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在姚崇的儿子们拿走自己所写的碑文之后,仔细一想,觉得其中似乎有什么不妥之处,当他想到自己与姚崇一直仇怨未解,且在姚崇归西后,自己还极力为他大唱赞歌时,惊出一身大汗,再看那些珍宝占玩,便知自己上了姚崇的当!于是,快马加鞭赶到姚府,索要原稿,谎称原稿之中有些定论过于轻率,应当加以修改。然而,为时已晚,稿文已刻成碑文,且手稿已呈送给了皇上。事已至此,张说有苦难言,非常悔恨。他拍着胸脯说:“死姚崇能算计活张说,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才智不如他。”
死姚崇为什么能算计活张说?就是因为姚崇抓住了张说的弱点做文章。我们不能不为姚崇的睿智拍手叫好:一个心胸狭窄、以打击报复为能事的死对头,能让他在自己死后也无法为难自己的家人。由此l可见,小心眼儿的人也并不是那么可怕,关键是你要学会抓住他的小辫子来保护自己。
9.要有对付小心眼儿的办法
对于心胸狭窄的人,忍让是一个办法,但也并不是惟一的选择。
当你的力量足以与他抗衡,当他的阴谋诡计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的时候。你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他一点厉害瞧瞧,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小心眼儿,以打击报复为能事的人没有好果子吃。
姚崇死时还要防范张说对家人的加害,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张说这个人心胸狭窄,嫉妒心特强,遇有与他不合的大臣,总是找人家的小毛病加以夸大,以达害人之效。朝中大臣对他又恨又怕,少有人和他交往。和张说同殿为臣的姚崇,对张说的为人十分厌恶,一次张说请他赴宴,姚崇当面应承,背地里却只派了一个仆人代他前去,那个仆人还捎来姚崇的一句话,他说:
“我这个人行事乖张,十分小器,我家老爷说我一定能和张大人谈得来,故而才命我赴宴。我家老爷让我对你说,如果你怕一个仆人辱没了你的身份,那么你自可让我马上回去复命。”
张说又气又恼,却又难以发作,两人之间的仇恨更深了。有人怿姚崇对张说如此羞辱,太过偏激,姚崇便说:
“对付小人,就该用小人的办法,如果这时你不狠心这样做,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我不敢自命君子,却也绝不迁就小人,正所谓你不咬他,他就要咬你,你能让我坐以待毙吗?”
由于姚崇的贤德,唐玄宗准备让他做宰相。张说听到这个消息,便四处活动,千方百计地阻挠唐玄宗对姚崇的任用。结果张说的奸计没有得逞,姚崇还是当上了宰相。张说十分恐慌,他对心腹之人说:
“姚崇心愿得偿,他一定会对我报复,此事迫在眉睫,我该怎么办呢?”他的心腹却颇有些点子,他给张说出了个主意,说:“歧王是皇上的亲弟弟,大人和他素来交往密切,这会儿你去求他庇护,姚崇纵是想害大人也害不成了。”张说被他点醒,猛击一掌书案,叫道:“我真是昏了头了,这个招法我怎想不出呢?我对歧王向来送以重礼,此刻有事找他,他能拒绝我吗?”
姚崇果如张说所言,一上台就想报复张说。他见张说和歧王交往频繁,远胜于常时,心知张说一定是用歧王对付自己,不禁一时无措。
他苦思几日,一日忽有一念:一个执政大臣和一位亲王交往过密,说他们一个天大的罪名都可以啊。皇上最忌此事发生,我若以此对皇上言明,张说还有好果子吃吗?
姚崇十分聪明,他自知没有证据,此事若是不成,弄不好反让张说告自己一个诬陷之罪,于是他在玄宗皇帝面前,故意一跛一颠地走路。当玄宗皇帝问他是否脚有病时,姚崇故作惶恐地回答说:“陛下所见为虚,我是有心病啊。”玄宗皇帝大感奇异,说道:“你明明是脚痫,怎会是心病呢?”姚祟左顾右盼,故作紧张地说: “张说身为大臣,却是不务正事,常常暗中和歧王交往密切,不分彼此,臣真担心他们干出不该干的事来。”
玄宗一惊,他自知姚崇这是暗示他们有可能谋反篡位,于是就立即把张说贬出朝廷,调到外地。张说后来得知真相,自道:“怪我行事不周,也怪那姚崇老奸巨滑,他的这一手,谁会想得到呢?”
张说属于既尖刻又聪明的一类人,这样的人不好对付,一般人最好不要轻易在“太岁”头上动土,甚至在这类人面前要么躲得远远的,要么只有听命买好的份儿。幸好还有姚崇这类人,既有胆量又有智慧让张说之流稍有收敛。
10.才高更要防人妒
才高往往气也傲。能力强的人有两个致命的通病,一是常不自觉地表现出自信,这种自信在别人眼里就变成了傲气;二是既然能力强,比较容易Ⅲ成绩并受到上司的器重和大家的尊敬,也常会得到一些别人得不剑的实惠,而这些都能成为小心眼儿们嫉妒的由头,而才高之人对此常小加防范。要知道,心胸狭窄、喜欢嫉妒别人,对常人而言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毛病,但是如果其妒火过盛,或掌握一定的资源,那你就必须要小心了。
才能高的人往往情商低,表现之一就是轻信,轻信同学、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不能分辨一个人的好坏而区别待之。这样,在被人嫉妒、伤害的时候还不明就里。
战国时的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口吃,短于游说,而李斯却口若悬河,辩才超群。苟子曾考究二人的才学,对他们说:
“李斯才露于外,韩非才藏于内,将来官位显贵者非李斯莫属了。”李斯十分得意。私下,荀子却独对韩非出语说:“得我真学者,只有你了。论智论计,李斯绝不是你的对手,我不公开赞扬你,只是怕他对你心存忌恨,日后对你不利。”苟子劝韩非以后不要和李斯共事,韩非似信非信,含糊地答应下来。
李斯后来到秦国游说,以其出众的辩才为秦王赢政赏识,官至丞相。赢政一天偶读韩非的《孤愤》一文,击节叫好;为了得到韩非,赢政不惜用重兵攻打韩国,索取韩非。韩非无奈来秦之后,李斯颇为紧张。他怕赢政重用韩非,于是他以同学身份私下对韩非说:“秦王赏识于你,这只是表面现象,他只不过想借此让韩国失去一个人才罢了。我们乃同门好友,自不会见死不救;倘若你不愿留此,我可安排让你速速逃走。”韩非至此方信老师之言无差。他识破了李斯的诡计,故作慨慷道:“我来秦国,非为秦王所请,乃为救韩应急。秦王大兵加韩,我岂能惜死害国?你的好意,我实在不敢受。”
李斯只想用计将韩非逼走,无奈韩非智高一筹,始终不入他的圈套,李斯把心一横,索性要直接加害于他,于是他面见赢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心在韩国,对大王敢怒而不敢言,他怎会真心为大王效力呢?他确是罕见的大才,可这样的人若是为韩国所用,对秦国就是莫大的祸患了。与其养虎为患,不如马上将他杀了。”
赢政一时被说动了,遂下令将朝非打入死囚。朝非不明所以,求李斯代言求见赢政,李斯嘴上答应,暗中却招来他的心腹手下,向他征询说:“韩非虽被打入死囚牢,我怕大王有悔,故而迟疑难断。你可有上上之策吗?”那人早知李斯心中所忌,为了投其所好,他小声道:“大人手握大权,自可把韩非斩杀。此事即使皇上知晓,因他有令在先,也怪不得大人擅杀无辜。”
李斯于是给韩非送去毒酒,逼令他自杀。朝非举杯哀叹说:“先师之言,今日果然应验了。似你这无耻小人,无计可施,便害我致死,却是非君子所能测度的了。”韩非死后,赢政果然心有悔意,命人将他释放,可是已然晚了。面对韩非已死的事实,赢政怅然若失,却无法改变。
我们无暇指责人性的丑恶,也无暇为才高八斗的韩非鸣冤叫屈,只是提醒大家:为人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当然不可有,防人之心也绝对不可无。
11.对上对下不要结怨
我们一生会接触很多人,如果一个一个都要去费心识别他是不是心胸狭窄的人,然后予以防范,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如果你总生活在战战兢兢的心态之中会活得很累,你只需要对跟你接触密切的人留心一下就可以了。
这里要指出。在上、下级关系的相处中,要特别防范有小心眼儿病的人把你作为发作对象。对上级而言,小心眼儿者见不得下属的顶撞、抗命,也见不得下属丝毫的不敬。
战国末年,秦国的大将白起,一生忠勇,战功卓著。他征战近40年,从一名下属军官升到秦军统帅,凭的就是他超群的军事天才和过人的智慧。
白起武将出身,性情直率,出言无忌。他自以为是正确的东西,便决不改变,少有变通。他常以此为傲,却不知这给他日后埋下了杀身大祸。
公元前266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久攻不下之际,秦昭王便让白起取代王陵为帅,继续攻打。白起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秦昭王进言说:“这一仗不该再打下去了。眼下时机未到,赵国虽在长平一役中大败,可如今事关存亡,他们一定会拼死而战。再有各国援军相助,局势对我不利,大王还是罢兵为善。”秦昭王坚持再战,他说:
“我国以战为本,将军攻无不克,如今罢兵,自不是什么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