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600000013

第13章 最高武官(2)

尉缭虽以兵法著称,本人却是一个坚定的反战者。然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非他一人的力量可以阻挡。统一之战绝无可能避免,六国必将灭亡。生逢乱世,他将何去何从?在六国和秦国之间,他又将如何抉择?事六国以抗秦吗?这样或许能为六国延数年之命,换句话说,为六国的达官贵人延数年之命。而为了这多出的数年之命,却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多打几十场乃至上百场仗,多牺牲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战士(包括秦国和六国)的性命,让无数本可幸免于难的家庭破碎灭亡。

尉缭的咸阳之行,表明他最终站在了秦国一边。而他向嬴政提出此一计策,正是要腐蚀六国的权臣,削弱六国的斗志,从而加速统一进程。长痛不如短痛,让该死的战争尽快结束,和平早日降临。

嬴政听完尉缭的计策,脸上忽然露出狐疑之色。尉缭的计策对嬴政来说并不新鲜。早在七年之前,李斯就向嬴政献过类似的计策。时为郎官的李斯,也正是因为这一计谋,被嬴政拜为长史,从而迎来了仕途上的重大转折。李斯就任长史以后,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一计谋多年来一直在秘密实施当中,几乎是秦国的最高机密。即使在秦国,知悉内情的也不会超过五个人。因此,嬴政不免怀疑,尉缭之所以提出和李斯类似的计策,究竟是英雄所见略同呢,还是尉缭乃是为六国而来,隐约觉察到秦国这一计谋,特作此番试探?

嬴政心存疑虑,于是假意说道:“三十万金,非为少也。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

尉缭冷笑道:“王者爱民而不爱财,今大王爱财而不爱民,臣复有何言?”

谁爱财了?你满大街问去,保证没几个人愿意承认。常人尚且不喜背上爱财之名,更何况是至高的王者,一切土地和土地以上附属物的主人呢。嬴政尴尬地笑了笑,谢道:“寡人一时失言,先生幸勿介怀。”

尉缭继续冷笑道:“大王以三十万金为多欤?兵法曰:‘十万之师出,日费千金。’今亡三十万金,不过十万之师一岁之费而已,却能坐收百万之师十岁之功。天下未尝无事,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则大王虽有百万金,弗得私也。大王其思之!”

至此,嬴政方才确定,尉缭确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于是拊掌赞道:“先生之言大善。”

嬴政突然造访蒙府,事先并无知会。等到蒙武、蒙嘉听到下人的禀报,得知嬴政正在自家府中,皆是大惊失色,仓皇前来参见,请罪不迭。嬴政大笑道:“不知者不罪。蒙氏接待先生有功,寡人还要大大封赏才是。”又执尉缭之手,道,“古人有云,得一人胜得一国,寡人未之信也。今得先生,方悟古人所言非虚。有先生辅佐,寡人何愁天下不定!”当即欲拜尉缭为上卿。

尉缭固辞道:“臣之来秦,非为功名利禄。六国收,四海一,天命在大王也。臣千里而来,妄献鲁钝之策,唯愿天下早日一统,少杀伐而已。臣已老迈,实不堪立朝堂之上,望大王垂怜。”

嬴政见尉缭意愿甚坚,只能嗟叹不已,也不再强求。

4.不辞而别

后几日,嬴政数召尉缭,见尉缭抗礼,衣服食饮与尉缭同,可谓极尽谦卑。如此尊崇之礼遇,自嬴政执政以来未有先例,时人莫不荣之。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直暂居在蒙府中的尉缭,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尉缭的失踪让蒙府上下一阵恐慌:尉缭可是嬴政的贵客,他在自己的府中走失,这可如何交代?蒙武、蒙嘉赶紧发动所有关系,四处寻觅。

终于有人来报,称见到尉缭正在咸阳城门,似欲出城而去。蒙恬急忙赶到城门,忽然眼中一亮,人群中的那个白发老者不是尉缭是谁!

蒙恬上前问道:“先生欲出城乎?”

尉缭道:“我献策已毕,心愿已了,此间别无可留恋处,不去更待何为?”

蒙恬道:“大王,不世出之明主也。先生抱经世之才,却舍明主而去,岂非不智?”

尉缭道:“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蒙恬苦苦挽留,道:“先生为客蒙府,不辞而别,大王怪罪下来,恐蒙氏有祸也。”

尉缭道:“汝可无忧,吾已有书报与大王。”说完,尉缭又指了指城门,道,“守门吏留我在此,小子为我解之。”

守门吏知道蒙府正在寻找尉缭,因此一直没敢放尉缭出城。守门吏望着蒙恬,放还是不放,他等着蒙恬的主意。

蒙恬道:“先生此去,敢问何往?”

尉缭道:“流沙之西,老子或犹存兮。”

蒙恬向守门吏挥了挥手,示意放人。尉缭也不道谢,飘然而去,葛衣竹杖,一如来时。

蒙恬回报嬴政。嬴政刚看完尉缭的辞别之书,又听到蒙恬转述的尉缭对自己的评价,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些个外客,怎么就养不家呢?先有茅焦,现在又是尉缭。寡人何曾亏待于他们,他们却说来便来,说去则去,视寡人为儿戏乎?茅焦之去,悄无声息,倒也罢了;尉缭临去,犹以恶毒刻薄之辞加诸寡人,殊为可恨。宗室力主逐客,如今看来也自有其道理。

嬴政的这番话让蒙恬听出了一身冷汗。嬴政所说的赞同逐客,是脱口而出的真心之语,还是一时盛怒之下的口不择言?待嬴政稍微平静了些,蒙恬道:“大王慎言。廷尉劝谏逐客,犹是昨日之事,大王莫非忘了?”

嬴政自知失言,绷着脸不再说话。

蒙恬道:“大王曾说过,得尉缭胜得一国。如此而言,则失尉缭胜失一国。今尉缭去犹未远,臣请为大王追之。”

嬴政道:“尉缭羞辱寡人,寡人任他自去,已是格外优容。再欲寡人觍颜求尉缭回返,绝无可能。”说完撇下蒙恬一人,拂袖而去。

蒙恬自咸阳宫怏怏而出。他知道,嬴政正在气头之上,不可能听得进劝。此刻,只有一个人能让嬴政回心转意。

5.李斯之思

谁人能闯虎穴龙潭,让嬴政回心转意?

毫无疑问,李斯,只有李斯。

且说蒙恬往见李斯。李斯听完蒙恬的来意,神色一时严峻起来,也不即时回答,而是眉头微皱,背手而行,脸上满是思索之色。

蒙恬见李斯表情凝重,还以为李斯正在为应该如何劝说嬴政而苦思对策。殊不知,于此时李斯的心中,正经历着一场复杂的挣扎。对李斯来说,难的不是过嬴政这关,而是过自己这关。留住尉缭,Why should I(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一想到尉缭,李斯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我们知道,当年李斯对嬴政乃是单相思,最终费了天大的力气,冒了杀头的危险,才好不容易见到嬴政,一诉衷肠。嬴政固然十分欣赏他,却也只是授予他长史的官职而已。可是到了尉缭这里,事情就掉了个个儿,嬴政反过来对尉缭前后三请,尉缭这才赏脸赐见。嬴政见尉缭抗礼,衣服食饮与尉缭同,极尽谦卑,又力拜尉缭为上卿,遭到尉缭婉拒之后,也并不生气,反而对尉缭越发恭敬。

嬴政分别给予李斯和尉缭的礼遇,天差地别,一至于此,心高气傲的李斯自然不能服气。想当年,茅焦也是一来秦国就被拜为上卿,但人家好歹是让嬴政母子重归于好,也算是立有大功,实至名归。可尉缭呢,好不容易提出了个谋略,却怎么看都像是在剽窃自己当年的思想。因此,对于尉缭享受到的礼遇,李斯岂止是不平衡,他几乎是出离愤怒了。

然而李斯毕竟是大智慧之人,不会让个人情感左右自己的决定。他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将尉缭留在咸阳是利是弊?

依李斯看来,尉缭先是拒绝上卿之位,现在又选择离开咸阳,可见此人虽有仁心,却并无野心。

将尉缭留在咸阳,势必会夺去嬴政对自己的一部分宠幸和倚重。然而,尉缭的优势主要在军事方面,和自己的权势范围并无太大冲突。

群花归一人,方知天子尊。嬴政贵为秦王,不会满足于一个女人,也不会满足于一个男人。因此,李斯注定不可能得到嬴政全部的宠幸,不被尉缭分去,也会被别人分去。

在目前的秦国政坛,外客和宗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是权势纷争的主旋律。尉缭,外客也。敌人的敌人,朋友也。

通过谏除逐客令,李斯对诸外客可谓有再生之恩。他在外客中的领袖地位,绝非初来乍到的尉缭可以撼动。

最重要的是年纪问题。尉缭已是花甲之年,来日有限,即使得志,光景也长不了,注定只能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最最重要的是,李斯有信心,管他是尉缭张辽,自己皆能战而胜之。

最最最重要的是,尉缭自有他的独特价值。关于这点,嬴政清楚得很,是以才会如此礼遇尉缭。因此,他李斯也绝不能假装不知道。

蒙恬久等不到李斯的回答,不免焦急,于是催促道:“尉缭去将远也,请先生速作决断。”

李斯住下脚步,长叹道:“大王盛怒之下,未易谏也。姑看在汝面,且勉力一行。”

蒙恬大喜,于是和李斯同往咸阳宫。一路上,李斯不时唠叨着:“小子误我,小子误我。”可细细揣摩其口气,更像是在聊发牢骚,而不是在责备蒙恬。

6.虎穴龙潭

且说李斯往见嬴政。嬴政见李斯与蒙恬同行,心知其必为尉缭之事而来,于是没好气地说道:“寡人之意已决,断然不会屈尊追召尉缭。廷尉请回。”

李斯接口道:“臣也以为,不应追召尉缭。”

嬴政略感意外,道:“然则廷尉为何而来?”

李斯冷声道:“蛟龙一旦脱钩去,遁入江海不复来。尉缭,蛟龙也,不可放归,臣请杀之。”

嬴政怒哼一声,道:“寡人何尝不欲杀之!只是尉缭乃天下名士,未易轻杀。”

李斯道:“既不能杀,与其纵之以资六国,为秦之敌,何不留而用之,为秦之利?”

嬴政像个在诉说自己委屈的孩子,道:“尉缭辱朕。”

李斯大笑道:“大王真不知尉缭之心欤?”

嬴政面色一变,道:“廷尉请讲。”

李斯于是解释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大王乃天下明君,对他尉缭又是礼遇非常,推重有加,得主如此,夫复何求?然而,尉缭为何仍然要离开咸阳,临离开之时,还要对大王恶语相加?”

嬴政专注而听,李斯再道:“依臣之见,尉缭之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也。尉缭临去之言,多为无稽之谈,不足驳斥,只重在‘诚使大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这一句话。尉缭,仁人也,有慈悲之心,之所以作如是说,并非诬蔑大王,而是激将大王。试想,六国终将灭亡,天下必归于大王。尉缭先放出风声,预言大王将以天下为虏,正是希望大王日后能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尉缭有眼无珠,错看了大王。为此,尉缭甘愿动大王之怒,乃至不惜一死。今大王无论纵之还是杀之,都无疑是在默认尉缭说得没错。大王一言不容,何以容天下?臣请为大王追之。”

嬴政一想,李斯的解释确也说得通,意乃少解,又道:“茅焦去时,廷尉不置一词;今尉缭将去,廷尉却力劝寡人留之。廷尉何故厚此薄彼?”

同类推荐
  • 少年愁(中国好小说)

    少年愁(中国好小说)

    本文主要写的是一群不知愁的少年在一起疯疯打打,情窦初开的他们相互之间虽然不是十分和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本文主人翁一直不合群,但最后考上了大学,成了最有出息的一个,也最终收获了爱情。
  • 出门在外

    出门在外

    上班时,郑平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家父亲打来的。父亲说,你结婚时借的一笔钱,人家来要了。家里一时没有,只能打电话给你,想想办法,能否立即汇过来?郑平拿着话筒愣了许久,才含糊其词地答应了父亲。郑平高中毕业,做了两年代课教师,后一直在乡广播站工作。其间,又自考了文科十几门专业,成绩门门优异。去年下半年,乡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一时弄得风吹草动,人心惶惶。你找关系,他跑门路,都恋着窝不放手。郑平没什么靠山,两眼一抹黑;再之,他又是聘用人员,没有正式编制,自然就被刷下来了。正当他为今后的出路愁虑不堪时,年初,市广播电台招聘采编人员。
  • 男大当嫁,女大当婚(全集)

    男大当嫁,女大当婚(全集)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于家屋子是黄河三角洲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村民于占吉十分贫困,又由于遗留下来的地主家庭成分,三个儿子受到他的牵连,难以娶上媳妇,被迫“嫁”了出去。女儿吉霞为让病重期间的父亲在心灵上得到些许慰藉,把本不称心的丈夫“娶”了家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纯朴民风,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却被颠倒过来。
  • 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 孩子的村庄

    孩子的村庄

    毕堃霖,汉族,笔名诗经女子,生于1987年,陕西商洛山阳人。创作长篇小说《天使的笑》《花样年华草样心》,散文随笔集《花染禅意》,中短篇小说集《花一开满就相爱》《孩子的村庄》,诗集《梦为马》等300万余字。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山阳文联,《天竺山》杂志编辑。二峪河是隐没在陕南秦岭深山中一个小至没影的村庄。纵横交错的陕西地图上你是找不见它的,除非将搜索的范围从省缩小到市县,才有可能看到,细细短短的两条线汇到了一处,旁边标着“二峪河”的字样。沿着河川前前后后扯了十多公里的村子也随了这条河命名为“二峪河村”。
热门推荐
  •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精神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精神源泉。本书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题,旨在从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层面全面阐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全书内容包括了中国画的审美精神、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有关意境、写意、形神的辩证关系等论文,对中国绘画目前的写意大家及其写意精神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涵盖了意境、传神、趣味、境界、意趣、写意等精神内涵。可以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经过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艺术加工,立意为象,以“渐悟”和“顿悟”的哲学之思,实现物与象,情、景与境的“天人合一”。
  • 南萧引

    南萧引

    我附在这把剑三百多年,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剑灵,直到后来我发现我不只能附在剑上,还能附在萧里,我不禁开始怀疑,我到底是什么,究竟是灵,还是不愿轮回的鬼……
  • 一份公证书

    一份公证书

    《一份公证书》本书收录了许均铨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球权时代

    球权时代

    一个中国控卫要在NBA生存,会面临多少艰难?在国内引以为傲的身体素质被轻松完爆,技术不如人,玻璃属性容易受伤。第二轮第56顺位被选中的陈遇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他得到了一个系统……
  • 春晚谣

    春晚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玛丽

    玛丽

    柳回春不喜欢雨天,他也不怎么喜欢晴天,他偏爱阴天。阴天时,他会带一把伞出门,长柄伞,木质手柄,黑色伞面,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还用黑色丝线绣上了他的名字缩写。再说说柳回春另外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怪癖吧,或者说是他的职业习惯——他只在阴天约见委托人,且从不在自己的侦探事务所与他们见面,从不。这天是十一月三号,一个阴天,柳回春带着他的黑伞出门。
  • 索菲亚的祈愿符

    索菲亚的祈愿符

    我原本想说,这会是一个关于忧伤和解脱的故事。像讲解受难日的由来一样,要用神圣的光芒笼罩苍白的无奈。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在我的预料之内,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站在棋盘上胸有成竹的愚者。其实不必想太多,因为上天自有安排!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人最智慧的五部经典巨著,《沉思录》、《沉思录Ⅱ》、《沉思录Ⅲ》、《智慧书》、《道德情操论》,囊括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 顶级贪妃

    顶级贪妃

    古代好,古代妙。古代遍地是金子。别怀疑这句话,即使一个破碗,拿到现代也是无价之宝。说不定一块路边的石头也能被放在博物馆里被人展览呢。她,季一一,貌美绝代,超凡脱俗。超级爱钱。(唯一的爱好)秉持着“一切都要向钱看”的目标,带着父母的希望坐上时光机去唐朝。谁知时光机居然半途罢工,好死不死的从天下掉了下来,然后更加好死不死的掉在人家宴会的表演舞台上。幸好主人家待她胜好,还让她当宰相千金。以为可以开心在古代收集宝贝,没想到却被色鬼皇帝昭进宫,妈啊!她可不可以拒绝啊?他,轩辕龙澈,沂雪王朝的皇帝,英俊邪魅,脾气阴晴不定。三次意外相见后,她的笑容时刻浮现他的脑中,为了得知笑容背后的表情,他不惜在圣旨昭她进宫为才人,一个和宫女没什么两样的品级。他宠幸了所有的才人,惟独除了她,原以为会看到她伤心欲绝的表情,却没想到她在后宫生活的如鱼得水,哼!他不会让她这般得意的。他,白易尘,沂雪王朝的的王爷,温润如玉,清淡如水。偶然遇到迷糊可爱的她,他的心微起波澜。再一次在大街相遇,与她结伴同游。和她相约看日落,却没想到她失约了,原因是她要进宫,成为皇上的女人。原以为此生他们无法相见,却没想到他们再次相遇在他们初次相见的地方。难道这是老天怜悯他,给他的一次机会吗?他,云腾飞,武林盟主,冷漠无情,惟独对一一温柔。第一眼看见活泼俏皮的她,他就知道此生惟有她才是他的终生伴侣。得知他要进宫,他半路劫下她,原以为他可以就此留下她,可是面对她的眼泪,他的心动摇了。他只能放手让她进入那个黑暗的皇宫。原本他打算就此放手,却没想到与她再次相遇时,她已经不醒人世。这次,他不会再放手了。一个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一个是温文儒雅的王爷,一个是号令江湖的武林盟主。她与他们之间又展开着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此坑是新坑,所以大家的票票和收藏淡淡通通都要。。不然这么称为贪呢。。哈哈~希望各位大大们能穿上马甲给淡淡投票!!!偶要票票!!!偶要收藏!!!嘿嘿。。~~~~~~~~~邪皇的第一宠:完结我的俏皮王妃:完结以上是淡淡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南偃师

    南偃师

    自先秦始,有诗曰——孤坟雨血黯销魂,鬼面无情梦断肠。傀儡血咒噬魂意,诡谲偃甲尽琅琊。南疆有异人,其无名,操纵百里之偶。其偶状面似人,能唤人名,说人语。四肢有提线,以机关催动。宋黄庭坚《涪翁杂说》:“傀儡戏,木偶人也。或曰当书魁礨,盖象古之魁礨之士,彷佛其言行也。”清周亮工《与何次德》:“弟幼时见傀儡戏,二尺许,长线索,累累任人捉弄。”南疆有异人,无名,世人唤其为——偃师南疆异人,带你揭开中华五千年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