儿带女新簇衣裳,前呼后应,回娘家去。这是从前的女人一年当中最快活的一天。大年初五,民间还有一个迷信说法:这一天,天上诸神要下到人间去巡视,所以这天又叫做“神下天”。百姓此刻当然要用三牲果品,供奉神像,顶礼膜拜,祈福本家。从大年初六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初九这天,相传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为这位“天公”祝寿。此后的“元宵节”,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必知的战机舰艇

    必知的战机舰艇

    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
  • 一品夫人:农家医女

    一品夫人:农家医女

    上有严厉的寡妇娘,中有不省心的姐姐,下有痴傻的弟弟,一日三餐吃不饱,穿到了这样的家庭里,但没关系,就凭她对草药的熟知,定能发家致富奔小康。**家有叔婶姑姑一大堆,人多事乱不省心。谁说唐家女愁嫁,这一群一群,赶着上门来求亲的都是谁。只是二姐,咱能不这么好高骛远吗?什么?有内情?**【片断一】县令公子一门心思想娶了她,死活赖在她家不肯走,骗吃骗住。这天,县令公子不耐烦的问她到底喜不喜欢他,只见她冷冷的横了一眼说:“不喜欢”。然后,在他发怒之前说:“你应该问我爱不爱你。”童子鸡的县令公子一下就羞涩了,扭捏的问:“你爱我吗?”“不爱。”轻蔑一笑,顺脚将他踹进了水塘。叫你小子摆官少爷的谱,叫你小子在我家当大爷,真当姐好欺负呢!姐不过是看在银子的份上,忍你……**【片断二】行医救世,开铺从商,名利双收之际。竟然有一个中年美大叔跑出来想分一杯羹,美名曰:我是你爹。屎可忍,尿不可忍,谁不知道她是小财迷,竟然还想骗她的银子。不发威,还真当她是病猫吗?“来人,关门放恶犬。”“你说谁是恶犬啊?”某男一脸凶残的瞪大了眼,暗自思索,女人果然是不能宠的!**此文非常正经。就是,穿越到古代,有钱有地有男人……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
  • 邪王宠妻:嚣张大小姐

    邪王宠妻:嚣张大小姐

    一朝重生,竟然掉进了他的浴池里,他将她嫌恶地扔出去,她扬言誓要报仇!身为相府的嫡长女,却是毫无灵力的废材草包,府里人人羞辱!白痴?废物?还长得丑?她且要看看这些人将如何向她跪地求饶!没有灵力便不能修炼了?双系、三系幻师算什么?她是全系!紫色丹药算什么?有价无市的白色丹药她当糖豆吃!她的萌宠个子小不中用?那可是兽界太子!他是青焰国最尊贵的景王,素有任何人不得近身三尺的规矩,包括周身之物!可是,那个时常歪躺在千鹿马车上毫无形象的女人,是怎么回事!而那个有断袖之癖的景王竟然还心满意足地守着她,为她隔绝了外面的纷扰之声,只为了她能睡得香甜……
  • 墨唐

    墨唐

    一个当代宅男穿越到初唐一个墨家子弟身上,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水杯中,很快,整个大唐就被渲染的乌七八黑。
  • 嫁给帝君之后

    嫁给帝君之后

    (正文已完结!!!)特战女王戚流月穿越成了暴君弃妃,强者的尊严岂能被人践踏!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还是好聚好散离婚吧!某暴君冷冷的看着她:想和离?没门!于是戚流月在某暴君的纵容下,开始了祸国祸民祸天下的道路……“王爷,王妃在城南开了一家男妓院。”“嗯,封了吧。”“王爷,王妃帮你找了一堆的妾室回来。”“嗯,休了吧。”“王爷,王妃把皇上的宠妃给揍了。”“嗯,揍的好。”“王爷,王妃她扔下和离书跟人私奔了。”“卧槽,她还反了不成?”
  • 魔兽战神15:妖神祖地

    魔兽战神15:妖神祖地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太极食神之妙手天机

    太极食神之妙手天机

    “太极食神”是一个系列武侠传奇长篇,小说共分三部,“妙手天机”是第二部。讲述兆龙因为怨恨爷爷偏袒二叔杨云鹏,致使父亲杨云天身亡,他毅然离开杨家,化名木头,混进京城最大的酒楼会贤堂当跑堂的。凭着过人的悟性,他最终得到厨神卫璜的青睐,成为其关门弟子,并如愿以偿地进入御膳厨房。在宫中的斗宴中,兆龙凭着竹刀绝技脱颖而出,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嘉奖。如此同时,随着跟武云情感进一步加深,他也逐渐靠近“秋水”组织的核心。几经探查,没想到“秋水”的“老祖宗”正藏身于内务府中……
  • 芭贝特之宴

    芭贝特之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挪威,一对已经成年的姊妹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村子里,她们甘愿为宗教信仰而放弃世俗情感。后来,她们收容了一位来自法国的女难民芭贝特。芭贝特幸运地获得了法国巨额彩金,为了回报这对好心的姊妹,她特别为她们及村民准备了一场丰富的晚餐,从她来到这个村庄到晚宴的过程中,整个村子开始慢慢改变。
  • 王俊凯像极光一样

    王俊凯像极光一样

    【王俊凯×顾浅兮】你像极光一样,可遇,可爱,可耀眼,可内敛。【HE/勿上升】
  • 九天苍穹变

    九天苍穹变

    一笑震天地,一怒动九天。一念生死逆,一剑苍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