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1400000007

第7章 撒下爱心阳光,传承公益之旅(3)

德国税务法典规定,所谓公益是指在物质、精神或道德领域无私地资助公共事业。对公共事业的资助必须是普遍性的,即不能局限于封闭的、有限的人群。该法典还特别列举了一些公益事业,它们是:科研、教育、文化艺术、宗教、民间交流、发展援助、环境和农业等,另外还有包括青少年和老年人援助、公共健康事业、福利事业和体育。

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是组织从长远着手,出人、出物或出钱赞助和支持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公益活动是目前社会组织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用来扩大影响,提高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公益活动的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1.体育赞助

体育活动拥有广泛的观众,往往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对公众的吸引力比较大。因此,赞助体育活动,往往是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重要选择。常见的有赞助某一项体育运动、赞助某一次体育比赛和赞助体育设施的购置等多种方式。

2.文化赞助

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赞助,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这类赞助方式有:一是对文化活动的赞助,如对大型联欢晚会、文艺演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的拍摄等赞助。二是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如对科学与艺术研究、图书的出版和文化艺术团体等赞助。

3.教育赞助

教育是立国之本,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战略。社会组织赞助教育事业,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融洽社会组织与教育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组织的人才招聘与培训,有利于树立社会组织关心社会教育的良好形象。

常见的赞助方式有:

赞助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图书馆、实验楼等的建设,或者为贫困地区建校办学、修缮校舍或场地;

赞助学校专项经费,如专项科研基金和设立奖学金等;

赞助教学用品,如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

4.学术理论

各种学术理论研究活动,有的是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有的是某些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可以自己设立机构,也可以长期支持某些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社会组织赞助学术理论活动,既可以利用学术理论活动在公众中的影响,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又有利于得到专家的咨询和建议,从而改进社会组织的工作。

5.福利慈善

赞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是指组织通过出资参加社区市政建设,为各种需要社会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开展义务服务活动等措施。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既有利于组织搞好与社区、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又有利于扩大组织的影响。常见的赞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形式有赞助养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公园、少年宫,在一些地区或单位遭受灾难时提供资助,出资修建社区马路、天桥以及公益中国爱心满世界赞助残疾人事业等。

此外,还可以赞助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如抗击“非典”医护人员奖、发明家奖、见义勇为奖等。例如经卫生部、民政部批准,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和上海雅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抗击非典殉职医务人员子女助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设立助学基金的目的是为为抗非典殉职医务人员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以此表达全社会对为抢救非典病人不幸以身殉职医务人员的敬意和关爱。

通过组织开展这些公益活动,体现了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关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能够给公众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从而赢得公众的赞美和良好的声誉。

关于公益事业的几个热门话题

1.公益不该收取管理费?

“大姐,你一做公益的,要啥管理费啊?”这不仅是一句逗乐的话,相信许多公益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质疑,甚至管理费被等同于“抽成”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管理费被妖魔化,实则体现的正是人们对现代慈善理念的理解不足。

古代人治社会中,人们相信个人道德的力量,做公益的人,要圣人一般洁身自好,才能值得大家去信任,才能接受、转赠善款,但这缺乏科学性和恒久性。现代社会推崇制度保障,通过建立组织化、专业化的公益机构,让公益慈善行为更为恒久、高效,而公益机构运行必然有管理成本,需要钱来维持其正常运转。

业内人士曾有一个并不恰当但很形象的类比:如果说公益是一种产品,那么机构如同企业,其产品在有效监管和品牌意识下,必然高产、优质、受益人群众多;而个人则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其产品如出问题,追责也将更难。

管理费保障的,其实是一种现代慈善理念和制度的运行。

2.从业人员应无薪或低薪?

“你是做公益的,怎么还要拿工资呢?”“做公益就应该拿低工资,因为这是大家的善款,你想挣钱,干嘛不到企业去?”人们在理解了管理费的时候,往往又会将矛头指向从业人员的薪水问题。

事实上,目前我国相关法规中,确有对公益从业人员的薪酬作出规定,即进行“限高”,公益从业人员的薪酬不能超过当地平均薪酬两倍。但矛盾仍广泛存在:业内人士不断呼吁实现高薪,而每当这样的新闻出现,开头处的质疑便会出现在评论中。

那么,究竟公益从业人员可不可以高薪?其实,公益机构作为专业化组织,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以很高的薪水来聘请专业人员参与管理的,这样才能足以保证其专业化高效运行。高薪吸引人才加入,才能促使公益机构更好发展。

对此,业内提及最多的,是不少国外公益组织高管薪酬超过企业。“管理公益机构,也是诸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种,甚至比管理企业更为复杂。”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不提高薪,但一些认为从业者应该低薪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3.善款不应该保值增值?

“什么?我捐的善款,你们拿去挣钱去了?”对于这样的质疑,某基金会负责人曾这样反问:“那你希望看到善款放在账上,跑不过CPI,最终缩水吗?”

事实上,《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可以进行保值、增值活动,但目前对如何进行保值、增值尚缺明确规范。

“所以大家不要看到慈善机构做投资就认为是在干坏事,如果要质疑,也应该质疑他们投资决策是否公开,收益去向是否透明。”有关专家认为,相比于国外的慈善机构,我国机构目前恰恰缺乏在增值、保值方面的作为,一是缺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因为顾忌社会舆论。

“对基金会来说,你把大家的善款放在账上,如果缩水了,那你的不作为就是对捐款人的不负责。相反,只有善款增值,你才是对捐款人充分负责的。”增值、保值活动,当前最缺的或许不是人才,而是理念转变。

4.直捐最好最透明?

“我就看谁需要帮助,我直接给对方,不经过中间程序,风险少而且保证善款不打折。”在今年的诸多质疑事件中,不少网友表达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这种直捐是最好、最透明的吗?

对于这一种说法,业内人士较多以一些过往事例来解释:需要帮助的人,媒体报道后,人们直接将钱物捐往,但随后便引发问题,比如善款过多导致对方不再自己努力,引发家庭矛盾……而今年的例子则是,某当事家庭接受直捐,孩子逝去后,剩余善款去向引发诸多捐资人口水,并令当事家庭不堪重负。

像这样的事情出现,就会伤害到捐资人的公益热情。但如果当时是通过机构捐赠,那么机构会把握善款使用环节,并根据法规公示、公开善款信息,让捐资人了解到情况,避免上述情况出现。直捐作为一种个人公益慈善意愿,应予尊重,但更应提倡科学的、现代化的公益慈善践行途径。

5.善款去哪儿听谁的?

“不把钱捐给国内,却要跑到国外撒钱,这秀的哪一出啊?”这样的声音不断涌现,并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事实上,无论是相关法规还是现代慈善理念中,尊重捐赠人意愿如同自愿捐赠原则一样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当然,这个捐赠意愿要符合慈善机构的宗旨、原则。

举例来说,即当你通过一家慈善机构捐款时,你可以根据这家慈善机构的宗旨指定具体的受捐对象,慈善机构依照您的这一意愿而安排善款的去向。保证这一过程的,是捐赠协议。

“让别人捐款给谁,捐给某个方向,这是谁都没有的权利,只能说是一种道德绑架。”业内人士如此评析。

6.富人就该多捐?

“你们那么有钱,才捐这么点?你们良心过得去吗?”这样充满道德谴责意味的质疑,我们似乎司空见惯。但如果就此回复一句“不解释”,对于公益从业者而言则是说不过去的。

“简单以道德绑架这样的论调回复,会让大家感情上过不去。”业内人士认为,这件伤感情的事情,主要来源于大家对国际上捐赠比例的不了解。人们常常看到国外富豪动辄捐出巨额资金,似乎国外的慈善主要是富人在“给力”,但事实上,美国的捐赠比例中,企业家所捐的比例远低于公众捐款。

“一个成熟的公益慈善环境,意味着每个人都投入,有点像购买公益彩票,多人参与,个人投入有限但细水长流。”有关专家呼吁全民公益时代到来——即更加注重参与的广泛性。

“企业家用心发展企业,依法纳税,严格遵守法规,这是企业家这一角色在社会责任中应更多承担的。也许,他捐的虽然不多,但却把更多钱用到经营中,进而纳税更多、解决更多就业岗位,那他这算不算是更大公益呢?”业内认为为带动公益事业的参与度,通过捐赠额宣传可以,但过多强调则又有公益慈善狭义化之嫌。

7.举牌就是捐款?

“你举牌说要捐几个亿,为什么现在还没到账,这不是诈捐吗?”看久了各种捐赠报道,有不少人认为在捐赠活动中高高举起标有金额的牌子,即意味着善款已经一次性到位。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首先,举牌的情况各有区别,但捐赠是以签订捐赠协议为准的;其次,捐赠协议则更像是一种法律层面的诺捐,协议中捐赠方可以选择一次性捐赠,也可以指定分期捐赠,更可以协商捐赠的期限。

所以,当细心的人们在观察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时,发现举牌两亿,但当年却只捐了几百万时,并不需要大喊“诈捐”,因为根据捐赠协议,这或许只是第一批捐赠资金,而捐赠协议的时限还长着呢。

8.捐款抵税不高尚?

“捐了没多少钱,还要拿去抵税,真怀疑这家企业奔着什么去捐赠的。”这样的质疑可能并不多,但另一种心理却广泛存在,即“我虽然捐款了,但我不去抵税。”

似乎,总有人看到抵税便会与“不高尚”三个字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抵税政策一方面体现的,就是对参与公益捐赠者的鼓励,而另一方面则起到对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9.基金会都可公募?

“基金会在搞募捐,赶紧去捐吧?”似乎,总有很多人,并不明白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区别,而公募行为和非公募行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这样的区别实际在相关法规中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他们的注册资金不同,其次,非公募基金会不可以向不特定人群募集善款。

但显然过去几年里,这样的界限正随着公益的网络化、跨区域发展而有所模糊,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相信会在未来更为清晰。

当下,您需要知道是,从法律层面讲,一个非公募基金会公开向不特定人群募集善款,是一种违规行为。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2017年是新诗诞生100周年纪念,著名诗人杨黎主持采访了78位当下著名的一线诗人,包括春树、朵渔、韩东、何小竹、老巢、李亚伟、刘立杆、马策、魔头贝贝、潘洗尘、祁国、秦风、尚仲敏、邵风华、沈浩波、孙文波、谭克修、文康、乌青、小安、小引、轩辕轼轲、徐敬亚、于坚、宇向、余怒、叶匡政、袁玮、臧棣、张执浩、周亚平等风云人物和中坚力量。书稿以问答的形式和自由的篇幅,主要围绕六个方面谈论100年来新诗的方方面面。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热门推荐
  • 艺文

    艺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毒王

    太极毒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苍穹虽可仰望,日月不见莹光;英雄绝伦,举世无双。看世间谁主沉浮,品江湖太极毒王。易经传人,太极宗师,又得唐门不传秘法,如果得知这一切是命中注定,是顺应天命,还是逆天反抗?换做是你,是选择平庸富贵且平安的度过一生,还是选择危难与机会并存,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傲世巅峰?吾等不甘为人后,揭竿斩木露锋芒。万丈风潮平地起,血雨腥风杀戮狂。数年征战复荣光,身死沙场又何妨。一朝留名千古史,短短人生亦辉煌。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
  •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大宋王朝再出发

    大宋王朝再出发

    改变,在原来的地方开始,在原来的地方结束。
  • 小山画谱

    小山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云兮

    青云兮

    ……考古系大三生平岚,在一次神农架探险中偶然触碰到这个世界不可知且不为人知的秘密,跌落云墓穿梭到令一个世界……且看他如何从蝼蚁成长为大象,且看他如何在这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且看他如何打破这个世界的桎梏登上绝巅……
  • 支配者日记

    支配者日记

    核爆后的废土,飞机沦为废铁,无线技术失效,回到属于战列舰的大航海时代。经历过繁荣的旧时代,各种武器并存,超级战甲、蒸汽朋克,甚至是大刀长矛。劫后余生的人类远比邪灵复杂,神魔在强权面前也只能退隐,想拯救世界的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叶苏得到了一群bug的珊瑚虫,试图在废土种田攀科技?没错,他天真地想拯救世界。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救自己。 (本书废土背景,元素很多,但整体风格偏奇幻,内核是战争权谋。不换地图,没有神灵,拒绝龙傲天。本书没有上帝视角,角色说的话请认真辨别,不代表作者的意思。)
  • 一寸情恨一寸殇

    一寸情恨一寸殇

    白雨薇嫁给南墨辰三年里,她奢望得到他一丝丝的爱。可惜他的深情,他的欢喜,这辈子都是她遥不可及的梦!她等来的,终究只有南墨辰冷漠决然的心:“在这份离婚协议上,多加一个亿买你的眼角膜给雨菲治疗眼癌。”“南墨辰,你做梦!”说着,白雨薇操起了尖锐的刀捅向了自己的眼睛……
  •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在我爱你的时候,你弃我如草芥。在我失去一切决心离你而去,忘却一切的时候,你却紧抓不放。“宁兮......我求你,再给我一次爱你的机会。”“冷慕言,你放过我,好吗?”最后一次的交心,你和我,还能有机会珍爱彼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