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类推荐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
《图说世界名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介绍了,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擅长塑造被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文学造诣仅次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计划以《人间喜剧》为题,撰写描绘和分析法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系列小说共137部。至其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主要分为三组:道德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每一组又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及乡村生活等场景。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热门推荐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倾城妖姬:公子要当心
她是怯懦的九公主,至亲被害,性情大变,一舞动天下。本只想对害过她至亲之人一一报复,奈何麻烦不断,越缠越多。欲毁我名声?那我把戏反过来唱又如何。抢我男人?好,那你全身腐烂苦苦挣扎之际我又何必救你夺你盟主之位,转手送给丫鬟,踏上女皇宝座,让你俯首称臣!凤凰在下,美男在旁,且问世间何人能够阻她一二?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第三辑:小公子
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同情和怜悯。无论怎样顽劣和冷酷的人,终究抵挡不住深切的信赖和纯洁的爱情。《小公子》曾被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的父母亲及少年、少女们的心里燃起过灿烂的火光。也很多次被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博得了众多喝彩和赞誉。帝君妖娆:一等狂妃太嚣张
新文已发《人鱼五小姐:魔尊,请让道!》她是魔界之王,叱咤风云,手段狠辣,却不料被暗害。三百年后重生于九云大陆废材五公主身上,训魔兽,收灵宠,虐渣渣,从此以后只有她虐别人的份。不想一不小心看了某人的出浴,此后上天入地均缠着她要负责。“娘子,你还不负责,等下宝宝都出来了。”某女青筋暴起,反身就是一脚“老娘怀都没怀”“那好我加油,赶快让你怀上”“……”【本文脑洞略大,慎入。】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玩个网游也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原主的身份还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少女,只是和她性格中的一面相似,而她刚醒来就不得不面对妖孽帅气的侄子,随即又发现还有暗恋肉身的超级美少年。胆敢把她当替身,小心她玩死你不偿命;胆敢把她当软柿子,对不起,本人前世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奸商!王佐良随笔:心智文采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本论文集精选了王先生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15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契合”中的8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第二部分收录了王先生讨论翻译的7篇文章,其中有对翻译家的比较和评价,有对近代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也有对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解剖。王先生的论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堪称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作者的写作风格,不仅表现在抒情文记叙文中,也表现在介绍、评论外国文学的文字中。仅从他所赠的、我细读过的几本有关诗的书,以及一些零星发表于报刊的文章中,既可领略其大手笔的风采。他有深湛的中英文根底,加上一生勤奋,有关理论的造诣极深,审美情趣又高,因此他的文章就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照人风采。读者在其文章中除获得丰富的知识之外,也不会忘记那种引人入胜的文采和从中得到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