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3000000010

第10章 新闻写作思维与心理(1)

新闻写作既然是一种选择与判断的艺术,因此,必然有其独立的新闻写作思维品质与心理特征。人们可以轻易地在那些专家的思想痕迹中找到丰富的证据,证明关于新闻写作独立品质与思维机制的探索一直是人类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凡创造必得由许多环节构成,它们正是组成创造体的系统工程元素,对它们的“生态”联结,必得有心理参与不可,这就是选择作为思维与心理品格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序》有云: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思,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nginalia。这种零星随笔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

我们不能将先生的论述与新闻写作等同。但我们可从中窥见人生许多本质相通的现象的大体共性。例如,不为一切所羁的独立生存意识,非功利的操作,尊重现象的习惯,门窗的大意识。

当然,文学是“任心而构”者,新闻更贴着现象。

我们分途找寻。

第一节 尊重现象与反缩减

人是具足创造机能的动物。因此,作为哲学家的泰戈尔指出:“自由的灵魂以接受束缚为欢乐,它不想逃避任何束缚,因为当灵魂受到束缚时,它感到一种无限能量的体现,它的欢乐在于创造。”这正给我们的讨论供给了一种营养。也就是说留恋具体现象实在又是人类的本性。泰戈尔在同一个地方接着指出,“灵魂也一样,它不能生活在自己内在的感觉和想象中,而是永远需要外在的对象”②,需要交流。这现象对生命而言,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这正是新闻写作中首要的特征,人文现象学的思维特征。

一、尊重现象

所谓现象,西方大哲人海德格尔尝谓:即那些“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③的东西。它抛开了玄秘的本体追索,讲求只要现象的面目足够清晰,那么,对它的解释与体味亦当明白无爽。例如

一篇描述中国社会问题的报道是这样完成的:

他做梦都想得到一个儿子(标题)

(美联社北京一九八零年七月十日电]赵是山东省某公社党委书记,他连做梦都想得到一个儿子。

上海《文汇报》报道说,他付给邻居一位妇女一百五十元钱,请她代寻一个男孩收做儿子。

该报在星期三一篇报道中说,在这以后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赵把钱给了一个名叫陈桂英的妇女,她在寻找孩子的路途中违法倒卖布票,以后,又由于乘火车不买票被扣留。

《文汇报》说,最后她逃了出来,流落到上海。六月十五日,她在一条大街上发现了活泼可爱的小王健。

她带着拐来的孩子回到山东家乡,并把孩子送给赵。这时,赵由于非法给陈女士开通行证正在受到政府官员的审查。

赵感到孩子来历不明,于是就把这事向警察作了揭发。

陈女士怕吃官司,于是在六月二十七日把孩子带到上海,希望找到孩子的家,把孩子归还给他的父母。

《文汇报》说,孩子的双亲已向警方报案,警方正准备以拐带人口罪和投机倒把罪对她依法起诉。

报纸说,孩子已与家人团聚。在此以前,这个家庭向警方报告孩子走失,并在《文汇报》上登了寻人启事。

《文汇报》没说赵是没有孩子呢,还是只有女孩,没有儿子。

中国的传统是儿子比女儿宝贵,这是因为儿子要赡养年迈的双亲,还负有传宗接代的重任。

尽管妇女组织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做了大量宣传,但是,重男轻女的偏见仍没有完全消除。

本星期三,《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农村生产队长和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妇女的对话。

生产队长:“你生了胖小子,还是个‘半边天’(出自鼓吹男女平等的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

农妇:“你应当问是生了个七分还是生了个十分。你们男人干多干少一天都挣十分,我们妇女干得再多,一天顶多只能挣七分!”

通篇少有议论,多为一个个事实,尤其是作为乡领导的赵托人找寻收养儿子这一事实及生产队长与农妇的对话,更为清楚地交代了一切作者的意见,替作者打出了旗帜。至于陈女士的故事,也只是使这一意见更准确、真实,是有趣味的广阔空间。现象间互相参照,互相增值,旁通连类,捉置一处,使单立的事实“众缘和合故生”。

如此以观,其中却有两步重要的思维特征,一是“不耻支离”先挑选个别,二是合作参证,建立更大的增殖空间。然而,支离却非强行分别,合作亦非强行合作,而是由体验、由主题牵引。

二、反对缩减

新闻写作必须重视现象的多重特性。借钱钟书先生意见,则事相有“多边”、“不能一律”、“观人非一端”②,生活是混浊的,正是这份混浊,才给人以无量的吸引力。名记者彭子冈以她特别的姿态告知了生活是“圆”的,并穿越性地指正道:生活是混浊的,它的容纳性极强,“由此写出的作品就自然是‘浑浊’的,而其中的观点虽然‘澄澈’,但又蕴含于‘浑浊’之中。这样的作品耐人咀嚼”。③哲学家李凯尔特也说:“现实在其每一部分都是一种异质的连续。”

然而,“与现实本身相比,认识总是一种简化”。它为了自身的便适性压缩与割裂,使混浊成为理念,使丰富归于单一,使丰满变成固一,使一切面的与体的东西成为一个小小的语词。米兰·昆德拉为此专门提醒世人:

上帝恶毒地允许实现人类统一地球历史的梦,这个梦却被一个令人眩晕的缩减过程所伴随。的的确确,白蚁式破坏性的缩减始终在侵蚀人的生活:即便最伟大的爱情最后也被缩减为一个枯瘦的回忆的骨架。但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却恶魔般地加强了这种恶运:人的生活被缩减为它的社会职能;一个人民的历史被缩减为若干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被缩减为有倾向的评注;社会生活被缩减为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又被缩减为仅仅是地球上两大强国之间的对立。人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漩涡中,胡塞尔所讲的“生活的世界”在漩涡中宿命般地黯淡,存在堕入遗忘。②

米兰·昆德拉继后迅速地将新闻亦纳入加速缩减存在的命题中。这正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拷问:到底新闻写作是缩减呢还是丰富?

由于第一、二两章已做过讨论,我想我的结论是明晰的,它必然是对缩减的反抗,是一种追求丰满的表现。要不然,我们只要交代出结论就可矣,为何要有客观事实的诸多表演?!昆德拉批评新闻写作是“它们写的提要都是根据那同一个格式,写在同样的栏目中和同样的新闻形式下,使用同样的词语,同样的风格……”③这里,第一,以形式替代本质;第二。它抓取的形式似乎太主观。新闻写作总给人吵吵闹闹、莫衷一是的感觉,其实已经典型地说明了一切。

让我们再引一段学人的描述与体味来说明这一切:

相对而言,中国有些记者的写作过程就很“潇洒”。比如写出下面一段文字的这位记者:“北京××大学教授经历十年刻苦钻研,使用侧偏系统平均方法取代雷诺平均方法,得出了湍流通用物理方法……”这样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文字只能用“潇洒”一词形容。人们借助这段天书文字可以想象出这位记者仁兄一篇报道两分钟完成,然后扬长而去喝茶聊天或悠然望南山的潇洒。不知为什么,笔者由这篇报道老想到曾经从华盛顿的中国城买的一捆菠菜。小小一捆菠菜洗出半盆泥……

它的作者丁泽先生没有在我们的思域中得出结论。可它由中美记者写作态度中已经引出一个缩减与反缩减的讨论中心。他说美国的记者老是“像贫下中农一样辛苦”,尽可能地保存鲜活。

简单概念的广泛使用正如丁泽先生所言,是中国记者写作中的惯用手法,它残酷地剥掉了一切生命的露珠。英国语义学家利奇曾指出:一个定名可以表达一处“预先包装好的经验”,它是帮助人们快速进入目的地之指引标志。换言之,它规范着人们的思考可能性。钱钟书先生在此有一旷世贡献:学说杀人。歌德亦云要警惕概念弄人。

生活就是生活,不可定于一尊。事实上,大哲人休谟说过:“是这样”和“应该怎样”两者老合不拢。新闻写作思维必须注意此一点,注意到生活的复杂性。这正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老子》)。

三、存在认知

新闻的思维因之必有透过存在而非概念来作为的特征。

20世纪甚而21世纪,无疑是概念体系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对概念极为崇拜。

然而,概念不可遽信,因此“在认识批判的开端,整个世界、物理的和心理的自然、最后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与上述这些对象有关的科学都必须是被搁置的”。亦即“排除一切超域的假设”,“进行现象学的还原”。

那么,体验的思维意识就显示了它的必要性。彭子冈要求自己建立“土地”与生活混浊的意识,其他的名记者也多如此。

世界由现象构结。现在,新闻写作者必须于五光十色千头万绪之中进行现象重构。而后,由“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此即“存在认知”。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现象’、‘本质’之二分是流行套语,常说‘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愚见认为‘透过’不能等于‘抛弃’,无‘现象’则‘本质’不能表示。”

同时,必须有的意识是:“始发芙蓉,自然可爱。”(鲍照语)只有存在认知才更信雅。

用事应使人觉得,融合无间“关合流动”(钱钟书语)。只有存在认知才更艺术。

第二节 多向思维及其举隅

应对纷繁人生事实的本领必得高深莫测。多路思维正是其武库之一种手段。它要求人乎其内获取体味,出乎其外达致高屋建瓴,由多种角度透析无量元素组合之每一现象。“多路思维能够扩大人们的视野”,并使人们发现依传统思维所未见之新意。

例如,当“印象派大师”黄远生将“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定为记者操业之准则时,已然指正了这一姿态。其名作《囍日日记》一壁写出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繁华辉煌,一壁又写道:“然此最可纪念之日,吾曹新闻记者乃两重厄运。一庆祝大总统就职于庆祝会,须穿大礼服。是日(初十日)晚间外交部茶会,又须穿晚礼服。保存国粹之吾曹,向以对襟马褂为大礼服者,至此乃不能不东西借凑或两套之礼服,其困难不下于大借款矣。”不但使事实保存了相当的物理性,而且,又由纵横交错使视点交错,立体活现。

例如,范长江名作《“金”张掖的破产》亦是历史、现实交叉,点化既深,蕴藉亦丰厚。

新闻写作思维要求这般自如地跳荡,只有清醒才能目明。

一、水平思维与垂直思维

这是人类总结出来的两种对抗的思维表现。垂直思考法是以现存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以及传统观念,从某一问题的正面角度垂直深入分析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水平思考法则指尽量摆脱既有观念而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对某一事物重新思考的方法。

垂直思考法好像建塔,以一块石头为基础逐渐成形,或像挖洞,把原有之洞挖掘弥深;而水平思考法是跳出原来洞穴,再去另挖一窟。关于它们的特点,英国心理学家戴勃诺总结道:

1.垂直思考是选择性的,而水平思考是生生不息性的;

2.垂直思考的移动,是只在有了一个方向时才移动;水平思考的移动则更为产生新的方向;

3.垂直思考是分析性的,水平思考是激发性的;

4.垂直思考是按部就班,水平思考可以跳来跳去;

5.用垂直思考者,必须每一步都正确,用水平思考者则不必;

6.垂直思考为了封闭某些途径要用否定,水平思考则无否定可言;

7.垂直思考要集中排除不相关者;水平思考则欢迎新东西闯入;

8.垂直思考是无限的过程,水平思考则是或然性的过程。

这是我们提供的新闻写作思维的第一个表现,是“两面神思维”之一种。“两面神思维”是借罗马神话中那个有两副面孔、能同时看到两个相反方向的门神来命名的。它原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卢森堡提出来的。它可使新闻写作具足清晰意识,多面进入,克服主观,保证真实。

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这是“两面神思维”之第二丛结。新闻写作因为是对事实的抉择与组结。因而,必然适度地运用着形象与抽象二种手段。

然而,它们功能及作用方向有异。

逻辑思维舍弃个别具象,抓取的是本在;形象思维则借事还原。

逻辑思维求助概念;形象思维选择具体形象。

逻辑思维依靠建立在生命空间基础上的判断力;形象思维依赖建立在人生体验基础上的形象飞驰。

逻辑思维给价值判定、思路拓宽一定的作用,形象思维则以翔实生动者具象之。

逻辑思维找出“不寻常”、“最”及受众将能获得怎样的震动;形象思维具体实现这震动。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二者应为盐溶于水,面貌上有一种无问无影的特征。一般而言,它们体现为:形象思维惹动注意——逻辑思维做出判断——形象思维做出抉择及组合。

这一组合丛结可以于任何范例中发现,例如我国名记者黄远生的实践就可做成生动的例证。我们选择一短新闻予以例证:

同类推荐
  • 谁来娶我的女儿

    谁来娶我的女儿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热门推荐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聊斋志异(第三季):妖

    聊斋志异(第三季):妖

    中国的传统名著中有无数瑰宝,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一部非常有特色,充满了想象和智慧,同时又具备了人性光辉的传世之作。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不仅不可怕,甚至非常有意思,从对孩子的品格培养,道德教育和情商教育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好素材。我们“斗胆”编写了这套儿童版的聊斋故事,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故事素材,在不破坏原著故事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修饰,屏蔽了一些吓人的恐怖情节。我们还特别挑选了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播音艺术家,用有感染力的声音来演绎这个儿童版的聊斋故事。企鹅童话有声版的聊斋志异,包括了鬼,狐,妖三个专辑,介绍了三类“妖魔”的有趣故事。
  • 少年行

    少年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玩转微时代

    玩转微时代

    本书是对于微时代如何淘金的一个系统的梳理,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本对于微博和微信详细解读的书,针对个人和企业微营销方面都有一定的涉及。其中提到了如何在个人微博、企业微博、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中淘金,适合微博、微信运营入门者阅读,也适合企业老总和营销从业者阅读。这本书是微博、微信方案落地的典型书籍,同时,个人要想在微时代淘金,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章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微博和微信营销,玩转微时代。
  • 异世情缘

    异世情缘

    她,本是一具机器,巧合之下穿越在成了工部尚书之“子”,女扮男装,进京赶考,金榜题名。她,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世界三强?但她也只是一个女子罢了,她也会脆弱。轻佻将军欲许她生生世世一双人,怎奈一纸诏书,让他痛苦放手。邻国王爷,对她痴心一片。还有一个俊美的太子殿下,始终等待她,一次次默默守护她。在几个同样优秀的男人伸出手时,她该如何抉择?面对亲人的背叛,她又该何去何从?面对着在乎的人的误会,她又该如何自处?“如果解救天下百姓和我守护我所在乎的人不矛盾的话,我可能会顺手帮帮忙,但若这与我在乎的人相左时,天下苍生与我何干?我照样与他一起屠尽天下!”
  • 灵魂迷途

    灵魂迷途

    生,在人间;死,在阴间;生死未卜,在迷途。不谙世事的富家女灵魂出窍到诡异空间——迷途,在这里,有浑浑噩噩等待救援的灵魂,有带领灵魂探险寻找归途的灵魂,也有以杀戮报复为目的的灵魂;有掌管迷途的神秘人,有善恶一念的当铺老板,有各怀心事的“五花两叶”。回家,是迷途中每个灵魂共同的心愿,如何才能在重重梦境中寻找到归家的路?
  • 帝国之不死

    帝国之不死

    凯文帝国二千三百年,八月十五日。阳光微微倾洒着亮光,红色的赤炎草轻轻在风中摆动着枝叶,一下一下仿佛永不停歇。古德躺在塌边,年老的脸上满是病重中的苍白,他吃力地张开眼睛,眼前是一片朦朦胧胧的白色,耳边传来医疗组不停忙碌的呼喊声:“肝脏出血,心脏功能慢慢减弱,快,快准备药剂!”他的妻子洛菲尔在床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哭泣声,他只觉得被吵得头疼,下一刻想说话时溢出唇边的却是克制不住地咳嗽。青龙在他的手腕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昭示着主人的生命即将枯竭:“将军,您即将死去,可需要我为您治疗?”他只是疲惫地摇了摇头。
  •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科学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伟大的女人——玛丽·居里。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她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也是首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成功女性先驱,其典范事迹激励了时时代代的人们。
  • 乔忠延客体散文

    乔忠延客体散文

    客体散文,是乔忠延多年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升华。就是将自己的文字贴近表达的对象去写,在质地上形成统一。作者乔忠延不会停留于一个表达对象,这样,随着表达对象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自我重复。《乔忠延客体散文》即精选了一些这类的作品,让读者从不同的文章中具体感受作家怎样跳出重复的窠臼,以提升散文写作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