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3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军史谜团(2)

“天京事变”导致石达开负气出走,最后兵败大渡河,太平天国由此转盛为衰,逐渐走向没落。天京事变,洪秀全、韦昌辉、杨秀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历来权力斗争都是残酷的,也许追寻是谁的过错已经不重要,它带给我们的沉重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是谁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导言:北洋水师是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洋舰队,在它成立的二十七年间,清政府就投入了上亿两白银,而日本建立海军的投入只相对清政府投入的十分之六。在硬件上,中国舰队的装备在当时甚至超过美国。但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无论在质量还是经费上都超过日本的北洋舰队为何最终还是被日军舰打败了呢?北洋水师也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正史中一般记载是因为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造船舫,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而导致北洋水师被日本舰队打败。但不少的资料表明这一说法存在漏洞。

从经费来看,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至1888年成立的二十七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军费1亿两白银,每年约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而日本从1868年到1894年的二十六年间向海军拨款折合白银是6000万两,每年合计才230万两,只相当于同时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再从硬件来看,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北洋舰队的装备都不比日本舰队差。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甚至都超过了美国。当时,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而日本方面,威力最大的“三景号”也缺乏这样大规模的装甲保护。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而其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也占优势。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北洋舰队只快1.44节。清政府也正是从这些方面考虑,才对日宣战的。

慈禧无论从海军装备还是从经费投入来看,日本舰队想要战胜北洋舰队似乎很困难。但是结果却是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巨额军饷培养起来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军为何遭到如此惨败,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在关于北洋舰队失败的总结中有一条将原因归结于炮弹不够,有人查阅了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七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152毫米)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共发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半数是固体弹。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三发、两发。这些记载都能说明当时的炮弹供应是足够的。

有专家指出是北洋舰队的布阵直接导致了这场海战的惨败。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丁汝昌的命令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犄角鱼贯之阵,而到刘步蟾那里竟然变成了“一字雁行阵”,而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即使是这样的阵形也没有维持多久,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不复能成型。而战争一开始,平日缺乏现代素质的官兵在有效射距外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第一炮刚开始就让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这场海战持续了4个小时多。清舰队一分钟射击32.8发炮弹,3.28发命中;日本舰队发射193.3发炮弹,28.9发命中。日军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那么北洋海军是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覆灭的呢?严格来说,还有许多原因,而其主因至今也没有明确说法。因此,北洋水师的灭亡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庞涓没有指挥过马陵之战

导言:传说,庞涓和孙膑都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门生。庞涓由于嫉妒孙膑的才能,曾经将孙膑骗到魏国,割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刻上了“私通敌国”四个字。后来孙膑去了齐国,得到齐威王的重用。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庞涓指挥魏军,孙膑指挥齐军,最后庞涓中了孙膑的计谋,拔剑自刎。但现在有史料称,庞涓曾经被孙膑生擒,那么,他应没有参加过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次战役。从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来看,庞涓是指挥过马陵之战的,但在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中的《擒庞涓》一篇这样记载:魏军大将庞涓在公元前353年也就是马陵之战前11年的桂陵之战中,被齐军活捉。当时魏国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派将军庞涓带8万兵马出击。齐国也派将军田忌、军师孙膑领8万兵马去援助赵国。孙膑为了迷惑魏军就派齐城、高唐二大人先攻打守备森严、“人众甲兵盛”的平陵。结果齐国这两个大夫未进入平陵攻战,在路上就遭到了魏军侵袭,齐军大败。魏国开始轻敌,不把齐国放在眼里。接着,孙膑又安排部署,派遣轻战车到魏都大梁的郊外,让极少的士卒分散跟随在战车之后,显出一副兵少将寡的样子。正在全力攻赵的魏军统帅庞涓得知这个情况,丝毫没有怀疑,转而率领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回到大梁与齐军进行决战。于是孙膑故意施计,追击到桂陵,生擒庞涓。

这部《孙膑兵法》为孙膑弟子所写,应该说可信度也是很高的。那么既然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活捉,他怎么又在马陵之战再度指挥魏军作战呢?如果说庞涓在桂陵之战中已经受到了孙膑的计谋的“毒害”,为何他还不吸取教训,还要再次上当受骗呢?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提到马陵之战的将领是庞涓。在《魏世家》中也说,当时魏军任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结果,魏在马陵失利,齐国擒住太子申,杀了庞涓。《田敬仲完世家》和《六国年表·魏》也都持这种说法。

这些史书的记载和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中的《擒庞涓》中说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庞涓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之间的经历。他在马陵之战被抓后,是否被齐国释放并重新担任魏国的将领。不少学者认为桂陵之战,庞涓落入齐军之手,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放出来了,又一次担任马陵之战中的将领,和孙膑再次交战。《水经·淮水注》引《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说,在桂陵之战的第二年,魏惠王调用韩国军队,在襄陵打败了齐、宋、卫三国联军,齐国见局势危急,就传楚将景舍在中间调和,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庞涓被放了出来。

但是《水经注》只是援引别书记载,其真实性尚需考察。庞涓到底有没有在桂陵之战被捉之后又被释放,还是孙膑的弟子为了显示孙膑的神机妙算而杜撰了庞涓被捉一事?由于史料的缺乏,到现在还难以断定。

曹操兵败赤壁主因不是火攻

导言:赤壁大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曹操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却被孙权、刘备的十多万联合大军打败。也由此孙、刘、曹进入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百万大军为何兵败赤壁呢?传统的说法是由于火攻,但是一场大火便可以让这么庞大的军队溃不成军吗?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多认为曹操百万雄师在赤壁被打败的致命原因是火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黄盖“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纱于其尾。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展,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曹军败在火攻上,看似证据确凿。

但是近几年来却有人提出曹操兵败的主因并不是因为被火攻,而是遇上了瘟疫,导致战斗力丧失。更为详尽的是,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的。

据说周瑜在战前曾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中原)所长”;三是彼时正值“盛寒”,马无草料,会成群饿毙;四是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传染疾病。裴氏也把曹军的传染病作为偶然导致曹操失败的两个原因之一,那么曹军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以为是血吸虫病。按《武帝纪》云:“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军还。”又《孙权传》云:“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

同类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我的系统是个BUG

    我的系统是个BUG

    一个对于生活没有臆想的废物大学生的无聊幻想。不太监但是更新不定时,全凭天意。游戏什么时候打完,或者有空(我自己觉得)就会更新。以上,反正也就是消磨时间的。(报复社会的)注:千万不要在意小说里的设定,那都是用来吃的。
  • 凰妃诛天下

    凰妃诛天下

    残阳如血,从锈迹斑斑的地牢天窗投射进来,渐渐下移照在纪夕颜的脸上,晃的她眯起双睛,她被关在这里整整三天,滴水未沾,神智已经开始恍惚。三天前,六年四王夺嫡终于结束,二皇子傅凌天登基为帝。她满心欢喜随父母置备嫁妆,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凤冠霞帔,而是满院子的皇宫禁军。
  • 重生之错位皇妃

    重生之错位皇妃

    如果一切可以有重来的机会,你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她,本是一府千金,却因错爱一人而失了性命!!她,本是一失足少女,却也因着一次的机缘巧合,得了上天许于她的一次,重来的机会!!最后,她成了她,为她完成在这世间弥留下的所有遗憾!!!他,本是一江郎才俊,却因着纵情自我的性子,毁了自己的大好光景!!他,本是一痴情种儿,却因着所谓的大是大非,而失了自己的心爱之人……“从我意识到:我不再是我的那一刻起,我便已是明了了自己身上的‘使命’!!!今生,也注定是要负了你的!!!!”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是指20世纪80年代,这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年代。知青大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整整一代人第二次面临无职业、无住房、无学上;不惑之年又赶上待业下岗,人生的道路有过心酸,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绝望。然而知青经历的人生背景,毕竟使他们变得坚强了!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奋斗和打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 娇女重生记

    娇女重生记

    她,是21世纪的特工,孤冷高傲,却被唯一信任的人背叛,以至于穿越成了余府嫡女。他,是寒夜国的九王爷,权高位重,受万人敬仰。她在茅屋之中,救了他一命。他在巷子里,也救了她一命,甚至,还被她强要了……她说此事就当没发生过,可是,他又怎么会放过她?“今夜,本王就要你暖床。”“娘子可是想要了?”“别娘子娘子叫的那么亲热,八字还没一撇呢。”………………“本王不要这江山,只要你陪我便好。”“本王只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重识朱重八

    重识朱重八

    因为犯罪被抓的我,被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倒霉的任务居然是帮助朱重八。玩穿越啊,尺度大啊……朱重八就睡在我的旁边,在红巾军已经干了整整两年了,朱重八却依然只是个小卒,没有任何的长进,他好像很满足于现在每天一日三餐吃饱,晚上呼呼睡好的生活。照他这样下去,估计等谁灭了元朝,朱重八同志还依然是个小兵而已呢。该怎么办呢?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婚姻,如果能一生琴瑟和谐,相爱如初当然是上选,如果没有,一个人乐得清净,也不算太坏,人生最差的选择是明知伴侣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相处艰难维持痛苦,还要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王尔德说过,离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婚!那些让我们最终分离的原因,真的是婚姻吗?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这个故事里的男男女女,用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有时候让我们分离的,只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婚姻无关、非婚之过。
  •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临近婚礼,渣男跟渣女竟然在滚床单,还害得她差点丢掉小命。他们夺走她爸妈留下的公司,让她净身出户,她发誓,绝对不会饶过他们。于是,她选择跟他合作。他说,唯一的条件是不可以爱上他。可后来的后来,他为什么要将她压倒……
  • 天道燎原1

    天道燎原1

    末日降临,预言重现!!仙术魔法注定碰撞,幻界神界接连浮现,树妖精灵纵横战场,剑侠神佛气冲山河,战魔灵、斗恶魂,千万强敌能奈我何?精彩纷呈的超凡世界,神奇莫测的召唤绝技,空前绝后又包罗万象的征途即将启程,你,准备好没有?……