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600000006

第6章 郑国营救路线图(1)

1.新任廷尉

且说嬴政废除逐客令,外客们得以重返咸阳,继续他们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轰动国际的逐客事件就此告一段落。李斯以一人之力挽救了整个外客集团的命运,很自然地,他也由此成为外客集团的旗帜人物和精神领袖。

李斯荣升廷尉,新官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救出郑国。按理说,李斯在和宗室的斗争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犯不着再为了救一个郑国,甘冒和宗室闹翻的风险。可李斯并不是盲目谨慎的人,他还是执意要搭救郑国。倘若能成功救出郑国,不仅彻底煞了宗室威风,长了自己志气,同时也报答了郑国多年前的恩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斯清楚郑国的价值,救出郑国符合秦国的利益,也符合嬴政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嬴政终将会对他此时冒险拯救郑国的行为心怀感激。因此,尽管救出郑国的机会很小,但值得一试。

最简单的救出郑国的方法,便是让嬴政站出来说一句话。然而,李斯知道,嬴政绝不会轻易站出来说话。嬴政不是不明白,关中水渠一旦建成,将对征服六国、统一天下产生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没有选择给予郑国特赦,而是接受了宗室给出的审判结果。嬴政的这一选择是经过利弊权衡的,是出于无奈的妥协。用郑国的死来换取宗室的暂时平定,在嬴政看来是可以接受而且应该接受的一笔政治交易。况且在郑国一案中,宗室走的全是正规的法律程序。也就是说,郑国被处以死刑,乃是由于法律的必然,而非宗室的阴谋暗算。在宗室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嬴政也不敢贸然赦免郑国。毕竟他要给宗室留下些脸面,而在现阶段,他也仍然需要宗室对他的支持。

李斯努力回忆和嬴政面谈的细节,他要拿捏准嬴政对郑国一案的态度。李斯自问:嬴政希望他抓住郑国一案紧咬不放吗?万一他继续纠缠下去,将案子越捅越大,嬴政是会暗自高兴,还是会公然愤怒,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李斯也只能这样以为:嬴政没有明确反对,那就算是默许了。因为即便嬴政内心存有希望李斯出面闹腾的愿望,他也不可能给李斯任何正面的提示。他不可能让自己在任何程度上卷入这件已被宗室盖棺论定的案子。

李斯不仅不能指望嬴政出面,而且还必须设法让嬴政置身事外,不能给嬴政添麻烦。嬴政有麻烦,则他李斯也别想有好果子吃。于是,李斯唯一的机会,就是和宗室一样走法律程序。如果能从法律上找到有利于郑国的条款,可以减免郑国的罪行,那么宗室也无话可说,只能接受法律的裁决,嬴政也正好顺水推舟,减免郑国罪行。

李斯先去探望郑国。郑国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已然意志消沉,见到李斯,也只是强颜欢笑道:“先生可回来了。听闻先生被逐出咸阳,郑某还一直为先生担心呢。”

李斯道:“郑兄且请宽心,李斯眼下身任廷尉,秦国大小案件,李斯皆有裁决之权。李斯答应过要救郑兄出去,就一定会做到。”

郑国苦笑道:“先生能来看望郑某,郑某已是感激不尽,不敢再有任何奢求。先生也不用好心骗我,我也知道你的难处。郑某的案子,秦王曾亲自过问。先生虽然贵为廷尉,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李斯道:“天无绝人之路,总归会想出个法子来的。”

郑国叹了口气。他已经放弃幻想,安于将死的命运。郑国道:“先生不要再给我希望,那样只会让我更加痛苦。对一个注定必死的人来说,再给他希望无疑是一种残忍。我只想平静地接受死亡。先生还是走吧,不用为了郑某毁了好不容易挽回的前程。”

李斯沉默着,好一阵才又说道:“郑兄,你会活下去的,关中水渠也一定会在你的主持之下顺利修成。”

2.此路不通

李斯告别郑国,心情颇为沉重。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十天。十天之后,郑国就要被枭首。他这个秦国的最高法官,将亲自出马,担当律师,替郑国翻案。

早在李斯尚未成为客卿之前,他便以精通法律而闻名。在整个秦国,没有人比他更精通大秦法律。正因为此,嬴政先是命他主审嫪毐谋反案,现在又放心地委任他为廷尉。然而,尽管李斯精通法律,但要在浩如烟海的秦国法律中寻找出有利于郑国的条款,却也远非一件容易的事。

史载,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由于秦国法律大部分已经失传,秦国到底曾有过多少部法律,今天已不能知晓。而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可以让我们依稀想见秦法当年的规模。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计一千一百五十五支(另有无法缀合的残片八十片),内容极为丰富,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属于秦律,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三种。其中所见律名,计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律》《徭律》《司空律》《军爵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内史杂》《尉杂律》《属邦律》《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车司马猎律》《牛羊课》《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等近三十种之多。第二类是对秦律条文、术语或律文意图所作的解释,包括《法律答问》一种。第三类是对官吏审理案件的基本要求、司法规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检验、审讯等程序方面的文书程式,其中也有一些具体案例,包括《封诊式》一种。第四类则属于要求官吏遵守的一些行政规则或原则,包括《为吏之道》一种。而这些竹简的主人喜,只是一个地方低级官吏,生前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及狱吏等司法职务,这些竹简只不过是他由于工作需要而抄录下来的部分秦律内容。

秦法的规模也许可以再援引汉法的规模来作参考。汉法“集诸法律,凡九百六十卷,大辟四百九十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比,凡三千四百七十二条,诸断罪当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可谓“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时间紧迫,李斯和蒙恬两人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硬是在七天之内,将秦法乃至历代判例均翻检了个遍。然而,让他们绝望的是,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利于郑国的条款。显然,直接从法律上来搭救郑国,已经是完全没有可能了。

时已深夜,万籁无声,李斯推窗外望,但见屋脊阶下,有夺目白霜。寒风入室,将孤灯之焰吹拂摇荡,而李斯和蒙恬的影子也在墙壁上怪异地移位拉长。

蒙恬合上律书,叹道:“先生已经尽力。郑国不能得救,实乃国法如此,无可奈何。”

李斯闭上眼睛,眉头却依然紧皱:难道我堂堂的最高司法长官,居然救不了一个死囚犯?想到这里,李斯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猛地一拍脑袋:“有了!”

蒙恬顿时来了精神,却又见李斯马上便摇了摇头,喃喃道:“太危险,太危险了。”蒙恬道:“先生想到了什么?不妨说来一听。”

李斯笑了笑:“我也是胡思乱想,还是不说为好。”蒙恬再三请,李斯道:“我姑妄言之,汝姑妄听之可以。”于是告诉蒙恬。蒙恬听完,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叹道:“先生此计,千古未有之妙,千古未有之险。”

3.强人所难

夜越发深了,李斯和蒙恬对坐无言。虽然好不容易想出一条计策,却又委实太过冒险,用还是不用,一时之间难以痛下决心。良久,蒙恬问道:“先生将如何抉择?”

李斯苦笑地望着蒙恬: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不是吗?蒙恬劝道:“先生对郑国已是仁至义尽,可以无愧于心。为先生计,愚以为无须冒此大险。”

李斯叹道:“小子所言,吾何尝不知。然人生进退取舍,岂可尽囿于一己之得失?吾意已决,必救郑国。”

这将是郑国活在人世的最后一天了。明天,他就要被枭首示众。寒冷的冬日,囚衣单薄破旧,狱中其余囚犯皆已是冻得瑟瑟发抖,郑国却显得出奇地平静。他的心情就如济慈在诗中所写的那样:

我很高兴这一天过得宁静,过得平安,

在这个温馨低语的夜晚,安恬地品尝世间

最后的时光,直到那伟大的声音

和颜悦色地将我召唤上天。

郑国一抬头,便看见了李斯和蒙恬。两人都是一脸憔悴,眼有血丝。郑国笑道:“先生是来给郑国送别的吧?”李斯回以一笑,道:“李斯此来,不为送别,实乃有事和郑兄相商。”

郑国再笑道:“郑某将死之人,尚有何事敢劳先生下问?”

李斯道:“李斯答应过郑兄,定会救郑兄出去。这几日,李斯遍翻法典,欲于其中找出有利于郑兄之条款,意在减轻郑兄刑罚,能将枭首改判为肉刑,或刖或劓。身体虽残,犹可活命,而关中水渠也可以在郑兄主持之下,得以续修。然而,天不遂人愿,有利于郑兄之条款未能找到,而被宗室遗漏的不利于郑兄的条款倒是颇寻出了几条。”

郑国道:“郑某此案,本不是能救得了的。郑国命贱,固一死而已,倒是叫先生费心受累,郑国感激在心,恨无以为报。”

李斯道:“郑兄且慢感激李斯。李斯接下来要说的话,只怕要遭到郑兄记恨的。”郑国神情迷惑,不解其意。李斯又道:“郑兄可知道,这些被宗室遗漏的不利于郑兄的条款,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听到这里,郑国不仅迷惑,而且迷糊了。李斯再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郑兄此案的判决结果是,郑兄行枭首之刑,全家流放蜀地。而李斯一旦抛出这些新发现的不利于郑兄的条款,足以令郑兄车裂,诛灭三族。所谓兵行险着,李斯打算以量刑过轻为名,提请重审此案,要求改判此案为车裂郑兄,诛灭三族。”

郑国骇然道:“先生不是在说笑吧?”

李斯道:“唯有主张加重郑兄刑罚,方可令宗室同意重审此案。既然重审此案,依照秦律,便当召集杂治(即会审),由大王亲自主持。郑兄请放心,只要能召集杂治,李斯便有信心挽回此案,救出郑兄。”

郑国已是抱定必死之心,现在李斯忽然说可以救他活命,条件便是要拿他全家的性命来冒险,这是郑国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的。郑国无奈地看着李斯,但见李斯面容冷峻,神态坚定而自信,仿佛世间一切无不在他操控之下。郑国悲哀地想到,他和李斯终究不是同一路人。他是一个小水利工程师,只通治水之术,而李斯则是当朝显贵,手掌治人大权。两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怎么可能相同!郑国虽然不懂政治,也知道李斯之所以救他,很大部分存有政治上的考虑。郑国并不想卷入政治这种复杂的游戏,更不愿意拿他全家的性命来陪李斯玩这场游戏。他全家的性命对李斯意味着什么?只是他攫取更高利益的工具吗?正如阿尔·帕西诺在影片《情枭的黎明》(Calito’s Way)中感叹的那样:情义杀人比子弹更快(Favor is gonna kill u,faster than a bullet)。李斯真的是他朋友吗?李斯真的是来报恩的吗?还是只不过以朋友之名,以报恩之名,硬将他拖入这场他根本无意参与的赌博?

李斯知道,任何人面对郑国这样的情形,都免不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绝无可能一口应承,于是道:“事到如今,郑兄必须相信李斯。只要能召集杂治,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郑国嚷道:“怎么成功?郑国之罪,连秦王都默认了的。先生纵是才高天下,也决计推翻不来。我说什么也不会同意。我宁愿独死,至少全家还可活命。”

李斯劝道:“郑兄好生思量。如果你能活着出去,完成关中水渠,你造福的就将是数十万家庭,上百万人丁。你将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巨人,你将遗泽后世、名垂青史。为了这些,难道还不值得冒一次险?无论如何,请给李斯一个救你的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郑国只是哭,道:“先生,你就让我死了吧,我只求一死而已,不要将我的家人也牵扯进来。”

蒙恬在一旁斥郑国道:“汝今日一死,不值鸿毛。汝之妻儿,流放蜀地,没而为奴,有如草木之卑,虽苟活又有何益?宁其如此,何不如先生所言,奋而一搏,纵然不成,也如白虹贯日,平添世间豪气!七尺男儿,当断而不敢断,奈何徒作妇人之哭!”

李斯责备蒙恬道:“小子不得乱语。他只不过是一个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普通人,你能指望他有多坚强?”

郑国只是哭:“先生,你也有家人的啊,求求你让我一个人死了算吧,我不想害全家人陪我一起死,我不想啊。”

蒙恬道:“郑国你可知道,冒险的不止你一人,先生为了救你,也是冒了奇险的。”的确,在这场冒险中,李斯也赌上了他的仕途。他作为新任廷尉,如果经手的第一个案子便以失败告终,他必将颜面无存,嬴政也将不再视他为法学上的权威,加以倚重。廷尉的位子怕是还没坐热,就得换人了。

郑国还是哭,不愿松口。李斯道:“郑兄,这事怕是由不得你了,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我知道你现在恨我入骨,但不久以后,你必将活着来感谢我。”

郑国无可奈何,只能接受李斯的安排或摆布。他双手颤抖,写下乞鞫状(为了防止或纠正错判,秦律规定,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要求复审,称为乞鞫),交给李斯,然后面朝墙壁,再也不肯回头。

4.杂治之前

做通了郑国的思想工作,拿到了郑国的乞鞫状,郑国营救路线图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在继续我们的叙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秦国司法体系的运转情况。

同类推荐
  • 奇闻怪谈:日本民间故事(套装共4册)

    奇闻怪谈:日本民间故事(套装共4册)

    日本本土流传着大量关于鬼灵精怪的传说故事,这些本土民众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既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人学者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本系列丛书精选了日本文学大师小泉八云、田中贡太郎、芥川龙之介等文学大家的经典怪谈作品,如人面疮、狐仙报恩、山灵、蛤蟆神社、幽灵瀑布的传说等,几乎囊落了日本本土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民间故事。在大师们的笔下,这些故事或伤感,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无不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汁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被后来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著名作家京极夏彦、梦枕貘、谷崎润一郎等,都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这些民间故事,也是他人了解日本的重要窗口,为他人透视日本传统民俗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城下(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城下(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城下》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长篇《前躯》的续集,反映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同北洋军阀吴佩孚所进行的三次惊心动魄的大战役,最终实现了“直捣武昌,饮马长江”的战略目标。小说歌颂了叶挺为首的独立团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蒋介石、吴佩孚、唐生智、刘玉春等历史人物在这场大搏斗中的角逐;揭示了社会上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同时还描写了青年人美好动人的爱情生活。作者勾画出风起云涌的时代风貌,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既有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又有缱绻柔情。
  • 梦从水里游来

    梦从水里游来

    本书内容包括拾起一束嫩黄的记忆、过去是一道伤痕、梦的下游是女人的脸等六部分内容,共54篇小说。各篇小说都含幽谷拾光、蛟龙出海和诗文并茂。
  • 童年诡事

    童年诡事

    本书是“我”身患绝症的爷爷,即主人公李书甲所讲述的故事。十岁那年,主人公偶遇了传说中的鬼尸婆婆,她行踪诡秘、法力高深,独自住在荒野坟地之间。从认识鬼尸婆婆那天开始,主人公便遇到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诡异事件,后来,他们一同经历了一场场荒诞离奇的鬼怪之旅。在这段艰险的历程中,有一条勇猛忠诚的黑狗和一只神秘莫测的黄鼠狼时常陪伴在他们左右,以无畏的勇气和神奇的法术帮助他们度过种种难关。
  • 中国百科全书(1)

    中国百科全书(1)

    博尔赫斯曾在一篇论述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尔金斯的文章中,提到一部来自遥远中国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动物的分类是这样写的:a)属皇帝所有;b)气味芬芳的;c)驯服的;d)乳猪;e)美人鱼;f)传说中的;g)自由走动的狗;h)包括在此分类中的;i)疯子般烦躁不安的;j)数不清的;k)用精细骆驼毛画出来的;l)其他;m)刚刚打破水罐的;n)远看像苍蝇的。
热门推荐
  • 三花(中篇小说)

    三花(中篇小说)

    这江里有过三条鱼,鳌花鱼、鲫花鱼和鳊花鱼,俗称关东三花。关东三花身上都开着好看的花,小鳌的花是蓝色的,如一颗又一颗的星星绣在身上,莹光闪闪;小鲫的花是白色的,像一片一片的雪,落在身上,久久不化;老鳊惨点儿,它的花是黑色的,老鳊本来就长得灰突突的,黑色的花开在它身上,咋瞅咋别扭,带着几丝怪异、惊悚和不祥。离开那道铁丝网之后,小鳌重归大江的过程非常顺利,它所担心的其他障碍没有出现。铁丝网成为恐怖的记忆,总在小鳌的心头久久盘绕,挥之不去。小鳌没有在大江里过多停留,它把航程确定在远方。奋力游动时,有两个声音似乎时刻回响在小鳌身后。往前游啊,别停下呀!老鳊的声音不无焦虑。加油,鳌兄!小鲫慢悠悠的口吻带着几分亲热。
  • 霸汉(9)

    霸汉(9)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余生戒甜不戒你

    余生戒甜不戒你

    她因惊人的美貌被星探挖掘而走上演戏之路,但作为新人,她一路碰壁。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顾北淮,面对国民男神的各种刁难,她虽无力抗衡却绝不妥协。仇家发展成契约夫妻,令人跌破眼镜!男友的背叛,事业的曲折,世界变成了永动机,逼着她不断奔跑。她邂逅了混血美少年周显浩,也遭遇白梦婷的明枪暗箭,情敌孟凡的攻击,林东南的支持,与邓思琳的重逢,与余权的纠葛……她生命中所遇到的人,最后都离她而去,就在她以为自己会隐退孤独终老时,他来了。他把她紧紧箍在怀里,嗓音低哑深情:“我爱你,王逸歌。”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她终于明白,爱原来不是她一个人的修习。
  • 卿本妖灵

    卿本妖灵

    蓝玥,一个穷的只剩座宅子的小可怜,安安分分乖巧看家等哥哥直到有一天,一只会说话的猫咪告诉她:你其实是妖灵沐澄。蓝玥:啥玩意儿??从此,她多了很多很多很多的腿部挂件。#一个熊孩子重生后继续搅天搅地的故事#
  • 王健林内部讲话:最新版

    王健林内部讲话:最新版

    王健林内部讲话为你讲述从将军梦到著名企业家,王健林如何完美转型实现人生梦想?从商业地产到东方好莱坞,王健林如何跨界经营打造企业文化?从中国到进军海外,万达集团如何成为知名跨国公司?万达集团飞速发展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诀?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王健林有说过什么、做过什么?王健林内部讲话详细阐释了王健林的商业胆识、企业目标、智慧决策、执行力度、速度优势、创新理念、产品开发、人才战略、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王健林内部讲话深入挖掘出万达集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并指出创业领袖王健林所扮演的角色。
  •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易尊师不遇

    寻易尊师不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王莽改制》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 农家弃女

    农家弃女

    她堂堂一铁血女特工竟然穿越了!还穿越成一未婚生子还被家人抛弃的女人!罢罢罢,反正她一直是一个人,无所谓,该怎么过怎么过,现在最重要的是赚钱养家养儿子。什么?婶婶想谋她的儿子卖钱?想都别想。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