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200000006

第6章 羽翼渐丰(2)

这段话的本意是为了给赵匡胤洗洗白,证明他本身不想造反,是因为“将擅于兵”——那些乱兵要造反,大将也没有办法。但实际上我们却从中看出赵匡胤成功的经验:他本来还算不上一个能使“天子之废置如弈棋”的跋扈将军,但是正因为他在军队中下层拥有广泛的人脉,这才能兵变成功。就算大宋代周是“郡卒为之”,这些“卒”们,也早就被赵匡胤买通了。“陈桥兵变”前,赵匡胤资历太浅,他的确没有跋扈的资格,很难达到“国擅于将”这个层次,他的最大法宝就是广结士心,暗充实力。周世宗在新殿前军组建完成后,他本人是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赵匡胤来控制这支新军的。在军队中,甚至连殿前司的主帅张永德都未必能控制大局。这其实正是周世宗想要的效果,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支军队从根上会成为不折不扣的赵家军。他周世宗健在的情况下,赵匡胤是没有胆子跳梁而出、谋朝篡位的;可是一旦自己撒手西归,接替自己的新皇帝又没有能力和威信控制禁军,朝廷上或军队中又没有能镇得住赵匡胤的人,那改朝换代将不可避免。赵匡胤身边一大批重要军事将领,如张琼、党进、李怀忠等,都是在赵匡胤编练新军的时候归于其麾下的,这些人也都是“陈桥兵变”的急先锋。不仅如此,赵匡胤在此期间,还与殿前军的多名中下级军官结成生死之交,组成秘密的小团体——“义社十兄弟”。在环境危险,人的生存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最有效的生存方式就是“抱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赵匡胤这一招也是从他的老上级郭威那里学来的。郭威当年也在军队中找了九个人,模仿桃园三结义,组成了号称“十军主”的秘密组织。赵匡胤绝对是郭威的铁杆粉丝,他从成立小团伙到黄袍加身,很多创意其实都是对郭威的直接模仿。赵匡胤组织的“义社十兄弟”中,有个石守信特别重要,在十兄弟中与赵匡胤关系最为密切,而且他的职位也是跟着赵匡胤来的。赵匡胤当殿前都指挥使的时候,他当殿前都虞候;赵匡胤当殿前都点检,他就当殿前都指挥使。“陈桥兵变”时,这个石守信就是以殿前都指挥使的身份留在京城,和四十里外陈桥驿的赵匡胤部队遥相呼应。然后又一大早打开城门,让叛军们不费一刀一箭就控制了整个京城。更重要的是,赵匡胤的家属也得到很好的保护。郭威当年发动兵变的时候,就是因为在京城里缺乏石守信这么个角色,虽然也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把京城拿下了,但是自己家却被满门抄斩,他本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一点,他的学生赵匡胤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还是跟佛教有关,说赵匡胤造反了,留在京城的家人在母亲杜夫人的带领下,躲到一座庙里的藏经楼上。城外一传出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消息,留在京城的侍卫亲军副司令韩通就派人到处寻找赵匡胤的家人,准备用来做人质,再不济也要把他们都杀光了解恨。这韩通是郭威的老部下,别的没学好,倒把当年后汉对付郭威家人的损招学来了。然后那些士兵就到处找赵匡胤家人,搜来搜去,搜到这个庙里,本来想到藏经楼上搜,可是不知为什么,那门上结了一张大蜘蛛网。那些士兵们想,你看这里都结蜘蛛网了,肯定不会有人藏在这里啊,算了,别浪费时间了,赶紧着搜别处吧。结果一张蜘蛛网使赵匡胤的家人躲过了灭顶之灾。后人也把这个归功于佛祖的保佑,说赵匡胤是个有着佛缘的人,他和他的家人总能得到佛的关照。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不是留在京城中的铁哥们关照,杜夫人们恐怕是难逃一劫的。

除了殿前司系统的“义社十兄弟”和众多小喽啰外,赵匡胤的触角还伸到了侍卫司系统。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是赵匡胤的发小,两人从小逃学、打架的事情没少干,现在同朝为官,自然互相照应。侍卫司的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光翰,大将高怀德、张令铎等人又都是赵匡胤的好友。因此,虽然周世宗临死前安排了韩通来制衡赵匡胤的权力(韩通当时任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在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驻扎扬州的情况下,他实际上是侍卫亲军的第一长官,详见第七章),但周世宗还是有用人不明之嫌,韩通为人脾气不好,又胸无城府,不像赵匡胤那样早就在禁军两大系统织下了庞大的关系网,因此“陈桥兵变”一起,区区一个韩通又怎能阻挡得了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进程呢?

四赵普加盟

要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单凭几个武将是撑不起台面的。五代时候后晋有个大将叫安重荣,他就叫嚣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尔!”(《新五代史?安重荣传》)意思是谁有实力,谁就可以整个皇帝当当。但是他大概不明白,“兵强马壮”只是当上统治者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没有文人力量协助,单凭一群武夫当道,这个政权绝对长不了。安重荣打仗是把好手,又有兵又有粮,但是他缺乏给力的智囊团队,仅靠着射箭射得准不准来进行决策,结果虽然自己又有兵又有粮,射箭射得超准,而且声称自己拥有“神鞭”这样的超自然武器,但还是很快就被消灭了,更别提建立什么政权了。赵匡胤是不是明白这个道理呢?

他明白这个道理。虽然这个人也有一身的乱世枭雄习气,从心底里瞧不上酸文人,但是他确实认识到要建立一个长命的政权,光靠大刀长枪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文化才行。五代军人喜欢打仗,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攻城掠地后趁机中饱私囊?大部分情况是,领兵打仗的主将先自己抢个盆满钵满,手下的士兵们也都跟着发大财。真正落到朝廷手中的好处,却实在不多。周世宗上台后整顿军纪,非常痛恨军队中流行的这些做法,下决心想刹一刹这股歪风。恰巧那南唐君臣打仗不行,倒会搞点小阴谋小诡计,他们一面送给赵匡胤大量的钱财,一面通过特殊渠道给周世宗打小报告,说那个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大发横财,搞了好几车的金银财宝。这条反间计真是比较毒辣,好在赵匡胤的志向可不是那几车子阿堵物所能打发的。收到南唐行贿的金银,赵匡胤立刻就上交给国库了,账目清楚,秋毫无犯。不过这上缴国库的事情周世宗并不知情,他收到诋毁赵匡胤的小报告后,心里一想,这个赵匡胤的良心大大的坏了,敢背着我收黑钱中饱私囊,这才提拔了几天啊,时间长了还得了,查。结果周世宗派人前往赵匡胤的部队,不容分说就把赵匡胤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结果根本没查到什么金银财宝,只是几车书籍。周世宗当时还大惑不解,说你赵匡胤不过是个武夫,干吗学人家读书人装大师,你倒腾些这东西干什么?赵匡胤虽说被周世宗这一强行搜查搞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但人家毕竟是大老板啊,这口气还得忍,于是他说:

臣无奇谋上赞圣德,滥膺寄任,常恐不逮,所以聚书,欲广闻见,增智虑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赵匡胤呢确实是一介武夫,没有什么好计谋奉献给陛下,却蒙陛下您这么抬举,让我担任军队领导,我常常担心自己肚里的货色不够,所以想多读读书长长见识,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周世宗对赵匡胤的回答很满意,他说了一个字:“善。”这个字儿可是皇帝对手下很高的评价了,周世宗觉得自己这位老伙计处处为大周政权着想,为自己负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实际上他又棋输了一着,正应了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对在五代乱世讨生活的皇帝们来说,一个有文化的武将,可比一个喜欢贪污受贿的武将可怕多了。

光靠自学成不了气候,主要是小时候底子没打好,输在了起跑线上。赵匡胤要想真正成气候,他身边必须得有几个智囊人物。他本来手下也有几个谋士,像楚昭辅、王仁赡,但是只有等到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正式加盟,赵匡胤才真正超越了“义社十兄弟”阶段的水平,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这个重量级人物是谁?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能靠着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赵普。赵普,字则平,出生于幽州的大户人家,后来幽州落入契丹,人的手中,他们全家移居到内地。大约在赵普二十岁的时候(941年),他们全家迁到洛阳定居下来。根据宋人记载,赵匡胤领兵攻打当时属于南唐的滁州时,南唐军队扼守城外的清流关。赵匡胤几次抢关均告失败,这仗如果这样打下去会很被动,一旦关内南唐军队反攻,后周军队是很难抵挡的。这个时候他听说附近村子上有位赵学究,很有智谋,村民们如果有什么争讼之事,用不着又请律师又打官司,只要找赵学究来调解一下就可解决问题。于是赵匡胤就前去赵学究那里问计。结果赵学究还真有一条妙计,为赵匡胤指引了一条绕过清流关的小路。赵匡胤率军绕过清流关,直扑滁州城,这样一来,清流关不仅一下子成了摆设,而且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守关的南唐军队一看大事不妙,于是匆匆忙忙弃关而逃。赵匡胤趁热打铁,迅速拿下了南唐淮北重镇滁州。

那这个赵学究是谁呢?他就是赵普。当然这个记载太有传奇色彩,有的史学家并不采信。根据《宋史》、赵普神道碑等材料,赵普是后周政府专门派到赵匡胤身边协助工作的文职人员。当时赵匡胤打下了滁州,总得有人来帮着处理一下行政事务啊,那赵匡胤打仗再厉害,他干不了父母官的活,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非常欣赏赵普的才能,于是就推荐他担任滁州军事判官,前往协助赵匡胤治理滁州。赵普后来成了赵匡胤的心腹,实际上与两人相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有关。在赵匡胤刚打下滁州时,他的老爸赵弘殷在韩令坤手下担任“行营马军副都指挥使”,跟着韩令坤一起攻打扬州。这时候赵弘殷官位也不低了,但是已经远远不及儿子赵匡胤了。赵弘殷虽说能征善战的,但毕竟岁月不饶人,病倒在扬州前线。那主帅韩令坤是赵匡胤的发小,这赵老爸生病了,自己要好好关照啊。前线医疗条件不行,就赶紧把赵老爷子送到后方去。于是韩令坤派了一小支部队护送赵弘殷回后方治病。等到这支队伍来到滁州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赵老爸心想,自己的儿子现在出息了,军衔比自己都高,现在又立了大功打下了滁州,这一向大家都忙着打南唐,也没怎么好好见面唠唠嗑,选日不如撞日,到了儿子这一亩三分地了,爷俩见个面吧。于是就叫城上的士兵开门,就说老太爷来了,赶紧开城门吧。守城士兵不敢怠慢,赶紧去报告了赵匡胤。赵匡胤一听说老爸来了,急匆匆跑到城楼上,打眼一看,还真是老爸。但是这个人心大,按照当时的军法,半夜是不能开城门的,自己刚刚立了点功,就带头违犯军规,别人会怎么说?皇帝周世宗会怎么看?不行,这个特权不能耍,这个先例不能开。于是他就在城头上给老爸赔了不是,说,虽然咱们俩是父子至亲,但是开启城门那是关系到公家的大事,我的确不能给你开这个方便之门,老爷子就请宽恕儿子不孝,先在城墙根将就一夜吧,天亮了再进城。结果硬逼着赵老爹在城外挨了一夜冻。到了第二天进了城,赵弘殷病情加重,干脆走不了了,只好留在滁州养病。

赵匡胤很快又有新的战斗任务,必须离开滁州。那赵老爹动不了怎么办?只好都托付给助手赵普。《宋史》赵普本传写道:“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宣祖就是赵老爸,这个名号是儿子赵匡胤当了皇帝后追封的。赵普一早一晚地在赵老爸病床前伺候得勤快周到,两个人不是都姓赵吗,赵老爸就拿赵普当自家的子侄对待。赵弘殷的身体眼瞅着垮下来了,后来死在回汴京的路上。这一段时间,他自己的亲儿子赵匡胤正在跟着周世宗拼命打天下呢,老爸是无论如何顾不上了,因此赵普几乎代替了赵匡胤的角色,一直到赵老爸病死,都在身边伺候着,帮着赵匡胤尽孝,赵匡胤呢,就在前方替周世宗卖命,算是为国家尽忠,这两个人分工合作,看起来很和谐。正是有了这么个渊源,这赵普和赵匡胤家的关系可就如铁打的一般了。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赵普全身心地加入赵匡胤集团,对赵匡胤来说意义重大,他终于摆脱一般的五代军阀常态,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不仅拥有自己的军方资源,更拥有自己的策划团队,这两方面就像赵匡胤的两只翅膀,有了它们,赵匡胤才有了在陈桥驿一飞冲天的根基,陈桥驿的清秋大梦,才能做得更美、更安稳。

同类推荐
  •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读物。书中具体生动地记述了法国近代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惊心动魄的一生。拿破仑由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屡建战功,逐渐成为中级指挥官、军团总司令、终身执政,最后当上了法国皇帝。他称雄欧洲,远征埃及,多次打败强敌,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滑铁卢之战失败后,被流放孤岛,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书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勇进知退的一代“谋圣”:“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热门推荐
  •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账单、房租、贷款、缴税、信用卡透支、父母养老金……所有这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创业和成功的梦想,但有的一鸣惊人,有的却一事无成。原因何在?书中在各行创业成功的主人公会告诉你答案。创业未必需要高成本,用智慧把握商机才是最重要的。
  • 街口的我

    街口的我

    一个故事,一个足够真实的故事。人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逐渐不同,一起和主人翁石小月一起成长吧。
  • 贵妇兰惊魂

    贵妇兰惊魂

    此作品分别由《<悲怆>的最后乐章》《人死不能活》《贵妇兰惊魂》三部中篇小说组成,约22万字。
  • 高门生存录

    高门生存录

    三娘是理智的,是现实的,是睿智的。她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时时小心,步步留意并不夸张,这是三娘的故事,也是三娘们的故事。且看三娘们于这方寸之间的处世哲学。
  • 邪王娇妻之在劫难逃

    邪王娇妻之在劫难逃

    一朝穿越竟成了残暴不仁的成王床侍,女主费尽心思想要过那闲云野鹤的生活,但世事怎能如意某王“本王倒要看看,你怎么逃”
  • Molloy

    Molloy

    Molloy is Samuel Beckett's best-known novel, and his first published work to be written in French, ushering in a period of concentrated creativity in the late 1940s which included the companion novels Malone Dies and The Unnamable. The narrative of Molloy, old and ill,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scarcely human, begets a parallel tale of the spinsterish Moran, a private detective sent in search of him, whose own deterioration during the quest joins in with the catalogue of Molloy's woes. Molloy brings a world into existence with finicking certainties, at the tip of whoever is holding the pencil, and trades larger uncertainties with the reader. Then I went back into the house and wrote, It is midnight. The rain is beating on the windows. It was not midnight. It was not raining.
  • 弥勒经游意

    弥勒经游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天武帝

    绝天武帝

    弹指天地覆,拔剑神魔伏!绝代神王千年后醒来,发一言天下皆惊,镇服盖世天骄;行一步风云色变,踏灭举世恶敌!以无敌之姿扫灭天下!猛力更新中,求收藏和推荐票!
  •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精选了一千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既有让我们拥有力量之源泉和精神驿站的亲情情感故事,也有让*生活弥漫幸福气息的爱情婚姻爱情,还有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们带给*点滴感每则故事后我们都总结出了精辟的人生哲理,让人们明白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请打开这《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吧,相信你会得到及时的指点、细心的呵护 温暖的心走进这个故事的世界,涓涓细流般的感动便会轻轻滑过*心房,帮我们洗涤心灵的尘埃,*人生将从此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