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0200000006

第6章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4)

二、从思想实质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上面已经将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分作三个时期说明,从这说明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背景,自从17世纪以后,便渐渐地和西洋不同。这一不同,反映到思想上,便发生实质上的差别。又就第一期而论,西洋为奴隶社会,中国则正在封建社会和宗法社会双管齐下之中,当然所反映的思想亦未必相合。严格地说,即在第二期中,西洋属于封建社会的阶段,中国亦属于封建社会的阶段,然而我们仍不能说它们所反映的思想便全相合。但是事实上竟有许多派别都走于相同的倾向,这是什么缘故呢?那我上面已经说过,便是因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者的剥削一点相同的缘故。然而这里正要注意,所谓相同,只是倾向相同,并不是实质相同,所以只是形式上的比较,并不是实质上的比较。现在请从三点作一种实质上的比较,然后决定双方哲学的评价。

第一、从辩证法方面观察

凡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便可以从他的思想中,多少找到辩证法的要素,无论他的思想本身为辩证法的或为反辩证法的。辩证法是颇不容易说明的,今天也无法讲明辩证法,这须另行讲述,当作一个专题来讲。

现在只用辩证法的观点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所含辩证法的内容是怎样的不同。先讲儒家。儒家的开祖是孔子,孔子虽然是一个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学家,但他的伦理学正是运用辩证法去讲的。他标榜一个“仁”字做他学说的中心标帜,但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地步呢?他便提出一个“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方法。这便是拿辩证法去讲“仁”一个例。孔子阐明忠恕,而特别在恕字上着力,便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意思。孔子罕言性与天道,注全力于日用人伦,运用辩证法的思想阐明人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人群社会中,对立的现象便是人与己,所以孔子用辩证法说明处己处人之道。还有,根据《中庸》所载,谓孔子“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也未尝不含有一种辩证法的思想。儒家表现哲学思想最浓厚的著作,便是《中庸》和《易传》。我们在《中庸》和《易传》中,正可寻得不少的辩证法的要素,这些留在第六讲中来讲明。

道家的《庄子》、《老子》,所含辩证法的内容更丰富。《庄子》一书,便是充满着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庄子的方生之说,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方是方非,方非方是”,这不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吗?《老子》书中,这样的辩证法的思想,也触处皆是。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像这类的词句,正充满了全书。此外凡与道家有关系的著作,都蕴藏着不少的辩证法的词句,这些都留在第四讲中详为说明。

名家的思想,似乎以发挥观念论的辩证法为唯一的职志。里面可分两种:一种是肯定矛盾的辩证法,一种是否定矛盾的辩证法。肯定矛盾是承认实在界和现象界都是矛盾的,否定矛盾是否定现象界的矛盾,肯定实在界的非矛盾。惠施是前者的立场,公孙龙的辩证法,则颇类于后者。不过都脱不了观念论的束缚。

墨家的思想便很少辩证法的因素。墨家尚同主兼,立于一因论之上,几乎是反辩证法的思想。况且它标榜“以名举实”,似完全立足于形式论理之上。神学者用形式论理辩护上帝,是丝毫不足奇怪的。形式论理的根本命题是“甲是甲”,神学者便拿这个命题运用到上帝身上,便是“上帝是上帝”、“天是天”,因为上帝的本身是无法说明,亦不许说明的。墨子用形式论理讲天志,讲尚同,是极便利的事。

宋、明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本身,却是极富于研究的兴味的,虽然他们是做的儒表佛里或儒表道里的工夫。然而正因为他们是做的儒表佛里的工夫,所以从佛教禅宗学得许多辩证法的观察法;又因为是做的儒表道里的工夫,所以又从道家学得许多辩证法的观察法。他们能够说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用他们自己的用语,是理和气的关系,心和意的关系,乃至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这些在他们都是讨论得很起劲的。不过他们的立场,都陷入于观念论的深渊里。

中国的思想家大部分是知道运用辩证法的,可是并非显明地或意识地把辩证法当作一种方法论,当然更谈不上运用到认识论及认识的历史。他们知道用辩证法说明宇宙观,却很少知道辩证法即是宇宙观。

在这点,西洋思想家便进了一步。我们看,希腊赫拉克利特士不是倡导客观的辩证法最早的一人么?然而他即把辩证法当作宇宙观。他的“逻各斯”是说明宇宙变化的法则,然而也即是他的宇宙观的表现。因此开展后来的黑格尔。

黑格尔运用赫拉克利特士“逻各斯”的观念,把它的内容充实起来。

“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士的哲学上,是阐明“矛盾的统一”的法则的,黑格尔根据这一点,作一种体系的说明。他以为“逻各斯”是从抽象的范畴次第进于具体的范畴,从“纯有”经过否定而达于最具体的“绝对理念”,这比赫拉克利特士的“逻各斯”便充实多了。在这意味上,“逻各斯”是黑格尔的论理学,也即是黑格尔的宇宙观。

黑格尔以后有马、恩、伊诸人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更充实到认识论方面。他们不以黑格尔的观点为满足。尤其不满意并且扬弃他的观念论的观点。他们不认为从抽象的范畴到具体的范畴一个简单的程序便是认识的全程。他们以为认识从直观开始,即从离开意识而独立之具体的现实性的直观开始,由此直观而移于最普遍最一般化的抽象的范畴,更由此抽象的范畴进展到具体的现实性的思维。总之,他们的方法有二重意味,和黑格尔的方法不同。一、黑格尔的方法,是由思维的“抽象”向“具体”的移行,他们则认为“由思维的‘抽象’向‘具体’的移行”,即是具体的现实性本身的创造过程。二、黑格尔以为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程序是非真的认识,他们则以为正是真的认识,否则便不免和康德陷于同样的弊病,将历史的东西和论理的东西分开。认识是以人类之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为发展的基础的,正未可忽视直观这一点。他们所认定的认识的程序是这样: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这便是真理的认识、客观的实在性的认识之辩证法的程序。总之,他们和黑格尔的不同点,是认历史的东西和论理的东西不分开的,事实的辩证法和概念的辩证法不分开的,辩证法和认识的历史不分开的。

西洋哲学的进步,着实可惊。就发展的现阶段说,他们是认辩证法、认识论、宇宙观,根本是一件东西,这在中国哲学中何曾谈得到这点?比较进步的道家哲学,也不过看到辩证法和宇宙观是二而一的东西,然而道家的辩证法就谈不到历史的一点,正如它的认识论谈不到历史的一点一样。等而下之,如儒家的思想,如新儒家(指宋明哲学家)的思想,那更不必论了。

第二、从唯物论方面观察

中国哲学大部分是观念论的。从先秦到清末,我们只能找到几个唯物论的倾向,不能找到真正唯物论的思想。就令是机械论的唯物论,亦殊不易寻求。就这一点,已足证明中国从先秦到清末为长期的封建社会而有余,因为封建社会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很少是唯物论的。西洋哲学则情势完全不同,这便是由于它的社会背景不同。现在就两方的哲学作一种唯物论的考察。

唯物论这个“物”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阔。譬如要答复“什么是物质”这个问题,就很不容易。普列哈诺夫的定义这样写着:“物质就是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而又作我们感觉源泉的东西。”用这个定义观察中国哲学,则唯物的成分就更少了。儒家言物的很少。孔子仅言人事,未尝涉及心物的问题,正和苏格拉底的地位相仿佛。孟子虽言物,所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然而他对于物,并没有显明的界说。荀子论礼,似认定外物所及于内心的影响。如《礼论》篇说:“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色者也;歌谣、警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刍豢、稻粱、酒醴、箭鬻、鱼肉、菽藿、酒浆,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食饮者也;卑娩、黼黻、文织、资粗、衰经、菲德、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楗貌、越席、床第、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在这段话里面,所谓“发于颜色”“发于声音”“发于食饮”“发于衣服”“发于居处”,似乎认外物足以决定“吉凶忧愉之情”,然而仍旧没有说明外物,不过指示外物上几个处所而已。墨家亦很少谈物,仅在论知识或论名实异同之处而问及之。真正论到物的本身和万物的来源的,我以为只有道家。

道家以前的儒墨,都保持着“天之生物”一个成见,但道家却不如此。道家认物是无所待而常自然的东西,并不由于造物的天,即《老子》“莫之命而常自然”之意。庄子在《齐物论》上说: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同类推荐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巨著,是尼采智慧的结晶,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几乎将尼采所有的思想囊括其中。全书借助“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世界。不管是在哲学史上,还是诗歌史上,其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热门推荐
  • 西游化龙

    西游化龙

    饱读网络小说的宅男陈闲,意外穿越到封神以后的西游世界。成为一条白蛇的他,靠着血脉传承得来的化龙诀为了变回人身和长生不老,他踏上了修仙化龙,纵横西游之旅。
  • 我的徒弟又在作死了

    我的徒弟又在作死了

    悲惨的身世,厌世的性格。温然妥妥的成为了恶毒女配的标配,但是童鞋你是不是拿错了剧本,这分明是女主的待遇啊喂!温然是一个典型的外冷内热的神女子,但是,如果没有面前的几个逗比的话,温然的形象可以崩坏的更慢。但是现在,温然常常因为自己不够煞笔而感到自卑。
  • 重生之星光如云

    重生之星光如云

    景兰在娱乐圈奋斗了大半辈子,和爱人相知相伴十几年,输给了一张二十岁的脸,被推下楼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结束。可天意弄人,她还是回来了。景如云,娱乐圈三流小明星,因不肯接受潜规则一直是个小透明,当她的人生被已逝影后接手……踩渣男,虐恶毒白莲花,一步一步,她势必踏上娱乐圈的顶峰,将前世失去的东西一一讨回来!
  • 剑神至尊

    剑神至尊

    天下武学各种各样,剑法至尊,天下无敌,恩怨情仇,一剑杀尽天下之人。资质平庸又如何,一觉睡醒天下武学全部收入囊中。剑法只学七招,七招剑法便可笑尽天下英雄。英雄不问出处,但求天下第一,无人能及。一剑破尽天下刀法,一剑刺中天下拳法,一剑扫尽天下腿法,剑神一出谁有争锋!本书绝对不坑,希望各位仔细观看。
  • 欢喜冤家:单纯相公无良妻

    欢喜冤家:单纯相公无良妻

    她被困数年,重生的第一个愿望不再是复仇,不再是挣扎于内院宅斗,而是走出那四四方方,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下。不料飞来横祸,她这才明白原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有多么危险,她决定,从今天开始,她赖定这位英雄救美的大侠了!可没想到,这位大侠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唯一的异性王爷,这下,她是寻找自己的自己还是继续回去宅斗?伤透脑筋……
  • 民企教父沈万三2

    民企教父沈万三2

    元朝末年,乡下少年沈万三被官府抓了壮丁,机缘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刘氏商行做了伙计。凭着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沈万三逐渐学会了商场、官场和交际场上或明或暗的规则,为东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不巧的是,他也掌握了当权人物的一个大秘密,为了自保,只得远离京城,返回江南老家……时局动荡,沈万三用他的处事诀窍,在元朝廷、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几大政治势力中间妥协、迎合、揣摩,走钢丝般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游刃有余地做着生意。从贩售私盐、倒卖粮食、经营钱庄,到炒作地产、采办军资、海外贸易,他的足迹北上大都,南下南洋,处处有生意,时时有算盘,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 紫府神仙传之魔海狂蝶

    紫府神仙传之魔海狂蝶

    东华帝君重生为夏国王子翼丹,与司禄仙子的前世今生陷入苦恋。他的堂兄燕王翼风,则受到魔界女王欲天罗刹的诱惑,帮她得到了群魔趋之若鹜的蚩尤令符和神功秘笈。最后罗刹凭借坚忍和狡诈,终于修成了秘笈里的顶级神术“归元神功”,并由此祸乱三界,企图颠覆天庭!翼丹承载着荡寇除魔、维护三界的天命,历尽艰辛,终于重返天界!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
  • 营养粥配小菜

    营养粥配小菜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粥配小菜》讲述一碗粥,融汇五谷杂粮精华,根据其营养和性味特点,搭配与之互补的健康小菜,就是适合早、晚食用的的黄金营养美昧组合。美味实惠的粥菜组合,浓缩中华食养智慧,汲取中医养生精华,健康养生其实很简单。
  • 倚天屠龙记(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功和慈悲心怀。他是统驭万千教众和武林豪杰的盟主,为救世人于水火可以慷慨赴死;他是优柔寡断的多情少年,面对深爱他的赵敏、周芷若和蛛儿,始终无法做出感情抉择。
  • 王爷不好当:拽妃御夫Ⅱ

    王爷不好当:拽妃御夫Ⅱ

    穿越不要紧,有帅哥看还是不错滴……可是她苏晓晓咋那么倒霉,刚穿越来被人打不说居然被人当场拒了婚,说她不知检点?那谁谁谁,真以为是王爷我怕了你啊,让你尝尝惹恼本小姐的后果!本小姐不把你治的服服帖帖我就不姓苏!耶?怎么连邻国的皇帝都来掺一脚?她好像没招惹他吧?某王爷苦着脸叹口气:“这年头,王爷不好当啊!”某皇帝坏坏一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