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00000005

第5章 圆满自我,丰满人生(1)

“圆满自我,丰满人生。”是李叔同大师的话,他提醒人们,人生的精彩离不开学习。的确,没有知识,就会看不清自己前进的道路;没有知识,就难以在人生的路上跨步向前。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具备与之等同的能力之后,才能推开成功的大门。

成大器,一定要谦虚勤奋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明·莲池大师禅语

“伊庵权禅师在佛学研究方面很是用功,每到晚上,还是会流泪自责,说自己又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什么收获?老禅师常常坐在众人之间,从来不与别人交谈。”

我们可以看到,伊庵权禅师是一个多么谦虚的人,对待佛学是多么地用心,对自己要求是多么地严格。弘一法师非常欣赏伊庵权禅师这种刻苦勤奋、不自满、谦虚的学佛精神。弘一法师常常提及伊庵权禅师苦学的事,意在让人们领悟:成大器,一定要勤奋学习,要多读书。

“人生有涯,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学问有多大,都要有一种谦虚勤奋的精神,都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明代的朱熹就是这样一个谦虚勤奋、终生坚持学习的人。

朱熹是一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理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刚刚学会说话,父亲朱松就指着天空告诉他说:“那是天。”可是,小朱熹并没有满足什么是天,还想知道天以外是什么。他接着问父亲;“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呢?”这一下子把他父亲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8岁时,朱熹开始从师读书了。他那聪明好学,勤思多问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完一遍后,在书上写道:“不这样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14岁时,父亲病逝,从此家境变得艰难起来,朱熹不得不投靠到父亲的朋友刘子羽门下生活。后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教师为职业,但教师的收入极其微薄,家里仍然是一贫如洗。尽管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以苦为乐。学生看到老师生活如此窘迫,就把煮熟的米饭,熬好的菜汤端给他吃。

朱熹以教书为职业,但仍刻苦学习。他父亲的朋友们大多是有学问的人,家里藏书很多,朱熹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读书机会,凡是书房里有的书,他见一卷读一卷。

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朱熹考取进土。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可他仍感到自己学问不足,决心拜一位最有学问的人为师。

当时,福建延平有一位远近驰名的学者李侗,几年前,朱熹去同安县任主簿的途中,曾去拜见过他。李侗知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朱熹非常渴望得到这位老师的指导。于是,朱熹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决心步行去见李侗。当时李侗在延平,朱熹在崇安,两地相隔几百里,山水阻隔,路途艰险,可是一心一意拜师求学的朱熹也顾不得这些了。他觉得这样做,正是表达自己的诚心诚意。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朱熹疲惫不堪地到了延平。

当天夜里,朱熹来到了李侗的家。为了不打扰李先生,朱熹就在李侗家的大门外打起盹来。清晨,李侗出门散步,见在路边打盹的是曾来拜访过自己的朱熹。急忙问道;“朱进土,你从哪里来,怎么睡在这里?”朱熹听见李先生问他,急忙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李侗行个礼,说:“先生早晨好,我从祟安来。”“你是进士了,为什么不坐轿乘驮?”李侗有些吃惊地问。朱熹诚恳地说:“我是特地来拜您着为师的,怎能骑马坐轿呢?请收下我这愚鲁的学生吧!”朱熹的话语真情切,诚意感人。“先别说什么拜师,快到家里去。”李侗把朱熹引进家门,让他洗漱就餐。

朱熹换了衣服,吃了饭,精神倍增,就滔滔不绝地同李先生谈论起禅学来。李侗见朱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就严厉地批评说:“你谈的都是些空话,现实问题却懂得很少,这样求学不行啊!”说罢连连摇头不语。

朱熹一听这话,‘扑通”一下,跪在李先生面前,说:“李老师,您说得对,从现在起,我就改掉夸夸其谈的毛病,请收下我吧!”李侗见朱熹说得很诚恳,又愿改掉缺点,就收下了他。

从此,朱熹就在李侗门下潜心学习。李侗见朱熹勤奋好学,有时还有新见解,越来越喜欢,还特意给他起了个字,叫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涵的人。

朱熹如此谦虚、勤奋、好学,终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自己的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强。朱熹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就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抱有一颗谦虚的心,终生坚持学习,这样才会成大器,取得大成就。

不读书不行,死读书更不行

匆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工法!勿逐悭、贪、嫉妒、傲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明·蕅益大师禅语

“不要一味贪恋世间的文字、诗词,而妨碍了自己对于正法的学习。不要追逐悭贪、嫉妒、傲慢、鄙陋的习气,这样会伤害到自己。”

这句话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读书难道不是要学习其中的文字、诗词吗?难倒不是用来提升自己,陶冶情操吗?书难道成了害人的罪魁祸首吗?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弘一法师解释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开卷有益,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为书所害之人,不是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这些人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他们能入得书去,却出书不得。

胡朴安是弘一法师的一位老朋友,他也曾经犯过此类错误。早年间,胡先生和弘一法师皆为“南社”的社友,后又同为《太平洋报》报社的同事,还曾一起创办过“文美社”,一起编辑过《文美》杂志。胡朴安是一位学者,他的笔记小品写得尤为出色。他一生都从事报业,是报业的杰出人士。弘一法师在杭州出家后,他只要到杭州就一定去看望大师。

一次,他拜见弘一法师时,赠予法师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弘一精佛理”,“为我说禅宗”。其本意是为了押韵,却不想弘一法师对胡朴安说:“我们学佛,既要精佛理,更要看重实际的言行。言行重一致,名要如其实。——我不是禅宗,也没有为你说过禅宗。你诗中‘为我说禅宗’,这是诳语。我们不能够忽视小事,认为它无关紧要。勿委诳语,免遭堕落。所以,我们都应该忏悔。”说罢,垂眉默坐,静静祷告。

胡朴安这时才想到自己囿于文人旧习,因为照顾诗文的押韵而犯了佛教诳语之戒,这就是死读书的结果,严格按照书中的要求去和诗文,而忽略与实际的统一,因此心里很不安,同时也更加敬重弘一法师了。

从弘一法师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希望人们不要死读书。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此话很有道理。书虽然为我们带来了知识,但我们如果是死读书,局限于书本,被书本表面的知识所迷惑,不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那么,即使读再多的书也无用。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兵法,每当谈论如何领兵打仗,他总是口若悬河,认为没人可以抵得上他。他曾经与父亲赵奢谈论过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却不认为他可以带兵。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原因,赵奢说:“领兵打仗的大事,而赵括却把它看得轻松平常。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还好,如果一旦让他做了将军,那么导致赵国的军队吃败仗的人就一定是他。”

后来,赵王听信谣言,拜赵括为大将军,替换廉颇守卫长平。他的母亲给赵王上书,说赵括只是读了些兵书,从没带兵打过仗,而且为人骄傲,不能担当重任。可是赵王不听,执意要用赵括。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20万到了长平。廉颇办了移交,交了军权,长吁短叹地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40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不与敌人作战的命令全部废除,下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秦军得知赵括领兵守卫长平,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到长平与赵军作战。白起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引赵军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但是,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40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结果40万赵军被秦军在一夜之间全部活埋,可怜赵国最精锐的40万军队,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满腹经纶,书本知识丰富,但没有实际的本领,不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结果,在实际的战争中一败涂地,不但丢了性命,而且使赵国从此走上衰败的道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死读书、读死书,不但误了自己,而且还误了国家。

不读书不行,死读书更不行。现代社会,书如浩瀚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们在泛舟书海之时,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我们既不要做目不识丁的文盲,更不要做满腹诗书的“睁眼瞎”,要学会把书本的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活技能。读书要读得进去,更要走得出来。

不断反省,才会不断进步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蕅益大师禅语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他就没有自我修为的能力了;如果一个人看不到别人的过失,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过错了。我们在修炼的时候要像痴呆之人那样执著,要深深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不要怕自己的智力劣钝,领悟能力差,只要在心中时常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就行了。”弘一法师只用一句话点破了这句偈语:反思让人进步。

弘一法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失,平时坏的习惯、习气太多,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劝诫我们,要多读圣贤书,多读经。通过读书、读经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毛病,改正这些缺点,帮助自己不断提升。

在每日的修行中,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断解剖自己,只要发现自己的思想出现了偏颇,就立马进行修正。所以大师常说:“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

晚清重臣曾国藩对这一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家;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骄集之祥。”那么怎样才能为人生的成功打好基础呢?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以完善自身为切入点。

一次,窦兰泉来与他切磋学业,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骄,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由于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总是无意中就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

对此,好朋友看在眼里,但知道曾国藩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岱云敢于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又言予于朋友,每个恃过深,不知量而后人,随处不留分寸,率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

针对自己性格中的缺欠,曾国藩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给弟弟们去信,向朋友们打招呼,请他们时常指出自己的缺点,二是记日记,借以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他坚持写作《治心经》以惩戒不好的东西。他的《日记》中载,六月初五日,写《治心经》反省以前之事。六月初八日,写《治心经》一本。初十日,又写《治心经》一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就怕对待错误的方式不正确。面对错误,如果我们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错误的原因,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进步。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对自己的明显错误就是视而不见,对于自己的缺点就是不反省,这样,怎么会有进步呢?因此,请正视我们的缺点,时刻反省自己,让自己在一次次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成长。

谦虚使人进步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清·彭际清禅语

彭际清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兵部尚书。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彭际清并没有走入仕途,而是立志学佛,度人于危难之中。他讲经说法,著书立说,从佛理上说,确实度了不少人。当然,这句禅语说要隐居,不敢再作度人妄想。这是他的谦虚之语。这也说明了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因而获得更多人的尊敬。

弘一法师非常赞同彭际清的这句禅语,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佛参禅的日子里,他都是这样做的。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从不骄傲,不以人师自居,对待前来请教的人一直都表现得谦逊、和善。

同类推荐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雎鸠声声

    雎鸠声声

    他为了她,顶住各方压力,让东宫主位虚悬多年。正当他们即将成就花好月圆的时候,她却因绝世美貌,成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猎艳目标。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各方角逐势力粉末登场。上辈子的是是非非,牵扯着后辈的恩恩怨怨,盘根错绕。为爱矢志不渝是誓言,更是信念!
  • 星辰剑君

    星辰剑君

    三千年前,星辰天域太子,惨遭未婚妻背叛,死于新婚之夜。三千年后,少年重生,他看着那高高的苍穹,心中燃起无限怒火,复仇之路,谁与吾同行。少年立下誓言,待我秦墨重修十三载,敢叫诸君入黄泉! 星辰剑君书友群:230183055
  • 神天帝尊

    神天帝尊

    本想过平淡的生活,与她朝夕相伴,漫步天涯。奈何,有些人就要破坏这种美好……从微末中崛起,从挫折中成长,只有努力走向巅峰,才有能力保护她!QQ书友群:286722973
  • 青少年学习方法课

    青少年学习方法课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还记得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父母的耳提面命吗?是否用对了方法让你激流勇进呢。本书详细讲解了教育学习的方法。
  • 时光是张默白片

    时光是张默白片

    邹书白追曹默,追了十几年,从乳臭未干的小丫头,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说:我追了你这么多年,你怎么一点不动心呢?曹默抽着烟,看邹书白时似笑非笑,在他眼里,爱情的寿命很短,比不上兄弟情义,他说:我拒绝了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还不死心呢?赵承书最见不得有人为了失恋那屁大点事要死要活,他说:失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就当自己只是摔了一次粪坑,你总不能因为自己摔了一次粪坑,怕摔第二次,从此以后便待在里面不再出来了吧?
  • 蛾眉拳谱

    蛾眉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致富的哲学:赢家背后的成功密码

    致富的哲学:赢家背后的成功密码

    《致富的哲学(赢家背后的成功密码)》是华莱士最为著名的著作,它所揭示的财富原则,深深影响了包括拿破仑·希尔、斯蒂芬·柯维、罗伯特·清琦等励志作家在内的几代美国人,成为奠基性的世界财富名著。《致富的哲学:赢家背后的成功密码》与《思考致富》《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并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三大财富著作。在美国专业励志培训界,《致富的哲学(赢家背后的成功密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那本小绿书”(因其初版时为绿色封面),并已成为美国专业励志培训的经典教材。至今,这些课程已经帮助全球的众多公司提高了数千万美元的销售收入,而且这些课程也造就了许许多多新生代的百万富翁。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新安志

    新安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寻觅

    快穿之寻觅

    千金大小姐被哥哥的一时冲动而杀死,从而与系统ZERO绑定,穿梭于各个位面,完成宿主的心愿。夜米曾疑惑,这么做的意义。是篡改历史,还是在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野史?待到纯情少女成长为傲娇女王四处撒野之时,自有男主大大张麟来收。然而到最后,却发现,一切只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